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墙回忆(下)
6890900000025

第25章 红色牵手:一对最成功的包办夫妻(13)

“我倒是想去试试,可就是担心你的身体,你总是干起工作来就不爱惜自己。”

任弼时理解陈琮英的心情,笑了笑说:

“你没来时我不也是一个人吗?”

“还说你一个人呢,看你那时瘦成了什么样子?”

“那好,你要是同意就去参加宣传队吧,至于我的身体,我一定多加注意。”

在陈琮英这样想着的时候,任弼时已经开始和队员们交谈起来。他走到一个队员面前,问:

“你下去后,都宣传什么内容?”

那个队员回答说:

“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只有大家踊跃参加红军,才能打败反动派,保住胜利果实,最后建立起来人民当家作主的天下。”

任弼时又走到另一个队员面前,问:

“你打算怎样向群众宣传呀?”

“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疾苦!”

“好!”

任弼时没有成本成套地讲大道理,也没有居高临下的作指示,而是如同拉家常一样。在这拉家常中,把党和红军的政策、工作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传给了人们。

陈琮英站在队列里,听着任弼时和大家的交谈,觉得他的这种工作方法好,是一种领导艺术:不但说,而且做,说的就是做的,做的也是说的。她又想起了一次行军路上的情景。

那是在突破敌人封锁线的时候,部队被包围在一个荒无人烟的高山深谷里。夜幕低垂,天气闷热,蚊子密集。战士们十分疲劳,又缺乏粮食、弹药。任弼时由于连续行军作战,再加上风吹雨淋,高烧不止。他拄一根棍子,坚持来到指挥部里。正好这时指挥部请来了一位向导,任弼时亲切地和他交谈起来。向导热情地介绍了这一带的情况,最后说:

“你们急什么?不要急。山山有路,路路通南京嘛!”

这句话如同一颗火星,立即点燃了任弼时思想中的火花。“山山有路”,说得多好啊!他沉吟了几遍,就让政工人员记下这句民谚,马上传到部队,传到每个战士中去。果然,这句话立即在人们的心里轰响,化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部队爬山越谷,突出了敌人重兵的围困……陈琮英当时也在场,她为这种做法而叫好。不过,这绝不仅仅因为他是自己的丈夫。一个领导人,能抓住撩拨人心的话语,调动部署的信心和勇气,是多么高明的领导方法啊!而今,她就要单独出去工作了,她打算学会和运用这样的方法!

从男队员的面前,任弼时走到女队员的面前,大声说:

“好呀!女将们上阵了。你们女同志下去,对发动妇女会很有好处的。”

任弼时说着,来到了陈琮英的面前。他看了看妻子的灰军衣,剪得整齐的短发,腰里还扎着一根皮带,透出一股荚武的气概,心里很高兴,小声叮嘱说:

“不用害怕,要大胆工作。”

说着,他又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女队员,指着李贞对陈琮英说:

“你要向她学习!”

李贞急忙摆了摆手,连声说:

“不行!不行!”

尽管李贞摆手,陈琮英还是真诚地点了点头。李贞的年龄比她小好几岁,在她面前可以说是小妹妹,但她很敬重李贞。她知道,李贞十五六岁时就投身于革命活动,参加过著名的秋收起义,当过交通员,在县委军事部工作时,动员很多青年人到彭德怀领导的部队去当兵,后来组织和指挥过浏东游击队,是有名的女性,也是做群众工作的行家。李贞和甘泗淇结婚还是陈琮英牵线当的红娘呢。甘泗淇到苏联去学习过,在省委当过宣传部长、财政部长,有文化,有水平,李贞当时还顾虑和他谈不来呢?现在,就要和她一起去动员青年参加红军,陈琮英感到很高兴。

任弼时和队员们交谈后,又讲了一些话,宣传队就出发了。

女宣传队员一下到村里,就成了农村妇女们注意的目标。她们来听演讲,看演出的文艺节目,打量这些剪得短短的头发、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灰布军装的女战士,目光里流露出惊奇和羡慕。凡是女宣传队员走过的地方,就会引起悄声的议论:

“看!那个身材不高的陈大姐,是任政委的堂客,好大方甩脱哟!”

