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是健康的良药
6824900000025

第25章 清扫心房,时常给它减减负(1)

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无处不在,压力无处不有,太多的压力让我们身心疲惫。压力大是导致不良心态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人们不注意调整和放松,因为太多压力而产生的坏情绪就会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要适时地让自己的身心放松、放松、别紧张,时常给自己的心灵减减负。

1.“活得累”的症结所在

心理学家认为,疲倦是人体对外界压力的反应,是健康状态已处在警戒线的信号,机体已经用红灯了。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放松自己,留点快乐给自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日渐激烈,如果人们不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有身心疲劳感,即人们常说的“活得累”。但是,你为什么活得累呢?你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心理学家认为,疲倦是人体对外界压力的反应,是健康状态已处在警戒线的信号,机体已经用红灯了。例如,心态紧张焦虑可导致出汗、心侧促等现象;情感打击会使人感到沮丧,劳心的工作会棚眨力竭。这些不良心态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中枢神经着乱、能量过度耗损,以致使人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所以,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放松自己。另外,既然压力对我们产生如此大的危害,让我们了解一下压力产生的原因:

竞争带来压力。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到处充满着竞争。岗位竞争,从而带动知识竞争、能力竞争、业绩竞争,这些竞争无形中带来很大的压力。

择业困难带来压力。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造成就业机率相对较低带来的压力。压力来自于赶时尚、迫潮流、爱虚荣。如出国潮、金融潮、装修潮等林林总总的时尚潮流诱惑着青年人,然而条件所限,并非所有人皆能如愿,于是,便产生了压力。

急于求成造成压力。如果对一个问题思考了一整天,却还是想不出个结果,则很-容易产生紧张、优虑的心态。

知识更新快带来的压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人的知识结构也要不断地更新。这给人们带来了紧迫感而产生了压力。

压力来自于情感婚姻。感情生活、婚姻生活不顺带来的压力,包括离异、丧偶、夫妻感情不合等都会造成压力。

压力来自于优柔寡断。如果你平时总爱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对工作、生活、家庭想得太多,顾虑太多,无疑是在给自己施加压力。

压力来自于自卑。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对原本能够完成的工作也不敢去努力,就会产生压力。我们首先要建立信心,从心理上肯定自己能够完成这份工作,做起事来,就会感觉轻松多了。

压力来自于追求尽善尽美。一般来说,中年人都会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应开花结果了,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事业上春风得意,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便形成了压力。

但是,归根到底,压力还是来自于心理。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量没有那么多,我们的烦心事也不算什么,但我们就是觉得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来自于心理。如果我们心理上能轻松承受,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压力。

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对自身的威胁,将远远大于生理疾病的威胁。善于调适心理的人,如同善于增减衣服以适应气候变化一样,能获得舒适的生存;而不善调适者,却长久走不出烦恼的怪圈,极容易接受消极与虚妄的心理暗示。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放松自己。但是,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放松自己呢?

(1)强化压力抵抗力

①分析造成压力的原因,反复思量自己究竟在烦恼什么,然后想想怎样做才能防止压力的产生。

②如果找不到预防压力的好办法,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

③试着告诉自己,那些目前困扰自己的情况并不严重。

④发现压力的当天就要尽力消灭它。

⑤对可能产生的压力做好心理准备。

⑥不要指望以休假来埋葬压力。

⑦自信,对人生持乐观态度。

(2)放松精神

闭上眼睛,训练思维“游逛”,假想在蓝天白云之下,坐在草地上观望远处成群的牛羊,使精神小憩。

(3)分解法

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列一张表,各个击破后,你会发现这些压力原本是如此简单的就能消除。

(4)培养幽默感

当你嘲笑压力时,压力也会害羞,不妨对自己的缺点、不足与失误友好地讽刺、幽默一番,如此便可减轻心理压力。

(5)消除内心顾虑

科学家认为,人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如果没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机体根本无法存在。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压力,为了放松紧张的精神,往往选择一些过激的方式来缓解压力,然而,这样做往往不能达到轻松的目的。

