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私营公司十堂必修课
6825500000004

第4章 自我管理:做一个全健的老板(4)

中国不少商人是很信神信鬼的。大凡开张庆喜,店里免不了要请一尊财神。到庙里烧香还愿也是常事。不少人家里有各种版本的算命预测之类的书籍,遇上重大决策,不翻一翻,捏算捏算,总也放不下心来。

最为时髦的,是对数字的迷信。综合近年来中西合璧的情况,一般兆凶的数字包括:星期五、七、十三等,兆吉的数字包括:六、八等。这种看似毫无道理的迷信,却有相当多的人相信,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些数字真有那么大的神效吗?

我们就以“8”为例吧!“8”其实是一个平平淡淡并无任何意义的死数字。相信这个数字的吉凶意义,并无科学根据。若是为了赶一下时髦,倒也没有什么。若是信得入神人化,弄得神魂颠倒,那还是很成问题的。因为,相信这一套的人,不能掌握自我命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严重缺乏信心,才会向神灵求助,希望得到保佑。迷信的氛围,往往是阴冷的,低调的,悲观的。

这种氛围对于需要在商战中拼搏的老板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知道,现代商战中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要求我们目光敏锐,头脑冷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这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和自信,需要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如果我们把企业,把自己的前程把握在神仙鬼怪的手里,我们总有一天会失去一切。

(2)花钱要有节制

中国有些老板是很有钱,多得花不完,几辈子也花不完,以至于要去吸毒,要比赛烧钞票,不过,你想过没有,是你的钱多?还是美国财团、日本财团的大老板钱多?当然你是小巫见大巫啦!可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美国的大老板、日本的大老板比赛烧钞票?只听说松下幸之助在著书立说,没有听说他在吸毒、烧钞票。比赛烧钞票,只是说明中国的一些老板还不是资本家。真正的资本家是一架机器。这架机器会永不停止运转,为了获利而投资,投资而后获利,周而复始,循环放大。甚至以个人的超级享受如豪华游艇、私人飞机之类乃至资本家本人的健康、安全,也成了投资的一部分。资本的不断膨胀就是资本家的享受。不如此,那来今天以百亿富翁,千亿财团?你有这种境界吗?如果有,你就不会有钱多了花不完的苦恼。

真正的解脱或者超越,是勇敢地投入人生,以各方面的深入修养获得积极的人生哲学。人生苦短,要做点有价值的事情,体验到真正的人生意义,还真不容易,还真得抓紧进入角色,否则,转眼数十年过去,斯人垂垂老矣,回首往事,若记忆里只有烧过多少钞票之类的记录,岂不太可怜了?

(3)富贵不忘乡亲

为富不仁是最易激起中国人愤怒的行为。中国曾有过悠久的“均贫富”的传统,中国还有过三十多年平均主义的实践。“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老意识,至今仍顽固地存在于不少人的心目中。这恐怕是今天的社会上还有那么多“红眼病”现象的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解决温饱问题后奔小康的中国平民,或许能够容忍一个富豪阶层的崛起,“红眼病”或许只是少数人的不平衡的心理,而不至于成为威胁新富阶层的致命因素。但是,倘若为富且不仁,为所欲为,作恶多端,其人必定要为此付出加倍的代价。

这是一个不少商人至今仍不明白的道理。

一些老板以为,自己的万贯家财是自己挣来的,与别人毫不相干,自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于是,他们可以“豪赚”、“豪花”、“豪赌”、“豪嫖”,真叫做挥金如土,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至于说到什么扶困济贫,什么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什么帮衬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那是与他们无缘的,可以做到铁公鸡一毛不拔,应当说,当代中国老板能够脱颖而出,无论是在抗争命运方面,还是在掌握机缘方面,确实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但是,毫无疑问,中国当代老板阶层又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产儿。试想,如果没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如果没有体制转轨时造成的大片肥沃的土壤,如果没有国家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在所有制问题上采取的宽容政策,中国老板阶层作为一个早已被历史葬送的社会现象,是不可能获得新生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感谢社会的恩赐?难道不应该对我们的社会尽一点义务?诚然,只要是正道所得,自己挣的钱自己花,别人当然不能干涉,也是合法的。但于情于理,是不是欠了点什么呢?所以,请商人谨记,不要“为富不仁。”

(4)赚的钱要干净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商人,是在一种很特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旧的体制被打破了,新的体制又未完全建立,市场既不成熟又混乱无序。国家的法律也很不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利用这样的特殊时机,确实有一些人出邪门,走偏锋,投机倒把,吃黑吃白,或者官倒私倒相结合,或者开个皮包公司骗遍天下,结果大发横财,一举而成为大富大贾。

