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墙回忆(下)
6890900000003

第3章 将星下的芳心:记第一位女将军(3)

这时,母亲走了进来,悄声问:“旦娃子,你是不是共产党?”

李贞心里的气还没不消,恼怒地说:“你问这干什么?”

母亲伤心了,抹一把眼泪,说:“娃子,娘只生你的身,不能生你的心呀。你给娘说,娘还能害你?”

母亲的心情,李贞当然能够理解,语气变软了,说:“是共产党怎么样?不是共产党又怎么样?”

“你要不是,那还说什么呢?假若你是共产党……”母亲说到这里停住了。

李贞凝视着母亲,那意思是说,你讲下去。

母亲接着说:“假如你是共产党,好汉做事好汉当,绝不要去自首!你去自首了,势必要把别人都供出来,这是损德呀,娃子!”

多好的母亲啊!她肯定听到了我和刘承斌的谈话。李贞的眼睛一热,猛地扑到母亲怀里,泪水簌簌地流了下来。

母亲紧紧抱着女儿,说:“我看得出,你是要干下去的。共产党现在是倒霉的时候,可石头也有翻转时呀!”

“娘,你怎么知道共产党会成功呢?”李贞问。

“我怎么知道?”母亲说,“你没看,共产党里都是些好人啊!”

李贞感动了。母亲没文化,也不懂更多的道理,可比起刘承斌那些自首的人,强过百倍千倍。

母亲放开女儿,擦干泪水,说:“你今晚就走吧,到城里去,他们知道你在家还会来的。”

“我想弄点路费再走。”李贞说。“我去卖点粮食。”母亲说。李贞说:“我管不了你,还得卖你的粮食,你以后怎么吃?”母亲说:“什么时候了,哪还管那么多。一定得快点走!”当晚,李贞就用母亲卖粮的钱雇一条小船,余下的带在身边,离开了家。从此,她也和古家断绝了关系。

三个男人的女首领

李贞又回到了她的家乡永和区。这时的李贞,已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新党员了,残酷的斗争特别是秋收起义已经锻炼了她。

那天黑夜,她带着母亲卖粮的钱,请人驾一只小船,把她送到了浏阳县城,在一个税务局职员的家里做了女工。女工的活是繁琐的,买米买菜,做饭洗碗,还有缝缝补补的事情。李贞勤快地做着这些活,心里却时时想着她的心事:党在哪里?没有被杀没有叛变的同志在哪里?革命难道就这样完了吗?外面的情况她不知道,但她相信革命不会完结的,正如母亲所说,石头还有翻转时哩!

李贞的分析是对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屠杀所吓倒,他们从血泊中站立起来,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决心拿起枪杆子,对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9月9日又在湘赣边界举行了秋收起义。李贞从那个税务局职员回到家的只言片语中,零星地了解到一些外面发生的情况,她急于离开,但又不知道怎样去寻找,只好焦急地期盼着,耐心地等待着。

时机终于来到了。这一天,秋收起义的部队攻打浏阳城,人声熙攘,枪声激烈,战斗还在进行,老百姓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税务局的职员也把门关得严严的,一家人吓得抖缩在一起,而李贞却拿起一只正在纳的鞋底,冲出房门,来到浏阳河岸边的码头上。

秋天的浏阳河,水势很大,滚滚奔流,码头边,持着枪和大刀长矛的人,上上下下,不停忙碌,从衣着打扮上,李贞看出这是自己的人,就主动上前说话。一个长官模样的人,看了她一会,向她打听城里的情况,她把知道的全都说了。在交谈中,她讲了自己是乡下的妇女协会负责人,于是那人派她去送信,在送信的过程中,她碰到了熟人,便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参加攻打浏阳城的行动,就是秋收起义的一部分。

可惜,没过几天,国民党军队和地方的团防局又打回了浏阳,农军要撤走。李贞找到部队的负责人,说:“我是被国民党军队通缉的人,身份已完全暴露了,要跟你们一起走。”

