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墙回忆(下)
6890900000027

第27章 红色牵手:一对最成功的包办夫妻(15)

“没有问题!你看,这不是很好吗?再说,现在是抗日救亡时期,怎么休息得住啊!”

正在陈琮英想着的时候,部队沿着大路,从她身边走了过去。雄赴赴的阵容,雄赴赴的歌声,如同滚滚的铁流,势不可挡。踏踏的脚步声,雄壮的口号声,表现出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豪迈的气概。

任弼时走过来了,他和朱德、彭德怀走在一起。他们都穿着灰布军装,迈着有力的步伐,只是帽子上的帽徽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因为戴这么个帽徽,有许多人的思想不通,怎么也不愿往帽子上缀。任弼时就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他说:现在是我们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时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必须这样做。抗日的全局,救国的大道理,终于说服了部队。

任弼时看到陈琮英和女儿,便快步走过来,站到妻子身边,轻轻从布袋里抱过孩子。这个出生在草地的女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此时,她在爸爸的怀里,甜甜地叫着。

任弼时心里也甜甜的,把自己长满胡子的脸,贴在女儿苹果似的小脸上。远征可能嫌胡子扎得太疼了,一个劲地往外挣脱。

为了让他们夫妻多说几句话,朱德、彭德怀向陈琮英招招手就走过去了。

任弼时逗了一会女儿,回过头看到其他人已经走远,才能把孩子交给陈琮英,说:

“回去吧,天凉了,小心感冒。只是你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太辛苦了。克服着点吧,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也只能这样做。等抗战胜利,就好了!”

陈琮英接过孩子,悄声嘱咐道:

“你的身体不好,要自己当心!”

任弼时点点头,转身从警卫员手里接过缰绳,翻身跃上马背。跑出一段距离,回头再看,陈琮英还站在路边,用含情的目光遥看他。他勒一下马缰,远远地挥挥手,就飞驰而去……

从那天以后,陈琮英一直没有见到任弼时,心里非常想念。从来往的电报中,她知道八路军的部队到了五台山,到了古县镇。在那里,八路军和日军打了一仗,险中取胜。她也知道,总部到了太行山中的武乡县。此后,一个一个胜利的捷报,从那高山密林里传出,飞到延安,飞到陈琮英心里。她为这些胜利而高兴,嘴角和脸上禁不住流出笑意。这是八路军英勇作战的功劳,是朱德、彭德怀指挥的功劳,这其中,也有着任弼时的一份功劳呀!作为八路军一员,她为胜利而欢欣鼓舞,作为战友,她由衷地高兴;作为妻子,她感到自豪。

想到这些,陈琮英的心里更加挂念丈夫。他现在正干什么呢?是研究作战部署?还是指挥打仗?

她低头看看女儿,女儿正睁着一对大眼睛看着妈妈,好像懂得妈妈的心事似的。在这一瞬间,陈琮英作出了一个决定:把远征也送回老家去,交给婆婆抚养,自己也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去,和任弼时战斗在一起。

“如果你们在外边忙,就把孩子送来,我给你们带。”

陈琮英耳边又响起婆婆的话。那是她到中央苏区去之前,送女儿远志到湖南去时,临行时婆婆说的。这也是老人的一片心啊!

陈琮英把身子靠在窑洞门上,嘴里喃喃地说:

弼时,你等着我,我很快就会去的!

这是太行山里一条幽静山沟中的村庄。两旁是密密的树林和参天的白杨,静静的溪水蜿蜒流过,清澈见底。八路军总部就住在溪边的一座奶奶庙里。

季节已进入初春,庙中心的丁香树,把阳光筛落在树下一张光滑的石桌上,影子斑斑驳驳。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参谋长左权,常常坐在这石桌旁,讨论军事、政治和经济问题。因为来到太行不久,邓小平就到一二九师当政委去了。

此刻,朱德、彭德怀和左权已经坐在石桌旁,只有任弼时还没有来,往日,他是从来不迟到的,今天怎么了?急性子的彭德怀大声说:

“警卫员,去看看任主任怎么还不来!”

