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6890200000026

第26章 词·抒胸臆(3)

下阕专写晚景,景中含情。“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黄昏后鸳鸯在池边并眠,月光下花儿在舞弄着自己的倩影,此句千古传诵,深被称道。“破”“弄”两个字动感十足,以影写花,尽得花之风流体态,极具空灵之美,可见作者精雕细琢,长于炼句。“重重帘幕密遮灯”一句,作者将笔触从屋外转到了屋内,帘幕重重,灯影朦胧,作者暗自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以花的生命凋残对比人的生命凋残,与开篇的伤春惜春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使本词颇有新意。

本词字句凝炼,情景交融,以朦胧之景表达朦胧之情,营造出一种流动、空灵的意境。词人还善于抓住“影”字来开拓美学境界,“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被历代评论家所称赞,体现了张词独特的艺术特色,也造就了张三影在词坛的地位。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①,又报芳菲歇②。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③柳,无人尽日花飞雪④。

莫把幺弦⑤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①鶗(tí)鴂(jué):即子规。

②歇:衰竭,凋谢。

③永丰:坊名,当在洛阳。

④花飞雪:指柳絮。

⑤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因其最细,故称幺。

杜鹃的几声鸣叫,又在预示着春天美景的衰竭。怜惜春光逝去匆匆,在花丛中选取好的一枝折断。雨丝轻细风声重,正是梅子刚熟的时候。永丰坊里的那棵柳树,尽管无人赏看,也终日飘飞着柳絮,似雪花一片片随风打转。

不要轻易拨弦弹琴,怨极时的曲调更令人愁肠百结。苍天不老,情难断绝。两情绵绵似网,其中有无数的结。夜晚已经流逝,东窗还没亮起,仍有残月挂在天空。

这首词以伤春怀人为主旨,融情于景,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含蓄地表达了爱情遭受摧残之后的惆怅,是张先的代表作品。

上阕描绘春景,暗示美好爱情横遭阻抑的沉痛之情。全词以鶗鴂悲切的鸣声领起,烘托春意阑珊的悲凉景象,诏告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惜春”句直抒胸臆,其中的“残红”象征着被破坏却仍坚持的爱情。后面“雨轻风色暴”不仅交代了“芳菲歇”的原因,还暗示着风雨无情,爱情遭受破坏。“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诗人认为,爱情恰如同永丰荒园里的柳树,无人观赏,如同柳絮一般逝去,倍显凄凉。

下阕抒情。“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幺弦弹出的是哀怨的相思,作者害怕拨动那根倾诉哀怨的琴弦,因而词人用“莫把”二字表示其反抗的决心。“天不老,情难绝”,这两句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词人的铿锵盟誓,表现出词人心中海枯石烂、坚贞不二的爱情。“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丝”和“思”谐音双关,极言作者心底有千万个无法解开的情结,情感丰满深挚。末两句写东窗未白,残月犹明,不觉春宵已经过去,可见作者当晚又是长夜无眠,辗转相思到天亮。全词至此完结,却留下悠长的余韵,也突出了相思之情的强烈。

全词含蓄婉转,以直抒胸臆为主,配合典型意象,将相思伤春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9.李清照:清丽典雅,惆怅婉约

作者简介请参考本书上篇第136页。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①香残玉簟②秋,轻解罗裳③,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④来?雁字⑤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②玉簟:如玉的凉席。

③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④锦书:书信的美称。

⑤雁字:成群的大雁排成“人”字或“一”字。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如玉的竹席里透出深秋的凉意,轻轻地换下薄丝裙,独自登上美丽的兰舟。片片白云间谁会将锦书寄来?只有南归的秋雁掠过,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花容易凋零,水空自流淌,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你与我两处的闲愁。这种离愁难以排遣,无法摆脱,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隐隐来到了烦乱的心头。

