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公司的23个细节
6721100000034

第34章 管理细节19:多米诺效应(2)

由于在安然案中销毁文件、妨碍司法调查,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被宣判有罪。人们曾对这家公司的突然死亡抱有几分惋惜,因为按照上面的分析,安然案中它虽然有失察或者纵容,甚至与公司勾结的疑点,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未违反会计准则。

但在世界通信案中,安达信肯定无法躲避批评与调查,难道它的会计师会发现不了如此明日张胆的财务欺诈?

在2002年4月,施乐公司也爆出了财务欺诈丑闻。由于财务报表出现问题,施乐公司被美国证监会罚款1000万美元。不久,施乐公司对过去5年的帐目进行重新审计,谁也不会想到,它这5年的总利润比以前财务报表所显示的少14亿美元。

更让人不安的是,那些最令人尊敬的公司如通用电气、波音也非常有技巧地“管理”着利润。

通用电气的利润管理技巧广为人知,为了使公司的利润保持稳定,它在进行大额金额注销或者进行重组时,通常要进行一次金额相当的资产出售。

这些“手段”肯定不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尽管这种“管理”没有破坏任何现有的会计准则。

防微杜渐,亡羊要补牢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东汉和帝时,由于窦太后执掌朝政大权,窦宪兄弟便依仗权力,为非作歹。官员中有的奉承拍马,有的敢怒不敢言。只有一个叫丁鸿的官员,借着天上出现日蚀的机会,给皇帝上了份奏章,说:“日为君,月为臣,日蚀的出现,就好像是臣子在侵夺皇上的权力。现在窦氏兄弟权势很大,如果皇上能亲自处理朝政,把一切坏人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凶恶的祸源就可以除去,吉祥的事会接连而来。”

这就是成语“防微杜渐”的由来,它指在错误或坏事刚出现一点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任其发展。

不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在商业领域中,如果能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牢,那么就算不能完全防止“多米诺效应”的发生,也可以把它的影响降到最低。

对个人或组织来说,“防微杜渐”能让人们及时堵塞漏洞,防止危机的发生。但大部分时候,人们想做到“防微杜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变化是渐进的,年年、月月、天天的渐进,犹如从很和缓的斜坡走下来,人们很难察觉其递降的痕迹。

正是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变化,警觉性不高的人很难预防。

这种过程慢得不易使自己感知,也不易使别人察觉。但越是这样越可怕,因为它往往被一些不起眼的事物所掩盖。

虽然人们总是希望在危机之前做到“防微杜渐”,但要想完全消除一切隐患却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我们可以在隐患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做到“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故事出自《战国策》:在中国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官员叫庄辛,有一天他对楚国君王说:“大王在皇宫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跟随着你。这四个人专门追求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如果大王不远离他们,楚国一定要危险啦!”

楚襄王听了,很不高兴,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蛊惑人心!”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臣只是感觉事情一定会到这个地步,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大王还一直宠信这些人,楚国一定会灭亡的。如果大王还是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到这时候,楚襄王才觉得庄辛的话说得很对,于是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当庄辛回到阳城,楚襄王问他还能有什么解救办法时,庄辛很诚恳地说:“臣听说,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每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存在着很多失误及隐患,我们要做的是,能将这些可能会导致企业存亡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因为心情太过激动,每个人总是思考如何让事业持续到永远。可是,所有的调查数据都告诉我们:让事业永远持续下去是个不折不扣的幻想。

我们知道事业的成功往往在于比别人多快半拍,多走半步。

所以,企业如果能够预测经济衰退什么时候到来,就能及时地撤退,避免多米诺效应的发生。

据美国麦金利咨询公司调查显示,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全球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5年,可到了1960年变成了年,而到了1990年平均寿命缩短至15年,估计到了2010年,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0年。所以,没有做好撤退的准备就开始创业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顺利地撤退对于确保整体的利润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人们很少提起它。大概是因为事业一旦取得成功,人们便会大肆宣扬;

可一旦失败,谁也不想重提吧。

以往经核算证实盈利的企业,经过总清算后反而欠下了大笔的赤字,账簿上登记的资产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比如:办公家具和办公用具被算做资产,到了清算的时候,这些东西根本卖不出去。这时它们已经不再是资产了,只是笨重的垃圾,反而要付垃圾清理费。

在关闭公司时,各种费用更是昂贵。在此期间,首先必须付给员工大笔的离职补偿,和税务官、律师交涉时也必须付给他们丰厚的酬劳,再加上清算并不是一项前途光明的工作,谁都没有心情去做这种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损失可能会被无限制地扩大。

所以,在这个无法对企业的长久性抱有期待的时代,从一开始就要研究中止事业时将要面临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要让自己轻装上阵。具体来说,要尽可能做到零库存,要坚持预先付款、现金回收的原则,不要有拖欠的货款;不要雇用正式的员工,尽可能地使用临时兼职人员;有必要严格坚守不签长期租约、不借钱的原则。

客户可能会希望你能有库存,也可能提出延长付款期等各种要求。如果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就有可能让自己的事业背负极大的风险。也有的经营者抱着没有风险就没有利益的想法,认为有增加库存的必要。可是如果所得利润不足以维持库存的话,事业的运转就会崩溃。

迄今为止,大家都认为坚持是美德,而且,中途停止事业会使我们对顾客心怀歉意。可是,即使是像证券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倒闭后,也没有多少顾客会因此烦恼。

假如撤退的“围墙”已经被升高,那时想撤退都难了。与其说中途中止事业要有勇气和风险,不如说不去预测中止时间,不采取相应对策才是最最危险的。

骨牌效应存在金融危机中

无论是出于自身的毛病,还是阴谋家的颠覆,金融危机会像骨牌一样连锁传播。那些首先出现债务、信用或汇兑危机的地区会将危机顺势扩散,殃及其他经济体制健全的地区。

骨牌效应,在描述金融危机的浩繁文献中,几乎被当作公理来引用。

自1982年8月墨西哥爆发金融债务危机以来,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尽管也有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沉重的债务一直是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些国家做过努力,世界各国包括各大国际组织也都给予过帮助,但仍没有一个拉美国家能够逃出这个巨大的财务黑洞。

2001年12月24日,阿根廷再度爆发货币危机,政府宣布停止支付1320亿美元总值的债务,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到期债务最大的债务国。

在这之后,世界资本像风一样流动,使出现在拉美的金融病毒迅速在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家流传开来,骨牌效应助长了拉美金融风暴,越演越烈,整个拉丁美洲已经陷入金融动荡的漩涡之中。直至巴拉圭、巴西告急,这场风暴最终震动全球。

金融风暴所到之处带来的恐慌早已超过了拉登带来的恐怖袭击。那种今日不知明日的煎熬时来已久,前途暗淡且无药可救。

据阿根廷政府8月9日公布的报告,2002年上半年,阿根廷股票市值已经从333.84亿美元降至126.85亿美元。阿根廷政府被迫放弃了以美元为发行准备的货币局制度,乌拉圭央行也已经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半年来,其外汇储备已从31亿美元下降到6亿美元。而墨西哥比索则累计贬值了10%,股票也出现大幅下挫。巴西的外债总额高达2330亿美元,是外债最多的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