那个负责人看了看她,说:“现在我们部队里还没有女的,你一个女的去了不方便;再说,这里也需要党员发动和组织群众坚持斗争,你是这里人,就留下来坚持斗争吧。”她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在部队撤走之后,回到了永和区。此时,涌动在她心里的,是怎样寻找忠诚不变的党员,以此为骨干去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伯。残酷的形势,并没有吓倒所有的人,李贞回到永和区,很快找到了刘二、张维等3个共产党员,他们正分头隐蔽在群众中,躲过国民党军队和团防局的搜捕,等待着有利的时机,所以,一见到李贞,他们都非常高兴,问外边的形势,问以后怎么办,李贞先是讲了在浏阳城里参加秋收起义的情景,鼓励他们挺住腰杆,迎接新的斗争。

一个无星无月的夜间,李贞把刘二、张维等3个男党员召集到一起,说:“我们都是党员,这样分散着没有力量,让我们4个人组成一个支部,带领群众去和反动派斗争吧!”

“这样好!”张维首先响应。

刘二也说:“有了党的组织,群众也就会跟我们走了。”

4个人统一了成立党支部的认识。可由谁来当支部书记呢?张维说:“我看李贞就合适。”

“不行,不行,我是个女的!”李贞忙说。

“女的怎么啦?活动起来更方便,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刘二说。

李贞心想,在这样的时候当支部书记,只能更多一分危险,当就当吧。于是她就当起了支部书记。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浏阳县永和区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

正在李贞当了支部书记,急于想和党组织接上关系时,以邮差身份出现的党的联络点的张启昌领来了一个人。此人叫王芳林(即后来的王首道),是浏阳县张坊区人,他在学生时期就接受先进思想,一年前秘密奔赴广州,入毛泽东主办的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湖南后,即被国民党省党部和共产党湖南区委委以省党部农运特派员之任,到祁阳县负责农运工作。“四·一二”政变后,他奉命回到浏阳,负责重建党的组织,发展秘密农会秘密武装。他带着省委的介绍信来到永和,从张启昌的介绍中得知这里有个支部,就首先找到了李贞。

李贞见到了上级党组织派来的人,心里又高兴又激动,赶忙迎进了屋内,说:“终于和党取得了联系,这下可好了!”

王芳林握着李贞的手,看到面前这位女支部书记态度从容,举止大方,朴实中透出机灵,便问:“你这个支部几个党员?”“连我一共4个,其他3个都是男的。”李贞说话急促而又爽快。

“他们3个男的选你这位女的当支部书记?”王芳林说。

李贞的脸略为一红,说:“他们说女的容易隐蔽,我想这是危险的事,也就干了!”

王芳林点点头,以赞扬的口气说:“是这样的,现在是低潮时期,当党员危险,当支部书记更危险。你们的支部建立得很早呀,带了好头!”

李贞详细地汇报了永和区的情况。过去农民运动的红火,受到镇压后的憋气,以及她自己怎样逃出县城当女工,怎样参加攻打浏阳城和党取得联系,怎样回到乡下联络党员建立支部。几个月来,她心中的话太多了,见了党组织派来的王芳林,真想一吐为快啊!

听了李贞讲述,王芳林心想,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在革命低潮时,她没有变心,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恢复党组织,主动开展工作,对一个女同志来说,这实属不易。不过,他还是提醒似地说:“现在很复杂,你们既要开展工作,又要提高警惕,避免可能出现的突然情况。”

“我们准备了后路。”李贞说着站起身,伸手推开了窗子。

窗外就是山,一条并不显眼的小路通向山里,时隐时现。王芳林走过去端详着,李贞指指窗外说:“要是有情况,我们立即可以跑到山里去。”

“是个好办法!”王芳林嘴里说着,心中已做出了决定,永和区这个地方基础比较好,我就先在这里站住脚,以此为中心开展活动。

看到王芳林沉思,李贞痛心地说:“原来多红火啊!可惜被破坏得太惨了!”

