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与使命
6886900000016

第16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4)

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接受主体(受教育者)、接受客体(教育目标和内容)和接受中介(运行路径)通过方案实施、信息反馈、方案调整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性的运行机制。首先接受客体通过课堂教育、团学活动、团体辅导、挫折教育、网络互助、环境建设六个教育途径输送给教育主体,即接受生命教育的大学生及其群体。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会通过这六个渠道反馈回来。由于接受中介中,教育者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在对这些反馈信息做出判断和处理后,会对接受客体的教育方案进行调整,使其以更合适的方式受教于教育主体。

在这个运行过程中,还有大学生危机干预系统、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高校心理环境建设三个保障措施组合成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保障支撑系统来维持模式的正常运行,从而构成了一个层次鲜明、不断循环、有序有效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

二、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过程

(一)注意信息

心理学上注意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外刺激引起的结构性注意,二是由人的主观状态引起的功能性注意。反应的强弱由双因素所致,一是外刺激的强弱度,二是内需要的切合度。因此,我们在实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引起注意的两大要素,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两大要素的比重关系,以实现合理的外部刺激与内需的切合,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二)保持信息

人们对信息的普遍注意通常持续较短时间,而对感兴趣的信息则会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注意。对于信息的保持,除了接受者自身的兴趣外,外界刺激的不断强化与持久刺激也是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强化我们的教育内容,使被教育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保持对教育内容的注意,为之后的接受与内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接受信息

接受信息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解读、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整合。这个过程是教育目的实现的重要一环。只有对教育内容接受,才能通过后来的努力内化为自身的一致价值观或价值取向。信息的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思想信息传递源的意图性解读,二是对思想信息与自己的相关性的解读。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意图,同时使学生明确生命教育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信息的筛选,由于被教育者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各有其一定的筛选程序,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把握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模式,因材施教。信息整合是被教育者依据信息化发展趋势,按照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信息资源分配和共享,进而实现信息资源配置最优化、拓宽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和最大化挖掘信息价值的接受过程。

(四)心理内化

心理内化是外在的教育理论转化为个体内在价值取向的必然过程,也是个体学习外界理论知识,形成符合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理论取向的必由之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信息的获得必须经过主体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理转化才能实现。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的特性和联系,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将新信息内化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由此可见,心理内化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改变认知

被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以后,就会逐步改变以往的认知结构,开始按照新的认知来理解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当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后,必然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取向。

(六)影响行为

当大学生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理念意识之后,他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他们对待周围的人、事、物的态度也必将更加客观和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会更加坚强和勇敢。在很多关键事情和问题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模式运行的保障

为了保障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有序、有效地运行,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将危机干预系统、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高校心理环境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保障系统,在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运行中,发挥查缺补漏、完善保障的功能。

(一)危机干预系统

危机干预系统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确定心理危机预警指标,对预测危机、防范危机和积极主动地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心理危机、理性面对和处理心理危机,适时把握转机,获得健康发展。危机干预系统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主要包括建立心理档案、确定预警指标、形成监控网络及高危对象发现与主动干预四部分。

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第一,大学生基本情况。主要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二,能力情况及其教育建议。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特点如何,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第三,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怎样进行教育,大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特点等。第四,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教育或矫治。第五,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考试心理等的诊断及因素分析。第六,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主要是指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大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2.确定预警指标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指标通常包括预警的重点对象、指标体系、信息评估和危机处理。通过分析预警指标,可以获取预警信息,从而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

3.形成监控网络

大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网络包括监控机构和监控队伍建设。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校医院——保卫处——教务处、学生社区、学生班级与寝室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六级网络,建成危机应对的快速反应通道,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分成专业人员与相关人员。专业人员主要为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专职人员,相关人员包括各学院全体学生工作者,教务处、保卫处、校医院等职能部门人员,学校心理协会会员、学院班级学生骨干分子以及校外相关精神卫生与医疗机构人员。

4.高危对象的发现与主动干预

高危对象通常是指有自杀心理倾向的、想自愿结束生命以求尽快摆脱困境的大学生。这些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成解决问题的手段。一旦发现高危对象,就必须及时进行主动干预,以便将自杀意念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不堪设想的后果。

第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专门从事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和负责学生工作人员共同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开展培训工作,使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等了解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特点和过程,掌握对高危对象自杀危险性的早期评估知识和干预技巧。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监测,筛选高危对象。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应有心理监测专业培训人员为其进行心理测试。第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驾驭的内容必须根据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培养社会适应性,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控制能力等几个方面下工夫。第四,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给予紧急干预。研究发现,许多自杀现象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从自杀念头形成到自杀行为的选择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第五,熟悉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步骤。做好自杀后学生的心理修复工作,包括自杀未遂的个体和当事群体。

(二)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

建立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运行提供主体支撑。将传统的“管理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抓手,建立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具体负责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心理互助热线、心理互助飞信、心理互助QQ群、心理互助E—mail、心理互助信箱的日常工作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大学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的能动性,构筑起了大学生心理自助互助能动体系。为机制的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主体支撑,确保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有效运行。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出版了心灵之约报4.14专刊、编发了《灾后心理援助手册》、在心理互助网络平台上设立了悼念簿、建立了心灵家园QQ群、实施了联盟成员与灾区学生一对一心理帮扶措施,为全校同学特别是灾区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三)高校心理环境建设

建设和谐的高校心理环境,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运行创设能动的教育环境,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用环境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精心设计、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前提,同时,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手段。受教育者在各种活动中所接受的影响,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即经过上述矛盾运动过程,会使其原有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外因转化成内因;而新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一经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能动力量,并反作用于外部世界,使外部环境得到改造,内因又转化为外因。而心理环境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促进这个内外因的相互转化,从而形成高校心理环境的良性循环系统。

本研究与高校心理环境建设研究相结合,探索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起积极作用的、能动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与教育资源,营造一种具有时代气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良好的环境,犹如栽培作物的“温室”,让学生感受到大学学习生活的美好,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使大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