(6)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果条件允许,你要尽可能为自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职业,它能让你实现理想。在从事这种职业生涯时,你不是作为奴隶出现,而是在独立地进行创造。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不一定是最高尚的职业,但却是最可取的职业。

(7)养宠物

一项试验表明,当人精神紧张时,同可爱的宠物玩耍一会儿,会无意识地进入“荣辱皆忘”的境界。国外一家公司的老板,为了消除雇员的工作压力,每周都将自家养的憨态可掬的牧羊犬带来,让雇员逗弄一会儿,以缓解压力。

(8)阿Q精神

风雨总会过去,太阳终会出来,明天会更好,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份好心情。

(9)想哭就哭

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通过哭可以释放内心深处的压抑情感,获得一份轻松。

(10)吃零食

咀嚼吞咽运动,可以转移紧张心态,咀嚼过程中,大脑产生另外一种兴奋,可以抑制压力,放松心情。

(11)找人倾诉

一个人如果心情郁闷时,最好找亲人、朋友聊聊天,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

(12)参加体育运动

运动是减少忧虑的最有效的办法。国外还出现了一种新兴行业“运动消气中心”。该中心教人如何发泄怨气减轻压力,如大喊大叫,砸“玻璃”,打枕头等。

(13)顺应时代的变化

一定要打破陈规,抛弃那种“以前是这么做的”、“这么做能行”、“不,办不到”、“所以不可能”的思维定式。应把目光转向“试着想想别的办法”的方向。不要企求一步登天,向极困难的问题提出挑战,而应从身边的、手头的问题开始。社会在变,整个世界都时刻变化着,如果你在工作中仍是一成不变,那就势必会落后于时代,现在的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每个人的工作也应该求新、求变、求突破。

2.现代人的隐形杀手——心理疲劳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累、太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了。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心理压力大导致心理疲劳有关。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如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心理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呢?下列8种方法值得一试:

(1)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2)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3)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

(4)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然后酣然入睡。

(5)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从此不再耿耿于怀,继续正常地工作。

(6)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及日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牢记“车到山前必有路”。

(7)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

(8)高谈阔论会使血压升高,而沉默则有助于降压,在没必要说话时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说话同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身处竞争激烈的人生,每一个人都有如上紧发条的钟表。但是应该记住的是:弦绷的太紧,会断掉。而注意工作中的调节与休息,不但于自己的健康有益,对事业也是大有好处的。消除心理疲劳,用好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健康就会伴你左右,伴你一生。

3.放松心情,远离疲劳的困扰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在他的《权力心理学》一书中写道:“我们所感到的疲劳绝大部分源于精神因素的影响。纯粹因生理因素消耗引起的疲劳是几乎没有的。”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单纯使用脑力不会使人感到疲倦,抽取流过活动中的脑细胞的血液进行化验时,没有丝毫疲劳的迹象。与此相反,如果抽取正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血液样本,却发现里面满是“疲劳毒素”,科学家们于是得出结论,正是这些“疲劳毒素”使人产生了疲倦现象。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事实:仅仅劳心的工作,并不会让人感到疲倦。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啊!我们不仅要问:那些导致我们感到疲倦的“疲劳毒素”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

那些影响到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使他们感到疲劳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呢?快乐?满足?当然不是!而是厌烦,不满,一种不受欣赏的无用的感觉、焦虑、忧愁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因素会消耗掉这些长期坐着的工作人员的精力,使他们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精力衰退,每天晕头晕脑地回家。不错,这些负面的情绪在体内制造的紧张是使我们觉得疲倦不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在他的《权力心理学》一书中写道:“我们所感到的疲劳绝大部分源于精神因素的影响。纯粹因生理因素消耗引起的疲劳是几乎没有的。”

美国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布利尔更加肯定地宣称:“健康状况良好而常坐着工作的人,他们的疲劳全都是由于心理因素,或是我们所说的情绪因素的影响。”

很多人寿保险公司都有这样的宣传小册子,上面写着:忧虑、紧张、心烦意乱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而我们却常常误以为是身体或精神的操劳引起的——记住,紧绷的肌肉本身就是在工作。所以,放松自己吧!把所有的精力投人到更重要的事情当中。

现在,请你暂且停下来,自己检查一下。当你念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正对着书本皱眉?你是不是觉得两眼之间的肌肉紧缩起来?你是不是很轻松地坐在椅子上?还是耸起双肩?你感觉脸上的肌肉紧不紧张?除非你的全身像只太阳底下睡觉的猫咪一样松弛,否则你现在就是正在制造精神和肌肉的紧张。你这正是在制造疲劳!

