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6906700000033

第33章 杨素

杨素(?-606),文帝时任尚书令。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坚废周建隋,杨素受到重用,为隋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凡少年渡江灭陈

杨素祖父杨暄,在北魏时任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做过北周的刺史。杨素胸怀大志,且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有英俊的外表。杨素喜欢钻研学问,涉猎很广,不仅擅长书法,文章也十分优秀。

出身将门使杨素有了练武的充分条件,他终日里刻苦练功,逐渐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为他日后纵横疆场、南征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武帝之际,杨素的父亲杨敷以身殉职,却未蒙受朝廷的恩命。杨素为父亲鸣不平,上表陈述道理。在没有回音的情况下,接二连三地上表,最后引得周武帝勃然大怒,命人将他推出斩首。杨素毫不畏惧,临死求见周武帝说:“我侍奉的是无道天子,因此才遭到了杀戮!”周武帝被杨素为父叫冤的慷慨英雄之气所感动,不但免了杨素一死,还追赠他父亲大将军的赠号,并加封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高职。

在杨坚身为丞相之时,杨素就受到了杨坚的器重,并结交深厚。杨坚受禅为隋文帝,加杨素上柱国。隋文帝开皇四年(584),拜御史大夫。杨素妻郑氏性格骄悍,杨素气愤地对她说:“我假如做天子,你一定不配做皇后。”郑氏上奏朝廷,说杨素有篡逆之心,杨素因而被免官。

隋文帝决意征讨江南时,重新起用杨素。杨素多次陈述攻陈的高超计谋,在大军出发平陈之前,杨素又献上一计,使得隋文帝非常满意,于是封他为信州总管,主持这一防区的军事重任。

杨素驻扎永安,造了许多大舰船,取名叫五牙,上面再起楼5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6根桅杆,各高50尺,每舰可容战士800人,舰上旗帜飘扬,次等的取名黄龙,每舰可容兵卒100人;往下有平乘、舴艋等战舰。到大举伐陈时,以杨素为行军元帅,率领战舰驶向三峡。陈朝将领戚欣以青龙舰百余艘,屯兵数千人,驻守狼尾滩,打算拦截住隋军。

杨素说:“此次战斗,关系全局成败。假如白天出发,他们能看得见,滩流迅猛,舰船不由人控制,我们就会失利。”于是以夜色为掩护,杨素亲自率黄龙数千艘,令战士口中衔枚悄悄而下,派遣勇士领步兵从南岸攻击戚欣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骑兵向白沙北岸进发,并在天亮前发起总攻,大败戚欣。之后,又下令慰劳陈军俘虏,后释放,陈人很高兴。杨素率领水军东下,船舰布满江上,旌旗兵甲和阳光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杨素坐在平乘大船上,陈人望见称之为“江神”。陈守江大将从北岸凿岸石,系铁索三条,横截上流,以阻止战船通过。杨素和刘仁恩登陆,共同发兵攻破陈军营栅,除去所设铁索。陈水军大将吕仲肃又占据荆门的延州,结果也被杨素大败,吕仲肃单身逃脱。后主陈叔宝遣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公安,他们都因惧怕杨素而退走。巴陵以东,没有人敢据守。

杨素顺流而下至汉口,和秦孝王杨俊会合,最后攻灭陈朝。杨素得胜返朝,拜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食邑3000户,并食长寿县千户。并封杨素之子杨玄感为仪同、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绢千匹,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后主的妹妹和女妓14人,封越国公。后又封为纳言。

南平叛乱北战突厥

隋朝虽征服了陈朝,但并末征服江南人的人心。江南士族地主土豪纷纷起兵作乱,自称大都督或皇帝,拥兵自重,大肆杀害地方官吏。为了镇压地方豪强势力,隋文帝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领军队南下征讨。

杨素首先率领舟师从扬子津进攻,击败了自封徐州刺史的朱莫问。然后又击败晋陵的顾世兴,活捉其都督鲍迁。进而攻击无锡贼帅叶略,又将他平定。吴郡沈玄、沈杰等以兵围苏州,刺史皇甫绩连战不利。杨素领兵救援,沈玄为势所迫,走投南沙贼帅陆孟孙,杨素击败并生擒陆孟孙和沈玄。浙江叛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倚仗船多将猛,占据险要对抗朝廷。杨素经过一天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其击败。高智慧逃奔入海,杨素紧追不放,高智慧又战,杨素又把他战败,擒获数千人。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阳,命他的同党蔡道人任司空,守乐安。杨素进计,都一一平定。后又击破永嘉贼帅沈孝彻。继而追击逃之贼寇,几乎战无不胜。

