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墙回忆(下)
6890900000010

第10章 将星下的芳心:记第一位女将军(10)

浦安修也笑了,讲到路上遇到敌机轰炸的情景,说:“那可是撞在挡风玻璃上的。”

“你也是命大咯,没炸着。”彭德怀说,“要是让外国记者知道了报道出去,他们会说志愿军司令员的老婆被炸伤了,那可就成了大新闻咯!”

人们轰地一声笑起来。

“快吃饭吧,有话慢慢说。”洪学智催促道。

吃饭时,浦安修挨着彭德怀,李贞挨着浦安修,给她盛饭、夹菜。

此时,志愿军的生活十分艰苦,总部也不例外。李贞边给浦安修夹菜边说:“这里就是这个条件,没什么吃的。明年这时你再来,我用自己种的菜招待你。”

“李贞又在讲她带来的菜种子了,是吗?”彭德怀问。

“是的。”李贞说,“你可别忘了,在西北战场上,你可吃过我种的菜呢,在朝鲜,我也要让你吃上,信不信?”

彭德怀说:“我哪敢不信。贺老总不是早就说过,还是李贞有办法嘛。”

彭德怀吃饭很快,不大一会就吃饱了,站起身对洪学智说:“很多干部的家属都没有来过,安修住两天就回去吧。”

洪学智说:“那怎么行!过去说来你不同意,这次顺路来看看,你还要赶呀!”

洪学智这样说是有来由的。1950年国庆节后,彭德怀匆匆离开北京,浦安修和其他人一样,以为他在北京开会,直到第一次战役后才知道他又上了战场,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问他是否要她到前线。这封信送到时,彭德怀正在下棋,信是秘书念的,人们都欢迎浦安修到朝鲜来,彭德怀却说:“千军万马正在打仗,她来干什么哟。”当时洪学智在场,说:“这可是好消息,安修同志是关心你呀!千里之外一线牵嘛!”最后彭德怀还是没同意浦安修到朝鲜来……

李贞不知道这件事,就问浦安修:“你不是专门来看彭总的?”

浦安修比李贞的年龄小,又没有李贞那样的战争经历,自从在西北野战军相识后,对李贞一直很敬重,简直当大姐姐看待。见到李贞问,浦安修就如实地说:“不是专门来的。我参加西北工业团到东北参观,习仲勋同志说离朝鲜很近了,叫我来看看,听说他几次遭敌机轰炸,我也不放心,就来了。”

没听他们说完,彭德怀就走了出去。

浦安修说:“我可能不应该来。”

“应该来,应该来。”李贞说,“且不说顺路,就是专门来看看也是应该的。”

“那我住两天就走吧。”浦安修说。

李贞指指门外说:“别管他!住下来再说。”

吃完饭,李贞陪浦安修走出饭堂,向她说着彭德怀在朝鲜的情况。

克里姆林宫的强音

汽车开出住地,缓缓行驶。李贞坐在车上,目光穿过车窗玻璃打量着莫斯科的街道和行人。进入11月的莫斯科,天气已开始变冷,有些树的叶子开始呈现橘黄的颜色。

李贞是和许广平一起率中国妇女代表团前来参加十月革命节的,来到这里以后,她的心里非常激动。早在秋收起义之后,组织上就准备派她到这里来学习,她认为自己不合适而没有来。时隔二十多年,她还是来了,不过不是来学习的,是来参加人家的纪念活动的。对她来说,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向苏联妇女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女战士的英雄事迹。今天,她就是前往克里姆林宫去完成这项任务的。

眼前是红场。宽阔的广场上,人不很多。李贞想起几天前在这里集会庆祝十月革命节和阅兵的情景。当时,她和许广平等人,应邀站在观礼台上,看整齐的红军队列从广场上通过,步伐雄健,武器先进,声势浩大,令人难忘。她还在这里瞻仰过列宁陵墓。列宁躺在水晶棺里,好像闭目熟睡一般。所以,此时经过这里她既陌生又熟悉。

进入克林姆林宫,李贞完全是一种新鲜的感觉。雉堞朱墙,塔楼高耸,有高有矮,或方或圆,或多棱或多边,争奇斗巧。特别是五座塔楼上大大小小不一的红宝石五角星,红光闪闪。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莫斯科的红星吧?李贞心里想。

看着眼前的景象,李贞想起临来之前甘泗淇向她做的介绍。克林姆林,在俄语中是“内城”的意思,始建于1156年,最早是一个大公的庄园,彼得大帝前历代俄皇都住在这里。十月革命后,苏联首都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就成为苏联的政治中心,列宁、斯大林都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正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李贞眼睛看着,心里也就有了数。

小过,这时李贞心里想得最多的还是向苏联的妇女们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女战士的事迹。出国之前,她已作了充分的准备,广泛全面地,收集材料,请有关同志帮助写出报告稿。来到莫斯科后,她又请许广平看了报告稿,听取她的意见。

