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此句交代了诗人望瀑布的时间、地点和背景。“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拔地而起的香炉峰在丽日照耀下,周围升起团团紫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为写庐山瀑布营造了一个幽美的背景环境。“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从第二句开始写庐山瀑布,“遥看瀑布”四字点题,交代是远观;“挂前川”,瀑布像一条长长的白练挂于山川间,可见诗人想象力非常丰富。“挂”字生动地描写了瀑布倾泻的样子,使之由动变静,体现了诗人用字之精。
该诗前半部分客观地写实,后半部分则用夸张手法和奇妙的想象形象地表现了瀑布奔流直下的动态美。“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字形象地描写了瀑布喷薄而出的景致,“直下”则体现了岩壁的陡峭,紧接着,“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诗文最后写“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现实中的瀑布比作了九天之上的银河。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落”字则点明了瀑布势不可当的气势。若真若幻,生动真实。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深深渗透着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一派生机,丰富多彩,充满了青春活力,让人深刻印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①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③直④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⑤。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⑥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行路难:乐府《杂而歌辞》的旧题,内容多为表达世事艰难或离别悲伤。
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形容酒价较贵。
③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
④直:同“值”,价值。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典故,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⑥会:遇到。
金杯中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盘里的珍肴一桌需要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拔剑欲舞,四顾之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坚冰堵塞了河川,要攀太行,大雪又堆满了山峦。向往有姜太公闲来垂钓般的机遇,又想像伊尹梦中乘船经过日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怎么办?总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那苍茫大海!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李白的作品是其中最著名的。本诗是李白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应该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写的。诗人以“行路难”喻指世道艰难,仕途不顺,但却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因而全诗充满了豪迈的气概。
诗文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不惜金钱,准备了丰盛的酒食,设宴为诗人送行时的情形。“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都说明了宴会规格之高,间接反映了朋友对李白的情谊之深和对其才情不被重用的惋惜。然而,面对盛大宴会上的“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却因内心愁苦而郁郁寡欢,无心饮食,这和平时“嗜酒见天真”的李白大有反差。他起身离座,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四个连续的动作——“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茫然和激愤。
接下来四句中,诗人正面写“行路难”。“冰塞川”和“雪满山”形象地比喻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具有比兴的意味。接着李白写了吕尚和伊尹被重用的故事,吕尚九十岁的时候在渭水边钓鱼,遇到周文王;伊尹在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虽然他们也曾一度处于困境,但是最终还是登上仕途,受到了重用,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重新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四个短句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进退两难的心情。虽然吕尚和伊尹的际遇给了李白很大的信心,但是当他想到现实的时候,他还是觉得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过李白最终还是凭借自身乐观而自信的性格,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喊出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他相信尽管路途坎坷不平,只要持之以恒,仍将会有乘长风破万里浪,到达理想彼岸的时候。
全诗大开大合,波澜起伏,既描写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不平,也突出了诗人自信、豪迈的性格特征,充满了积极而乐观的浪漫主义情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②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③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④,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⑤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⑧,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①将(qiāng)进酒:是乐府旧题,以宴会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
②高堂:代指父母。
③会须:正当。
④岑夫子,丹丘生:指岑勋和元丹丘,同是李白的朋友。
⑤钟鼓馔玉:泛指豪门权贵的奢华生活。
⑥陈王:曹操之子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宫殿名,指平乐观。
⑧五花马,千金裘:名贵的马、珍贵的皮衣。
你没见,从天上奔腾而下的黄河之水波涛翻滚,汇入东海,不复回还;你没见,家中年迈的父母对镜悲叹,感慨年轻时的青丝已经变得雪白一片。人在得意之时应尽情欢乐,不要让酒杯空对皎洁的明月;老天既然生下我来,就必然大有用处;千两的黄金花完,也能够再赚回来。我们杀牛宰羊姑且作乐,应当一次畅饮三百杯。岑夫子和丹丘生,你们请尽情饮酒,不要停下酒杯,我给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细心聆听:
在钟鼓齐鸣、锦衣玉食的环境中生活并不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复醒来。自古以来圣贤者都是寂寞的,只有寄情美酒的人留下了他们的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在平乐观设宴,纵是一斗酒价值十千也毫不在意,恣意狂欢。主人你又为何说钱已不多,只管去买来美酒一起畅饮。牵出名贵的马儿,拿出昂贵的衣服,统统换成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解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大概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遭到诽谤离开长安后所作。虽然题目意思是劝酒歌,实则是李白值怀才不遇之际,借酒抒怀。当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借着酒兴和诗意,李白用气势磅礴的辞藻和长短不一的句子,一吐满心的幽怨,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旷达不羁的豪情。
该诗开篇就用了两组排比句,颇有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的水势汹汹,不可回转。“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下句用夸张的手法将从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过程比喻成“朝”“暮”之间的事。这两组排比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间飞逝的感慨,带有悲壮的感伤之情,为下文的抒情做足了铺垫。