警卫员答应一声跑走了,不一会又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地说:

“听说任主任到附近的连队去了。”

朱德不慌不忙地说。

“再等一会,他要来的。”

任弼时和战士们割过马草,这会儿正往回走,路上碰到一个妇女抱着生病的孩子正在着急,他立即让自己的警卫员把那位妇女送到卫生队去。看着那妇女远去的背影,任弼时不由得想到了陈琮英和女儿。她们母女的身体好吗?有没有生病?会不会这么焦急?陈琮英说把远征送回老家去,不知送走了没有?他这样想着走着,汗流满面地来到奶奶庙中的丁香树下,笑着说:

“我来晚了。”

这四位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人围坐在石桌边交谈起来。他们谈论得很随便,一会儿是敌人的情况,一会儿是根据地的建设,一会儿是部队和群众的生活。这些重要的军政大计,在轻松的漫话式的闲谈中,就明确决定了下来。

看他们有说有笑的情景,谁能想到那次反击日军一0九师团时的紧张呢。灯火通宵达旦地亮着,电台嘀嘀哒哒地收发着电报。这些领导者们都全神贯注地集中在战斗上,其他什么也顾不上,连饭也顾不得吃。

“首长,这饭已经热了好几次啦!”

警卫员又一次端来小米饭,提醒道。

“再等等,再等等。”

任弼时挥挥手,目光仍然没有离开地图。

警卫员又想去说服左权:

“副参谋长,吃饭吧?”

左权正在膝盖上起草命令,头也没抬地回答:

“去去去!我不饿!”

就是那次战斗的胜利,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地打击,形势得到缓和,总部就迁到了这里……

朱德摸摸下巴,缓慢地说:

“我看呀,还是毛主席说的,打游击战嘛!‘游’住了就狠狠地揍他一家伙!”

任弼时吸了口烟,说:

“这也是咱们红军的老打法,让敌人变成聋子、瞎子、疯子,等他们搞疲乏了,阵脚乱了,我们再来一口口吃掉它!”

“就是要这样教训他们!”

左权说着把袖子往上一挽,好像马上就要冲上去似的。

彭德怀表情严肃,静静地听别人说话,自己却不说。其实,他的心里也在思考着什么。

“老彭,你看呢。”

朱德温和地问彭德怀。

“我看就是打,独立自主地打,在打中壮大自己,不能靠国民党的军队。不能像过去一样,从河水中捞起大炮送还人家,眼看着军械仓库落到日本人手里,也不敢去接管。怕什么嘛!”

在场的领导心里都明白,彭德怀的话是有所指的。平型关大战时,阎锡山的部队渡河时把一些大炮扔到了河里,一一五师经过时把大炮捞了上来。师长林彪却请示,说为了加强同友军合作,维护统一战线,还是把这些武器还给阎锡山为好。任弼时和朱德商量后说:真是糊涂得可以!他们把大炮扔了,我们又把它捡了回来,干吗还要送还他们?难道要他们再扔给敌人不成?应该马上用这些大炮去消灭敌人嘛!太原失守后,阎锡山分散在山西的许多军械仓库,眼看就要落到日寇手里,有的同志说,咱们去接管,是不是还得请示一下阎锡山,不然会影响同友军的关系。又是任弼时果断地说,哪来的那么多清规戒律?我们如果不赶快去接管,就只能丢给日寇,这对抗战是十分不利的!用不着向谁请示,赶快去接管。在统一战线中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应该干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干,决不能有半点犹豫!

朱德看了看大家,似乎不愿再谈这个事情,便故意转移了话题,向着任弼时,问:

“琮英他们母女怎样了吗?”

任弼时说:

“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吧,琮英说把远征送回湖南去,不知送走了没有?你就放心吧。再说,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

“我是总司令嘛,怎么能不管?我说,还是不要送走了,等形势再好一点,就把她们接来算罗!”

