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登封县东南告成镇周公杷前。传说为周公以土圭测景处。有人认为“卦”即源于土圭测量。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碑文记载,为东周所建,今已不存。现存测景台建于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天文学家一行(张遂)为改革历法,曾以阳城为观测中心,进行天文测量。为纪念周公于此以土圭测景,遂刻石立表。此台为石制。分上下两部,高9.46米。下方为方形石座,北壁有明代所刻行书“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座上为直立的长方形石表,高1.64米,正面刻行书“周公测景台”五个大字。
9.负图寺
在今河南省孟泽县西五里。传说为伏羲时龙马负河图的地方。民间流传有许多有关的神话传说。
10.八卦岩
在四川省涪陵县南一百里。明刘苣讲易于此后来刘氏在京遭受廷杖之日,岩壁崩裂。有天然八卦图,故名。
11.八卦山
旧名“了望山”、“定军山”。在台湾旧彰化县城东,海拔97米。此地曾是台湾人民抗击日寇的战场。山上原有亭榭,近年山顶建大佛寺及宝塔,寺前有巨佛一尊,高21.6米。已辟为宗教游览区。
12.九宫山
在湖北通山县城东南。绵亘百里,上下九重,千峰争翠,万壑竞幽。后晋帝王兄弟九人造九座宫殿于此,因此命名。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名道张道清又在此建九座宫观,“石坊翘峙,金门铁瓦”,辉煌壮丽,遐迩驰名,为道教圣地。元、明几经修茸,又多倾毁。现存九王庙、真牧堂、石城门,一天门等。或围以巨松怪石,或绕以曲径流水,仍显示当年峥嵘绰约的姿态。
13.八卦田
在杭州五皇山、将台山之间。又称“九宫八卦田”。中间象太极图,四周的田呈八卦状。相传为南宋皇帝祭先农时亲耕的籍田。八卦田四周群山环抱,沟膛清晰如画,为杭州著名的宋代遗迹。至今犹能见到清晰的八边形结构,惜其一角已损环。
14.太极殿与太极宫
太极殿是天子所居正殿名。《水经·谷水注》:“魏明帝上法太极,于洛阳南宫,起太极殿于汉崇德殿之故处,改雉门为阊阖门。”《魏略》:“青龙二年起太极殿。”《渊鉴类函·居处部·殿》:“洛阳宫殿簿有魏太极、九龙、芙蓉、九华、承光诸殿,汉晋春秋有景福、听政诸殿,晋宫阁名有灵圃、百子、虞泉、清冥诸殿。历代殿名,或沿或革,唯魏之太极,自晋以降,正殿皆名之。”太极有至尊、至大、至高之义,天子为人之至尊,至高、至大,故名。
太极宫指隋之大兴宫,唐改名为太极宫,又称西内,其正殿称太极殿。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故宫城内。《雍录》:“唐诸帝多居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复在太极,知太极尊于大明也。”
15.八卦城与八卦街
在今河北省蓟县。为新修复的三千多米长城墙体中一个游览点。八卦城中,在乾字卦巨石上刻有邓小平的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三、器物
《周易·系辞下》第二章认为伏羲、神农、黄帝等大圣观察卦象从而发明了弧矢、网罟、耒耜等器物。将《周易·系辞》与先秦其他文献比较,可见圣人制器之说为当时社会所共认,只是关于发明者是谁的记载有所不同。
近人围绕“观象制器”说有争论。冯友兰认为:“《易传》中这种观象制器的思想,实际上是说,通过对自然现象有规律的观察,人类发明生产工具,这有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意义。这也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国哲学史新编》)顾颉刚认为:“《系辞》将日用器物都归于圣人看了六十四卦卦象而制作的,而六十四卦又归于伏羲观天而造出的,一切物质文明都归于易卦,这是莫须有的事。很显然,制器时看的象仍是自然界的象而不是卦爻的象。”胡适持不同见解,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面起意象,触类而长之(有关文章载《古史辨》第二册)。
我们认为古人所观之“象”既是自然之象、又是卦爻之象,两者本身也是相通的,卦爻之象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概括。
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存在许多有关八卦之象、太极之象、河洛之象的器物。
1。——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上有两鱼追逐图和纺轮旋转图,今有人认为阴阳鱼太极图即源于此。王大有《龙风文化源流》、孙宜生《意象素描》另有马家窑、大汶口、兖洲,襄汾、汤家山等地出土的“”字形,各种凤鸟形,各种盘旋状态龙形以及各种旋转纹类图案,有人认为均是太极图的原形(王红旗《神奇的八卦文化和游戏》)。另据纽约《世界日报》1986年12月24日报道:美国易经考古学会会长洪天水收集有一“古希腊陶盆河图”,盆底有中文古篆铭文“连山八卦图”。据称至今三千二百年。