这给人一个错觉,似乎在中国做生意,不走邪门歪道,是不能发大财的。所以,今天仍然有一些商人,不去钻研正当的经营之道,而是琢磨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发一笔意外的横财。什么假冒伪劣,什么贩黄卖淫,什么走私叛毒,只要有大钱赚,就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结果锒铛入狱。别说发财致富,人都给关起来了,甚至脑袋都玩掉了。

其实,不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代,邪门歪道,触律犯科,肯定是正当商人最忌讳的事。这不是什么得不偿失的问题。首先就涉及到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评价,和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确定的问题。一个人只要不自甘堕落,要在社会上常常正正地做人,其行为决不会故意与法律和其它社会规范作对,因为这会危及到他正常的生活和人生道路。我相信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会是这样看问题的。不然,社会上的罪犯就不会只是极少数。

经商要冒险,商人最不愿意做的事也是冒险,除非必要,谁愿意冒险。而在商场上,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触律犯科了。

(5)“宰”人越多,死的越快

大家在生意场上滚打,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赚钱,赚钱越多越好。但是,赚钱也有赚钱的道德。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就是赚钱的道德。除了少数奸商外,我看正正当当的商人对这个道德是能认同的。生意人都讲职业道德,对社会当然有好处,对于生意人自己呢,也是很有好处的。

一些商人求财心切,总幻想发一笔横财,一举而成为大款大富。只可惜无横财可发,于是乎,就在日常生意中搞一些见不得阳光的勾当。譬如对外地来的客户,或者不懂行市的客户,总要想法“宰他一刀”,有些人甚至不择手段,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坑害客户。这些人大概都有一个自欺欺人的想法:世界那么大,来往客户那么多,“宰”了你一个,还有后来人。这样的想法既可笑又可恶。世界是大的,但世界有时又很少。按照“80/20”法则,你的大部分销售额是来自于一小部分常客。你“宰”了客户,你的回头客就会减少,“宰”人越多,回头客就越少。世界上恐怕难得有上了当还不自知的人,迟早是要醒悟的。明白自己上了当的人,还会再上你的门吗,若再上门就肯定是找麻烦来了。因此,贪图近利,坑害客户,不仅为国法所不容,还会自断财路,自己做死自己,真叫做害人又害己。

“宰”客户易做死自己,“宰”自己的生意伙伴,那就更易做死自己。每一个生意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生意伙伴,要么他从你进货,要么你从他那里进货,或者互相之间有某种服务关系。生意场好比一张网,你们也就是网上的结,完全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若是贪图近利或者欺骗老客户,或者乘某种有利的机会,从老客户身上狠捞一把,或拖欠老客户的货款长期不还,甚至准备赖帐,如此等等,你的生意就算做到头了。对待生意伙伴必须始终抱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己要赚钱,也要让人家有钱赚,生意才能长久做下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千万不能利令智昏,连立足的东西都不要了。

(6)别把自己累死

老板很忙,但究竟在忙什么?这还是很有讲究的。常见一些老板忙得不可开交,不管大小,事必躬亲。一天下来,眼是花的,头是昏的,思绪不能理顺,反应也变得迟钝起来。这种忙法,是大成问题的。要明白,做生意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要做好生意,不仅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更要求头脑清醒,反应灵敏。遇事才会有对策,决策时才会有好的点子,才能周密考虑问题而不至出错。如果只知道死做整天疲于奔命,事务性工作都应付不过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那里谈得上出好点子,怎能周密决策?其结果多半是拾了芝麻,丢了西瓜,日常事务没做好,还会痛失很多发财的机会。

可见,当老板是不能事必躬亲的。最要紧的是会管理,善于安排和指挥员工完成经营事务工作,依靠他们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意图。也许你会讲,我也并不想事事自己去干,只是本小利微,不能雇请更多的人呀!这肯定是一个实际问题,增加人手会增加开支,小店子往往难以承受。但并非无法可想。一个办法是提高店员的工作效率。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能提高人的效率,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却百试不爽。不少店务工作是一阵阵的,时闲时忙,忙起来人少,闲起来人多。最好的办法用利用社会服务,现在的城市也有一些社会服务可用,如搬运之类。一些突击性事务,则可临时请人,做完就算。

总而言之,老板的工作生活应有节奏,有弹性,有张有弛,店务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才会有长久的发展。

(7)“头脑发热”的生意靠不住

在中国最近的市场上,很有些年轻气盛的商人,他们对自己眼热的行当,不是朝三暮四,弃旧就新。而是吃着碗里的,又扒着锅里的。什么好做,就往自己的店里揽什么,旧的也不去,新的不断来,规模越来越大,自己的特色却没有了。这就叫做四路出击,主线不明。这恐怕是某些小有成就的商人的通病。他们好高务远,总认为自己是生意场老手了,没有什么生意不能做,没有什么生意做不成功的。

认为自己是一个万能的生意人的想法,肯定是荒谬的,而且相当危险。当一个人头脑发热到如此程度,连诸如隔行如隔山、人不是万能的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能明白的话,那么,他的生意前程还会有好的结果吗?

