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心路印迹
6877400000048

第48章 国际战略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4)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都清楚地感到,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国家的实力,才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取得有利的地位。正是在这种历史潮流和国际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并一开始就把这种观点同国际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因此,邓小平特别重视经济、科技因素,把它视为影响国际战略的主导因素,这既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又是一个显著特征,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视角。

随着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现代社会经济已发展到国际经济的规模。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全球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大市场。世界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世界经济政治的深刻变化,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以往的国际战略,认为“我们最大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他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30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基于这些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离不开世界的思想和对外开放的国策,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对外战略的又一项重大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革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前进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他明确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就是要解决南北问题,谋求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他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振兴中华民族是中国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和最高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告诫美国客人:“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中国任何一个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都会垮台的,中国人民不会原谅的。”他郑重表示:“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他强调:“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为了维护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主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振兴中华民族。他满怀信心地说:“现在世界上有人在讲‘亚洲太平洋世纪’。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行不成的,”“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并反复地强调:“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他还强调:“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构建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当今中国的国际形象。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他强调,要努力造就经济大国的形象,“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的重要表征,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气节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民更加扬眉吐气了。

总之,邓小平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准确把握时代特性,科学冷静地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确立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使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和风格焕发出新的光芒。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征十分明显,已经构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学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学说的新创见;同时也包含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以及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并将在今后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的对外关系获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一个和平、安定、繁荣、发展的中国正在世界的东方崛起,并以自己非凡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战略思想,到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贯穿着一条极其鲜明的红线,这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辨明时代发展的主题,坚持国家利益的原则,实行机动灵活的策略。这条主线反映了明显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继承老祖宗,发展老祖宗”。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初探

这篇文章以“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组”的名义,发表于《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第1期。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重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始终如一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统一和尊严,不作任何大国的附庸,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这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笔宝贵财富,它既包括对中外传统智慧的继承,又包含老一辈革命家的天才创造。中国获得的国际影响与地位,远远高于其物质力量所能提供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拥护并坚决执行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包含着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国际战略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分析毛泽东所处的历史条件。根据邓小平的分析,可以这样认为,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局限性,主要来源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第一,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际战略,并为其服务。这个新的国际战略必须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努力为国内建设争取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战后迅猛发展起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以科技为中心的经济因素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明显和重要。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的显著特色。

第三,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显露出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这是战后40多年来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上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给各国领袖人物和战略家们传递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必须调整战略,迅速适应变动剧烈、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里占据有利位置。正是在这世纪之交的大变化中,邓小平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以往的国际战略,改变了某些不符合当代实际的战略判断,充实了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鲜内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是两极格局占统治地位时期国际关系的产物;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理论体系则是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时期国际关系的理论表现。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实事求是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和灵魂。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对外战略中的运用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邓小平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已经变化的国际形势,首先进行了国际战略大调整。邓小平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也要随之而变。”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有两个重要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根据对世界大势和周围环境的分析,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切的看法。

第二个转变是我们的对外政策。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根据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根据这种判断制定的对外政策是国际战略的基本内容。上述两大转变是邓小平按照实事求是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调整国际战略的光辉范例。

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贯串于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的整个体系。邓小平对解决当今世界国际争端崭新思路,正是运用实事求是原则的突出表现。1984年2月,邓小平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邓小平的见解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他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是一个杰出的国际战略大师,他既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并出色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他文武兼备、经政全才,不仅是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国务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个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国际战略家。他具有博大的胸怀、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同时他又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所有这些使他成为大战略家的优秀素质。归根结底,来源于马克思的世界观。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主要是下述三点:

第一,着眼于世界的开放性。过去苏联以“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为指导,在国际上组织了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集团。这种国际战略也束缚着我们的头脑和手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突破了这种封闭的模式及其对我们的束缚,提出了一整套开放性的国际战略,指引中国从自我封闭中走向世界。

第二,着眼于当今的时代性。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科学地概括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充分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的新特点,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第三,着眼于未来的科学性。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建筑在人类历史运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现实世界同未来前景紧密地结合起来,既准确地把握了现实,又科学地预测了未来,充分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充分表明了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由此看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已经具备比较严谨的理论形态,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战略策略原则、反映客观现实的丰富内涵以及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科学价值已为我国外交关系的巨大成就所证实。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点是:

第一,关于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把世界当做一个大系统来研究,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使每一个国家越来越多地受到他国变化的深刻影响。

根据世界经济政治的深刻变化,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我们以往的国际战略,认为“我们最大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他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基于这些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二,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