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中华实用谜语大全
6871800000006

第6章 谜语常识及猜谜技巧(6)

把谜面理解成“早上在秦国,晚上到楚国”,可见走了千里路,即可猜为“一日千里”。

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经济改革词)

这则谜用的是会意法。从谜面上的意思可以直接会意出“向着外面开放”,谜底是“对外开放”。不过,作为经济改革名词的“对外开放”(谜底),在扣合谜面时还是运用了别解。

反猜会意。

又称反扣法,它与正面会意法恰好相反。猜这种谜时,不要正着想,而要从反面去思索,去联想,这是关键。这种灯谜的面和底互为反衬,所以在谜底和谜面中常常能找出一对反义词来。

该法有点像数学中“负负得正”的原理,实际运用中就是以否定反面来肯定正面。如:

生产只准出正品。(打一成语)谜底:不可造次。

“正品”和“次品”是两个互相对立的关系,“只准”和“不可”也是两个互相对立的关系,两次对立之后就站到一起了。

享受在后。(打一三字俗语)

从反面去会意谜面,就是不享受在前,而要“吃苦在前头”。说成俗语,不就是“吃苦头”吗?“后”和“头”恰恰是一对反义词。

但愿花常开。(打一礼貌用语)

从反面去琢磨谜面,就是“不愿意花谢”的意思。其中“谢”字和礼貌用语有联系。不妨顺藤摸瓜,再去推敲一下“不愿意”三个字。

“不愿意”可以引申出“不要”的意思。和“谢”字联系起来看,就成了“不用谢”。“不用谢”正好反扣谜面“但愿花常开”。这时,谜底里的“谢”字已由“感谢”之意别解成“凋谢”的“谢”字了。我们也可以找到一对反义词:开-谢。

怒火中烧。(打一成语)

看到谜面后,还是从反面去想,火在中间烧,就是不烧边缘。把这种意思有意识地向成语方面靠拢。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成语“不着边际”,现在要验证一下,它是不是要猜的谜底。“不着边际”是挨不着边儿的意思,这好像和谜面上的意思也挨不着边儿。不过,我们可以借助于“别解”,把当做“接触”讲的“着”(zhuó)字,别解成“着火”的“着”(zháo别读)字。由此,谜底转变成“烧不着边儿”,反扣谜面,十分贴切。

根据谜面暗示,从反面推出谜底。

不见宾客。(打一字)

“不见宾客”暗示着“只有主人”,就此可以推出谜底:住。

又如:

今日得宽余。(打一成语)

谜面暗示着过去不富足,由此可得出“先天不足”,扣合谜面。

分段会意。

也叫分扣法。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不同。谜面与谜底没有直接、完整的联系,须将谜面分段会意来进行猜射。

它不是根据谜面的整体意思去推敲谜底,而是把谜面适当地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再运用会意、别解等方法,分别进行猜射,最后将各部分综合整理,得出一个完整的谜底。

因为是分段扣合,所以谜面和谜底在整体意思上并不互相扣合,而是分段一一相扣。猜这类谜语的关键是首先要正确地把谜面分段,分段时一定要联系谜目的要求,反复推敲,可以先进行试分,一次不行,就再重新分,反复几次,经过比较,最终是能够把段分好的。

请看下例:

丝绸之路。(打一体育项目)

先把谜面分成两部分:“丝绸”和“之路”。“丝绸”二字会意成什么,一时还不好猜射。那么就先看“之路”。“路”就是“道”,体育项目和“道”字有关的,是“柔道”。现在看“柔”能不能扣合“丝绸”。答案是肯定的--可以扣合。因为丝绸质地柔软,可以引申出“柔”来。最后一综合,就得出谜底:柔道。

空中多云。(打一电视用语)。

把谜面分成三段:“空中”、“多”、“云”,然后一一猜射。“空中”就是“空”字的中间,是个“八”字。这里运用了减损法。“多”有“繁多”、“频繁”的意思,这里扣一个“频”字。“云”作文言讲,有“说”、“讲”、“道”的意思,这里扣一个“道”字。综合起来,就是:“八频道”,正好符合谜目要求。“空中多云”和“八频道”不能直接相扣,但把它们都分成三部分,却能一一相扣,分毫不差。

夏至请君来品茶。(打一四字用语)

先断开谜面为三部分:“夏至”、“请君来”、“品茶”。“夏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里扣一个“节”字。“请君来”有相约之意,这里扣一个“约”字。“品茶”就是“喝茶”,引申成“用水”。然后综合整理,就成了“节约用水”,它就是谜底。

再如:

