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6753800000039

第39章

马斯洛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赚钱诚然是开店追求的第一目标,然而,并非是唯一的目标。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样存在着复杂、微妙的精神需要。如果将信函运用在营销工作中,会给营销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信函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淡化商业色彩,还会让客户感觉到正式,感觉到被尊重,感觉到有自己的选择,进而使商家和客户之间的距离更近。

另类销售方法

营销贵在有新意。在营销中要善于避开传统营销的惯用技法,追求”另类”营销。对于多数规模不大、身处劣势的企业来说,学习“另类”营销的思路和做法,可以后来居上。

世界上着名的电器公司——日本的三洋公司在创立之初,为降低生产成本,曾推出一种低成本的新型收音机。这种新型低价收音机虽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一些零售商店却一直不愿意经销,他们担心自己的经济效益太低。当时零售业的效益,一般为零售价的20%,因此,同样的商品价格高的,收益也大。“三洋”牌收音机的价格大大低于其他商品,经销“三洋”就显得很不划算。虽然也深谙薄利多销之道,但他们对“三洋”牌收音机的销路是否好于同类商品表示怀疑。“三洋”于是提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策略。

一天,东京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店来了一位神情焦虑的顾客,他匆匆忙忙地在柜台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找了好一会儿,这个人才抬起头来问商店老板:“有‘三洋’牌的收音机吗?就是那种外壳是塑料的……”商店老板告诉他没有,那个人便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这家店里又来了一个人也要买“三洋”牌收音机。于是,这位老板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当然,东京市内不愿经销“三洋”牌收音机的商店里,几乎都遇到这种事情。这些商店的老板都意识到得赶紧经销“三洋”牌收音机,以免坐失良机。

经过“三洋”销售人员的这一番努力,还真把这些零售商店老板的胃口给吊足了,这样使得“三洋”牌收音机的销售量直线上升。1952年销售量达到8万台,第二年达到160万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类的这一特点来达到营销的目的。作为一名企业的营销者,要能够大胆推出顾客乐于接受又与众不同的营销方式,抓准消费者的心理“创”市场,而不是赶潮流效仿别人“跟”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占有市场先机,取得营销胜利。

请君入店

有一家商店,为了“请君入店”,不嫌利小,不厌其烦,即使是一两元钱的小生意也做得认真。更妙的是,这家商店还开展一项免费服务:凡在该店买红纸的,免费代剪“喜”字。

每当春节将至,正值青年人筹办婚礼的“旺季”,这项免费服务招徕了不少顾客。这类顾客并不仅仅是为买红纸而来的,还想买些其他东西。那位剪红“喜”字的师傅手艺高,服务态度好,对该店的结婚礼品极为熟悉,能一边为顾客剪字,一边介绍礼品及婚嫁用品。因此,往往一张红纸的生意,能促成几百元、上千元的买卖。

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免费代剪“喜”字,这种以丰富多彩的小商品招来顾客,从而带动大生意的做法,是请君入瓮谋略在当代商战中的灵活应用。

抽烟

一天,两位教徒正在祈祷,突然发起了烟瘾,便去问神甫是否可以抽烟。

一位教徒问道:“神甫,我可以在祈祷的时候抽烟吗?”

神甫一听很生气,觉得他太没诚意了,就严厉斥责了他。

这时,另一位教徒问道:“神甫,我可以吸烟的时候祈祷吗?”

神父听后高兴地点了点头。

于是,这个教徒便悠闲地抽起了烟。

这两个教徒发问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谈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就得到不同的结果。由此看来,表达技巧高明才能赢得期望的谈判效果。

将利益最大化

一天,妈妈买来一个橙子给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这两兄弟接过妈妈给的橙子,就商量着如何吃掉它。因为兄弟俩喜好不一样,哥哥喜欢喝橙汁,就希望把橙子打成果汁喝;而弟弟喜欢吃橙子味的蛋糕,所以希望把橙子拿来做蛋糕。两个争来争去,最后决定一人一半,这样就可以用一半的橙子来做自己想吃的了。于是弟弟负责切橙子,而由哥哥监督。

当哥哥拿到半个橙子后,把皮剥掉直接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做成了果汁;而弟弟则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而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拌在面粉里烤成了橙味蛋糕。他们的父亲看到这种场面,就过来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把整个橙子的果肉榨汁,果皮做蛋糕呢?”兄弟俩听了父亲的话后,忽然明白了过来,彼此看着对方不出声。过了几天,父亲为了考验自己的教育效果和孩子们是否真的理解他所说的用意,就又买了一个橙子给他们。

哥哥这天正好准备与自己的同学开个PARTY,所以既想用皮做蛋糕自己吃,又想做橙汁招待同学,于是就悄悄地对弟弟说:“如果把这个橙子全给我,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这时弟弟其实并不知道哥哥的牙齿已被蛀得一塌糊涂,不能再吃糖了。

