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6858200000034

第34章 教育篇(34)

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路子。

(在甘肃省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挂牌启动会议上的讲话)

创建和谐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2006年11月20日)

今天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的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小学管理方面规格最高的会议。各级政府和部门、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衰的根本。广大中小学生能否在一个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权益能否得到基本保证,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能否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能否进一步形成,社会秩序能否良好,人民群众能否和谐相处的大事。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学校校长,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把中小学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之一,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抓紧、抓好、抓实各项工作,使国务委员陈至立的讲话和这次会议精神不折不扣、扎扎实实、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二、各司其职,落实责任,依法做好中小学管理工作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对中小学管理工作特别是安全管理工作作了专门规定,明确了发生相应中小学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同时实施的以教育部等十部委部长令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安全教育的规定,明确了学校安全管理原则和方针、校内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职责。重点规范了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与校园周边管理职责和事故处置要求与责任追究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社会、家长、学校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中的职责。

各级政府和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财政部门要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公安、司法部门要了解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指导、监督学校做好校园保卫和消防安全工作,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及时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和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的有关经营服务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者,维护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卫生部门要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建设部门要指导校舍安全检查鉴定工作,加强对学校建筑、设施设备安全状况和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校舍、楼梯护栏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督促学校定期检验、维修和更新学校相关设施设备,责令立即排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学校特种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中小学校管理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制定校园安全的应急预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本次会议精神,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人员都能明确自己在中小学管理中的职责和责任,依法做好中小学管理工作。

三、强化日常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努力把甘肃省中小学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是中小学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今天组织这么多校长参加国务院召开的会议,直接听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讲话,及时、准确地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每个学生,只有依靠你们。因此,我最后给各位校长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关爱学生,珍视生命。“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校安全无小事,学生的安全重于一切。你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待生如子,把爱心洒向每个学生,时刻心系学生安危,关注学生健康,保障学校安全,保护学生权益。

第二,严格管理,保障安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是保障学校平安、防止安全漏洞的关键。你们要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预防安全事故措施,举制度安全之盾,防学校安全之患;坚持从严管理、依法治校,培养教职工的守法意识,严禁教职工对学生人身权利伤害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与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作。你们要自觉增强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与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密切配合,团结社会力量,合力营造安全、卫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四,以人为本,文明建校。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你们要始终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的根本利益。加强师德教育,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服务学生。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和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

第五,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要积极引导师生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办和谐教育,建和谐校园,创和谐文化,构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把校园建成师生工作学习的乐园。

(在甘肃省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2006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甘肃省教育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甘肃省教育事业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十三年来甘肃省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十三年来,甘肃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里,我就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作些简要介绍。

(一)基础教育特别是“两基”工作成就巨大,全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

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到2001年,我们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达到70.68%(全国为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32%(全国为5%)以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西部省份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2001年国家授予甘肃省“推进两基成就奖”。

从1993年以来的将近十年时间,是甘肃省实现“两基”最为关键的时期。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到2000年实现“两基”的奋斗目标。同年底,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大会上,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德里宣言》,对实现这一目标向全世界作了庄严承诺。多年来,我们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截至2001年年底,全省实现“两基”县数(市、区,含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从1994年的18个提高到59个,人口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1%(全国为4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70.68%(全国为90%)以上,青壮年文盲人口比1990年减少了264.7万。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2001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27.66多万人,招生10.98万人,分别是1988年的1.3倍(全国为1.9倍)和1.65倍(全国为2.5倍)。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学生近9953人,是1988年的13.4倍(全国为6倍)。

民族地区教育加速发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生已近26万人,比1988年增长40%。2001年,民族自治地区21个县级单位中,有4个县已实现“两基”,占总数的19.05%(全国为51%)。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10040人,2001年普通高校招收少数民族2884人,比1988年增长3.6倍。

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提高甘肃省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重要基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甘肃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104人(全国为1422人)上升为2665人(全国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838人(全国为8039人)上升为9863人(全国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16859人(全国为23344人)上升为23925人(全国为33961人);青壮年文盲率由31.34%(全国为10.34%)下降为12.32%(全国为4.8%),下降了19.02个百分点(全国为5.54个百分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5年多提高到2001年的7年多。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去年继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后,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并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目前全省已有59%(全国87%)的县将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权限收归到县。各地目前正在积极落实调整体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要求,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所好转。为了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重点是支持中部、西部地区,两年内中央财政投入甘肃省1.05亿元,改造318所中小学,总计37.1万平方米校舍。同时,积极实施二期“义教工程”。这些措施对于保障甘肃省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力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基本建成结构较完整、专业门类较齐全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

过去,甘肃省教育结构相对单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展职业教育,1991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世纪末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

2001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19.9万人,是1988年的4倍(全国为2倍),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为45.98%(全国为44.9%)。1989—2001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培养了66万毕业生。共建设骨干中等职业学校64所,办学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近38所。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利用国债在国家级贫困县新建了19个职业教育中心。现在,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180多个指导性专业方向中,有一半以上是根据近几年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新设立的。

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经国务院授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教育的权力以及责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快了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达8所,在校生20000人,比1985年增长了17倍(全国为11倍)。

成人教育围绕着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培训的需求。2001年,全省有200万人次参加了成人技术短期培训,现仍有120万多人正在接受培训。

2006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要求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要求紧密结合;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为新世纪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目前,省上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党中央根据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对知识、人才、民族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