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并不着意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着重刻画人物痛苦和惆怅的心情,加之添加了恰当的意象,使人不觉为词人塑造的艺术气氛和感情所包围、所感染。
7.柳永:情意切切,字字珠玑
柳永(987—1053),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宋仁宗时中进士,官封屯田员外郎,所以又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常年流连于青楼市井,通晓音律,新创了很多慢词长调,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拓宽了词的题材,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二百余首作品流传后世,著有《乐章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①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④初歇。都门⑤帐饮⑥无绪,留恋处,兰舟⑦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⑧。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⑩,更与何人说。
①寒蝉:蝉的一种。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长亭:古时候人们饯行送别地方。
④骤雨:阵雨。
⑤都门:京城门外,指汴京。
⑥帐饮:古人习惯在郊外设帐并置酒宴为人送行。
⑦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这里指绵绵的情意。
秋蝉声声哀婉凄切,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场大雨刚刚停歇。京都城外设帐饯别,我们却无心饮酒,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艄公催着要开船启程。紧拉着手泪眼相看,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千里迢迢,暮霭沉沉的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人就为离别伤感,更何况又碰着这冷落凄凉的清秋时节。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杨柳岸边,面对晨风料峭,天挂残月了。这一去要长年相别,离开你任什么良辰美景都是虚设。即使有千万种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原是唐教坊名曲,这首词是柳永仕途失意,在离开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柳永的代表作。全词抒发了诗人与所爱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临别情景,下片写别后情景,起伏跌宕,声情双绘,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咏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大雨初停,处处悲凉,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景写情,融情于景。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也为后面的描写设下伏笔。“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兰舟催发,“无绪”指理不出头绪,“催”字直写离别之紧迫,情人将别,难舍难离,离情别绪难以言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不想分别,却不得不别,这是怎样的痛苦和无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无语凝噎”,营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将惜别推向高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笔随意转,诗人眼见烟霭沉沉,前路茫茫,一程远似一程,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下片则写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作者宕开一笔,意谓伤离惜别自古皆然。“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更痛苦。“今宵”二句虚中有实,诗人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晓风凄凉,残月斜挂,分外凄楚惆怅,场景具有画面感。此两句代表了柳词通俗、白描的特色,历来被推为名句。“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最后词人以问句归纳全词,离开佳人,纵有良辰好景,也满是萧然落寞,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一波三叹,含蓄隽永,令人不忍再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③生天际。草色烟光④残照里,无言谁会⑤凭阑意。
拟把⑥疏狂⑦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⑧还无味。衣带渐宽⑨终不悔,为伊消得⑩人憔悴。
①危楼:很高的楼。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⑤会:理解。
⑥拟把:打算。
⑦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⑧强乐:勉强作乐。强(qiǎng),勉强。
⑨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出自《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⑩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我伫立在高楼之上,丝丝微风拂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从遥远的天际黯然升起。碧绿的草色,迷蒙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能理解我独自凭栏的心意?
打算把这疏懒放纵,喝个大醉,可是举杯高歌,强颜欢笑反而觉得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为了你我情愿消瘦得如此憔悴。
《蝶恋花》又作《凤栖梧》,是一首怀人词。这首词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同对情人的思恋融合在了一起,意蕴深厚。
上阕写词人登楼所见。主人公“伫倚危楼”,立足登高,“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清风细细,主人公望断天涯,由望远而怀远,离愁油然而生。“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草色烟光”系主人公望远所见之景,芳草萋萋,夕阳残照,“无言谁会凭阑意”,这里的“无言”,胜过万语千言,似有万千思绪,主人公对远人的思念显得更加强烈。
下阕叙述自己如何情深。“拟把疏狂图一醉”,主人公为消释离愁,苦中求乐,决意痛饮狂歌。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还无味”说明词人自己终究不能摆脱愁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以健笔写柔情,词人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折磨中又饱含着甜蜜。一个“终”字表现了词人坚毅的性格和执著的心态,即使形容憔悴也决不后悔,将词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抒发得酣畅淋漓,词境就此升华。
这首词千回百折,其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此句被他用来形容“第二境”,以借指执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②红衰翠减③,苒苒④物华⑤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想佳人妆楼颙望⑧,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⑨凝愁!
