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墙回忆(下)
6890900000009

第9章 将星下的芳心:记第一位女将军(9)

李贞推开房门,跺了几下脚才跨进门槛。屋内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她搓搓手,熟练地摸到火柴,嚓地一声划燃了,点上油灯。顿时昏黄的火焰,照出了土炕和靠窗的一张旧木桌子,炕冰凉,桌上什么都没有。这一切都说明,甘泗淇还没有回来。

他太忙了。李贞心想,现在,整个野战军都是进行冬季整军和训练,如果说打仗时司令的事多,那么整军期间政治部的事情则更多,要了解部队的情况,要向军委报告,身为政治部主任的甘泗淇,就更可想而知了。今天,他就是跟随司令员彭德怀到三五八旅那里听取开展诉苦教育汇报去了。李贞处理完手头的事,又到机关住的地方看了看,才回到住处,可甘泗淇还没有回来。在诉苦教育中,说不定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需要时刻注意思想动向。

李贞抱着一些干柴,在炕洞里烧起火来,把炕烧热。她坐在炕洞边,看着燃烧的火苗,思绪又回到了正在进行的“诉苦”运动上。撤出延安几个月来,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特别是开始的“三战三捷”,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大大地振奋了自己,沙家店一仗,基本上扭转了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的成分不断增加,尤其是部队补进了大量俘虏战士,平均每个连队占70%,有的连队甚至达到80%,而且战斗频繁,政治教育跟不上,不少刚补进来的俘虏战士不知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少数人怕艰苦,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干部还产生了骄傲自满、斗志不强、厌倦战争的思想。这些,都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第二次打榆林就没有攻下来……因此,彭德怀才决定进行冬季整训,政治部当然首当其冲负有重要的责任,作为政治部的秘书长,李贞体会比谁都深。

炕烧热了,它散发出来的暖气,升高了室内的温度,屋里不像刚才那么冷了,李贞脱下大衣,灌上一壶水放到炉子上。

冷风中,有马蹄声响起越来越近,转眼间在门前停了下来。大概是看到屋里有灯光,甘泗淇推开房门走进屋内,边跺着脚边摘帽子,嘴里说:“哈,还是屋里暖和啊!”

“我也才刚回来,水还没烧开呢。”李贞说。

甘泗淇又脱下大衣,说:“这天也怪了,部队整训它下雪。”

李贞接过甘泗淇脱下的大衣,挂到墙上,问:“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

“咱们的彭老总,先听余秋里汇报,又参加战士的诉苦会,最后还找战士座谈,完了后急忙往回赶,就这个时候了。”甘泗淇的嗓门很大。

“我们的战士,谁没有一肚子的苦水呀!”李贞说。

“是啊!”甘泗淇说,“有个战士叫于德水,是俘虏过来的,他在诉苦会上讲了他和他一家的悲惨遭遇。彭老总听了,半天没说话,看得出来他心里很难受,过了好长时间他才对余秋里说,翻身农民参军的子弟兵,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只受一重苦;俘虏过来的解放军战士,绝大多数是贫雇农,他们在家里受地主剥削,在国民党军队里又受压榨打骂,受的是双重苦,是我们的阶级兄弟。回来的路上,他还说到这个问题呢!”

李贞看着甘泗淇,感到有点意外,平时他可不是这样的呀!嗓门虽高,说话却很少,不到非说不可的时候就不说。可今天谈兴这么浓,毫无劳累和困倦之意,肯定有他值得兴奋的事情。

炉子上的水开了,冒出雾一般的热气,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李贞把壶提下来,倒了一缸子热水,放到甘泗淇的面前,说:“你喝点热水吧。”

甘泗淇把缸子端在手里,还没有从兴奋的状态中走出来。

李贞也被感染了,说:“彭老总好像对这次部队的诉苦教育特别重视。”

“彭老总是特别重视。”甘泗淇喝了一口水,说,“临离开三五八旅时,他还对余秋里说,你们搞的忆苦三查很有意义,这是政治工作的一种新样式,有了彻底的群众路线,就能充分发扬民主,你们要下决心抓下去,抓出成效来。”

“那我们政治部可以抓住三五八旅这个典型,推广他们的经验呀!”李贞说。

甘泗淇看着李贞心想不愧是经受过锻炼的女同志。她的见解和我想的简直是不谋而合呀!他高兴地说:“彭老总也是这么说的,他要附近的纵队组织团营干部到三五八旅去参观学习,推动全野战军的诉苦运动。”

李贞说:“照彭老总说的做就是了,你还在想什么呢?”