这是一首别离词,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上阕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玉簟秋”,开篇一句点出时令,在荷花凋零、竹席清凉的秋天里,作者触发情怀,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作者白昼在水面泛舟,“独上”二字说明词人是孑然一身,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一句直写相思之情,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词人对远人的企盼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月满西楼”描绘了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情景,营造出了一种迷离惆怅的意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上承前文的景物,下启后文的情感。“自”是“空自”的意思,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更表露了词人对流水落花的无奈。随后两句,直抒胸臆,词人意为我们彼此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最后三句写相思之苦。“才”“却”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连接,“眉头”与“心头”一处写外在,一处在内心,从外到内表现了词人已经陷入更深的思念,对仗工整,相思之情绵绵不绝。

这首词笔触细腻,技巧独特,把夫妻间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毫不扭捏,是词人细腻温婉风格的体现,富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罢印象深刻,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①,浓睡不消残酒②。试问卷帘人③,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④红瘦⑤。

①风骤:风刮得很大。

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③卷帘人:侍女。

④绿肥:指枝叶茂盛。

⑤红瘦:指,红花凋零,花朵稀少。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风刮得很大,我酣睡了一夜,却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那院子里的海棠怎么样了?侍女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成名之作,通过宿酒醒后询问花事,反映出悠闲的生活情调,刻画了少女的伤春之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首小令在当时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奠定了李清照“才女”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开篇两句追忆昨晚之事。“雨疏风骤”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特点,浓睡醒来,宿醉未消,主人公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园中海棠,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矛盾心情。卷帘人不免粗心,回答说:“和昨天一样”,“却道”二字流露了主人公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因而不以为然。“雨疏风骤”之后的“海棠”怎会“依旧”呢?进而引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似是词人的自语。两个“知否”用口语的语气表述,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是女主人的预料,口吻极当,这里词人以绿代叶、以红代花,并以“肥”“瘦”写叶、花的稀少或茂盛,语言概括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似是顺手拈来,却又匠心独运,极尽传神之妙。

这首小令含蓄蕴藉,曲折委婉,极具匠心,足见词人用笔之精,艺术功力之深厚。尤其“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名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②晚回舟,误入藕花③深处。争渡④,争渡,惊起一滩⑤鸥鹭⑥。

①溪亭:近水的亭台。

②兴尽:尽了兴致。

③藕花:荷花。

④争渡:快划的意思。

⑤一滩:满滩。

⑥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玩到天黑的情形,喝得大醉不知道回家的路。玩到兴尽时天黑才乘舟返回,没想到误入了荷花深处。奋力划呀,奋力划呀,惊飞了满滩的水鸟。

这是一首追忆昔日美好的小令,惜墨如金,却又句句含有深意,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调明丽、情趣盎然的画面。

起首“常记”二字总领全篇,点明事情留给作者的印象之深。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与后文的“兴尽晚回舟”在时间和地点上形成呼应。“沉醉不知归路”表明作者已经喝得十分醉了,也流露出作者心底的欢愉。后面“误入”一句衔接巧妙,之所以“误”,可能是酒意未消,也可能是回家心切,诙谐有趣中还塑造了一个俏皮活泼的小姑娘的形象,更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随后作者连用两个“争渡”,这本是词牌的要求,却形象地传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情形,少女笑骂、惊慌的音容笑貌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末句“惊起一滩鸥鹭”,是因为“争渡”而惊起满滩的水鸟,衔接自然流畅,同时突出了景致之美。全词在这里突然收尾,给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

全词用词简练,情景交融,既描绘了趣味盎然的少年往事,又塑造了少女天真活泼的形象,富有一种自然之美,极富生活气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②销金兽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④,半夜凉初透。

东篱⑤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⑥盈袖。莫道不消魂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①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③金兽:兽形的香炉。

④纱厨:纱帐。

⑤东篱:种菊花的地方。

⑥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⑦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⑧黄花:指菊花。

薄雾弥漫,云层浓厚,烦恼白天太长,兽形香炉里的香料已经渐渐烧完了。又到了重阳佳节,枕在玉枕上,卧在纱帐里,半夜里凉气袭来,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饮酒,淡淡的黄菊幽香充满衣袖。莫要说不忧愁,萧瑟的秋风摇动门帘,闺中人儿比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相思之作,写的是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抒发了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上阕写词人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此句从阴沉沉的天气转写室内情景,全被一个“愁”字所笼罩。“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的情况。到了深夜,枕玉枕,睡纱厨,纱帐内独寝,词人无法成眠。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之凉,更是心中所感,给人以凄凉之意,使人倍感词人愁苦之重。