对许广平,李贞是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后才认识的。开始,她只知道许广平是鲁迅的夫人,后来才了解,许广平也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她不同意父亲的包办婚姻,解除婚约,离家北上,到天津读书,参加学生运动,是邓颖超、刘清扬等为骨干的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主要成员。在北师大学潮中,又是斗争的先锋;在和鲁迅并肩战斗的岁月里,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李贞感到,许广平比自己的年龄大,又有文化,所以特别尊重她。许广平也非常尊重李贞。她了解李贞走过的道路,佩服这位巾帼英雄。她还记得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通过史沫特莱发出的致中共中央的信中说的话:“在你们向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希望。”那时,她并不知道这其中就有李贞这样杰出的女性。这次一同出国,她注意向李贞学习,在生活上、工作上又大姐姐般地给予关心和照顾。她认真读李贞准备好的报告稿,深为志愿军女战士的英雄事迹而感奋,也对文字表述提出了些建议。在昨天晚上,她们又在一起进行了长时间地交谈。

李贞坦率地说:“这将是我第一次给外国人作报告,心里真有点怕呢。”

“不用怕。你打了那么多仗都不怕,还怕作报告!”许广平说,“外国人也是人,她们希望知道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女战士的事迹。”

“是啊!”一说到志愿军女战士,李贞的心里就激动,话也就多了起来,“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前线,我们的女战士们大多分布在通信联络、医疗救护、文艺宣传等岗位上,她们吃的苦也够多的了,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许广平感慨地说:“我没有上过战场,可我总想,到了战场上,恐怕就不能分男的女的了,人人都是战士,都得冒着炮火前进,都得冲锋杀敌,尽管具体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战斗胜利,你说对吗?”

李贞说:“对的。就说在朝鲜吧,女战士们都背着背包、干粮和铁锹,脚上起了泡也不掉队。过冰河时,卷起裤脚和男同志一样趟水。那些女军医、女护士,救护伤员更是勇敢大胆,不怕敌人的扫射和炮弹;看护时周到细心,洗血衣,捉虱子。有个伤员不能小便,女护土就用嘴去吸。对一个女孩子来说,需要怎样的精神和勇气啊!她们自己也说,在这里,我已经忘记我是个女的了。”

许广平听着,不住地点头。

“还有那些女文工团员,常常背着乐器到前沿阵地演出,同时搜集材料,边编写边排练边演出。这些节目虽然粗一些,可战士们爱听爱看,因为它能鼓舞士气。有时演着演着敌人开始射击,她们连脸也顾不上洗一把,或者和战士们一起还击,或者救护伤员。应该说,战争的胜利也有她们一份功劳啊!”李贞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对,这样讲就好!”许广平说,“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说什么,既生动又朴实,最能感动人!”

李贞笑了。对许广平的话,她是相信的:“好!我就多讲些具体的事例。”

许广平想了想,用商量的口气说:“在你的报告稿前面,可不可以加上几句赞扬苏联妇女的话。据我看过的材料上说,在苏联整个卫国战争期间,由于兵源极紧缺,红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大量征召女兵,总数超过80万,其中70%是在各个主力部队。她们也是很英勇的啊!咱们中国人很熟悉的卓娅,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这个对!这个对!”李贞说。她听过卓娅的故事,也知道苏联妇女在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她不了解具体的数字,经许广平一点,她马上连声说。

“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女兵有半数惨死在战场上或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里。”许广平的声调里充满了沉痛。

李贞沉默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也有被俘的,被俘的人也有女战士。在敌人的战俘营里,她们受尽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李贞曾去看过交换回来的战士们,听他们讲述悲惨的遭遇,真是惨无人道啊!但她没有说出来,更不打算在报告中提及。

在许广平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李贞连夜修改了报告稿。此时,她在心里默记着……

报告会的会场,设在一个大厅内。李贞在苏联妇女领导人的陪同下走进大厅里,迎面是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张张陌生的笑脸。

李贞在掌声中走上主席台,坐在预先就安排好的座位上,以军人的目光,迅速打量着。高高的天花板上,雕着各种图案;根根圆柱牢牢站立,仿佛擎住房顶。她想辨别这里是原先的教堂,还是后盖的会议室,看了一会还是不敢确定。正如外国人看中国的建筑,都差不多。

主持人说话了:“现在,请身经百战的李贞同志给我们报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女战士的英雄事迹!”

哗哗的掌声又响了起来。

李贞镇定了下来。她缓缓站起身,亲切的笑容洋溢在人们面前。

“我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女战士,向苏联的姐妹们致以亲切的致意和感谢!”

清脆的湖南口音,在克里姆林宫的这间大厅里回响着……

妻子是少将,丈夫是上将

在回家的路上,李贞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

刚刚宣布授予她少将军衔命令的时候,李贞是非常激动的。尽管在此之前,她就听说过将有这样的荣誉,但当真的变成事实时,她还是感到突然。李贞的眼前,又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她和丈夫甘泗淇一起,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国务院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仪式。周恩来亲自把上将军衔授予甘泗淇,把少将军衔授予她。之后,周恩来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我们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啊!”

