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6854900000024

第24章 战争博弈(5)

春秋时期,在现在河南境内有两个小国,一个叫郑国,一个叫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开始派军队攻打郑国。尽管两个国家都很弱小,可是郑国的人力与物力比息国要多出很多,郑国的军事实力也比息国要强。

由于息国的实力赶不上郑国,所以它出兵攻打郑国只能是连吃败仗。并且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息国因为战场上的失败,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国力越来越衰弱。

息国吃了败仗之后,一些眼光独到之人对息国的形势进行分析后断言,息国很快就有亡国的危险。

他们的分析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依据:其次,息国不考虑自己的国家德行如何。其次,息国没有周密而正确地将自己国家的人力、物力以及军事实力好好估量一番。再次,息国对与自己亲近的国家并没有表示继续友好的意思。最后,息国没有讲清楚自己征讨郑国的正当理由。第五,息国不能查明用兵失利的过错和责任,也就没有找到错误的承担对象。

犯了以上这五条错误,如果再与别国发生战争,那就肯定会失败。这样一来,息国不就要亡国了吗?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没过几年,国力弱小的息国就被强大的楚国吞并了,国君的夫人也被楚王占有,成为他的玩物。

成语释义

不能恰当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或者将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了。量:估量。

故事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出处译文

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

036一败涂地

秦朝末年,由于秦朝的暴政,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沛县的县令见到很多官吏被起义的人民杀死,很担心自己的安全。当时萧何、曹参在县衙当官,他们建议县令将逃亡在外的刘邦找回来。县令同意了,并派人去找刘邦回来。

可是当刘邦的人马来到城外时,县令又变卦了,他担心刘邦回来后自己会被取代,于是下令关闭城门,不准刘邦等人进城,并打算杀掉出主意的萧何等人。萧何、曹参听到消息,就偷偷地逃出城,投奔了刘邦。

刘邦打算攻下这座城,便叫人用白布写了书信裹在箭上射进城。信上说各路抗秦的力量已经势不可当,号召老百姓起来杀死县令,选有才能的人做新县令。城里的人们看到信后,就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入城。

大家都推举刘邦为县令,刘邦推辞说:“现在各地纷纷起义,英雄豪杰一起举事,如果没有好的头领,一旦失败就会肝脑涂地,不可收拾。希望大家另外选取有才能的人当县令吧。”到最后刘邦还是当了沛县的县令。

成语释义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故事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出处译文

现在各地纷纷起义,英雄豪杰一起举事,如果没有好的头领,一旦失败就会肝脑涂地,不可收拾。

037灭此朝食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顷公发动人马,攻打鲁国和卫国。齐顷公以为鲁、卫两国国力弱小,此去必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很快就能得到利益。谁知鲁、卫两国见势不妙,就派人到晋国搬请救兵。

公元前589年夏,晋国答应了鲁、卫两国的请求,派郤克为中军元帅,前去救援。齐、晋两军在鞌地(山东省历城县附近)摆开阵势,准备决一雌雄。

齐国军队,上至齐顷公,下至寻常军士都非常骄傲,觉得晋国军队肯定是来送死的。

正式交战那一天,齐顷公亲自出马,由邴夏给他驾车,忠义无双的逢丑父则站在车的右边负责警卫工作。天刚亮,齐军还没吃早饭,齐顷公就要展开攻势。

邴夏劝道:“您要进攻敌人,也得让自己吃了早饭再说吧!”齐顷公人狂话也狂:“我要把这些送死之敌消灭干净,再吃早饭!”他不但没吃早饭,也不等战马披上防护甲,就急不可待地登上战车,发出进攻的命令。

在战斗中,晋国的军队作战既勇敢,又沉着。晋军主帅郤克身先士卒,带头杀敌,即使身负重伤也不后退半步。郤克的一员部将虽然一只手受了伤,也不下火线,用另一只手击战鼓,为士兵们鼓劲。晋国士兵奋勇杀敌,真有以一当十之势。

齐军的士气却越来越弱。齐顷公作战一再失利,甚至被敌人困住,若非逢丑父假冒他的身份把自己交给敌人,他就被敌军擒获了。

这一场仗,齐国大败,齐顷公只得向晋国献出了大批宝器,归还从前侵占的鲁、卫两国的土地。郤克见已经达到了目的,才同意停战,率军回归本土。

成语释义

本意是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现在用来比喻杀敌时的急迫心情,形容斗志昂扬,不把敌人放在眼中。