游说。(打一成语)谜底:一言一行。

“游”为“行”,“说”即“言”。

又如:

夜夜花凋零。(打一二字常用语)谜底:多谢。

“夜夜”为“夕夕”,即“多”,“花凋零”即“谢”。

侧面会意。

又称侧击法,该法既不从正面扣合,也不从反面扣合,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间接映衬。

如:

给爷爷奶奶献花。(打一女排人名)谜底:孙晋芳。

“爷爷奶奶”显然难以从正面或反面扣底,但是既然接受献花的是“爷爷奶奶”,那么可以从侧面推定献花者是“孙”辈,“孙”一确定,其余就好办了。

5.用典会意。

猜这类谜,必须熟悉古今中外的典故,甚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一个动作、一句话,然后根据谜面的提示猜出谜底。猜时先从谜面的提示中悟出典故的中心意思,然后扣合谜底。同时可用别解等技法。

孟母三迁。(猜一医学名词)谜底:转移因子。

谜面典源出自汉刘向《列女传》,说孟轲的母亲为了儿子有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三次迁移居所,直到满意为止。根据典故的中心意思,扣得谜底“转移因子”。“转移”二字意思较明,“因子”二字应理解为“因为儿子”。当然,猜这类谜的前提是熟悉这个典故。

又如:

刘备为之哭,刘邦为之笑。(打一字)谜底为“翠”。

把谜底拆成“羽卒”,《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刘备结义兄弟,他死刘备当然大哭;而项羽是刘邦的死敌,他死刘邦当然高兴。

增损离合法

这一类灯谜,是利用了中国汉字字形可分可合、字中有字的特点,或增加笔画,或减少笔画,或离,或合,或拆拼,或移位。

总之,它是利用字形的巧妙变化而制成谜语的。谜面与谜底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字形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猜这类谜语时,一定要从字形的变化方面多开动脑筋。抓住这个要点,也就掌握了一把揭开这类谜底的钥匙。

这种方法是根据谜面的每段文字或每个字所隐含的要求,对其笔画进行增加、减少、离分、合成的变化,重新组成另一个字或几个字。

增字。

给谜底或谜面增加某些笔画或字,组成另一个字或词,由此来猜射。谜中多有关联词,表示增加笔画或部首,还可以同时运用别解。

加一点好。(打一字)谜底:艮。

根据题意,“艮”字加“一点”后成“良”字,“良”意思就是“好”。

比如:

尹。(打一服装名)谜底:进口连衣裙。

请看:“尹”字,进个“口”字,再连个“衣(衤)”字,就成了“裙”字。

青。(打二常用词)谜底:不安心,难为情。

“青”字,不安上“心(忄)”,确实难为“情”。

者。(打一成语)谜底:有目共睹。

把“目”字旁加进“者”字,成为“睹”。

上面列举的例子,谜面上都是一个单字,而谜底却有好几个字。下面再列举另一类用增加法制成的谜语,谜面上的字数多,而谜底只有一个字。比如:

三个凑在一起。(打一字)谜底:全。

把“个”字的“|”放进“三”字的中间,再和剩下的“人”一凑,就成了“全”字。解谜时,要把“三个”的本意舍去,把“三”和“个”看成是独立的两个字(别解)。

一一给予关心。(猜一字)谜底:美。

“一一”就是两横(“二”),放进(给予)“关”字的中间(“关”字的心里),最后就组成一个“美”字,这就是谜底。

又如:

好山好水。(打二字)

这里好山即“佳山”,相加即成“崔”。好水即“佳水”,相加即成“淮”字。

减字。

将谜面中所隐含的笔画从有关字中去掉。谜中可以有关联词,标记谜面某字必须删减去某个部首或笔画,形成的新字即是谜底,可以同时运用别解。

昨日之日不可留。(打一字)谜底:乍。

谜面为唐诗一句,别解为将“昨”、“日”两个字中的“日”字都删除掉,余“乍”字为谜底。

开源节流。(打一成语)

谜面隐含之意,是将“源”的水节掉成“原”,由此可猜出谜底:原形毕露。

又如:

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

猜时可想把“池”水去掉成“也”,把“地”“土”去掉成“也”字。所以“也”即谜底。

天天大扫除。(猜字一)谜底:二。

两个“天”字当中的“大”字去掉(“扫除”),就剩下两个“一”,合起来就是谜底“二”。

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猜字一)谜底:八。

“摘掉穷帽子”就是去掉“穷”的上部“宀”,“挖掉穷根子”就是去掉“穷”的下部“力”,剩下的只有中间的“八”了,它就是谜底。

去掉偏见二字,人才脱颖而出。(猜字一)谜底:规。

谜面别解成:去掉旁边(偏)的“见”和“二”字,“人”字才显露出来。谜底是“规”字。它去掉“见”“二”两个字,恰恰是个“人”字。这样正好扣合谜面。此谜立意新,构思巧。巧在别解运用得当,一语双关,堪称好谜。