“这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我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李贞说。此时,她一遍一遍在心里问:这是真的吗?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有许许多多妇女投身其中,那些献出生命的不说了,就说健在的吧,还有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人,为什么单单授给我呢?早在听到消息时就问过丈夫甘泗淇,得到的回答是:那几位老大姐都已经做地方工作了,你就当个代表吧!我是代表。李贞心里又想到那些牺牲了的女同志,湘赣苏区的,长征路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在她的眼前,出现了经吉兰,出现了张金莲,出现了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女同志。没有她们,就不会有我李贞,我李贞是代表她们接受这个少将军衔的啊!不知为什么,她又想到了向警予。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节大会上,毛泽东说:“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苦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这年7月,周恩来在庆祝延安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说,向警予是我们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女部长,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当时李贞在延安,亲耳聆听了这些话。开始她不很了解向警予,后来知道了她的奋斗道路和被杀害经过,就非常佩服,把她作为学习的榜样,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

9月的阳光,金灿灿地照着小院里的树木和通道。李贞踏着铺满阳光的通道,走向客厅。

早已等候着的工作人员,呼拉都围过来,向李贞表示祝贺。她微笑着连声说:“谢谢!谢谢!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李贞想避开这个话题,人们还是七嘴八舌地说着,看着肩章和领花。这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大家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李贞坐下后就问:“甘副主任还没有回来吗?”甘副主任是甘泗淇,他这时是总政治部副主任。“还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回答。

一时没有人说话,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可不大一会儿,又有人说:“李部长,你可是咱们军队惟一的女将军呀!”

人们喊李贞部长,是因为她这时正任军委防空军干部部长。

“就是我一个,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是我,还是李贞嘛!”李贞说。

“听说你打过很多仗,是吗?”有人问。

李贞的眼前掠过不少战斗场面,游击队时期的,湘赣苏区的,长征路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确实令人难忘,不过那不是一个人打的。哪一次战斗不是集体的行动,没有人牺牲?她说:“应该讲我参加过一些战斗。”

“那也了不起呀!”说这话的是一个姑娘,“不少首长都说你了不起呢!”

“怎么说呢?”李贞拉起姑娘的手说,“要讲苦,在战争年代女同志比男同志吃的苦是多些,所以一些领导就说了不起。不过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嘛,何况又不是我一个,所有女同志都是这样。”

人们静静地听着,一双双眼睛里流出的是期盼。

李贞看到了这一点,讲起了长征路上的一位女战士。这个昔日的女工,是怀孕后踏上万里征途的,挺着大肚子行军作战。尽管领导和战友们关心她、照顾她,她还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气力,经受更多的磨难。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咬紧牙忍耐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渡过金沙江,越过大渡河,翻过大雪山,走进泥泞的草地。进入草地后,就到了她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本来是一件喜事,可在那样的条件下,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也没有住处。热心的同志送来破衣服作尿布,送来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青稞面作营养品,但这位女战士和她生下的孩子还是没有能够走出来,母子两人双双长眠在草地上……

说到这里,李贞的眼睛湿润了,那位姑娘直擦眼睛,其他人也低下了头。

“在草地上生孩子的女红军还有几个,她们也是吃尽了苦头。陈琮英同志就是这样,庆幸的是她和女儿都活了下来。”李贞说。

“陈琮英是谁呀?”有人问。

“是任弼时同志的爱人。”李贞说,“长征过草地时,她生下了个女孩,朱总司令给她起的名字,叫远征。没有吃的,任弼时就去拔野菜,嫩的给陈琮英吃,老的他自己吃,朱总司令还领人去抓鱼烧汤给她喝,那情景啊,真让人难忘!”

正说着,甘泗淇回来了,进门就说:“你们都在这里呀,干什么呢?”

李贞说:“你不回来,他们问我战争年代女兵的情况,我说到陈琮英在草地上生孩子呢?”

“了不起的女战士们啊!”甘泗淇说,话里有感慨,更有赞扬。

警卫员为甘泗淇端来一杯水,转过身向李贞说:“伙房师傅问是不是现在开饭?”

甘泗淇说:“我今晚没有急事,想歇一歇再吃。”

“那就告诉大师傅,等一会儿再开吧。”李贞朝警卫员说。

警卫员走了出去,其他人走了出去,屋里只剩下甘泅淇和李贞夫妇两人。他们相对坐着,一个上将,一个少将。

“怎么样,授衔的事全结束了吗?”李贞问。

甘泗淇说:“基本结束了。这也是一场考验啊!”

李贞一下子没有明白考验的意思,看着甘泗淇的脸,等待继续说下去。

“有人争衔,有人让衔,这不是考验吗?”甘泗淇说。

争军衔的事,李贞听说过,她所在的单位就有,让军衔的人,她没有听说过,问:“谁主动不要高军衔?”

甘泗淇说:“廖汉生和徐立清同志都不要上将而要中将,军委首长也同意了,是毛泽东亲自批准的。”

说到毛主席,李贞问:“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军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