书城管理管理公司的23个细节
6721100000023

第23章 管理细节12:鲇鱼效应

鲇鱼效应原理

很久以前,英国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岸边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

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这就是“鲇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人们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

自从“鲇鱼效应”的秘密被大家知道以后,已经被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企业内也放进几条“鲇鱼”

如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大部分企业纷纷对应届毕业生说“不”,而只有少数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敞开了大门。但就是这少数的几家企业成为掌握秘密的“渔夫”,因为应届毕业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鲇鱼效应”,增强了整个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而在日本,很多企业早就了解“渔夫的秘密”。他们从中领悟了一套用人之道,即不断从公司外部找到“鲇鱼”型的人才,让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游动”起来,从而制造出一种紧张气氛,使全体员工更加勤奋地工作。

一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彼此太熟悉,就容易产生惰性,削弱组织的活力。这时,如果能从外部招聘个别“鲇鱼”,他们就能以崭新的面貌对原有部门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他们可以很好地刺激其它员工的竞争意识,克服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

因此,要想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招聘好动的“鲇鱼”。

此外,鲇鱼威胁沙丁鱼的生存,只是使沙丁鱼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而达到保鲜作用,而人才的引进一方面可以调动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因此,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有活力的“鲇鱼”,通过他们挑战性的工作来打破昔日的死气沉沉、波澜不惊,不仅可以激活整个团体,还能有效地解决原有员工的知识不足的缺陷。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从“鲇鱼效应”中学到不少东西,成为这个定律的最大受益者。

企业想要更有生命力就得“引狼入室”

在秘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年轻的美洲虎。

由于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全世界仅存十七只,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只珍稀的老虎,秘鲁人在公园中专门建造了一个虎园。这个虎园占地二十平方公里,并有精心设计的豪华虎房。

虎园里森林藏密,百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羊、鹿、兔供老虎尽情享用。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游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

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人看见美洲虎去捕捉那些专门为他预备的活食;从没人见它王气十足地纵横于雄山大川,啸傲于莽莽丛林;甚至不见它像模像样地吼上几嗓子。与此相反,人们经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或打盹儿,或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无精打采。

有人说它也许太孤独了,若有个伴儿,或许会好些。于是,秘鲁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

有一天,一位动物学家到森林公园来参观,见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儿,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猎杀的动物。这么大的一片虎园,即使不放进几只狼,至少也应放上两只豺狗,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

管理员们听从了动物学家的意见,不久便从别的动物园引进了几只美洲豹。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虎园的那一天,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

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岗,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老虎那种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虎园中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天敌或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就会养成惰性,甘于平庸,最终导致庸碌无为,至其所终。

企业也是如此,有了对手,才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就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创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你就只能被对手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和“鲇鱼效应”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膑在膑骨被挖、双腿残疾的情况下,写出了《孙膑兵法》;

司马迁在受了“宫刑”的情况下,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自学成才,成为新时代的保尔。所以,危难的环境有时候可以变成一种动力,甚至是让人们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

稍有知识的人大都听说过微积分,许多人都为它独特的思维方法所惊叹。但当它刚出现时,有许多哲学家对于“极限”提出各种质疑和抨击,从而想把微积分乃至整个数学置于死地。

正是出于这种忧患,数学家们纷纷潜心研究这个课题,使微积分获得迅速发展。试想,哲学家如果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微积分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所以,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相互依赖和潜移默化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政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瓦解。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安于现状,逐步走向衰亡。

故忧患者生,安乐者死,“鲇鱼效应”的实质内涵就存在这里。

感谢你的对手

许多人视对手为心腹大患,视异己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欲除之而后快。其实,能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而是一种福份、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都有危机感,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

加拿大有一位享有盛名的长跑教练,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好几名长跑冠军,所以很多人都向他探询训练秘密。谁也没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仅在于一个神奇的陪练,而这个陪练不是一个人,是几只凶猛的狼。

因为这位教练给队员训练的是长跑,所以他一直要求队员们从家里出发时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须自己一路跑来,作为每天训练的第一课。有一个队员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而他的家并不是最远的。教练甚至想告诉他改行去干别的,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队员竟然比其它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惊奇地发现,这个队员今天的速度几乎可以打破世界纪录。

原来,在离家不久经过一段五公里的野地,他遇到了一只野狼。那野狼在后面拼命地追他,他在前面拼命地跑,最后,那只野狼竟被他给甩下了。

教练明白了,今天这个队员超常发挥是因为一只野狼,他有了一个可怕的敌人,这个敌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发挥了出来。

从此,这个教练聘请了一个驯兽师,并找来几只狼,每当训练的时候,便把狼放开。没过多长时间,队员的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日本的游泳运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人说,他们的训练方法也有着很神奇的秘密:日本人在游泳馆里养着很多鳄鱼。

队员每次跳下水之后,教练都会把几只鳄鱼放到游泳池里。

几天没有吃东西的鳄鱼见到活生生的人,立即兽性大发,拼命追赶运动员。而运动员尽管知道鳄鱼的大嘴已经被紧紧地缠住了,但看到鳄鱼的凶相时,还是条件反射似的拼命往前游。

不管是加拿大人还是日本人,他们无疑都掌握了这样一个道理,敌人的力量会让一个人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当敌人强大到足以威胁你的生命时。敌人就在你的身后,只要你一刻不努力,生命就会有万分的惊险和危难。同样,一个企业也要有一条“狼”或一条“鳄鱼”在后面追着、赶着。

头上悬着一把剑的企业将永远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注意挖掘自己的潜能

所谓“潜能”通常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根据人的生长规律,由于在生命成长的各个阶段以及遗传基因的不同,每个人都具有各种潜能。潜能开发的本质是把你天生的智慧潜能循循诱导出来,激活你已拥有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柏拉图曾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人类大约有90%~95%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掘。

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加拿大病态心理学家汉斯·塞耶尔在《梦中的发现》一书里做出了一个十分惊人也极其迷人的估计:人的大脑所包容智力的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

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认为,每一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一生中所利用大脑的潜能也还不到百亿分之一。他还认为,人脑原则上能储存大量信息,每个人的大脑,能记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储存的全部信息。

因此,人的自我完善与道德超越是永远没有极限的,做事没有终结,好事越多越好,贡献越大越好。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释放自己的潜能呢?

要释放人的潜能,就需要进行潜能激发,让人进入能量激活状态。如果一个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能量都处于激活状态,那么它可以带来核聚变效应。

潜能激发的前提是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还没有被释放出来。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开发潜能,但更可靠、更适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因为自我激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而外因的激活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而且它的激发本身带有一种竞技游戏的效果。

“鲇鱼效应”是最经典的潜能激发案例,所以一个组织中需要有几条“鲇鱼”,“鲇鱼”本身未必有多大能量,但他可以给整个组织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