弟弟想了一会儿,便答应了哥哥的条件。因为他刚刚从母亲那儿要了5块钱,准备买棒棒糖还哥哥。这样的话,他可以用这5块钱去玩游戏。与此相比,橙子汁简直太微不足道。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分配方案中,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没有物尽其用。他们在事先并未作好沟通,也就是说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并未在谈判中达到最大化。

而父亲所提出的方案,则是让两个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蛋糕。

而两兄弟关于第二个橙子的分配,就体现了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儿谈,提升双方的利益。哥哥用自己并不需要的糖方面的让步得到了整个橙子;而弟弟通过出让橙子的份额,解决了打游戏的资金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谈判是一种艺术,既包括了合作性又包含了竞争性。谈判的双方,因为有共同利益才会走到一起,同时也是因为有利益的分歧才要通过谈判来协调。两个孩子的思考过程就是通过谈判不断沟通、创造价值的过程。双方都在寻求对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的同时,也满足对方的最大利益的需要。因此,营销者在谈判的时候,更多的应关注如何在满足对方的需求的同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非单纯的利益分配,应注重全局的把握,而非局部利益。

将双方利益绑在一起

当年,秦国和晋国联手攻打郑国时,秦国兵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东边,晋国兵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西边。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之命,“夜缒(用绳子拴着往下放)而出”,偷偷跑到秦营。

烛之武一见到秦穆公就伤心地哭了起来。秦穆公傻眼了,不知这个人有何阴谋,便喝道:“你是什么人?深更半夜哭什么呀?”烛之武立刻停止哭泣,自报家门说:“我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哭我们郑国将被你们灭亡了。”

“那你为何跑到我们军营里来哭呢?这是秦国又不是郑国。”秦穆公十分生气地责问道。烛之武却说:“我现在不但为郑国哭,也是替你们秦国哭呀!”

这时秦穆公更加生气了,接着说道:“我们泰国快要打败你们郑国了,你为何来哭我们秦国呢?”

烛之武说:“你想想我们在东,你们在西,中间隔着晋国,郑国和秦国不相连。所以,我国亡了之后,只能被晋国占领。那时晋国就会比以前更强大,而秦国也就相对地显得比晋国弱了。替别人打仗争土地,最后又拱手送给人家,这合算吗?再说,晋国的侵略野心什么时候能够满足呢,它在东边灭了郑国,势力更加强大,难道就不想向西边的秦国扩张吗?

“您如果肯放弃对郑国的包围,我们郑国从此一定心向秦国,贵国使者在东方道上往来经过的时候,郑国一定尽主人的责任,好好招待贵宾,这对你们没有什么不利啊!”

秦穆公想了想,认为烛之武言之有理,便答应撤兵,并且和烛之武歃血为盟。秦军悄悄撤退回国,还留下杞子等三位将军带领2000秦兵,来帮助郑国守城。

晋文公见秦穆公不但不攻打郑国,反过来还帮助郑国,只得也下令撤军。

谈判时如果一方能考虑到对方利益,以长远的眼光来洞析并强调共同点,则可化解谈判中的对立,同时促使对方注意共同利益,以找到一个使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合点。如果营销者在谈判中一味采取自我本位,只知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势必无法明白对方的立场,也无法懂得对方所追求的利益,更无法通过考虑对方的利益来打动对方,让对方主动让步。

定力决定身价

有一警察局要买缉毒犬,负责买犬的警察就来到一家保安训练公司,看了一遍后,便指着一类犬问多少钱,对方告诉他们说,这类犬需要10万元,而那边的犬就比这价还要高了,那需要100万元。警察问道:“它们之间有何不同,竟相差这么多?”

这时公司经理说:“如果你想知道真相的话,你可以亲自试一下它们的能力,答案你自然就明白了。”

于是公司经理让管理员把两条缉毒犬先后放出,警察拿了一包海洛因在它们鼻子上绕了一下,然后把海洛因藏了起来。结果,两条犬几乎用相同的时间找出了海洛因。

负责买犬的警察就发话了,说:“10万元的犬和100万元的犬没有什么差别嘛。”

公司经理心里有数,所以提议再试一次。同样是藏海洛因,两条缉毒犬被放出后,同样嗅着气味直奔海洛因藏处。

这时,公司经理让人抛出一块肉。两条缉毒犬的区别便出来了:10万元的犬开始注意肉,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而100万元的犬则对肉视而不见,仍然直奔藏毒品的地方,把毒品翻了出来。

营销者在谈判中所需要的忍耐力或定力,主要指他的意志力。一个人意志力不仅是指他的内在精神力量,更在于其对外在目标的感应强弱。如果很容易被诱惑而丧失了定力,那么身价马上就下跌90%。

