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6906700000031

第31章 宇文泰

宇文泰(507-551),字黑獭,自西魏建立之时起,一直官居丞相,总揽朝政,为西魏政权的实际执掌者,懂兵法,知人善任,治国有方,为其子建立北周奠定了基础。

生性不凡武功起家

宇文泰还未出生时,他的母亲做梦梦见自己抱着儿子升上天空,但未及顶便止住了。王氏醒来后把梦境告诉了其夫宇文肱,宇文肱闻之大喜过望,认为即使未到顶也是富贵至极。等到宇文泰长大,他身高体健,须美发长,面有紫光,颇有将相之貌,少有大度,轻财好施,喜欢结交贤士,志向高远,不同凡人。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爆发,年轻的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参加了鲜于修礼的起义。不久,鲜于修礼为葛荣所杀,宇文泰又成为葛荣的部下。宇文泰认为葛荣终将难成大事,于是偷偷地准备和几个兄弟逃走。不料计划尚未实施,尔朱荣杀死了葛荣并取而代之。尔朱荣早就注意到宇文兄弟与众不同,担心智勇双全的宇文兄弟会成为自己的隐患,不久就找了个罪名杀害了宇文泰的三哥洛生,还想进一步加害宇文泰。宇文泰面临险境,把丧兄之悲痛藏于心底,向尔朱荣慷慨陈词,不仅打消了尔朱荣担心他造反的疑虑和杀人的念头,而且使尔朱荣壮其言,从此对宇文泰敬重有加。后来,宇文泰在贺拔岳手下当部将,两个私交甚好,颇得贺拔岳的赏识和重用。

北魏永熙三年(534)二月,军阀侯莫陈悦以商洽整编部队为名,将贺拔岳骗至驻地并杀死,导致贺部一下子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后来,大家一致将宇文泰举为首领。

同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丞相高欢的矛盾激化。宇文泰乘机率部迎接元修进入长安,北魏从此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进入长安的元修以宇文泰有功,任命宇文泰为西魏最高统帅、雍州刺史、尚书令,总揽朝中政治、军事大权。从此,宇文泰开始了辅佐天子、号令天下的权臣生涯。

戎马生涯治军有方

西魏政权刚一建立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东有高欢把持的东魏,南有萧梁政权,北部还有蛮族及柔然、突厥等少数民族的侵扰。为了消除劣势,为了巩固政权,宇文泰不得不依靠军事力量。

西魏大统三年(537),高欢率23万大军进攻西魏。当时,关中正处于天灾之中,百姓饥饿不堪,宇文泰所统领的直属部队人数不到1万人,实力大大逊于东魏。宇文泰深知此时经过长途奔袭的东魏军已是疲惫之师,又因士卒均不愿渡河而战,士气低下,所以他主动出击,大军突至距东魏军队仅仅60里的地方,手下将领无不捏着一把冷汗。宇文泰为鼓励士气,对手下将士们进行了一次“高欢军远征,必定惨败”的演说。为了进一步了解敌情,宇文泰派士兵乔装成东魏军人,潜入东魏大营探听虚实。不久,双方大战于潼关以西的沙苑,东魏军队大败,丧失士卒8万人,遗弃的铠甲和武器达18万件之多。宇文泰乘胜占据了东魏的河南诸郡。

三年后,东、西魏再次大战。高欢大举围攻西魏军于玉壁,遭到守将韦孝宽的全力抵抗,以致久攻不下,损失惨重,七八万人或战死或病死,几乎消耗殆尽。高欢也在作战中一病不起,于第二年初病死。战斗结束后,宇文泰重重褒奖并提拔了韦孝宽。

在连年征战中,宇文泰总是身先士卒,奖罚严明,而且不贪一己之私,对将领厚爱有加,因此在危难之时总有人冒死相救。当宇文泰接收侯莫陈悦的仓库时,里面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宇文泰却分毫不取,全部赏赐给了手下的将领和士卒。宇文泰还处罚了一个偷拿银瓮的亲兵,又将银瓮打碎,分赐给了将士。他将拼死保卫自己却从不表功的一个亲兵,视为儿子。

此时的西魏,饥荒仍十分严重,又经连年征战,社会凋弊动荡。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社会安定、保证战备需要的关键。宇文泰恢复了已被破坏的均田制,使得农民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大大发挥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宇文泰还放宽了缴纳田租的条件,即丰年全赋,中等之年折半,灾年则为丰年的三分之一。大统十六年(550),西魏又规定:从条件较好的多丁户中挑选身强力壮的人当兵,并免除他们的租调和徭役负担;在征发徭役时,不使贫户服过重的徭役及到边远地方去戍卫,不准使富户减轻徭役和就近戍卫。