“那样做工作太简单了,我是想,如何在全野战军总结、推广三五八旅两忆三查的经验,把群众发动起来,激发练兵热情,鼓舞部队士气,保证战斗的胜利啊!”甘泗淇说出了他心中的打算,李贞频频点头。她觉得,丈夫比自己想得更深更远。

夜已经很深了。屋外,风还卷着雪花,扑打着门窗,发出呼呼的尖叫声;屋内,李贞和甘泗淇还在交谈着,他们说的,都是关于部队的事。此时,仿佛不是丈夫和妻子在说话,而是政治部主任和政治部秘书长在讨论工作。

“好了,还是休息吧。”李贞说,“时候不早了,明天还有工休呢”

“是不早了,你先睡吧。”甘泗淇说着,把凳子挪了挪。

李贞说:“怎么,你还不睡呀?”

甘泗淇说:“我把三五八旅的经验总结一下,好向去参观的团营干部们作介绍。”

在这种时候,不论作为妻子还是作为秘书长,都是没有办法的,何况这又是战争时期呢!李贞深知这一点,她又给甘泗淇缸子里加了些热水,自己便躺到了炕上。

当李贞一觉醒来时,看到甘泗淇仍坐在靠窗的桌前,借着昏黄的油灯光,埋头急速地写着,那么聚精会神,好像忘记了时间似的。

看着这情景,李贞的心里一动,不论是妻子还是秘书长,我都应该分担这样的工作,可是自己却不能,打仗也好,做群众工作也好,管理部队也好,她都可以做,就是这舞文弄墨的事,她难以胜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这样熬夜。李贞的心里,感到很内疚。

李贞悄悄下了炕,静静走到炉子前,轻轻提起壶,蹑手蹑脚到桌前,往缸子里倒了些水。

甘泗淇抬起头,深情地笑了。

李贞看着写满字的纸,也深情的笑了。

传奇与传说

吃过晚饭,甘泗淇对李贞说:“走,到外边去转转吧?”

“我还有点事要办呢。”李贞说。

“如果不急就回来再办。”甘泗淇说。

他们一起走了出来。太阳还未落山,橘黄色的霞光,照着古城酒泉,也照着这对夫妇。对他们来说,这可是少有的清闲,战争,使得他们不能像正常年月的夫妻那样生活,而只能将情爱交给硝烟与烽火。

“那不是彭老总和浦安修同志吗?”李贞指指远处说。

甘泗淇朝李贞手指的方向看了看,说:“真是少见啊!”

“是呀!”李贞说,“听浦安修同志讲,彭老总原来一直不同意她在他领导的单位工作,浦安修同志也不愿意到部队来,他们都说这样有诸多不便,直到解放战争开始以后,习仲勋同志才把浦安修调到西北野战军来。”

“彭老总这个人呀!”甘泗淇感慨地说,“对自己严得近乎苛刻,可对别人又关怀备至,他把我从晋绥调到西北野战军,就非要把你也一起调来。”

彭德怀也发现了甘泗淇和李贞,向他们招招手。

甘泗淇明白彭德怀在叫他,便和李贞一起走过去,说:“彭总你们怎么来了?”

“你们来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来?”彭德怀说。

“我是说,你平时很少出来,更没有和浦安修同志一起出来过。”甘泗淇笑着说。

李贞走过去和浦安修说话,尽管常见面,还是很亲热。

彭德怀说:“那是因为没得时间,现在有时间了,就出来看看嘛,你不也是这样!”