故事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出处译文

齐顷公说:“我要把这些送死之敌消灭干净,再吃早饭!”他不但没吃早饭,也不等战马披上防护甲,就急不可待地登上战车,发出进攻的命令。

038卷土重来

秦朝施行暴政,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当时,项羽和其叔叔项梁在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组织了一支有八千人马的子弟兵。这支军队战斗力非常强,也得到人民的信赖。很快,项氏叔侄就靠着这八千子弟兵打出了一片江山,所统率的军队也由少到多,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队伍。

后来,项梁不幸遇害。项羽和刘邦联合起来,继承项梁的遗志,并肩作战,打得秦朝军队心惊胆战。秦朝江山越来越不稳,终于被这二人所夺。

秦朝灭亡后,项羽扶立楚怀王为义帝,大封诸王。可是,没过多久,项羽为了争权夺利,竟然妄杀义帝,于是天下大乱,群雄纷起,愿意扶保刘邦称帝,为义帝报仇。

当时项羽的力量本来很强大,但是他刚愎自用,过于骄傲,损失了很多人马。最后,他在垓下与刘邦决战,中了刘邦部将韩信的圈套,被杀得大败。项羽带兵杀出重围,逃到了乌江边。

这时,乌江亭长摇来一叶扁舟,要渡他过江,并且对他说:“江东虽然小,但还有千里之地。大王过了江,还能在那里称王。”

可项羽一口回绝,他说:“现在是老天要绝我的生路,我又怎能渡江逃走?何况我当年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攻打秦国,如今八千子弟有的死了,有的不知下落。我若一人回去,纵然江东父老仁厚,立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

这时,刘邦的追兵赶到。项羽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回过身来与敌军搏斗,杀了许多汉兵,然后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年仅三十一岁。

到了唐朝晚期,诗人杜牧来到乌江边,想起当年的旧事,很为项羽惋惜。他认为,项羽如果听从亭长之语,渡江而去,还能卷土重来。到那时,项刘二人的胜负还不一定呢!想到这里,四周景物又引起了杜牧的伤今怀古之情,于是他在乌江亭上题诗,有两句是这样写的: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成语释义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又一次猛扑过来。卷土:形容很多人马奔腾的样子。

故事出处

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出处译文

江东子弟中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失败后组织力量,再一次猛扑过来也是有可能的。

039养虎遗患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由于刘邦重用人才,争取人心,力量越来越强大。而项羽却不听取贤人的意见,也不关心老百姓,与刘邦打成了个平手。这时,刘邦派人去和项羽商量,愿意以鸿沟作为界线,项家占东边,刘家占西边,从此不再打仗,相安无事。

项羽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吞并天下,只好接受这个建议。

双方签订和约后,项羽带兵东归,刘邦也心满意足,打算带兵撤回关中过安乐的生活。

可是他的谋士张良却说:“大王!现在天下大部分的土地都被您占领了,众诸侯又心悦诚服地归顺了您。项羽的军队貌似强大,其实没有多少实力。不趁现在消灭他,就会给自己留下后患,那可就是‘养虎自遗患’了!”

这真是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刘邦顿时猛醒,觉得张良分析得太对了,就统率军队追击项羽,把他的军队消灭了。项羽无奈,只得自刎。

成语释义

喂养老虎,却留下祸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遗:留下。

故事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出处译文

项羽的军队其实没有多少实力,这是上天要灭掉楚国。不趁现在消灭他,就会给自己留下后患,那可就是“喂养老虎,自留祸患”了!

040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有一次齐桓公派兵攻打鲁国,鲁国军队一溃千里,眼看国家不保。在万般危急的情况下,鲁国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进行抵抗。

鲁国有个平民姓曹名刿,他头脑灵活,深通兵法,很想拯救万民于水火,就要求面见国君。这时的鲁庄公为了抵抗外敌什么人都肯见,于是热情地接见了他。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跟齐国军队对抗呢?”