“你看那位李大姐,是红军的女官长。听说她能带兵,会打仗,可勇敢哩。一些地主团防藏在山洞里,硬是被他们攻得乖乖投降了。”“红军里面就是有能人,连妇女都这样了不起!所以总打胜仗。”……

这些普通的话语,加进了不少的传奇色彩,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表达她们仰慕的心情。女宣传队员们听了以后,既不解释,也不附和,脸上笑容更多一些,把脚步踏得更响更有力。让姐妹们说去吧,女战士的心里自豪呀!

陈琮英所在的杉木村是个不大的山村。她进村后,就住在一个叫张金莲的贫农姑娘家里。开始,这姑娘很敬重陈琮英,但就是有些拘束。陈琮英几次和她交谈,她都是满脸笑容,却又总是扭扭捏捏,不愿把心里的话全部说出来。陈琮英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忽然想到任弼时做一位县苏维埃主席思想工作的情景。

1934年腊月,湘鄂川黔省委召开五县苏维埃负责人联席会议。这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永(顺)保(靖)县苏维埃主席田玉祥来开会时,身穿一件打地豪分来的皮大衣,头顶绒帽,手戴金戒指,脚登大皮靴。任弼时、王震等同志热情地迎接来开会的代表。有人把田玉祥介绍给任弼时,任弼时一边和他握手,一边笑着说:

“看!还真有个县长的样子呢!国民党的县长,恐怕也只能是这个样子吧!”

人们一齐笑了,田玉祥的脸刷地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任弼时知道,这个十九岁的青年人,是铁匠出身的土家族人,在十万坪战斗中曾积极为红军带路,先当乡苏维埃主席,后当县财政部长,现在是县苏维埃主席,对他的穿戴也不满意,但没有让他难堪,而是把他叫到屋里。会议结束后,任弼时请田玉祥到自己家里作客。田玉祥走进了家大院,看到政委住的是一间极简朴的木板房,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床灰布棉军被,一口破旧的木箱子,一张旧方桌,桌上堆着书,墙上贴有列宁像和一张地图,火炉上的盆子里装有一罐子药。正当田玉祥看得出神的时候,任弼时递过来一杯茶,热情地说:

“小田,你是打铁的出身吧?”

“是的。”

“现在好啦,你当了人民的县长。不过,你可不要忘记自己是打铁的出身噢!你要知道,我们的事业才开始啊!”

田玉祥知道任弼时说这些话的用意,惭愧地低下了头,望着那杯热茶。

任弼时看到田玉祥的神情,知道他已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就转而问:

“你读过书吗?”

“在私塾读过‘学而’,还有什么‘悦乎’就没有再读。”

“那还是读过一点罗!这很好。搞革命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政治、军事、经济都要懂一点,特别是要学好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你看贺老总,还有王震等同志,他们文化水平本来不太高,现在都在发狠学习哩。”

任弼时说着,拿起一本《土地改革法》和《红军作战战术》,递给田玉祥说:

“要好好学习,懂得革命道理。”

田玉祥说:

“政委,你放心吧。”

以后,田玉祥再来省委开会时,穿的是粗布裤褂,扎的是布头巾……

这从脑海中急速闪过的镜头,使陈琮英看到了,要和群众心贴心,就要平等待人,就要讲清道理。于是,她就主动帮助张金莲干家务活,劈柴、烧水、做饭。在做这些活的过程中,进行慢慢地交谈。

“金莲,你的家里为什么这样穷呢?”

陈琮英停住劈柴的斧子问。

“命苦呗。”

张金莲望望面前的女红军,叹了口气说。

“不!咱们的命和那些富人的命是一样的。只是咱们打出的粮食交给了他们,所以自己就没有吃的了。咱们要拿起枪来打倒他们,才能永远过上好日子了。”

张金莲把劈好的柴垒在一起,眼里湿湿的,说:

“唉!我是女的,怎么样都是受苦!”