王芳林问:“你还知道其他同志的情况吗?”“还没有联络上。”李贞说,“连我们区委张书记的下落也不知道。”“哪个张书记?”王芳林问。李贞说:“张启龙。”“我认识他!”王芳林说。“他现在在哪里?”李贞问。王芳林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屋里沉默了,两个人一齐望着窗外起伏的群山。李贞把目光收回来,问:“我们以后怎样开展工作?”“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王芳林回答得很简捷。李贞似乎明白了,轻轻点着头。

一个保证和一条命

好险啊!当游击队终于又组织起来的时候,李贞的心里还想那一夜深山中的突围,没有经验再加麻痹,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和王芳林接上关系后,很快又见到了张启龙。张启龙参加了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扎在铜鼓。当三团回师攻打浏阳东门时,遭到敌人围攻,三团只好突围向南转移,张启龙途中得了痢疾,行军到莲花时,单独住在民房里,第二天醒来部队已走,便回浏阳治病,打算好了再找部队,恰好王芳林找到了他。

经过生死考验,李贞见到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喜出望外。遵照王芳林和张启龙关于要组织武装的指示,李贞和几个党员商量之后,建起了浏东游击队。开始只有两支枪,一支是一个党员冒死保存下来的,另一支是从民团团丁的手里夺来的,还有煤油桶和爆竹。打仗时,有的拿着枪,有的提着煤油桶,在里面燃放爆竹。后来,他们又从湘北特委领到12支枪,队员也发展到四五十人。当时,不但人少枪少,而且不懂得怎样打仗。大股敌人来了,他们就分散隐蔽在山里;敌人走了,男的给人家打短工,李贞就给人家织麻,为了弄到饭吃。碰到小股敌人,摸准有利敌情,就瞅住机会打一下。

这天夜里,游击队集中住在中间的一座小楼上,准备进行一次行动。临睡前,李贞找到队长刘二说:“应该在外面放个哨。”

“放哨?放哨不如睡觉!”刘二不在乎地说,“不会有敌人来的。”

听到队长这样说,又看到大家实在太累,李贞也就没有再坚持。

可是他们都错了。敌人不知从何处得到的消息,趁着夜幕的遮拦,悄悄地将小楼包围了起来,当游击队员们发觉时,连门都被在外面反锁了。

“冲出去!”黑暗中,响着刘二低沉的声音。

李贞机警地起来,一边协助队长组织突围,一边小声地鼓动着:“快,从窗子跳出去,往山里面跑!”

队员们一个往外冲。李贞被人推着从窗子里跳出来,跑了一段,已找不见了其他人。她手里没有枪,也不敢大声叫喊,一个人摸着黑往前走,终于见到了一个穷苦老汉,帮助她扮做一个走亲戚的女人,才逃出了敌人的搜捕,和归来的人聚到了一起,而不少人却没有回来。这就是游击队的第一次行动。

现在,游击队又重新组建起来了,李实行当了队长,李贞被选为士兵委员会委员长。当时士兵委员会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队里最重要的事情。李贞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和大家团结一心,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

把决心变成行动,就要敢于负责任,对党组织负责,对士兵们负责。李贞刚当选为士兵委员会的委员长,一个难题就摆到了她的面前:战士杨梅生把一支枪丢了。

李贞是晚上听到这一消息的。她的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枪,可是比生命还宝贵啊!我们的游击队一开始不就是只有两支枪吗?为了得到枪,有的同志不惜用生命去换取,何况,士兵委员会有纪律,那是大家举行通过的,丢枪的人要枪毙。明天,就要枪毙杨梅生了!

一想到这些,李贞的心跳更激烈了。这个裁缝出身的战士,平时打仗勇敢,再苦再累也不怕,难道真的要把他枪毙了吗?她闭上眼,就好像看到了天明后的情景:枪声响过,杨梅生倒在血泊中……

一边是铁的纪律,一边是杨梅生的形象。李贞辗转难眠,想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李贞找到队长李实行,试探地问:“是不是可以不杀呢?”

“你说什么?”李实行吃了一惊,“这是士兵委员会的纪律呀!”

李贞讲了自己的看法:“马上要打仗了,让杨梅生夺一支枪回来,免除死罪;如果做不到,再执行死刑不也可以吗?”