对这个问题,任弼时也想过,可就是拿不定主意。让陈琮英带着女儿到这里来吧,环境确实不安定,不但自己的拖累太大,陈琮英和孩子要受苦,更主要的是会给其他同志增加麻烦。不到这里来吧,陈琮英一个人又工作又带孩子,确实太苦太累。还是送回老家的好,只是那样更得辛苦妈妈了。是啊!事情就是这样,在政治、军事等重大问题上是非分明、十分有主见的人,也常常会被个人的感情所困扰。这并不奇怪。

“刘师长和邓政委来了。”

刘伯承和邓小平被总部机关的几个年轻人簇拥着朝这边走过来,边走边谈着什么,人未到,话语和笑声就先到了。

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和左权起身迎过去,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互相问候着。

“朱总你好!”

“伯承你好!”

朱德握住刘伯承的手说:“你和小平同志带来了什么好消息,这么高兴?”

“消息随时向你报告了,你都知道的,只是你的这些人,见到邓政委和我,就缠着要到野战部队去呀!”

刘伯承说着用手指指几个年轻人。

“那你就把他们带走好罗。”

“岂敢!岂敢!你和总部其他领导人的安全,我保护还保护不好呢,怎么能从你身边把人挖走!”

在朱德和刘伯承交谈的时候,任弼时已和邓小平握住手在说话。在开赴抗日前线的时候,他们两人同在总政治部,一个是主任,一个是副主任,后来邓小平才奉命去一二九师任政委。今天见面,互相询问工作和身体情况,有部队的,也有机关的。

刘伯承走到任弼时跟前,问:

“你那个草地上出生的千金在哪里,我真想看看她。”

“在延安,没有来。”

“应该带来,经过长征的小战士,再到抗日的烽火中来锻炼锻炼嘛!”

“太拖累了。琮英说要把她送回老家去,我已经同意,不知她送走了没有。”……

这些从战火中走过来,此时仍在战火中的战友们,聚到一起,总有很多要说的话,大到军政大计,小到家庭生活……小石桌在静静凝听,丁香树悄悄把他们的谈话记入年轮,太阳怕惊动这亲热的谈话,不声不响地向西划去。

西斜的阳光,照在奶奶庙里,照在丁香树和树下的小石桌上。朱德站起身,轻轻转动几下腰,说:

“唔,快该吃饭了。弼时,到球场上较量一番?”

“好的。总司令挑战,我应战!警卫员,去喊几个人!”

警卫员跑出门,边跑边喊:

“打球了!打球了!”

随着喊声,许多人拥到篮球场。很快分成了两队,朱德在一个队,任弼时在另一个队。

球赛开始了,不少人在旁边观战,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也在其中,不时地跟着人们高喊:

“总司令队,加油!”

“加油!任主任队。”

朱德趁发球的机会,对他那一队的队员说:

“打球就好比打仗,你们可不能讲客气噢!要是任主任得了球,你们不要怕,只管去抢回来。”

任弼时也给他那一方打气:

“你们要放开手打,哪个轻易放过总司令,输了球,可要他负责任的啊!”

这两位领导人打得通猛认真,还常常为了一个球而争执不下,引得场外的观众们时而哈哈大笑,时则鼓掌吹哨。夕阳西下的时候,朱德和任弼时才浑身汗水的离开了场。在往回走的路上,任弼时突然又想到,此刻,陈琮英和孩子在干什么呢?在这一瞬间,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晚上如果没有重要要的事情,要给陈琮英写一封信,等有人到延安去时带回去……

柳克斯公寓

飞机从乌鲁木齐机场起飞,慢慢升入高空,发动机的隆隆响声,在白云间轰鸣。机翼下,闪过道道山梁,条条河流,座座村庄。高天里横吹过来的强大气流,剧烈地摇晃几下机身。飞机很快又恢复了平稳,向着西北方向飞去。