组合法。

谜面至少两个字,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新字,可以使用关联词。如:

十一。(打一农业名词)谜底:混合土。

谜底“混合”二字作为关联词,用来标记“十”与“一”两字组合起来成为“土”。此法是单纯将几个字组合成另外的字,笔画和部首并无增减。

增损加减法。

上面介绍的都是单纯的增加或减损,可在实际中,往往把两种方法混合起来使用。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增损加减法。比如:

深闺闲来独掩门。(猜一字)谜底:桂。

谜面别解成“闺”“闲”二字,只去掉(独掩)“门”字,剩下一个“圭”和一个“木”,合起来成谜底“桂”。

明月当空,邀人共仰。(猜一字)谜底:昂。

“明月当空”扣一个“日”字。别解成:“明”字中的“月”字应当去掉(当“空”)。“邀人共仰”扣一个“卬”字。意思是,有了人(亻)合成(共)“仰”字。这里暗示出“卬”字。然后把两部分一相加,就形成谜底“昂”。

月上枝头杜鹃啼。(猜一字)谜底:棚。

“月上枝头”扣“枂”。意思是,“月”字加上“枝”字的前头部分。“杜鹃啼”是此谜的妙处所在。

从字面上的本意讲就是杜鹃鸟在鸣叫。但猜谜时要别解其意,把“杜鹃”的“杜”别解成“杜绝”的“杜”,“鹃”看成是脱离本义的一个字,“啼”有“叫”、“鸣”的意思,这里会意成“鸣”。这样“杜鹃啼”就可以别解成“去掉(杜绝)‘鹃’字当中的‘鸣’字”,扣住一个“月”字。把这个“月”与前面的“枂”相加,结果就是谜底“棚”。

用增损加减法(包括减损法)制成的灯谜当中,谜面上常常带有表示“减损”意思的字眼。比如上述例子中的“独掩门”的“掩”字,“应推广”的“推”字,“月当空”的“空”字,“杜鹃啼”的“杜”字,它们都暗含着“去掉”、“取消”的意思。

如此看来,猜这类灯谜的关键是要抓住谜面上表示减损意思的字或词,也就是所谓“谜眼”。不过“谜眼”有时隐藏得很深,要通过“别解”才能找到它。比如上例中杜鹃啼中的“杜”。然后根据谜面上增损的含意进行加减,就可一下猜中谜底。常见的含有“减损”意思的词有:无、不、出、去、流、失、蔽、光、逝、空、破、除、残、离、片、掩、半、剪、莫等。

调整法。

将谜面中有关字的笔画进行上下左右的位置调整,但并不增加或减少笔画,只通过移位变形,使它成为另一个字,得出谜底。

这类谜的谜面常常有一些表示变动的词语,它们就是“谜眼”。只要抓住了“谜眼”,谜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

个个变了样。(打一电影)

将“个”调整成“丫”字,即谜底“丫丫”。

又如:

晖。(打一成语)谜底:晕头转向。

动一动吧。(打一字)谜底:邑。

谜面乍一看,像是一个人说的话。仔细一分析,“动一动”就是“谜眼”。暗示要把“吧”字的结构变化一下,变成另外一个字,这个字就是“邑”。这里,“吧”已由原来的感叹词变化而成一个“吧”字,这正是别解的妙用。

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单纯运用移位法制成的灯谜。实际上,有些灯谜不仅用了移位法,还兼用了其他的制谜方法。这样的灯谜猜起来使人更觉有曲径通幽之感。请看下面例子:

雨点纷飞连续雨。(打一字)谜底:霈。

“雨点纷飞”运用了移位法,扣一个“沛”字。“纷飞”二字十分传神,形象地勾画出“雨”字当中的“四个点”,纷纷飞出,将“雨”字变成了“沛”字。“连续雨”,就是将“沛”字和“雨”字“连续”(拼合)成一个新的字,就变成谜底“霈”。这则谜不仅用了移位法,还用了增加法。

种草植树矿貌新。(打一字)

“种草”扣“艹”,“植树”扣“林”。“矿貌新”取意为“矿”字的样子(貌)要更新。运用移位法,将“矿”字中的“石”和“广”的位置重新安排。安排时,还要运用增加法把“艹”和“林”两部分考虑进去。最后得到的谜底是“蘑”字。