“妇女要想不受苦,就得自己起来解放自己,咱们自己不起来,不拿起枪来干,就只能永远受苦。你想想这个道理对吗?”

这位农村姑娘感到陈琮英的话很新鲜,越听越有兴味,停下了手中的活,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陈琮英,问道:

“你们这些女的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呢?”

“红军里男女平等,不准裹小脚,不准穿耳朵,不准有童养媳,不准人压迫人……”

“那任政委对你好吗?”

“傻妹子,不好还能结婚吗?我从小到他家去当童养媳,参加革命后,我们是夫妻,也是革命同志。”

陈琮英说这些时,感到很自豪,很幸福,脸上泛起红润的光彩。张金莲听得认真,眼睛里亮闪闪的。过了一会,才问:

“我也能当红军吗?”

“能呀!只要愿意的都能参加。”

张金莲高兴了,走到陈琮英的面前,迫不及待地央求道:

“陈大姐,让我也参加红军吧!”

“好啊!”

陈琮英抱着张金莲说。

在张金莲的带动下,又一些姑娘报名参加了红军。

这一天,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金色阳光照着大山、绿树和野花。陈琮英带领一队新参军的农村姑娘,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永顺县的塔卧。省委机关设在那里。

陈琮英很高兴,那些年轻的女子们更是欢天喜地,互相看着剪短了的头发,新换上的军装,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有人还哼起了山歌,活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不停鸣唱的百灵。

看着这景象,陈琮英的脸上荡开了笑容。这第一次单独出去“扩红”,就宣传和号召了这么多青年女子来参军。她们觉悟高,身体壮,以后不论救护伤员,演出节目,都是好样的,即使拿枪打仗,也是敢冲敢杀的英勇战土。任弼时见了也会高兴的。陈琮英心想。

到达塔卧,正好碰到了任弼时。陈琮英指着跟在身后的一队姑娘对任弼时说:

“这些妹子都是我招来的,她们自愿报名,主动要求参加红军,可积极哩!”

任弼时看看眼前年轻的女孩子们,一个个精神饱满,睁大天真好奇的眼睛,就说:

“好啊!妇女也踊跃参军,这件事意义很大。中国古代有穆桂英挂帅,有花木兰从军,今天,你们这些红军女战士一定会胜过她们。从现在起,你们的手里有了一杆枪,要紧紧握住它,用它去打出一个新世界来!”

女战士都不认识任弼时,她们看着面前这个讲话的人,弄不清他是谁。陈琮英忙向她们介绍说:

“这就是任弼时同志!”

他就是省委书记、红军的政委呀!女战士们先是惊奇,接着鼓起掌来。哗哗的掌声,既是对任弼时的尊敬,也是对陈琮英的敬慕。

“祝贺你们成了红军战士!要做一个好战士!”

任弼时向战士们行了个军礼,表示对掌声致意,也是对新战士的祝福。

晚上,陈琮英回到家里,任弼时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遍妻子,说:

“哈!我们的陈琮英也长了本事,会招兵买马了,了不起!了不起呀!”

陈琮英的脸红了,看一眼丈夫,说:

“还不是跟你学的!”

爱情船夫的四张剪影

第一张剪影

长长的队伍,精神抖擞地从甘孜出发了。向着前方,向着茫茫的草地,前进!

七月的甘孜,阳光明媚,水草肥美。牧歌声里浮动着牛群和羊群,喇嘛寺的金色屋顶在太阳下闪耀,和远处的皑皑雪山相辉映。任弼时手扶拐棍看着从面前经过的队列,轻轻舒一口气,苍白的脸上,泛起了喜悦的神采。斗争,胜利了;团结,胜利了。

一个多月前,他和贺龙、关响应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改称红二方面军,突破湘鄂川黔边区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翻越云贵高原,渡过金沙江,来到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了。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场严峻的斗争。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在“两河口会议”上作出决定,继续北上。张国焘则坚持向西康、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退却。中共中央又在毛儿盖会议上决定兵分左、右两路。毛泽东等人指挥的右路军已向北走出草地,张国焘却让他领导的左路军回头南下,到达卓木碉时另立中央。二方面军到来时,张国焘仍然坚持不愿北上,在两个方面军领导参加的一次会议上,张国焘说了很多话,目的还是要南下川康。任弼时开门见山地说:

“其他问题不谈,我们现在神圣的任务,就是要赶快去和一方面军会合,才有力量抗日!”