彭德怀的声音很高,李贞转过脸,看到彭德怀背着手,厚厚的嘴唇紧闭着,似有所思,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尊雕像。是啊!作为西北战场的统帅,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指挥打仗上,不用说没有闲暇陪妻子散散步了,就是吃饭睡觉也常常顾不上。浦安修就对她说过,宜川战役前,彭德怀白天去看地形,深夜回来傍着火堆看地图,棉鞋烧着了还不知道,是浦安修闻到糊味才起床扑灭的,过后直抱怨烧了一只新棉鞋。

如今,是有了时间。现在,西北野战军不但扭转了西北的战局,而且外线作战也取得了胜利,甘肃解放了,宁夏解放了,青海解放了,新疆也宣布起义,几天前已和陶峙岳谈判了起义部队的改编问题,西北野战军即将向新疆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了整个大西北,作为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者,彭德怀当然会感到舒了一口气!

“李贞,我来考考你,怎么样?”彭德怀说。

李贞有点惊奇:“考我,考什么?”

彭德怀问:“这酒泉为什么叫酒泉?”

没见到彭德怀之前,李贞就听人说他是个十分严肃的人,动不动就骂人,可从这一段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体会看,他要求部下是严,可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可怕,此时听到彭德怀提出的是这个问题,便笑着说:“酒泉就是酒泉,还有为什么叫酒泉呀?”

“你这个李贞呀!”彭德怀笑了,指指甘泗淇说,“这个大秀才没告诉你?”

李贞摇摇头,说:“他呀,来到这里就跟着你同陶峙岳谈判了,每次都是很晚才回家。”

“总是老婆嘛,说话总比别人方便。”彭德怀说。

浦安修插话:“老婆,老婆,说得多难听呀!”

“就是嘛。”彭德怀笑着说。

“你对别人可不是这样介绍的呀!”浦安修说。

1946年3月,军调执行部的人到延安时,在欢迎会上,彭德怀向国民党军队的郭汝瑰介绍浦安修时说:“这是我爱人!”弄得郭汝瑰以为是未婚妻。几天前,彭德怀又这样向陶峙岳介绍浦安修,陶峙岳说:“这个称呼好!”前一件,李贞不知道,后一件,她是在场的。不过,她对此不怎么在意,称呼什么都是次要的,湖南不是叫堂客吗?陕北又叫婆姨,还不是一样?现在,她关注的还是彭德怀提出的问题,就问:“彭总,那你说酒泉为什么叫酒泉?”

“这是历史上的事了。”彭德怀说,“汉朝时,霍去病有酒不肯独享,就命人将酒倒进泉水中,每个士兵都喝到了,为了纪念他,人们就将这里改叫酒泉。”

“我听说过酒泉名字的由来。”浦安修说,“可我总觉得是传说,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希望编出来的。”

彭德怀说:“你不相信?我相信,霍去病是个爱兵的人,完全能够这样做的。”

甘泗淇一直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他在品味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个传说,并且相信是真的。他记得在沙家店战役之前穿越沙漠的行军中,一个战士渴得走不动了,战友们催他,彭德怀把自己仅有的半壶水送给那个战士喝了。只有相同的人才会喜爱相同的传说。他说:“有个叫左宗棠的人曾来过这里,在泉湖中泛舟,还写过一首诗,说是此湖‘洲渚妙回环,树石纷相错,渺渺洞庭波,宛连湘与鄂’哩。”

“咱们这位湖南老乡满能想像的嘛。”彭德怀说。

“左宗棠为西北人民办过一件好事,那就是栽树。”甘泗淇说,“他在向西进军时,让他的士兵每人沿途栽一棵树,树真的活了,人们称为左公柳,后人曾写诗说:‘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流传得很广。”

“嗯!”彭德怀停住了脚步,略有所思的目光,越过路旁的杨树,望着远处的山峰和浑圆的落日,有几只鸟飞过,大概是在归巢,发出叽叽喳喳的鸣叫声。

李贞看着甘泗淇,又看看彭德怀,她没记住甘泗淇念的诗,但明白了其中的用意,也猜到了彭德怀沉思的是什么,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但都是聪明的人,在许多问题上是相通的。

果然,过了一会,彭德怀说:“老甘,告诉王震,到了新疆以后,要抓经济建设,为各族人民做好事,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但要栽树,还要做更多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彭总,没想到我念了一首诗引起你这么多思考。”甘泗淇说。

彭德怀说:“你这个甘泗淇,把政治工作做到我的头上来了,不过做得巧妙!”

