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6906700000012

第12章 董卓

董卓(?-192)字仲颖,东汉陇西临洮人。汉献帝时自立为太师。他性情刚猛,善结交,少为豪侠,后拥兵自重,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火焚洛阳,迁都长安,最终被部将杀死。

乱中得势拥兵河东

董卓生长在东汉王朝与羌人毗邻的一个边陲重镇上,因此当地的民风与羌人的习俗类似,人人习惯于骑马射箭,剽悍勇武。董卓年轻时更是生得虎背熊腰,膂力过人,可以左右驰射,加上其性格刚猛粗野,喜欢行侠仗义,被当地人及羌胡视为英雄好汉,非常受拥护和爱戴。董卓很高的声望使汉朝的地方官员注意到了他。凉州刺史将董卓请去,授以兵马掾之职,让他负责边塞地区的巡守。

董卓武艺高强且有谋略,加之熟悉羌胡情况,所以在与羌胡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官职也步步高升,历任郎中、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最后升任西域戊己校尉。

中平元年(184)二月,黄巾起义爆发,其规模之大直接威胁着汉朝的统治。汉灵帝先令卢植征讨,打了败仗。又任命董卓为东中郎将,持节前往曲阳镇压。结果被张角打败,免去官职。次年,凉州边章、韩遂乘黄巾起义之际,以诛杀宦官为名,率兵数万向三辅进攻,董卓的命运又有了转折。

汉灵帝派六支军队攻打边章、韩遂,其中五支都失败了,董卓所率军队也被羌人、胡人包围。粮食吃光了,董卓假装要捕鱼为食,便在退兵必经的河上筑起堤坝,拦截住河水形成水池,使数十里范围内蓄满了水,然后悄悄从堤坝下撤走了军队,决开堤坝,等到羌、胡军听说后前来追赶,水已经深得无法通过了。因此,董卓被提拔为前将军。

十一月一天晚上,有颗如火光长十多丈的流星照在边章、韩遂兵营中,致使驴马全部惊恐鸣叫。边章、韩遂认为不吉利,准备返回金城。董卓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约好鲍鸿合兵进攻边、韩军队,结果大获全胜。

中平四年(187),韩遂杀边章、北宫玉、李文侯,又与扶风司马马腾联合再次进攻三辅,董卓联合皇甫嵩共同对敌,击退韩、马。从此,董卓在关西的名声大振,势力倍增。为了阻止董卓个人势力的发展,汉灵帝屡次征召董卓入朝,意欲夺其兵权。董卓当然不愿意轻易交出手中的凉州兵,每次下诏时总找各种理由推托。无奈之下,朝廷只好委任其为河东太守,董卓从此开始割据一方。

执政朝纲祸国殃民

董卓屯兵河东之后,就将整个陇西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他不仅拥有强大的武装,而且还是朝廷的边陲重臣。强大的后盾使董卓的野心在不断膨胀,一心谋划着获取更大的权力。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刘宏驾崩,17岁的刘辩即位,即少帝。何太后称制,何进以外戚身份辅政。当时,外戚和宦官是两个对立的集团。何进辅政后,对宦官更是深恶痛绝,建议太后将宦官全部罢免,但太后不允。何进便传诏前将军董卓、东郡太守乔瑁、武猛都尉丁原进京辅政并胁迫太后罢免宦官。早有异志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董卓立即率兵3000,马不停蹄地赶赴京城。

董卓军队还未到京城,城内就发生了事变。何进在进宫见太后之时,被宦官张让杀死,何进的部将和袁术攻打宫门,张让、段圭劫持少帝而逃。途中张让、段圭被逼投河自尽。董卓得知少帝在北芒山,忙率兵急进,迎少帝回宫。少帝见董卓突至,害怕得哭泣落泪,而与少帝一起出逃的陈留王刘协则与董卓谈话时对答如流。废少帝、立陈留王的心思开始在董卓心中萌发。