下面三句一转悲凉的情调,变得欢快起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从“人生得意”到“杯莫停”,诗人的情绪渐渐高昂起来,认为人生在得意时就尽情享受欢乐,不要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时光。一个“必”字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高度自信,又流露出了深藏他心中的那份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情感。后面“千金散尽还复来”是用极度豪情的语调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不羁,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并未将一时得失放在心上的旷达。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宴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和朋友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是多么畅快淋漓的事情啊,让人读来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酒宴至此,渐入高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一句显示出诗人此时已有七八分醉意,竟变客为主,频频劝饮。接着诗人以一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下文,后面的八句便是诗人所歌的内容。在诗人看来,“钟鼓馔玉不足贵”,却希望自己长醉不醒,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壮情怀,让读者看到了李白这位谪仙人率真的个性。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最后诗人又开始将主题回到酒上来,并且情绪越来越激昂,恐怕已有十分酒意了。“五花马”“千金裘”都是非常贵重的东西,李白却以客人的身份要求主人典当了去换酒,既表现了诗人率真豪放、快人快语的性格,也说明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以致不拘礼节。全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又落到了一个“愁”字上,与前文呼应,首尾相接自然,节奏和谐有致,无愧为名篇。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①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②。
月既③不解饮④,影徒⑤随我身。
暂伴月将⑥影,行乐须及春⑦。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⑧,相期邈云汉⑨。
①酌(zhuó):饮酒。
②三人:指月亮、诗人及诗人的身影。
③既:本。
④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⑤徒:徒然,空。
⑥将:和。
⑦及春:趁着春天大好时光。这里暗喻大好青春。
⑧无情游:超然世外、忘却世情的交游。
⑨期:约定;邈:遥远;云汉:天河。
在花丛中间摆放一壶美酒,自斟自饮无亲无友。举起酒杯邀请天上明月共饮,加上自己身影合成三人。可惜明月不懂饮酒乐趣,影子也徒然伴随我的身体。暂且将明月、身影作为伴侣,趁着春宵良辰及时行乐。我吟诗时月亮好像在我身边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随着我摇摆零乱。清醒之时我们一同寻欢作乐,酒醉以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我愿意与你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茫茫的星河相约相见。
这是《月下独酌》四首中的第一首,大概写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的情景,环境的优美与诗人的寂寞对照,抒发了当时他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孤独寂寞、以酒浇愁的苦闷心情。
诗首四句描绘了一幅独饮的画面,花间月下本是非常宜人的环境,但是一个“独”字却反映出了诗人的冷清,美丽的景色更加映衬了诗人身影的孤独。接着诗人灵机一动,展开奇妙的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此句一出,顿时打破了单调孤寂的氛围,场面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作者想,即使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但明月毕竟“不解饮”,影子也不能喝酒,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诗人又一次陷入到了孤独的情绪中去。接下来,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豁达写就一笔,“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就暂时和明月、影子做伴吧,在美丽的春天里及时行乐。但是一个“暂”字,却也点明了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诗人的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六句中,诗人慢慢醉了,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开始载歌载舞起来。他醉眼蒙眬中感觉自己歌时,月亮在徘徊听歌;舞时,影子似乎在和自己共舞。“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醒时和明月、影子欢娱,待到自己酩酊大醉的时候,月光和身影却都消失不见。接着诗人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并约定在邈远的银河相聚。
全诗运用丰富的想象,用动写静,用热闹写孤寂,层层转折,波澜起伏,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在这样的明月和疏影中,呈现给了世人一个乐观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李白。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①
天门中断楚江②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两岸青山相对出④,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天门山:山名,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
②楚江:流经湖北宜昌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③回:改变方向。
④出:挺立。
天门山仿佛是被从中间断开一样,江水浩浩荡荡地奔涌而过,东流至此又转向北方流去。我在船上看到两岸青山相互对峙,向后奔去,我的孤舟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慢慢靠近。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的七言绝句不多,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的奇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诗的前两句直接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在诗人笔下,天门山像从中间断开一样,滚滚长江水奔涌而过,一个“开”字勾勒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伟,一个“碧”字写出了江水的颜色和深度。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承接“楚江开”一句,着重写夹江而立的天门山阻挡水势,形成水流回旋的景象,用水来反衬山的险峻。一个“回”鲜明概括了此地长江水的走势特点,画出了江水破天门山而出、波涛汹涌的景象,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近景,那么后两句描写的便是画面上的远景。诗人乘舟而上,望着由远而近越来越清晰的天门山,就好像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展现在他的面前。句中的“出”字使静止的山有了动感,把两岸青山突兀而起的姿态鲜明地描绘出来,也暗含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了诗人饱览名山大川时的惬意。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②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①广陵:即江苏扬州。
②烟花:风烟花草,指暮春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色。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见悠悠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际奔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春,李白听到落榜欲归的好友孟浩然要去广陵的消息,于是要为他送行,该诗就是诗人在黄鹤楼为其送别时,看着朋友帆船远去,心中有所感怀而作。
前两句叙事,开门见山,点出送别的地点、时间和去向。地点即黄鹤楼,时间即阳春三月,友人的去处即扬州。“烟花”二字既点明了分别的季节,同时也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使分别的情形充满了诗意,这两句意境优美,文字凝炼精美。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目送朋友离去,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和对老朋友离去的惆怅。一直到“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还在驻足远望,足可见他目送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谊之深。目力所及之处,江水浩浩荡荡,诗人的内心也像这滔滔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一时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