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6890200000016

第16章 诗·思无邪(15)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又名《夜雨寄内》,约作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是诗人寄给他妻子王氏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前两句点题,以“巴山”指明地点,一问一答,节奏恰当,流露出诗人和妻子之间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诗人寓情于景,描写了池水满涨,茫茫夜雨,寄托了诗人缠缠绵绵的相思之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由眼前景物延伸开来。诗人想象等到返回故乡重逢时,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不知不觉忘了时间,以致蜡烛都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继续交谈,似有言不尽的喜悦,说不尽的话语。诗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紧扣“夜雨”,设想重逢之时的温馨场面,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句中的“何当”二字暗含表达愿望之意,将诗人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字字发自肺腑,情深意浓,构思新颖。

此诗语浅情深,通俗简洁,“何当”紧扣“未有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深,情景交融,情思委婉,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①

宣室②求贤访逐臣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④夜半虚⑤前席⑥,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③逐臣:被贬之臣,这里指贾谊。贾谊曾被贬长沙。

④可怜:可惜,可叹。

⑤虚:空自,徒然。

⑥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接见被逐之臣,论贾谊的才华风度确实是无人能比。可惜文帝空自向前移席,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打听鬼神。

本诗是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贾生,指贾谊,他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完祭祀),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这里诗人便是以“问鬼神”之事为题材借古讽今,作了这首诗。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头两句属于客观叙述。“才调”“更无伦”等词都凸显出了贾谊的才华横溢;“求”“访”似乎在称赞皇帝求贤若渴,连“逐臣”也要访问。

后两句急转直下,“可怜”意为“可悲”,这样便不似前两句叙事,而具有了明显的感情色彩。“夜半虚前席”紧接上一句,将文帝虚心垂询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但为什么文帝聚精会神地听贾谊言说,诗人却要说可叹呢?最后一句回答了这个疑问:原来让皇帝听得都“虚前席”的内容并非是请教治国安民之策,竟是神神鬼鬼之道。此语一出,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皇帝圣贤的形象不复存在,形成了有力的贬抑,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诗点破而不说尽,以“问”和“不问”对比,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可谓另辟蹊径。全诗有讽有慨,寄意深刻,既讽刺了晚唐统治者的昏庸,也流露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①

锦瑟无端②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③,望帝④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⑤,蓝田⑥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⑦。

①锦瑟:绘有织锦纹饰的瑟。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

②无端:无缘无故。

③“庄生”句:典出《庄子·齐物论》,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不辨物我的故事。

④“望帝”句:相传古蜀帝杜宇,自以德薄,禅让王位后自亡,死后魂灵化为杜鹃鸟。

⑤珠有泪: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⑥蓝田:蓝田山,产玉,在今陕西蓝田县。

⑦惘然:失落的样子。

锦瑟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每一弦、每一音节都令人想起了那美好华年。庄周晓梦中自己变成蝴蝶,望帝化作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蓝田红日和暖,宝玉朦胧生烟。此情此景只能留在回忆之中,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并不知珍惜。

此诗为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历来为读者津津乐道。然而此诗又晦涩难解,历来注释不一,许多人倾向于悼亡一说,也有人称此诗乃咏物诗,歧见纷纭,堪称古往今来最令人费解的一篇朦胧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起联两句借锦瑟起兴。“无端”指没来由,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诗人却硬要埋怨锦瑟的弦多,其实是附着诗人浓浓的情愁。一个“思”字确定了整首诗的感情主题,诗人因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勾起了诗人对青春美好岁月的回忆,总起全文。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颔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借庄周梦蝶与望帝啼鹃两个典故,慨叹怀才见弃,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了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感慨。“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纵然锦瑟之声如怨如慕,而自己的平生遭际却无人愿意倾听,深含恨意。