①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②是处:到处。
③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渐逝。
⑤物华: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遥远。一作“渺渺”。
⑦淹留:久留。
⑧颙(yóng)望:凝望。
⑨恁:如此。
看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江上,经过一番雨洗,洗出一片清秋。渐觉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山河肃杀萧条,残阳斜照高楼。到处是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风物都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默默无语,滚滚东流。
不忍心登高远眺,看远方故乡渺远,渴望归家的心难以收拢。可叹几年来的行踪,为了什么事在他乡苦苦停留?想此时佳人定在妆楼抬头凝望,不知多少次误把远处驶来的船认作归舟?她怎么会知道我,身倚栏杆,正这样满怀忧愁。
这是一首望乡词,主题是游子思归,大约是词人游宦江浙时所作。作者通过登高远望所见,抒写羁旅之愁,是较早把游子的羁旅情思纳入词中的人。整首词贯串一个“望”字,弥漫着消沉落寞的情绪,将漂泊之恨和仕途失意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阕写江边秋天的景色,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笼罩着悲凉的秋意。“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总领全篇,“潇潇”描雨势之狂猛,触动着主人公的情思。另外,“暮雨”带有浓浓的寒意,“洒”和“洗”则赋予了画面以强烈的动感,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三句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景物的叠加蕴含了萧瑟的悲秋气韵,表现了游子的客中情怀。“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苒苒”与“渐”字相呼应,通过“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此句无限对有限,短暂对永恒,暗示悲愁恰似一江春水。词人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用“无语”饰江水,暗示“无情”之意,词人内心的惆怅昭然若揭,并且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
下阕紧承上片,写望中所思。“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登高”乃是主人公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紧接着揭示出“不忍”的原因,原来词人凭楼远眺,与故乡远隔千里,不能望见家乡,思念之情难以遏制。然而词人推己及人,“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主人公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自己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词人猜测佳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两地同心,相思太苦,更照应了前面的“不忍”。“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最后感情逐层深入,词人进一层反照自身,使思归之苦更为曲折动人。
此词以铺叙见长,由景及情,多用双声叠韵词,将景物和羁旅情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
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钱塘③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④无涯。市列珠玑⑤,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⑥叠巘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⑧,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⑨好景,归去凤池⑩夸。
①形胜:形势冲要、优越。
②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③钱塘:即现在杭州。当时属吴郡。
④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指钱塘江。
⑤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⑥重湖:以白堤为界限,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⑦叠巘(yǎn):指层叠起伏的山峦。
⑧高牙:军前大旗,因为旗杆上装饰了象牙,故称。
⑨图将:描绘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⑩凤池:即凤凰池,这里指朝廷。
钱塘所在的东南地势优越,是吴兴、吴郡、会稽的都城,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色、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低错落,大约有十万户人家。如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集市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映衬着层峦叠嶂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有桂花飘香,夏季有十里荷花。晴天人们欢快地演奏羌管,夜晚人们划船采菱歌唱,垂钓的老翁和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上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聆听吹箫击鼓,赞赏这美丽的水色山光。改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后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此词描写杭州的美丽富庶,柳永以生动的笔墨,大开大阖,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颇有赋的风格。
上阕主要勾画杭州的人文地理。词人以“东南形胜”三句入手,首先点出杭州的重要位置、悠久历史,引出所咏之物,气势博大,力量非凡。其中“形胜”“繁华”为点睛之笔,为后面词人的描写做了铺垫。“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此三句状都市之盛,分别描画了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以及富庶繁华、一派“都会”景象。“十万”一词虽是概数,却体现了钱塘人口的密集、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此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云树”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江涛激起如雪的浪花,汹涌浩荡,看不到尽头,极言钱江壮阔。“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玑”和“罗绮”反映了市民的殷富,“列”、“盈”、“竞”则写出了杭州比豪斗阔的情景,让人读来咂舌不已。
下阕着力写西湖的美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西湖的自然美景,桂子与荷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则是描述杭人游乐的情景,“泛夜”和“弄晴”互文见义,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嬉嬉”二字直接描绘了人们欢乐的神态,道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民人之乐。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千骑拥高牙”写出了出场人物的身份,千骑簇拥,饮酒赏乐,大有一呼百应之势。“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词的最后两句总结全词,是对官员的祝愿,钱塘这“好景”足以向朝廷“夸”,再次烘托出西湖之美。
全词语言华美,歌颂了杭州的美丽景色。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音律和婉,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8.张先:含蓄蕴藉,气韵生动
张先(990—1078),字子野,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先后做过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终尚书都官郎中。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晚年退居湖杭之间,他的词多反映男女之情,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其词风含蓄蕴藉,寓意深沉,因善于用“影”字,世称张三影。有《安陆词》,又题《张子野词》。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时为嘉禾小件,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①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②,往事后期空记省③。
沙上并禽④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⑤。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⑥应满径。
①《水调》:曲调名。
②流景:如流水般逝去的光阴。
③空记省(xǐng):白白留在记忆中。记,记忆;省,醒悟。
④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⑤花弄影:花在月光下舞弄它的身影。
⑥落红:落花。
手持酒杯听着《水调曲》,午间醉后醒来可愁闷却未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什么时候能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惋惜似水流年,旧日的事待到以后只是徒劳的记省。
沙滩上双宿的鸳鸯鸟已栖息,风吹走了流云,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倩影。重重叠叠的帘幕密密遮住青灯,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经安静,明天的小路上一定是落满了花瓣。
这首词作于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为暮春伤怀之作,词人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借酒浇愁,吟出此词,是张先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这首词的上阕写伤春之情,突出一个“愁”字。作者原本想借听调喝酒消愁,却是反添愁绪,以至于“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其中第一个“春”字指季节,即春天;第二个“春”字指时光,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的留恋。“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是对上一句的延伸,往事成空,后期无定,其中含有作者自怨自艾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