隐藏自己的真正目的

在楚国攻打韩国雍氏时,韩国便向西周求兵求粮。得到消息后,周王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量如何答复韩国。苏代看到君王正在发愁,便说:“君王不必为此事烦恼,臣不但可以使韩国不用向西周求粮,而且还可以为君王得到韩国的高都。”

君王听苏代这么一说,就决定把此事交给苏代去办,随后,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对他说道:“我听说楚将昭应当初起兵时,曾对楚王说:‘韩国常年处于兵祸,所以粮库空无,根本没有能力守住城池了。我要乘韩国饥荒,率兵夺取韩国的雍氏,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如今昭应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说明已经处境困窘,楚王必然已经开始准备放弃进攻了。现在您竟然向西周征兵征粮,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吗?这要让昭应知道后,一定要楚王增兵,那雍氏必然被攻下。”苏代接着又说:“您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给西周呢?”公仲侈恼怒地说:“我凭什么要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此时,苏代见公仲侈生气,紧接着说道:“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会再次跟韩国友好,楚王知道以后,必然极为震怒。西周不与其他国家,而只和韩国联盟,这样,你不就用一个破烂的高都,换得一个完整的西周,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听苏代这么一说,公仲侈仔细考虑后,决定放弃向西周求兵求粮,并把高都送给了西周。楚军最后没能攻下雍氏,只好撤去。

放弃向西周借粮,看似失去了一个粮草来源,但是却避免暴露自己缺少粮草的状态,迫使同样困窘的楚军失去占领雍氏之城的希望。把高都之地送给西周,看似失去了一个城池,但是却得到了一个坚定盟友。这就是苏代所描述的韩国的形势发展,看似完全为韩国考虑,但却隐藏着为西周争取最大利益的目的。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在谈判中审时度势,通过事物表面现象洞察其根本利益所在,向对方揭示出其中有利于我方的一条发展路径,并揭示隐含在其中的利益得与失,这样在揭示对方利益的条件下说服对方,方能达成共赢的结局。在谈判中有意识地将会谈的议题引到对自己并不重要的问题上,借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苏代所采用的谈判策略,可以称之为声东击西。

诸葛亮激将黄忠

激将营销,指营销员采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刺激顾客的自尊心,使顾客在叛逆心理作用下完成交易行为。

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兵压境,刘备手下别无良将,急需老将黄忠驰骋疆场。黄忠虽答应领兵抗敌,但诸葛亮对于老将黄忠此行能否一举成功还不放心,便故意阻止黄忠出马,并感叹黄忠已非当年,以此激发他的杀敌勇气。

诸葛亮说:“老将军虽然英勇,然夏侯渊非张合之比也。渊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曹操倚之为西凉藩蔽:先曾屯兵长安,拒马孟起;今又屯兵汉中。操不托他人,而独托渊者,以渊有将才也。今将军虽胜张合,未卜能胜夏侯渊。吾欲酌量着一人去荆州,替回关将军来,方可敌之。”

此话显然并非诸葛亮之本意,其目的在于激起老将黄忠出战必胜的决心。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一番话激起了老将黄忠的自尊,他把大刀舞得飞轮似的转,并奋然答曰:“昔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诸侯畏其勇,不敢侵犯赵界,何况黄忠未及七十乎?军师言我老,吾今并不用副将,只将本部兵三千人去,立斩夏侯渊首级,纳于麾下。”事后,诸葛亮对刘备说:“此老将不着言语激他,虽去不能成功。”待到老将黄忠挥刀上阵,果然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他先斩两员魏将,后又挥军掩杀数十里,赢得了“宝刀未老”的美誉。

激将法不仅适用于战场,而且在商海中也同样适用。从诸葛亮激将黄忠的故事可以看出,激将法只要使用恰到好处,就会起到妙不可言的效果。在营销过程中也是如此,好胜之心人皆有之,激将法使用得当便有利于营销。

临危不乱

一天,晋代阳夏人谢安与孙绰、王羲之等人一起乘船出海游玩。正玩到兴头上时,突然乌云弥漫,大风随即而来,孙绰、王羲之等人一时间慌了起来,强烈要求赶快往回划。只有谢安神情自若,照旧兴致勃勃地吟诗,根本没感觉到变天似的,也不回答众人的话。

船工见谢安这么专注,不忍心打扰谢安,就继续划船前进,过了一会儿,风越刮越大,浪也越来越高,众人吓得一个劲儿叫喊。

这时谢安故意慢悠悠地说:“你们这样惊慌失措,乱叫一气,好像真的要我们命似的。”众人见谢安这么镇定,立刻安静了下来,谢安才让船工返航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