庄公想了想,说道:“凡是衣服、食物这些使人安乐的东西,我从来不敢一个人独享,都是拿出来和别人共同使用。”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只有您左右的一些人能够得到好处,普通的老百姓哪能分享,他们不会因为这个为您卖命的。”

鲁庄公又说:“祭神之时,所用的牛、羊、猪、宝玉、丝帛,这些祭品,我从来没有虚报,总是对神显示我的诚实。”曹刿说:“您对神诚实,只是小信用,而不是大信用,神不会因为这个使您战胜齐国。”

鲁庄公又说:“在鲁国发生的无数案件,我虽然不能全部调查清楚,但总是尽我最大的努力,慎重地予以处理,尽量做到合情合理。”曹刿听了,兴奋地说道:“这样做好呀!这是尽心尽力为百姓办事,一定会使百姓信任你、支持你。凭这一条,完全可以和敌人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曹刿主动向鲁庄公请缨,愿意参加战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鲁庄公表示同意,他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统率军队在鲁国长勺与齐军展开战斗。

双方的阵势刚刚摆好,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曹刿连忙阻止他说:“现在就击鼓进攻不好,因为时机还没到呢!”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兵的号令,曹刿才对庄公说:“好了,现在您就击鼓进攻吧!”于是鲁国击响战鼓,鲁军的吼声响彻云霄,他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阵,把齐军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道:“你为什么要等到齐军击三通鼓后,才让我击鼓进攻呢?”

曹刿说:“打仗时,勇气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有十足的勇气,斗志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减弱;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殆尽了。战斗开始的时候,我军不击鼓进军,是为了保持士兵的勇气。当齐军三通鼓击过,他们的勇气已经衰竭,这时我们第一次击响战鼓,我军的勇气最旺盛,所以一鼓作气,将敌人打得大败。”

成语释义

比喻做事情鼓起劲头,勇往直前;也比喻鼓足干劲,一口气做完事情。

故事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出处译文

打仗时,勇气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有十足的勇气,斗志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减弱;第三次击鼓后,士兵们的勇气就衰竭了。

041投笔从戎

班固和班超是兄弟俩,他们都是东汉时期的着名人物。班固是历史学家,他花了二十多年的工夫,写成一部可以传世的历史着作《汉书》。班固在文学上也有相当高的成就,他所写的诗和文章被人们奉为精品,到处传诵。可是他的弟弟班超却不喜欢文学,一心爱好武略。

班超家住陕西咸阳,因为家里很穷,就搬到洛阳去谋生。班超找了一份职业,就是替官家抄写文书。这样,他就能用挣来的一点微薄收入奉养母亲,虽然生活艰苦,但日子还勉强能过得下去。

一次,他越抄越觉得没兴趣,长叹一口气道:“唉,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向傅介子、张骞学习,到边远地方去建立一番功业,享受高官厚禄。在笔墨砚台中讨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他把笔扔到一边,断然辞职,参军去了。

后来,班超奉天子的命令,带兵去西域驻守三十一年,多次击败匈奴军队,立下盖世功勋。由于他有突出的贡献,被封为定远侯,名震中外。

成语释义

比喻弃文就武,扔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

故事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042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飞是宋朝着名的将领,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他成年后身体非常好,武艺和骑射技术高超。他对兵法达到深谙的程度,掌握了很多排兵布阵的知识,并且热爱祖国,对朝廷忠心耿耿。

公元1125年,金兵灭了辽国,乘胜进攻宋朝。金国军队兵分几路,其中一路准备强渡黄河,夺取宋朝的京城汴京。

由于金人的骑兵非常厉害,所以形势对宋朝非常不利。岳飞就带领三百名骑兵,火速赶往李固渡口对金兵进行阻击。

岳飞到了渡口,趁敌军还不了解宋朝守军的虚实之际,指挥骑兵冲杀过去,居然把金兵杀得大败。金兵吃了败仗,只得狼狈而逃。这样一来,金人夺取汴京的计划便没有实现。

后来,由于君主昏聩,不重用坚决抗敌的将领,所以金人终于灭了北宋。南宋王朝建立后,岳飞几次打败金兵,保护了朝廷的安全。副元帅宗泽非常欣赏他。

有一次,宗泽对他说:“你作战勇敢,又善出奇谋,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可是你只擅长野战,对于其他战法则不熟悉。这绝非长久之计。我有一部古阵图,你拿去学习,好好借鉴一下。如果能学会,你的本事就更厉害了。”

岳飞接过古阵图,却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元帅这样厚爱小将,小将感激不尽。可是,小将却认为,将阵势排好再战,这是兵法上规定的。至于运用得灵活、巧妙,那全在于个人的考虑。对一个将领来说,最重要的是善于了解敌人的情况,临阵应变,才能使敌人落入自己的圈套之中。”

成语释义

指战术非常灵活、高超。存乎:在于。心:思考。

故事出处

《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出处译文

将阵势排好再战,这是兵法上规定的。至于运用得灵活、巧妙,那全在于个人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