建立府兵制度是宇文泰军事改革的重要措施:中央军事机构设置八个柱国大将军,每个柱国大将军各统领两个大将军,一个大将军统领两个开府将军,一个开府为一军,每军人数在2000人以上。开府下面的军官设仪司、都督等,构成完整的指挥、训练体系。军士由各级领导统率,另立户籍,与民户分开,不担负其他赋役。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明显增加,军人也能集中精力投入战斗。宇文泰还吸收汉族的地主武装以缓和阶级矛盾,同时把分散的乡兵纳入朝廷的军事管辖范围,使其成为国家统一武装的一部分。府兵制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势力割据的局面,而且大大强化了西魏统治的权力基础。直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府兵制一直被各朝所采用。

勤修内政知人善任

宇文泰虽是一个以武功起家的丞相,但在管理内政和吏治方面却是很有一套治国韬略。

西魏大统元年(535),宇文泰颁布了“二十四条”新制,后来又增加到36条,统一称为“中兴永式”。主要内容包括:严禁贪污、裁减官员;设立闾正族正、保长;实行屯田;规定计账法(预算次年徭役的概数)和建立户籍制度等。这些法令,不仅打击了贪官污吏,使朝政趋于清明,而且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大统七年(541),宇文泰又颁布了深受群众欢迎的“六条”诏书:一是“先清心”,即要求所有官员清心寡欲,不存私心;二是“敦教化”,即严格推行道德教育;三是“尽地利”,即推广农业,扩大田地面积,种田养蚕;四是“擢贤良”,即摒弃门阀制度,选才“不限资荫,唯在得人”,五是“恤狱讼”,即严禁酷刑,不冤枉善良;六是“均赋役”,即公平劳役和赋税。西魏废帝二年(552),宇文泰又将腐刑废除。

泰州刺史王超世是宇文泰的内兄,因放纵贪财而被宇文泰处死。相反,对于那些奉公守法、清廉做官、为民出力的官员,宇文泰总是大加褒扬。如河北(今山西平陆)郡守裴侠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戴,宇文泰对他也备加赞赏。有一次,全国各州的官员前来谒见宇文泰,宇文泰乘机叫裴侠站出来称赞一番,还叫各官员中认为和他一样的站出来,官员们面面相觑,纷纷低下头,无人敢应答。从此,为官清正的裴侠从这以后有了一个雅号——“独立君”。

废除门阀制,任人唯贤,不看重门第,是宇文泰任用官员的原则。随着政治视野逐步开阔,民族意识逐步淡化,宇文泰比较注重起用汉族官吏,像他手下的高级文官苏绰、卢辫,武将赵贵、李弼、杨忠、王雄等,都是汉人。其中,宇文泰对苏绰的赏识与任用历来被传为佳话。

苏绰出身汉族,博古通今,才高八斗,最初时因无人推荐而官职低微。有一次,宇文泰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周惠达回答不上来,请求稍等片刻。然后他出门找苏绰商议,再入内向宇文泰呈报对策时,宇文泰一听连声叫好。当他知道是苏绰的建议时,即任命苏绰做着书佐郎。而苏绰也没有辜负宇文泰的信任,“六条”诏书就是他协助宇文泰制定的,颇受人们的称道。苏绰殚精竭虑,不幸于大统十二年(546)染上气血不通的重病,死在任上。宇文泰十分悲伤,在祭奠他时放声痛哭,并用一辆布篷车载运他的灵柩回家乡,以彰扬苏绰清白的操守、俭朴的一生。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也是他用人的风格。宇文测在管辖汾州时,政令精当,宽厚待兵,深受当地人民拥戴。当时的汾州与东魏接界,东魏军队常常过界来抢掠财物,骚扰百姓。宇文测总是以德报怨,不但不殴打被擒的东魏士兵,还设酒招待,赠送粮食,派军队礼送他们离境。这些做法使得东魏士兵非常羞愧,不好意思再来侵犯,边境地区也趋于安宁,汾州与东魏属地的人民之间又开始有了婚丧大事的来往。当他被诬告里通外国时,宇文泰对宇文测十分信任,对事情做了深入了解后,下令将诬告的人斩首。

宇文泰一心治国图强,在乱世之中施展才略,励精图治,勇于革新,巩固和扩大了西魏的统治,其子宇文觉正是以此为基础建立北周并统一北方的。但他也为此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在西巡途中患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