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心路印迹
6877400000049

第49章 国际战略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5)

当今世界,人类终于摆脱世界大战的威胁和冷战的阴影,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观。邓小平说;“对于总的国际形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他多次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对当今世界大局及其发展趋势全面深刻的概括,既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第三,经济、科技因素已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

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主题跃居首位。经济、科技因素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决定世界事务的性质、秩序和解决方式,从而也决定着世界新格局的基本面貌。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振兴经济、发展科技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正是在这种历史潮流和国际背景下,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并一开始就把这种观点同国际战略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说:“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因此,邓小平特别重视经济、科技因素,把它视之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这既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显著特征;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新视角。

第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当今世界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视为一项主要的内容和战略目标。他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早在1974年我在联合国发言时,就用了很长时间讲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提,今后也还要提。至于国际政治新秩序,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经得住考验的。这些原则创造者是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这五项原则非常明确,干净利落,清清楚楚。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来指导国际关系。”邓小平的论述阐明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必要性、基本准则、主要内容和战略目标,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贡献。

第五,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振兴中华民族是中国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和最高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顺应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邓小平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他郑重地表示:“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振兴中华民族。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22年仗才建立起来的,是在被封锁、制裁、孤立中成长起来的。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实力增强了,中国是垮不了的,而且还要更加发展起来。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因此,他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他指出:“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邓小平非常重视增强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他满怀信心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中国人要振作起来。”“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

第六,邓小平国际战略的终极目标是在中国和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世界历史的发展的趋势完全一致。这来源于邓小平对国际关系性质的正确判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社会主义苏联的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这种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严峻关头,邓小平以伟大战略家的睿智目光和伟大政治家的气魄,一方面教导我们要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正确认识眼前的事变;另一方面又深刻分析和总结了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邓小平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同时,反复强调要警惕和防止“和平演变”。这也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他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他重申:“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明确展示了在中国和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的大目标,指明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光辉前途;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同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紧紧地结合起来,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国家形象论》序言

《国家形象论》是一部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之作,1999年9月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公认的第一部专门研究国家形象问题的著作,虽然比较粗糙,不够成熟,但毕竟推动了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许华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学者刘继南、管文虎、李希光、张昆等人从国家形象与对外宣传、国家形象与国际关系的角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案例,充分论述了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指的就是这本书。南京师范大学周潇潇在《贫民富翁中的国家形象》一文中称:“关于‘国家形象’的定义,被引用最多的是管文虎在《国家形象论》中的论述”。中国传媒大学李正国博士在《国家形象构建》一书中说:“管文虎等人给国家形象的定义影响较大,也引起了较大争论。”该书2001年4月获四川省政府二等奖,2002年10月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国家形象论》,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编著而成的。

在省委和省政府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我省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很快,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又是一次检阅我省人文社会科学力量的好机会。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者,我们十分珍惜这次机会,编著《国家形象论》就算是一个实际行动吧。这本书是四川省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重点图书之一。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竭尽全力地编著这本书,力争把它搞成一部精品,向祖国的50周年华诞献礼。

《国家形象论》是专门研究国家形象问题的一部著作。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同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的名字紧密相连。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努力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以及江泽民有关论述为指导,深刻总结旧中国弱小形象的历史教训;讴歌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形象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今中国的良好形象;讴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人塑造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历史贡献;充分反映新中国50年来的巨大成就,展示当今中国的大国形象,从而激励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我们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国家形象,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学说的理论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国家形象是国家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现与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工程。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国家形象工程。毛泽东是新中国的总设计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领导我们在世界的东方树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形象,树立了一个不怕鬼、不信邪的形象;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理论,形成一整套独特的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学说的理论宝库。毛泽东关于国家形象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塑造当今东方大国形象的巨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塑造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一个社会主义和平大国形象、一个安定团结的大国形象、一个蓬勃向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国形象;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昂首阔步走上了世界舞台。邓小平关于国家形象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学说。

今天,我们正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向新世纪,努力塑造社会主义东方大国的辉煌形象,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国家形象理论,提出了“旗帜就是形象”的科学论断,强调“要在国际上显示一种形象: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1999年2月26日他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他说:要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为维护安定团结和实现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象。江泽民关于国家形象的论述和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学说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国家形象具有模塑性;国家形象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因此,在编著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史论结合、纵横交织的论证方法,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阐述国家形象的理论,力求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同时,在写作风格上力争有所创新。我们充分注意到语言的生动活泼,还借用一些文学描述的手法,使这本书具有理论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作为撰写理论著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成为这本书的一个特点;至于能否构成本书的一个优点还需要读者来评判。

江总书记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要大力宣传50年来我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本书正是按着总书记的要求撰写的。尽管这本书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们的方向和目的是明确的。读了这本书能增强大家的国家意识,能激发大家的爱国激情。这正是我们的初衷和企盼,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中国共产党塑造社会主义东方大国

形象的历史贡献

本文与邓淑华合作,发表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在21世纪的朝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迎来了新中国50周年华诞。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盛典。这一天是无数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斗争成果。如今,这面红旗已经高高飘扬在联合国大厦,飘扬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迎宾馆,飘扬在国际大赛的领奖台。这面红旗代表着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形象,凝聚着中国各族人民100多年为改变祖国面貌英勇奋斗的历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塑造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历史贡献。

一、塑造新中国的崭新形象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一个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邓小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第一次“改变了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