著名女长篇小说家鲍姆说,她小时候遇到一位老人,教了她—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时,她摔跤伤了膝部和腕部,有个老人把她扶起?这老人当过马戏班的小丑,他一面帮她掸掉身上的灰土,一面说:“你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你不懂得怎样放松自己,你要把自己当成一只旧袜子一样松弛,过来,我教你怎么做。”

那个老人教鲍姆和其他小孩子怎么跑,怎么跳、怎么翻跟斗,他不停地强调:“把自己想象成一双松垮垮的旧袜子,你就一定会放松下来!”

其实,不必费力要求自己放松下来,你完全可以随时随地放松自己,口里不断重复:“放松……放松……再放松……,你可以感到一种活力在体内升腾,溢遍全身,你会觉得自己已没了压力和紧张,变得像孩子般自由自在,像小鸟般轻松自如。

生活中,很多由紧张所产生的疲劳,都是自己无意中制造的。中国有句名言说是“累即心累”,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解除疲劳有什么方法?放松!放松!再放松!要学会随时随地让自己放松!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自己呢?你应该从肌肉开始放松。为了说得具体一点,我们假定由眼睛开始,先把这一段文字读完,然后向后靠,闭上眼睛默不出声地对你的眼睛说:“放松,放松,别皱眉头,别皱眉头,放松,放松……”你不停地慢慢地重复约一分钟。

现在,你是不是发现肥肉开始轻松了呢?是不是有眼前一晃,精神大振的感觉?没错,虽然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就在刚才经过的一分钟里,你已领悟了自我放松的奥妙。这种方法可类推用于头部、颈部、睑卜的肌肉、双肩直至整个身体。的确放松时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员尤为重要。芝加哥大学的艾德蒙·亚格布森博士说:如果一个人能完全放松眼部肌肉,他就能忘掉一切烦恼了!其主要原因就是,眼睛消耗的能量为全身神经消耗能量的四分之—、许多视力颇佳的人常常感觉“眼睛疲劳”而导致视力减退,是冈为他们自己使眼部产生了紧张的反应所致。

丹尼尔·乔斯林说过:“我不以自己疲倦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绩效,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他说,“当一天过完而我感到特别疲倦时,或者是感觉我的精神特别疲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天在工作的质与量上都做得不够。”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因过度紧张所引起的高血压或忧郁症的死亡串就台迅速下降,精神病院和疗养院也就不再人满为患了。

消除或者说是避免疲劳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喜欢上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下面让我们看看珍妮的例子。

珍妮是位公司职员,一天,她回家时显得疲惫不堪有气无力,不想吃饭,只想上床睡觉。突然,电话铃响了,是男朋友邀她去跳舞!珍妮的眼睛一亮,整个人变得神采飞扬。她冲上楼,换好衣服兴冲冲地跑了出去,一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她看起来没有一丝倦意,竟然因兴奋过度而难以进入梦乡。

珍妮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足以说明:心理的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疲倦。几年前,乔瑟夫·博马克博士在《心理学档案》上发表了一篇实验报告,阐述了对当前事务的乏味是如何导致疲劳的。他让几个学生作一系列音调乏味的试验,结果学生们都感到不耐烦,并且有人抱怨头痛、眼睛疲劳、坐立不安,有些人甚至觉得胃里难受。难道这些都是“想像”出来的?当然不是。这些学生还做了新陈代谢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当人们感到疲倦的时候,身体血压和氧的消耗量明显降低。面当工作较为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时,身体新陈代谢就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