词的下阕描写词人赏菊的情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一边饮酒,一边看菊,只有一人独自欣赏美景,引起了她更深的愁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瓣纤长,菊枝瘦细,“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可谓神来之笔。

据说词人的丈夫赵明诚收到此词后,反复品读,起了比试之心。于是废寝忘食三个日夜,作词十五阙,和李清照的这首词掺杂在一起,拿给友人陆德夫比评,朋友一一看罢,说“只三句绝佳”,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此词妙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①时候,最难将息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③,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⑤,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暖。

②将息:调养休息。

③损:凋零。

④怎生得黑:怎么挨到天黑。

⑤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苦苦地寻觅,周围景物却冷冷清清,心情更加愁苦和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喝了几杯淡酒,却仍然无法抵挡傍晚时分秋风的侵袭。正是伤心之时,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似乎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已经枯黄殒落,如今有谁能将它采摘?独自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怎能用一个“愁”字说得尽!

这首名篇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写了词人落寞的情怀,是李清照最著名的代表作。

上片以景写情。起首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十四个叠字。可见词人起床后的百无聊赖,仅此三句,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的基调。“乍暖还寒”二句写天气冷暖不定,让人难以调养。“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悲凉景物不断掀动主人公内心的愁情,词人想要借酒消愁,却难敌晚风砭骨,更觉寒冷。正在伤心之时,“雁过也”,又惹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在词人许多无法诉说的哀愁中,包含着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写尽了愁情的难言难诉。

下半部分转入自家庭院,“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二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词人独守窗户,百无聊赖,天似乎迟迟不肯暗下来。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梧桐、细雨、黄昏构成了无限感伤的意境,以致词人最后写,“怎一个愁字了得”,从而将愁情的波澜推向无限深广。

全词紧扣悲秋之意,不假雕饰,叠字的运用和意境的塑造极尽缠绵哀怨,令人叹绝。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①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②春尚好,也拟③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④,载不动许多愁。

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拟:准备。

④舴(zé)艋(měng)舟:小舟。

风停了,芳华不在,只有尘土还散发出微微的香气。天色已晚,我无心梳妆。眼前景物依然如故,人却不似往昔,想要诉说悲苦,话还没说出口,泪就先流下来。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也准备前去划舟观赏,却又担心双溪的小船,无法承载起我内心这许多的忧愁。

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是时国破家亡,词人流离失所,所以词情极为悲戚。这首词描述了词人暮春时节的所见所感,借春景抒悲情,深沉哀婉,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佳作。

上阕写暮春景物和词人的凄苦心情。“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季节特征,当时正值暮春时节,落红无数,化为尘土,道出了词人惜春自伤的感慨。“日晚倦梳头”,天很晚了,词人却仍然懒得梳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伤之情。后两句真率、含蓄,“物是人非”点明一切愁苦的原因,既有山河破碎,也有亲人离散,故而词人“欲语泪先流”,其内心的哀愁浓重到极致,可见词人心中悲极。

下阕深入抒情,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闻说双溪春尚好”,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词人“也拟泛轻舟”,乍看语调欢快,但是“闻说”“也拟”缀于句前,显得婉曲低回。下面“只恐”二字进一步深入,对上文加以补充的同时又宕开一笔,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因为愁苦实在已太重了,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词人将愁思重量化,堪称妙笔生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词用语质朴,寓情于景,构思新颖,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①罢秋千,起来慵②整纤纤手。露浓花瘦③,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④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①蹴:踩。

②慵:倦怠的样子。

③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④袜刬:只穿着袜子,鞋尚未来得及穿。

荡罢秋千起身,慵倦地起来揉搓细嫩的手。露水未干,花儿含苞待放,而微微香汗,不经意间,浸透了衣裳。

忽见有客人到来,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刚至房门,心有不舍,佯装嗅青梅,借机偷偷回望。

这是易安早年的作品,描写了少女的天真、纯情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