2.——我国瓷器传统装饰纹样中有一种“八卦纹”,指用八组(每组为三爻)各不相同的短线符号组成代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方位的画面,故名。元代青花瓷器中有八卦纹,明清两代瓷器常见有青花海水八卦纹与云鹤八卦纹。瓷器装饰还有一种叫“三阳开泰”的吉祥纹样,为三只姿态各异的羊仰望红日组成的画面。清乾隆时瓷器上常用青花,粉彩描绘,往往在山羊和太阳以外的空间画松柏、山坡、小树和绿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取名源于《周易·泰》。泰卦上为坤三阴,下为乾三阳。阴气渐去而阳气渐生,时当正月,为“三阳开泰”。此图取羊同阳的谐音,有否去泰来的含意,故名。
3.——据《宣和博古图》、《金石索》记载,我国唐代有唐透镜。此镜又名八卦镜,也称八卦菱花镜现藏美国自然博物馆有一面唐代铜镜,此镜上面绘有四神图、八卦、十二生肖、二十八宿,并有一圈文字说明:“长庚之英,白虎之精。阴阳相资,山川效灵。宪天之则,法地之宁。分列八卦,顺考五行。百灵无以逃其状,万物不能遁其形。得而宝之,福禄来成。”
4.——据纽约《世界日报》1986年12月24日报道,美国易经考古学会会长洪天水收集有“青铜喷水震盆”,为三国时期的青铜器。样貌及大小有如一口炒菜锅,但底微扁平,左右各有一把柄,盆底刻有四条鲤鱼,鱼与鱼之间刻有四条河图抛物线。根据经书上的记载,倒入半盆水,用两手摩擦盆的两柄,未久,盆里的水居然分成四股水箭向上射两尺多高,并发出念震卦六爻时的古音,与黄钟之音一致。这件器物是阴阳六律的定音器,也是三代帝王用以祭祀天地祖先的盥手之物。
5.——由于《易经》本身是记载占筮的,所以后世占卜所用的器物一般都与易卦有关。如1977年7月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西汉太乙九宫占盘”,其正面按八卦位置和五行属性排列。占圆盘的刻数与洛书完全符合。九宫的名称及各宫节气日数与《灵枢·九宫八风篇》完全一致。另如西昌博物馆收藏的“彝族八卦九宫占盘”,为唐以前实物。彝族神话传说:伏羲、女娲是其祖先。伏羲是虎神,女娲是龙神,他们轮流值班,每四天一换,但是在刚来值班的第一天或准备离去的最后一天(四天之中),他们的威力要弱一些,不能有效地制服恶神,这样,在八天之中,有四天吉,四天不吉。此占盘,用于选择时日和方位,其形式与太乙九宫占盘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中心圆圈被四条直线分割成井字形,构成较原始的井字形九宫,另外在八个方位上还写有十二地支名称。
6.——中国古代象棋,亦称“象戏”。为八八六十四格,古称“八八象棋”。南北朝庚信《象戏经赋》:“绿简既开,丹局正直……局取诸乾,仍图上元……坤以为舆,刚柔卷舒。”所谓“丹局正直”即指棋盘为正方形,“局取诸乾”、“坤以为舆”说明象棋与八卦的关系。古代中国的象棋是8×8的小方格组成,以后才增加了河界。这种八八六十四格图案,在中国起源非常早,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甘肃永昌鸳鸯池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罐上就有这类棋盘形的几何图案。中国唐代的八八象棋盘与今日的国际象棋几乎完全一样,也是由黑白相间的小方格组成。每方各有二八一十六个棋子,与八八六十四卦形制相符。今有人据此认为象棋起舞于八卦,六十四卦。中国象棋盘和国际象棋盘都是八八六十四烙。中国象棋取交叉点,共九九八十一点,国际象棋走空格。中国象棋历史悠久,棋制多有交迁,近代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南宋初。有人认为象棋棋盘格式源出六十四卦方位,而与诸葛亮八阵图一致。今四川奉节县一带的八阵图各高五丈、广十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国相距五尺,正中开南北苍,广五尺,凡八行、六十四聚。(参见李松福《象棋史话》)
7.——由二十七块小立方体构成,表面分为五十四面。今人以为其空间结构体现了三维三进制结构的基本属性,即《太玄》二十七部的实物模型。最高结构数为53,八个顶点处的八块小立方体,各暴露出三个面,对应于八卦,十二条梭中间位置处的十二块小立方体各暴路出两上面,对应于三阴三阳分区线与三组重面的交点,六块表面中心处的六块小立方体,各暴露出一个面,居于三组轴线上,对应于三对中宫,为三阴三阳的代表点。
8.——为三维球体结构,今人以为其即太极八卦的实物模型,具三阴三阳结构。三线垂面将星球划分为八块,其表面的八个球面三角形即八卦(既可表达为八个方位,又可表达为八个区域),三层爻的变化正对应着三维区划线的阴阳属性。八卦的一爻对应着某一组的变化状态(阴阳)。每一维垂面与球面的交线都被其它两维划分为4段,三维12段,即地支数。
太极八卦之象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海外。
9.——1937年丹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玻尔被授予爵土时,选用中国的太极图作为其族徽徽章图案,同时加上“对立即互补”的铭文。以说明太极图与其倡导的并协原理(互补原理)一致。
10.——大韩民国国旗采用太极加八卦图案,中间为太极图(上阳下阴,略去鱼眼),左上方为乾卦,右下方为坤卦,右上方为坎卦,左下方为离卦。乾、坤、坎、离为先天八卦的四正卦。
11.——一九八八年九月在汉城召开第二十四届奥运会,选定的奥运会会标设计核心为中国的太极图,它是由三条黄、红、兰色的带子由右向左旋转而成,三条色带分别代表天、地、人三位一体(即三才)似以太极图标志着体育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新纪元。
12.——新加坡空军机微由太极图及上小三道曲线组成。上下曲线象征机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