甘泗淇笑了:“彭总,我可没有这个意思啊!”

“不管你有没有,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彭德怀说,“不过,我这几天确实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呢。”

浦安修笑着对李贞说:“说是出来走走,现在又谈到工作上去了,让他们谈工作,咱们回去吧。”

彭德怀说:“我也该回去了。”

李贞说:“老总呀!你可真行,不放过一切机会!”

“又给我戴高帽子了。”彭德怀说。

他们笑着,踏上了返回住处的路。

山洞里的夫妻

11月的朝鲜战场,虽然还没有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可也已经相当寒冷了,阵阵凛冽的风裹着纷扬的雪花,扑打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桧仓。这里聚集着一群以彭德怀为首的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其中有邓华、洪学智、甘泗淇等人。邓华、洪学智是志愿军副司令员,甘泗淇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贞也在这里,她担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

3个多月前,甘泗淇奉命就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时,对李贞说:“彭总点名让你也去。”

“不用你动员,我当然要去的。”李贞说,“你让我做什么工作?”

“已经任命了,政治部秘书长。”甘泗淇说。

“又是秘书长!”李贞说,“不过能去就好!可是听说就要开始谈判了。”

甘泗淇说:“谈判也离不开打仗,往往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越在这种时候,越需要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夫妻俩谈了很久。因为渴望到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又深知彭德怀的指挥和为人,他们都十分高兴和激动,很快就动身到达朝鲜,到达志愿军总部。

天黑得早,山影模糊,冷风呼呼。在志愿军居住的山洞里,还比较暖和。由于五次战役已经打过,战局相对稳定,人们忙着正常的工作,也交谈着。李贞吃过晚饭,到几个山洞里看了看,才回到她和甘泗淇住的山洞。在异国的土地,在炮火交织的战场,这山洞就是他们的家。

李贞摸着黑走进山洞,点上蜡烛,洞里才亮堂一些,照着干草铺垫的铺,子弹箱搭起的桌子。在战场上,这已是最好的摆设了。彭德怀住的洞里也是这个样子。处在战争中的人们,是不讲究吃和穿的。

李贞想收拾一下。无意之中,手又触到了那个布袋,布袋里是菜种子。从知道自己要当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后,她就想到在国内战场当政治部秘书长的做法,采购了各种菜种,带到了这里。由于季节已过,只好将种子精心保存起来,准备明年开春后试种。她相信,这里也能长出新鲜的菜。

随着一阵脚步声,甘泗淇走进洞内,见面就说:“你知道吗,浦安修同志来了!”

“是吗?”李贞惊喜地说,“我去看看她。”

李贞认识浦安修后,羡慕她是大学生,有知识,又不怕吃苦,相处得很好。已经分别了一段时间,能在这里相逢,自然非常高兴。

“你别急,还没来到呢。”甘泗淇说,“留守处打来的电话,司令部派人去接了,天明前可以到达。”

李贞问:“彭总知道吗?”

甘泗淇说:“彭总那脾气,让他知道就不能来了。所以洪学智说要保密,先不告诉他。”

“等浦安修来了,他也没有办法了。不过得准备他骂人呀!”李贞说着笑了。

甘泗淇也笑了:“说不定要骂人的,就让他骂吧。”

第二天一早,甘泗淇和李贞就赶到了司令部。

事实并不完全像人们估计的那样。第二天吃早饭时,彭德怀像往常一样,反背着双手走进食堂,看见桌子上多了几个菜,惊奇地问:“哟,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洪学智笑着说:“这个……今天有个客人要到这里来吃饭。”

“什么客人?”彭德怀问。

“你们俩可能见过面。”洪学智说。

正说着,浦安修走了进来,头上包着一块大纱布。原来,接她的汽车在黑夜里行驶,公路上弹坑累累,又不敢开灯。途中,信号弹升起,敌机突然临空轰炸,司机猛刹车,浦安修的头撞到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前额划破一大块。

彭德怀见到是浦安修,先一怔,接着笑起来,说:“噢!原来是你!没打仗就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