张国焘不但不以为然,反而说要“批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机会主义路线”。任弼时听到这话,立刻沉下脸来,严厉地说:

“我们红二方面军的同志,很多是从井冈山来的,对毛泽东同志很熟悉很有感情。即使不是井冈山来的,对毛泽东和党中央也有很高的信仰。你如果强迫他们反对毛泽东,那么他们就要翻脸,一旦翻脸他们是不认识你的。”

对于任弼时,张国焘是很了解的。他和弼时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一起学习过。在武昌的一次中共中央会议上,任弼时和陈独秀面对面进行斗争,张国焘也是在埸者。他知道任弼时在原则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但是他又说:

“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对北上也有不同意见。”

一直端坐的朱德说:

“北上是中央决定的,你张国焘也赞成了,可却南下了。如果说下边有不同意见,我看也是受你的影响。现在,还是应该北上,四方面军绝大多数是要北上的。”

贺龙也针锋相对地说:

“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和广大指战员是抵制你张国焘的错误的。四方面军同志编织了大量毛背心、毛袜送给我们二方面军,充分体现了部队的战斗情谊。他们也是要求北上的!”

张国焘虽然第一次见到贺龙,但对他两把菜刀杀盐局的事早就听说过,以及参加南昌起义当过总指挥,知道这是个不好惹的人,一时没有吭声。

关向应稳重地说:

“我们应该完全同意朱德同志的主张,坚决北上!”

在多数人的压力下,再加上南下一段时间里也不顺利,张国焘才同意北上了……

从那边,陈琮英走过来了。她腹部隆起,身子很笨重,走起路来非常艰难。看到妻子,任弼时喜悦的脸上不由得增添了几分忧虑:她快要生产了。唉?她受的苦比男的更多。可千万别在草地生孩子啊!

搀扶陈琮英的警卫员走过来,对任弼时说:

“政委,走吧?”

任弼时朝后边看看,挥了挥手,说:

“你扶琮英先走吧,等部队走完我再走。”

陈琮英听到了丈夫的话。她知道,部队不过去,他是不会走的。那一次不是这样?

一天,部队行进到一个小路口,后面是尾追的敌军,枪声不断传来。路窄天暗,人多拥挤,行军速度很慢,队伍中出现了小小的混乱。任弼时站到路边,大声说:

“不要乱!按次序加快速度前进。”

有位同志过来,劝说道:

“任政委,你先过去吧。”

任弼时扶着拐棍说:

“走吧,走吧,不要招呼我。”

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甚至火光、人影都隐约可见,迫击炮弹在附近不停爆炸。然而任弼时却好像很悠闲似的,用拐棍一下一下地打着路边的草丛,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水,慢慢地抹抹嘴唇。

他镇定自若的情绪,是一种无形的巨大鼓舞力量,战士们看到政委这样,一点儿也不慌张了。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迅速通过了小路口。

警卫员回到陈琮英身边,扶着她向前走。在这一瞬间,她看到了丈夫挥动的手臂。

第二张剪影

哇——哇……

空旷荒凉的草地上,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那么清脆,那么稚嫩,为艰难的行军队列增添了另一种音韵。

“任政委,陈大姐生了个女孩。”

正和朱德在一起的任弼时,听到这消息后,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然而心情却特别复杂。不期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陈琮英要受苦,刚出生的女儿要受苦,自己和同志们也增加了负担。这可怎么好呢?

“走!咱们去看看她们母女!”

朱德拉着任弼时来到了陈琮英的身边。这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总司令,抱起婴儿,伸出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孩子让她不要哭。可小女孩不认识总司令,还是哇哇直哭。朱德张开长满胡髭的嘴笑了:

“嘿!哭得还满有气派哩!”

“总司令,你……”

陈琮英想说什么,没有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