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浮生六记(增补版)
6906500000035

第35章 养生记道白话版(2)

预防疾病有十种方法:静坐观察世界,领悟“四大”原来所依据的都是虚构的假象,这是其中之一;当眼前有烦恼时,与死亡相比,这是其中之二;时常拿不如我的人和事,巧妙地自我宽解,这是其中之三;造物主让我一生劳累,生病了才得到稍微的闲暇,反而觉得庆幸,这是其中之四;现在碰上了昔日的冤孽,无法逃避,就欣然欢喜地接受,这是其中之五;家庭和睦,没有争吵的言语,是第六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每人都有致病的原因,要经常自我观察预防治疗,是第七种方法;风寒要谨慎防范,使欲望变得淡薄,此为第八种方法;饮食宁可节制不可过多,尽量使起居舒适,不要勉强,此为第九种方法;第十种方法就是寻找高明的亲友,谈论一些令人开心、出世的话题。

邵康节住在安乐窝中,自我吟唱道:

老年肢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

万事去心闲偃仰,四肢由我任舒伸。

炎天傍竹凉铺簟,寒雪围炉软布茵。

昼数落花聆鸟语,夜邀明月操琴音。

食防难化常思节,衣必宜温莫懒增。

谁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

养生之道,全在“清净明了”四个字。内,觉得自己的身心是空的,外,觉得世间外物是空的,斩破各种痴心妄想,没有任何执意坚持,这就是“清净明了”的真正含义。

所有疾病的毒素,根本都源自“浓”(欲望强烈)。浓于歌舞女色,导致虚弱怯懦的病症;浓于物质利益,就会导致贪食饕餮的病症;浓于功名事业,会导致矫揉造作的病症。浓于声名荣誉,导致矫情激愤的病症。唉,“浓”这个东西的毒性十分厉害。樊尚默先生用一味药来化解,叫做“淡”。云白飘拂,青翠的山岚,潺潺的溪水,耸立的山石,花迎春风,百鸟鸣唱,山谷回应樵夫的长啸。大千世界本来自然悠闲,只是人的那颗心喧闹不停罢了。

年底我去拜访夏淡安,看到他的屋里积满了灰尘,但他却不以为然。我感叹地说:

“居住的房间,一定要打扫干净,居住在虚静的居室里,没有一点混杂的尘嚣。屋前夹杂种点花草树木,经常察看花草树木生长的情况。夜深人静独自坐着,偶尔敞开窗让月光照进来,特别地神清气爽,只觉得天地万物之间,清气从远方翩然而至,心与清气流贯沟通,全没有一点堵塞阻碍。如今你的房间杂乱污秽不堪,不加收拾,别认为那是麻烦,恐怕脏乱的环境对神情的爽快,不会有什么帮助吧。”

我最近几年平静地居住在破败的寺院里,很快除掉了曾经的陋习。

有时在树林里放声歌唱,有时在幽谷里独自长啸,有时在溪畔湖湾里乘着小船垂钓。捐弃了声色之欲,除去了心智之想,长久持续下去,好像有所收获。

陈白沙说:

“不被身外之物所累,不被声音美色所累,不被仓促鲁莽、颠沛流离所累。像鹰一样高飞,像鱼一样畅游,关键就在我的内心。”懂得这个道理,真可谓是善于学习,或许,这也是养生长寿的真正要诀。

圣贤都没有不快乐的道理。孔子说:“乐在其中。”颜回说:“不改其乐。”孟子以“不愧不怍”为乐。《论语》开头就说“乐”。《中庸》

说“无人而不自得”,程、朱学习探求孔子、颜回的乐趣,都是这个用意。圣贤的乐趣,我哪敢奢望,只想悄悄效仿白傅的那种“家中老翁,白须飘然,妻子儿女其乐融融,鸡鸣犬吠悠闲自在”的快乐而已。

无论冬夏,都该在日出时分起床,夏季更适合这样。旭日东升时的天地之气,最能令人神清气爽,失去它非常可惜。我在山间的寺院中居住,夏天总是在日出时起床,呼吸水草散发的清香气息。莲花敛苞还没有绽放,翠竹含露晶莹欲滴,那时候可称得上是最快乐的意趣了。夏日白昼漫长,中午熟睡片刻,点燃香烛,垂下帘幕,净展桃笙,睡够了就起来,心神清朗净爽。真不比天上的神仙差啊。

乐就是苦,苦就是乐。有些不足,怎么就知道不是福分呢?全家其乐融融,万事如意,自身件件志得意满,这热闹的光景,其实就是冷清的预兆。圣贤不能避免厄运,神仙佛祖不能避免劫难,就是因为厄运铸就了圣贤,劫数成就了神仙。