颈联借用传说,阴阳冷暖、美玉明珠,构造了一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意境。“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将诗人难以倾诉的忧伤,自然地流露出来,月、珠和泪揉在一起,足见诗人想象之丰富。此外,蓝田对沧海,月明对日暖,非常工整,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才华和功力。尾联言有尽而意无穷,尤其“惘然”一词将诗人的惆怅和迷惘展现得淋漓尽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①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②一点通。

隔座送钩③春酒暖,分曹④射覆⑤蜡灯红。

嗟余⑥听鼓⑦应官⑧去,走马兰台⑨类转蓬。

①画楼、桂堂:指华丽的房屋。

②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借喻相爱两人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③送钩:又叫“藏钩”,一种游戏,人分两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④分曹:分组。

⑤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⑥余:我。

⑦鼓:指更鼓。

⑧应官:去当差。

⑨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昨夜的星辰昨夜的风,我们在那画楼的西侧桂堂之东摆酒设筵。身上虽无彩凤双翅,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隔着座位对饮春酒暖心,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叹我听到五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中描述了富贵人家后堂的宴会,题旨较为晦涩难解,既可以理解为与所爱恋的人不能结合的无奈和痛楚,也可以理解为李商隐政治上的不如意,一般将其理解为爱情诗更为恰当。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首联写出了时间与地点,触发了诗人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星辰”“夜风”既点明了时间,也为全诗烘托了风花雪月的气氛;“画楼”“桂堂”则点明了地点,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颔联抒写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无法飞去与对方相见,但相信彼此眷恋的心意是一样的。“身无”“心有”两词一退一进,前后呼应,表现了诗人对这段情愫的珍视和自信。

颈联描写了夜宴上的集体游戏,勾绘了宴饮时热闹的氛围,其中流露了诗人失落怅惘的心情。“春酒暖”“蜡灯红”使人自然地联想到烛光下女子红润的面容以及当时暧昧温馨的气氛。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末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流露出不得志之意。昨夜的欢宴一直持续到天明,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如蓬草随风飘转般,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字里行间隐藏着郁闷惆怅之情。

全诗感情深切真挚,流丽圆美,创造了唯美婉丽的优雅意境,缠绵悱恻。诗人以华艳词章反衬自己困顿失意的心情,其中“身无彩凤”一联更是咏赞爱情的千古名句。

36.杜牧:悲慨跌宕,精致婉约

杜牧(约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官僚家庭,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方做幕僚,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大中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世称“杜樊川”。其诗风格俊爽清丽,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②欲断魂:形容极为愁苦,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清明时节,绵绵细雨不停纷飞,路上的行人因为忧郁愁苦伤感不已。他向人询问哪个地方有客栈可以喝点酒,牧童指了指那个杏花深处的村庄。

这首诗写清明佳节赶上细雨纷纷,离乡在外之人想要借酒浇愁的心情。清明本是柳绿花红、家人团聚的日子,却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时节。杜牧作这首诗时正担任池州刺史,清明时节恰逢阴雨绵绵,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倍感凄苦,于是写下了这首意味深远的小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点明了此时的天气特征,“纷纷”在此不仅形容了春雨的意境,烘托了愁闷的气氛,更突出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指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断魂”二字指行路人内心的凄迷哀伤,传神地表达出了诗人愁苦的神态,仿佛能让我们看到孤单的行人漫步在细密雨中的样子。

接着诗人写到“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想在附近找个酒家喝点酒,暖暖身子,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他上前问路,至于是向谁问路,诗人并没有提及,而是接着说“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既是这一句的主语,也承接了上句的宾语,揭示了诗人问路的对象。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似乎隐约可以看到红杏梢头,又似乎可以看到酒旗飘飘。本诗也到此处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但却为读者开拓了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首小诗,语言通俗流畅,不加一个典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尤其最后一句,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远上寒山①石径斜②,白云生处③有人家。