按理说,董卓在此时就不应再进洛阳了,少帝也派人阻止他入城。但野心勃勃地董卓怎能轻易放弃眼前的机会,因此,他施加兵威,强行入城。当时,袁绍控制着八校尉禁军指挥权,袁术控制着原来何进所部,丁原也有骁将吕布,官兵总数为3万,是董卓兵力的10倍。董卓为了迷惑对方,每隔四五天就将军队悄悄拉出军营,待天明后再大张旗鼓地回来,造成援军不断进驻洛阳的假象。这一招果然迷惑和镇住了袁绍、曹操等人。不久,董卓又得到何进的弟弟何苗所率的将士,同时又离间丁原部下,收买吕布为义子,令其杀死丁原。收编了丁原的人马后,董卓的实力大大增强。

随后,董卓开始策划废立之事。当董卓与大臣们商议此事的时候,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但他废立之心已定,于是便在崇德殿召集百官,以皇帝居丧期间不守礼法为由,胁迫太后下诏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年仅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这便是汉献帝。不久,董卓又将何太后杀害,自立为相,让献帝称自己为“尚父”,一人独揽大权。

专政之后的董卓开始了他暴权的实施。欺凌百姓、肆意屠杀、强取豪夺,致使全国哀声遍野、民不聊生。

董卓及部下经常进入贵戚的府第,大肆抢夺金帛财物,淫掠妇女。董卓曾筑坞于郿县,高七丈,与长安城等同,称为“万岁郿坞”。在郿坞里有可供吃30年的粮食、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还有堆积如山、不可胜数的珠玉锦绮、奇玩杂物。这些均为其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董卓自称:“大事成功,可以据有天下;不成,守此坞也足以养老。”

董卓还自封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并使用皇帝车服,乘坐金华青盖车,称“竿摩车”,意为其服饰和天子所用相近。除此之外,他还大封董氏宗族,不分老幼,一概加封,即使尚在童年,男的皆封为侯,女的封为邑君。

在朝廷,大臣们对董卓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极为不满。袁绍出走京师,号召关东州郡共同讨伐董卓。各地军阀、郡守纷纷响应,大家共推袁绍为盟主,在荥阳、河内附近对峙着。

董卓见关东军来势十分凶猛,内心也不禁害怕起来,于是便决定迁都长安,并驱逐洛阳数百万百姓同行。途中百姓遭军队抢掠践踏,加上饥饿劳累,死者不计其数。董卓又下令将洛阳付之一炬,结是洛阳方圆200里化为一片灰烬。同时,讨伐董卓的联军都各怀私心,并不想真正与董卓交锋,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后来又遇到粮草接济不上的困难,于是各路联军便相继撤退了。

董卓的暴政使得人民怨声载道,皆对其恨之入骨,都想除之而后快。一次,越骑校尉伍孚在朝服中暗藏利刃,找个借口去见董卓。伍孚趁说完事情,董卓送其出门之时突然拔出利刃刺向董卓,却被董卓躲过。董卓忙招呼来卫兵,将伍孚砍死。

司徒王允也早有诛董卓之心,因感到没有机会而忧心忡忡。善于观察的王允发现吕布、董卓的关系并不融洽,且均为好色之徒,于是巧施连环计,先将手下一侍女貂婵许配给吕布,继而又让董卓带回府去,让貂婵挑拨董卓和吕布之间的“父子”关系。结果吕布果然中计,王允便和吕布共同密谋如何诛杀董卓。

192年四月,汉献帝大病初愈,准备在未央宫召见群臣,董卓也带着侍从由“万岁坞”去长安。当他所乘的车到皇宫北掖门时,马突然停步不前。董卓疑惑,正准备返回时,吕布称有自己保护不必害怕。于是吕布下马推着车子进了北宫门。李肃见董卓进了宫门,突然用戟刺向董卓,但因董卓内穿铠甲未能刺入。手臂受伤的董卓落下马,急忙呼叫吕布。吕布应声而出道:“有诏书命令讨伐贼臣。”董卓大骂:“庸狗敢这样做吗?”吕布一矛刺中董卓咽喉,接着割下他的首级,宣读诛杀董卓的诏书,朝野一片欢呼。

之后,王允又命令将董卓夷灭九族,并将董卓的尸体弃于街市之上。后来,有人将灯芯插于董卓肚脐上,用火烛点燃当作“天灯”。一代奸雄最终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