抵消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谜面上的文字,自行抵消多余的字,剩下的部分经过适当的整理变形后就变成了谜底。请看下例:

枫林风光。(打字一)谜底:森。

“枫林”的“风”字一“光”(没有),剩下“木”和“林”组合成“森”。

一鸣惊人吃一惊。(猜一字)

先进行抵消。“惊”被“吃一惊”自行抵消掉,剩下“一”、“鸣”、“人”,进行整理组合后,变成“鸽”,谜底就是“鸽”字。

排除法。

谜面上列举一个或几个与谜底相近的字或词,全都排除,而要另猜新的谜底。这种方法也是在字形上做文章,所以在猜射时,还是把着眼点放在字形的变化上。比如:

大小两分开,不作尖字猜。(猜字一)谜底:奈。

石字出头不是右。(猜字一)谜底:岩。

“出头”是指“出”的头;“山”,大山上面有小山。

木字多一撇,不作禾字猜。(猜字一)谜底:移。

方位法。

这种方法有些地方和离合拆拼法相似。这类谜语的谜眼也是一些方位词。猜这类谜语时,主要是根据谜面上方位词(或含有方位意义的词)所给予的暗示,选取相应汉字中的某一部分,并不需要和别的字(或笔画)拼合,就可猜中谜底。而离合拆拼法要先把字拆开,然后把有关的部分拼合。它们的区别就在这里。请看下面例子。

东海。(猜字一)谜底:每。

地图上方位的规定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规则也适用于猜谜。“东”就表示“右”,“东海”暗示选取“海”字的右边,就是“每”字。

先知。(猜字一)谜底:矢。

“先”有“前”的意思,“先知”暗示选取“知”字的前边部分,即“矢”字。它就是谜底。

充足。(猜字一)谜底:儿。

“足”字在这里有“下”的含义,“充足”即是选取“充”字的下边,即“儿”字。

通过以上几例,不难看出,所猜出的谜底的笔画都比较简单,它们都包含在谜面有关的字体之中。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方位法是一种特殊的减损法。

暗示法。

又叫包含法。指出谜面有关字的某个部位是谜底。常用上下左右、东南西北、角顶边旁、根基心腹等等,诸如此类的字或词来加以暗示。说白一点儿,就是猜“字中之字”。

谜面中含有关联词,用来指示其余几个字有相同的偏旁部首。当然,这种指示是暗指,是猜谜人通过别解后慧眼识破的。如:

栽树植林个个有份。(猜字一)谜底:木。

谜面中“个个有份”四字原意是大家都要参加栽树植林。经别解,原来是关联词,指“栽树植林”四个字中都有相同的偏旁部首,那就是“木”字。又如:

一物是个宝,垃圾堆里找。(打一字)

“垃”、“圾”、“堆”里可以找出“土”,这就是谜底。

圆心。(打一字)

“圆”字的中心是“员”,这就是谜底。

提倡晚婚,个个有份。(猜字一)谜底:日。

“提倡晚婚”四个字之中,都有一个“日”字,的确是“个个有份”。

甜咸苦辣,各味俱全。(猜字一)谜底:口。

请看,“甜咸苦辣各味”里是不是都有个“口”字?

瞪着眼睛瞧,个个都不少。(猜字一)谜底:目。

这类谜语比较好猜。因为谜底就藏在谜面之中,只要仔细地看一看谜面中有关的字,找出它们共有的部分(一般都是笔画简单的独体字),它就是谜底。

离合。

汉字当中有大量的合体字,即所谓“字中有字”。此法正是利用了汉字的这一特点。把谜面上有关的文字,根据谜面上给出的暗示,先进行拆离(拆成部首或单字),然后选取有用的部分进行拼合,经过重新组合,得出谜底。可以同时使用关联字,形成另一个意思。

如:

肉松。(猜称谓一)谜底:内人。

谜面是食品名称,一个完整的词。“松”字是关联词,用来指示将“肉”字拆开。此法是单纯将字拆开成另外的字,笔画和部首并无增减。

又如:

一旦没走过,人人来帮助。(打一字)谜底:得。

“得”的“彳”可理解为人人来帮助,而“得”的右半边可看做是“旦”和没有“走之儿”的“过”即“寸”的组合。

又如:

村里安身。(打一字)

这条谜语用的离合拆拼法。谜底是“榭”。先把村字左右拆开,再把“身”字安在里面,就成了“榭”字。

左边锋又射入一球。(猜字一)谜底: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