停车坐④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寒山:深秋时节,寒意深重的丛山。

②斜(xiá):伸向。

③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④坐:因为。

巍峨蜿蜒的群山寒意浓厚,幽深弯曲的山路延伸向远方。在那白雾缭绕的深山处,没想到还有人家。我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停下马车仔细欣赏,秋霜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山林迷人景色的写景诗。诗人通过浓烈的色彩、典型的秋天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淡清幽之感,流露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倾向。

“远上寒山石径斜”,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漫长蜿蜒,再加一“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山势高而缓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白云生处有人家”,第二句描写了山林中的人家,诗人的目光随着山路向上望去,山路蜿蜒的尽头,有几处人家的房子隐约可见。“白云”二字映衬了山之高,一个“生”字则形象地表现了白云的升腾、缭绕之态,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冷梦幻的环境。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描绘了秋山近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直抒胸臆,写枫林是自己最喜爱的深秋山中的景致,而且诗人惊喜地发现,一片鲜红的枫叶林出现在自己眼前,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夺目。“霜”字与首句的“寒山”相呼应,愈发映衬出霜叶生机勃发的景象,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全诗构思巧妙,毫无悲秋之感,即兴咏景,充满生机和活力,体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性格和昂扬进取的精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①风。

南朝②四百八十③寺,多少楼台④烟雨中。

①酒旗:古时候酒店悬挂在店外的一种旗。

②南朝:指晋后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③四百八十:这里是很多的意思,不是实指。

④楼台:指寺庙。

江南千里之地,到处莺歌燕舞,绿叶红花,那些依山傍水的村庄和城镇,高高的酒旗正迎风招展。笃信佛教的南朝曾修建过无数座寺庙,如今不知道还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烟雨之中。

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杜牧在宣城当幕僚,这首七言绝句就写于当时。该诗主要描写了江南风光,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绚烂多彩,使读者心中的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中一、二两句描写纵深景,开篇便给人一个广阔的视野。“千里”形容江南大地之广阔,“莺啼绿映红”则描写了处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的景象,给人色彩斑斓、生机勃勃之感。水边的村庄、临山的城郭,再加上迎风招展的酒旗,让人不禁心驰神往,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三、四两句从大处着笔,描写广袤景色。江南的春天总是离不开雨的,这种朦胧迷离之美配合上寺庙和楼台,便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既增加了历史厚重感,也更加凸显了“江南春”这个主题。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随着历史的推移,空遗留下来许多寺庙,故而诗人在审美之中也暗含讽刺,嘲讽了当权者的昏庸腐败,这就使诗的意蕴更深厚。

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场景,为读者摊开了一幅幅清新素雅的江南山水图,既有声音也有色彩,形象地描绘了烟雨蒙蒙、山重水复的江南春色。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①

折戟②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③便,铜雀④春深锁二乔⑤。

①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6公里处的赤壁山。

②折戟:断戟。戟,古代一种长柄兵器。

③周郎:指周瑜。

④铜雀:铜雀台,曹操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所建,是他私人暮年享乐之处。

⑤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埋在沙中,还没有被销蚀掉,经过自己磨洗,能认出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没有帮助周瑜打败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小乔就会被永远幽禁在铜雀台里。

这首诗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期间,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时,借古战场遗物咏叹历史,抚今追昔的作品。诗人吊古抒怀,表达了火烧赤壁一战中周瑜成功的侥幸,构思新颖,是著名的怀古咏史之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诗人借赤壁之战留下来的一支断戟展开慨叹,经过自己一番磨洗,依然可以辨认出这是前朝的兵器,从而引起了诗人“怀古之幽情”。诗人想到了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想到了赤壁之战,为后面展开议论做了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两句是议论。世人都知道,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战胜对方的关键是东风。诗人认为,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也许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诗人委婉地道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胜利的就不是周郎了,历史就要改观,所以作者认为这次的胜利完全归功于偶然的东风。

这首诗构思精巧,以小见大,借古抒怀,表达了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时不与我”的感慨,极具情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①

烟笼②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