吴牛见月而气喘,大雁随阳而南迁,构成忙碌的世界;蜜蜂采集花香,苍蝇追逐臭气,同样都是辛勤劳累的生涯。辛劳一生纷纷扰扰,全是因为名利。朝夕被捆绑,寒暑常牵绊,生死紧相逼,这样种种的情况都是因为名利二字所误导的。把名当作炭火来烤灼心灵,心灵的甘泉变得干涸;把利当作毒虫刺咬心灵,就会损伤心灵的神气。如果你想心灵安定、避免疾病,必须把名利这两个字彻底涤除啊。

我读陶渊明的《闲情赋》,感叹他的钟情;读《归去来辞》,又感叹他的忘情;读《五柳先生传》,赞叹他的既非有情、也非无情,钟情而又忘情,实在是妙不可言。我的朋友夏淡安,最敬仰的就是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而能通解,饮酒不期喝醉而能自醉。并且对我说:

“作诗为什么一定是五言,做官为什么一定是五斗,生子为什么一定是五男,宅院为什么一定种上五柳?”真可谓潇洒飘逸啊!我梦中得一联对句:

“五百年谪在红尘,略成游戏;三千里击开沧海,便是逍遥。”睡醒后讲给琢堂听,琢堂认为飘逸值得吟咏,然而,谁又真正明白其中的深意呢?

真定的梁公每每对人说:每天晚上在家里,一定要找一些可喜可笑的事,同客人快乐地畅谈,掀动胡须放声大笑,以此来抒发因一天的劳累顿苦所郁结的苦闷之气。这真是体悟到了养生的要诀。

曾经有乡下人过百岁生日,我问他长寿的方法。老人家说:

“我是乡下人,没什么养生的秘诀,但是,一辈子只知道喜欢,从来没有什么忧愁烦恼。”这哪里是名利场中的人所能做到的。

古时王羲之说过:

“我非常喜欢种植果树,这其中有着特别的乐趣。我种的树,开的每一朵花儿,结的每一颗果子,赏玩的时候特别喜爱,吃的时候更加香甜可口。”王右军可以说是自得其乐了。

陆游梦见来到神仙住的地方,写了这样的诗句:

“长廊下瞰碧莲沼,小阁正对青萝峰。”就认为这是极为美妙的景色。我居住的禅房,这样的美景特别突出,可以傲视陆放翁了。

我过去在琉球的时候,白天散步,走在空旷的清潭、碧绿的山涧、高大的松柏、茂盛的竹林旁边悠闲自在;夕阳落下后就挑起灯烛读白居易、陆放翁的诗歌。点燃香烛,烹煮香茗,请两位君子(指白居易、陆游)就座,与他们相视而笑,似乎看到了他们坦荡淡泊的胸襟,几乎想要抛弃万事的烦恼而跟随他们云游。这也是身心愉悦的一种方法。

我从四十五岁以后,开始寻求安养身心的方法。心脏乃方寸之地,空空洞洞,明朗清醒,凡是喜怒哀乐、劳苦恐惧的事情,绝对不能让它们侵入。这就像修建了一座城池,把城门紧紧地关闭,每时都严加防守,唯恐那几种东西擅自闯入。最近,慢慢地发觉它们擅自闯入的时间减少了,主人居住在城中,于是有了安宁舒适的迹象。

养身之道,一是要警惕贪欲,一是要谨慎饮食,一是要警惕愤怒,一是要警觉寒暑冷暖,一是要谨防痴心妄想,一是要谨防烦恼劳累。

心中只要持有其中的一种,就足以导致疾病,怎么敢不时刻地谨慎呢!

张英(字敦复)先生曾经说:

“古人读了《文选》就能领悟出养生之道,得力于两句,就是: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这真是至理明言。曾见兰蕙、芍药的花蒂上,肯定有一颗露珠,如果这一颗露珠被蚁虫吃掉,那么花朵就会枯萎。又见竹笋刚刚长出,每天清晨,它的末梢一定会有几颗露珠,太阳一出来,露珠就收敛回到了根底,夕阳落下又会爬到笋尖。田闲老人(钱澄之)有诗句:

“夕看露颗上梢行”,所描绘的就是这样的情景。如果拂晓进入竹园,没看见竹笋有露珠,那它就不能长成竹子,可以取出它当做菜吃。稻谷上也有露珠,夕阳落下时出现,而清晨收殓起来,人的元气也同于此。

所以,《文选》中的这两句话,不能不时时地加以体察啊。得养生要诀,其实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