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6858200000007

第7章 教育篇(7)

全省中等师范学校已将项目开发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小学教学实践与指导》等培训教材列入在职中师教师培训大纲,有2289人次中师教师接受了项目开发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发展》等12门课程的培训。培训以分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采用参与式的方法,将“平等参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课程中,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了教师自身发展。在个案调查时一些教师反映:“运用参与式方法,上课比较轻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也肯动脑筋了,教师和学生比较容易沟通。”

中师已有53名教师接受了学历补偿教育,50名教师接受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并在15所中师建立了教师学习资源中心,配备微机375台,使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提高了州、县学校的教育规划和管理水平

项目通过学校发展计划、校长和督导培训等措施,改进教育规划和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省项目办和咨询专家共同开发了《学校发展计划文本》、《学校发展计划培训教材》、《学校发展计划培训指南》、《学校发展计划参考资料》等,为项目引进的学校发展计划理念赋予新的创意。学校发展计划从试点到全面实施近四年来,四个项目县所有的学校都制定和实施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发展计划,改变了过去学校发展计划与学校工作相互脱离的现象,逐步建立起通过学校发展计划,学校自主管理、社区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与督促、督导部门监测评估的学校管理体制。

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建立了学校与社区的发展有机联系。学校发展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是社区众多成员参与的过程,改变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使学校成为社区发展的一部分。社区村民通过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计划,对学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个案调查中一些村民说:“过去我们认为学校是教育局办的学校,现在认为学校是自己村上的学校,办的好坏与我们村上的老百姓有直接的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区群众主动为学校绿化校园、硬化道路、修建围墙和平整操场等共建学校活动。

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计划,开展了校长和督导培训。开发了《学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教学支持》、《教育公平与教育生活》等校长培训教材,使四个项目县学校的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们基本掌握了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校发展计划,提高了制定学校发展计划和管理学校的能力。同时,正在实施中的督导培训活动,帮助学校改进和完善评价机制,使评价机制由过去单纯地监督检查转变为更多地支持和帮助,由过去只注重结果评估,转变为注重整个过程的评估,使学校的管理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六、开展基础教育政策研究,积极推广项目成果

项目通过基线研究、基础教育政策研究和成果扩散措施,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影响全省基础教育政策的革新和实践。

家庭教育支出成本研究已经完成,其成果开始受到各方关注。研究成果显示,临夏州贫困家庭的经济基础十分脆弱,家庭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低。在基础教育阶段,贫困家庭教育支出的直接费用占到了收入的近三分之一。贫困地区农民送孩子上学影响到家庭对农业再生产的投入和家庭的正常生活。为此,临夏州教委下发了《关于降低农村家庭教育成本的通知》,要求各县学校杂费按物价部门最低标准收取。

项目还开展了女童教育研究。女童教育研究是一个行动性的干预性研究,从完成的第一阶段130多名相关人员的培训效果看,社区成员提高了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女童入学的状况得到改善。

项目还进行了成果的总结和扩散活动。撰写了《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简介》,已发行《项目通讯》30期,印刷学校发展计划宣传册,制作了项目网页和宣传项目的VCD光盘,把项目开发的14种教师培训教材推广到世界银行项目地区,如云南、四川、广西、宁夏等省、自治区。

2002年10月,英国国际发展部派专家对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这是对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三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甘肃省的实施,为甘肃省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项目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与国家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吻合,这为甘肃省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实施好项目,抓住机遇,实现项目预期的目标,实现甘肃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成果简介)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2003年8月24日)

“九五”以来,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实施科教兴省的战略,立足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大进展,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回顾“九五”,总结经验,正确评价职教工作的成就

截至2002年年底,全省共有职业初中7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306所,在校生达到17万人,比1995年增加了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34%,特别是普通中专校均规模第一次超过了千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年招生1.3万人。职工培训学校120所,年培训3.4万人。农村独立设置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00所,每年培训180万人次。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全省教育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职业教育已成为甘肃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能力逐步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全省已建成县级职教中心25个。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行业、企业办学,社会各方面联合举办职业教育有了较大进展,各种形式的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城市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深入;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积极推进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实力增强。通过实施“461”工程(40个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0个骨干专业、10所试点综合高中),全省各地加强了骨干学校建设。截至2002年年底,全省有32所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其中普通中专19所、职业中学13所;有32所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校,其中普通中专15所、职业中学17所;通过专业调整和开展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初步建成了现代农业、机电、建筑、商贸、旅游及服装等大类专业,以适应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批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办学效益显著,已成为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的骨干力量。

初步建立起以中等职工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全省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的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从1997年开始,甘肃省在部分高等院校增设了职教师资班,1998年开始举办高等自学应用大专班,1999年成立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结束了甘肃省没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的历史。从2000年开始,在省内20多所重点普通中专进行的“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国务院把高等职业学院设置授权省上以来,省政府批准设立了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农村普通初中的绿色证书教育制度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向全省推开;省上设立了两所试点综合高中,各地相继开展的综合高中试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依托西北师大建立了一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面开展了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省市相继建立了一批研究机构,开展职教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全省职教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得到了普遍应用。

总之,“九五”以来,全省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地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必须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必须坚持政府统筹,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必须坚持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全面实行经科教结合、农科教统筹;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制度等方面大力推进改革,使职业教育充满活力;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多形式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必须坚持依法举办职业教育,加强职教法制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充分肯定甘肃省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连续扩招,甘肃省职业教育同全国一样,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还不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普通高中和高校扩招带来的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发展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有些学校停办或改作他用;职教资源出现了流失现象;劳动准入制度还没有全面推行,毕业生就业困难,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出来的新情况,也有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全教会“两个扩招”的精神,把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片面理解成了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这些问题的出现,希望引起我们各级政府和教育、经济、劳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途径,千方百计加快甘肃省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甘肃省职业教育面临新的繁重任务,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甘肃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5年,所以在加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省、工业强省战略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又是高素质劳动者整体水平的竞争。劳动者素质不高,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就不能提供高效益的服务,也必然会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实施科教兴省、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在大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第一线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使我们在激烈的国内外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随着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升级对职工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甘肃省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合理,重心偏低,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断层断档,已成为影响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尽可能多的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技师、高级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类应用人才的需求。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2002年全省有初中毕业生33万人、高中毕业生7万人,其中升入普通高中14万人,升入大学的3.5万人,其余的22.5万人进入社会,成为全省每年的新增劳动力,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这样一个劳动大军,缺乏技能,技术单一,与社会岗位需求不适应。还有150多万外出打工农民,由于缺乏技能也只能做普工、拼体力、赚小线,他们迫切需要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对象。国内外的经验充分证明,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