要记住,私营公司很少因市场不足而垮台,也很少因市场不足而不能发展的,问题多半出在经营不善上。因为在广阔的市场上,你占有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不必老担心自己不能发展,不要以为多几个项目就可靠了。

当然,如果你已经成为实力不可小瞧的大款,同时经营若干个项目也是毫不奇怪的。我们中国的商界,已有这样的叱咤风云的大款。但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一些精明的大款虽然项目很多,但仍然是散而不乱,主线十分分明,而且项目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8)往钱多的地方挤,不往人多的地方挤

选择生意行当,无论是对于第一次做生意的人,还是想改行的生意人,都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初下海做生意的人,要选准一个行业,确实不简单,没有一定的眼光和经验,不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琢磨,没有很好的自主之见,是极难一举成功的。就是在生意场滚打了一段时期的人,到了要改换门户,另起炉灶的时刻,也会踌踌不前,颇非周折。因为尽管他有一定的生意阅历,但在新的选择面前,仍是一个门外汉。

这是一个难题!而且,要做生意就免不了要解决这样的难题。但只要谨慎行事,总是可以解决的。

最可怕的是,一些人选择经营项目极为草率,不作细心考察,就轻率地把资本投下去,要不多久就赔了,结果又匆匆忙忙把余资抽出来投向另一个行业。这种人说开张就开张,说关门就关门,东试西试,干什么都是浅尝辄止,结果血本赔得差不多了,还是一事无成。更重要的是,每失败一次,自己的信心就会减少三分,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誉,也会减少三分。失败的次数多了,成功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这类人选择行当并没有自己的主见,要么随大流,哪里热,哪里利润高,就往哪里挤。要么看到某项生意投资少,经营难度小,不假思索,就匆匆切入。按说,这样的选择道理上都是不错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别人看来是不错的选择,在别人看来也差不了那里去。你可以进入,人家也可以进入。因此,在这些热门生意中,竞争往往是非常激烈的。市场只有那么大,竞争的人多了,当然淘汰率也就高起来。如果你的竞争实力和技巧不怎么样,那淘汰对象当然非你莫属了。

(9)用变化的眼光看市场

经验对于商人而言是十分宝贵的。一个人从对经商一窍不通,到对商务很有阅历,那可是极不容易的。他那一脑袋经验知识都是金钱和心血换来的呀!所以,一般资深的商人是极看重自己的经验。遇上什么难题时,总习惯于用以前曾经成功的方法来解决。如果行市没有大的变化,他那些方法常常成功。

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情况瞬息万变,新招怪招层出不穷。如果思想僵化,固守以往的经验,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把自己的公司引入绝境。

在大公司,一个总裁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把他换下来,另请高明,另用新法,问题总还可以解决。小商小店就不同了,老板总不能自己炒自己的鱿鱼。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观念。但话是这么说,真正做起来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经验在大脑里越积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时,他是很难用新眼光来看问题的,总习惯于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来评判情况。这就叫做墨守成规,叫做思想僵化。越是成功的商人,就越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就越难适应新的环境。特别是当他有了一定的家产,就越趋向于保守。他得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财产。经验告诉他,这就不能标新立异,还是经验可靠。外边新的东西对他来说是可怕的和充满风险的。

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学会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价值标准来看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经常提醒自己,世界这么大,变化这么快,自己原来的那一套怎么够用呢?这种自省对于保守的人来说,也许是困难的,甚至自觉滑稽可笑。但经常这么做会有效果的。

其次,经常反思前一段的经营,看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失误,是不是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样做,并不是叫你去后悔,面是要你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有缺陷的,不值得固守不变。

再次,多看书看报看电视,多接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多听听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可以启迪你的思维。启发你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问题。

最后,经营决策时,不要过于患得患失,不要老是想万一赔了怎么办。生意场本来就是有赚有赔的,老怕赔还怎么开拓进取。不敢担风险,是成不了大器的。

(10)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