隋文帝认为杨素长久劳累在外,诏令还朝,加杨素为上开府,赐彩绢3000段。杨素以为余贼未灭,恐为后患,又自动请行。文帝诏令杨素为元帅,全权负责东面军民所有事务。杨素再次乘胜到会稽。在这之前,南安豪族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各处亡贼都去归附。王国庆自以为北方人不习惯水路,所以没有设兵防卫。杨素率舰船从海上来到,王国庆慌张仓猝之间弃州而逃,余党散入海岛,或守溪洞。杨素秘密令人告诉王国庆说只有交出高智慧,才可能得到赦免。于是王国庆捕高智慧送交杨素,斩于泉州。余党都来归附,江南大定。隋文帝遣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到浚仪迎接和慰劳杨素。到京师,文帝对杨素大加赏赐,又让杨素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

开皇十九年(599),突厥达头可汗犯隋边境,隋文帝派杨素为云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以往,为了阻遏突厥凶悍精锐的骑兵,隋军一般采用方阵来对抗。所谓方阵,即用兵车和其他障碍物结成四面防御的屏障,步兵持长兵器在兵车上下迎战,骑兵置于方阵中央。隋军曾多次用方阵进攻达头可汗,都打成平手。杨素以仅能防御不能取胜为由摒弃旧法,令部队采用骑阵,并亲自演练部队。达头可汗听说隋军不用方阵,非常高兴。开战之后,杨素先派部将率领一部分精锐部队出列迎战,随后抓住战机,指挥骑兵主力部队向突厥可汗突然猛攻,敌人措手不及,被杀得抱头鼠窜。达头可汗也身负重伤,领兵远逃。

杨素作战之前,对犯有军令的人都毫不留情地处死;每次迎战,故意寻找士兵的过失,借口杀戮,最多时能杀百余人,少的时候也有十几个人。两军对阵,杨素往往派一二百人做先锋,如不胜而回就全部杀掉;再派二三百人打前锋,不胜照杀不误。将士们深感恐惧,但不敢反抗,所以作战英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同时,对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士,杨素都能做到有功必赏,因此尽管为人严厉凶狠,大家还是愿意跟着他。

贵宠无比谋立太子

后来,文帝命令杨素负责监造仁寿宫,杨素就平山填谷,监督甚严,以致使许多工匠死伤。等到宫室建成,隋文帝命高颎去观看,高颎回来奏称过于华丽,工匠死伤太多。隋文帝心中不高兴,杨素忧惧,没有办法,即于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现在天下太平,没必要节省费用。皇后也劝文帝,文帝不高兴的心情才得以消除。于是赐杨素钱百万,锦绢3000段。

此时,贵宠无比的杨素根本无心关注朝政,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权力与私欲之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任人唯亲、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他的弟弟杨构,堂叔父杨文思、文纪,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列卿。诸子没有汗马功劳,也都位至柱国、刺史。家僮、妓妾不仅众多且衣饰华贵。府第可以和皇宫相比。炀帝杨广刚为太子时,忌妒蜀王杨秀,和杨素一同谋划,诬构成罪,杨秀后来因此被废黜。朝臣有违忤他的意见的,虽然至诚体国,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等,杨素都暗中陷害他们。而那些能迎合他或有亲戚关系的,无论才能与否,都能升官,因此朝臣没有不畏惧而依附于他的。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因是文帝之婿,屡次当着文帝面挫折杨素。大理寺卿梁毗上表说杨素作威作福,文帝渐渐疏忌杨素,让他只三五日到尚书省一次议事即可,实际上夺了他的权。文帝仁寿末年,不再让杨素通判三省之事。文帝要王公以下比试射箭,杨素第一,文帝亲手把外国所献价值连城的金精盘赏赐给他。仁寿四年(604),从幸仁寿宫,宴赐贵重物品极多。

杨素虽然是文武全才,但在国事上却表现得公少私多。杨勇被立为太子之后,杨广在独孤皇后的支持下一心想取代他。于是朝廷围绕废立太子一事争论不休。杨广通过粉饰,获得母后的欢心,获得隋文帝的宠爱。同时为了争取朝臣的支持,他放下架子,百般讨好作为百官之首的杨素。杨素自然深知其意,为日后能够享受到荣华富贵,他也站到了废太子的一面。他想一旦杨广被立为太子,那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将可在隋文帝百年之后,依然大富大贵。为废掉杨勇,他积极奔走,在隋文帝面前大肆用谗言中伤杨勇,用谎言美化杨广。年迈昏聩、不辨是非的隋文帝被杨素的话所迷惑,更加讨厌太子杨勇,并最终决定改立太子。

杨素的计谋得逞,于是隋炀帝登上帝位。杨素因立新君有功,拜杨素子万石、仁行,侄玄挺,都为仪同三司。赐物5万段,绮罗千匹。炀帝大业元年(605)迁尚书令,赐东京甲第一区,物2000段。不久拜太子太师,其余官衔如故。前后赏赐不可胜计。第二年(606)拜司徒、改封楚公,食2500户。

杨素晚年参与了平杨谅之战,出谋划策,居功至伟,因此特别为炀帝所猜忌,表面上待遇特别隆重,实际上内情很薄。杨素有病之日,炀帝虽然命御医给他诊候,还赐给上等药物,但同时又偷偷问医生杨素什么时候可以死。杨素也知道自己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也不好好休养,不久,便一命归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