陈琮英的心里有点发慌,脸色黄黄的。已经化名陈林的任弼时的身体不好,也感到有些不舒适,但他还是强忍着自己的痛苦,温和地对妻子说:

“你不要紧张,只要放松一下心情,很快就会好的。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到了。”

这是1938年的3月底。一个多月之前,即农历元宵节那天,任弼时从太行山抗日前线回到延安,第二天,就向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的县长会议作了题为《支持华北抗战中的八路军》的报告,三天后又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情况,提出建议。毛泽东对任弼时的建议十分重视。

任弼时本来打算,和陈琮英一起回抗日前线的。因为陈琮英已将女儿远征送回湖南老家去了,到前线可以做些工作。可是党中央却派遣他前往莫斯科,到共产国际去工作。

“弼时呀,你此行的责任很重要啊!不亚于在前线打仗。”

毛泽东在凤凰山的窑洞里这样对他说。

“在国际那里,对中国的实际还不了解,认为长征后我们失败了,还是相信王明的,你到那里后,向他们说明真相,我认为你会不辱使命的。同时你也抓紧时间养养身体,让陈琮英和你一起去,便于照顾。”

周恩来交待得更为具体。

就这样,任弼时作了些准备,就和妻子一起出发了。

他们是坐汽车离开的延安。那天早晨,天空飘着小雪,他们坐在卡车上奔往西安,向西到达兰州,又从兰州坐飞机到乌鲁木齐。

在这里,任弼时收到了母亲去世的电报。任弼时和陈琮英的心里都十分悲痛;恨不得立即赶回老家去。可是,关山万里,谈何容易!更何况,重任在肩,不能分身。他们对空遥拜,寄托哀思,并电请堂叔任理卿料理母亲后事,照料七岁和不满两岁的一双女儿……

陈琮英按丈夫说的,不去想飞机的事,也不向外看,感到好得多了。

看到妻子比较轻松了,任弼时的目光注视舷窗之外的团团白云,明亮阳光,思絮又回到了工作上,思考着此行的重任。

共产国际,是列宁于1919年3月2日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由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及共产主义组织组成。中国革命曾得到共产国际的无私支持和援助。但从1931年以后,由于国际的某些负责人支持王明路线,致使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总部之间出现了复杂的关系。有些兄弟党的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因而也抱有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红军的长征是个失败,王明是中国革命的领袖等等。同时,在这个时期,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欧洲的“慕尼黑会议”举行了。在中国,由于武汉、广州相继失陷,国民党政府中一些患有“恐日症”的人,准备向日本投降,欧洲某些政府也企图牺牲中国的利益以促使日本把矛头指向苏联。任弼时在这样的时候到莫斯科去,和各国兄弟党磋商应付这险恶复杂局面的策略、方针,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他深深知道这一点,不过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陈琮英看到弼时半眯着眼睛,知道他并没有休息,而在考虑工作,因为他是一个最害怕没有工作的人。

有人说,爱情在于理解。这话大概是对的,起码,它是爱情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你看陈琮英,她虽然头有一点晕,胃里不住翻腾,但极力控制住自己,不发出一点声响,害怕响动会打断丈夫的思考。

飞机在白雪皑皑的莫斯科降落了,蓄平头、戴眼镜的王稼祥,热情地来到机场迎接任弼时和陈琮英,他紧紧地握住任弼时的双手,高兴地说:

“你来了,这就好啦!我可以马上回国去工作了!”

中国共产党住共产国际的代表原先是王明,后由王稼祥接替,任弼时就是来接王稼祥班的,所以王稼祥这样说。

“这里的工作也很重要嘛!”

任弼时微笑着说。

小车离开机场,向共产国际的宿舍——

柳克斯公寓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也是一个寒冷的地方,已经进入了四月,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陈琮英一个人站在柳克斯公寓的阳台上。来到莫斯科以后,她看到的条件比起国内好多了,心里就想,以后要从生活上好好照顾丈夫,让他好好恢复一下身体。可是,刚来到这里,他就和王稼祥一起,到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