李实行沉思了一会,大概心里也活动了,说:“要真能做到,似乎也可以咧。”

“你同意了!”李贞问。

“万一人跑了,那就要由你负责!”李实行说。

李贞点点头,离开李实行,又找党员商量,党员们又到队员中去听意见,一部分人赞成,一部分人却反对,他们说:“哼,婆婆妈妈的!”

李贞没有计较这些,而是把杨梅生找来,说:“你犯了死罪咯,同志!”

杨梅生是个硬汉子,面不改色地说:“知道。”

“那怎么办呢?”李贞问。

“死吧!”早有思想准备的杨梅生说。

李贞说:“有没有办法不死呢?”

杨梅生摇摇头:“我也举过手的!”

多好的同志啊!宁死也要维护自己举手通过的纪律。李贞心里想着,又启发地说:“再想一想!”

“没有别的办法。”杨梅生说。

“我有一个办法,今晚打仗,你夺回一支枪来,就免你—死!怎么样?”

“不行。”杨梅生说,“假若绑着我去打仗,我怎么夺枪呢?假若不绑我,又怕我跑掉。”

李贞解释说:“完全相信你,我保证可以让你像其他战士一样参加战斗。”

杨梅生看看李贞,卟通一声跪到地上,一行滚烫滚烫的泪水从眼中滚了出来……

天黑之后,部队投入了战斗。战前,李贞暗暗布置几个党员,要他们协助杨梅生夺枪,战斗中,杨梅生非常勇敢,其他人又有意为他创造机会,使他一个人缴三支大枪和一把马刀。

这是一次使敌人措手不及的战斗,游击队打了一个大胜仗,不但使游击队的名声更响了,也使杨梅生免了一死。

大姑娘坐花轿

天快亮时,四五十人簇拥着一顶花轿向前行进,前边的人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放着鞭炮;后边的人身穿长袍马褂,或青裙花袄,还有挑笼的抬箱的。路不宽,同时走这么多人,显得拥拥挤挤。那顶花轿,上下起伏,晃晃悠悠,好一支娶亲的队伍!

坐在花轿内的就是李贞。这个游击队士兵委员会的委员长,身穿红绸衣裤,一块红布放在腿上,准备随时盖头用,脑后的发髻,是临时用假发结成的。看着自己这身打扮,李贞感到很好笑。沿途有不少人观看,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去打仗呢!

“水浒传里梁山泊好汉三打祝家庄,我们这一次是三打张家坊。”此时已改名王首道的王芳林讲战斗计划时的话,又响在李贞的身边。

当时有人不大懂,问:“怎么是三打呢?”

王首道说:“我们游击队刚成立的时候,配合农军行动,第一次打开了张家坊团防局。只战后不慎,牺牲了刘少龄一些好同志。这是一打。二打是杀了张家坊小学的反动教员。现在我们人多了。这次为纪念秋收起义一周年三打张家坊,要彻底消灭团防局。这回一定要打好,要有计谋。”

他确实是这么做的,先派人到张家坊去摸情况,又找到李贞和张启龙一起商量:“据侦察的同志回来报告说,团防局的联防队有了准备。因为现在是秋收季节,他们害怕会像去年一样,又来一次秋收暴动。所以,联防队的人晚上不睡在团防局里,害怕游击队的袭击。你们看有什么办法下手?”

张启龙说:“还是得把情况弄准确些,咱们再去看看地形吧。”

王首道和张启龙又去看了一次地形,回来后才确实采用这个办法,即把游击队分成两批,一批人化装成秋收的短工,把枪藏在禾桶里,每个人挑上一担箩筐,里面藏着自己做的土炸弹,边走边喊:“谁家收禾啊,谁家收禾啊!”先混进街上准备内应,另一批化装成娶亲的队伍,李贞就充当了新娘的角色。

对于这个角色,李贞最初是不愿担任的。当有人提出来时,她马上说:“不行不行,我可当不了。”

人们不好说什么。王首道看看张启龙,因为这时李贞已和张启龙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