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6906700000034

第34章 裴寂

裴寂(570-632),唐高祖时任尚书左仆射、司空。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隋末,裴寂用晋阳宫所藏米粮、铠甲、彩帛等支持李渊称帝。是有功于李唐王朝的建立的少数几个宰相之一,深受唐高祖李渊的恩宠。

结识雄主推波助澜

裴寂出生于北周王朝的一个显贵家庭。其祖父裴融官至司木大夫,其父裴孝瑜任北周绛州(今山西闻喜等县)刺史、仪同大将军,品列九命,相当于唐代的从一品,地位很高。父亲死后家道中落,裴寂当时还很幼小,便由几位兄长抚养。

隋朝建立后,14岁的裴寂开始步入仕途,补任河东郡主簿,司职文书。几年后,裴寂长大,眉清目秀,英俊威武,被征入隋廷做亲卫,成为一名低级侍卫。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在这个职位上干了20多年。

隋仁寿四年(604),文帝驾崩,晋王杨广承嗣大位,是为隋炀帝。不久,裴寂入京任殿中侍御史,纠劾非法。隋炀帝末年,裴寂奉命出任晋阳宫副监。晋阳(今山西太原)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历来都是中原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军事重镇。晋阳行宫除容纳一批供隋炀帝巡幸时玩乐的宫女外,还是府库所在地,兵、甲、粮、帛及其它财物堆积如山,以备军用。裴寂身为副监,职位虽只与七品县令相当,但却为实权人物。

在太原的官场酬酢中,裴寂结识了晋阳县令刘文静。刘文静也是北周贵裔,他风度翩翩、谈吐豪放、满身义气,尤其是才华横溢,谋略过人。动乱的时局加上他个人的气质,再加上他也对结识裴寂这位握有宫库实权的同僚兴趣浓厚,因此,两人常把酒对月,交情与日俱增。

隋大业十二年(616),农民起义军甄翟儿进逼太原。隋唐国公李渊奉命南下镇压,率军进驻太原。接着,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这样,李渊成为了太原这个军事重镇的核心人物和保境安民的军事支柱。其实,裴寂早在长安任职时,就与这位关陇豪门出身的社会名士熟识,他们虽名位悬殊,但因意气相投、志同道合,所以两人常常在一起宴饮、弈棋。为让这位上司高兴,裴寂竟胆大包天,暗中挑选了行宫中的数位宫女送给李渊享用。此后,他俩私交更笃,过往更密。

而此时的农民义军风起云涌,大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驻守太原的隋朝名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正秘密准备举兵反隋,只因担心李渊不同意,所以迟迟没有起兵。此时任晋阳令的刘文静深知裴寂与李渊关系甚好,所以刘文静就建议李世民通过裴寂来说服李渊共图大业。

为了笼络裴寂,李世民以博奕的方式让裴寂赢了很多钱,裴寂得了钱之后,心中自然畅快,每天都和李世民闲游在一起。一天,李世民乘裴寂正玩在兴头上,就将准备举兵反隋的事告诉了他,裴寂当即许诺支持。根据李世民之意,裴寂寻机对李渊说:“二公子私养兵马,企图起兵,谋建大业。我用宫女侍奉过你,一旦事情暴露,会祸及自身。”这句话对本就有了不臣之心的李渊起了很大作用,李渊立即同意起事。

经过一番周密准备,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十四日,李渊传檄各州、县,宣布起义,并设置大将军府的起义机构。裴寂虽然没有参予准备工作,也不是首倡起义之人,但他交出了晋阳宫库中的9万斛米、5万段绢帛、40万领铠甲等物资以供军用,同时还把晋阳宫中的500名宫女悉数送去服侍李渊。这样不仅讨得了李渊的欢心,而且也为刚刚建立的政权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源。由于在附义的原隋朝官员中,裴寂资望最高,又有当京官的经验,李渊便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总理府务。而积极倡议、出谋划策的刘文静则被任命为军司马,总理军务。

恩宠有加谗言杀勋

李渊登上皇位,非常自得,自认为门第高贵,无愧于皇帝的位置,也认为以裴寂的门第才配当他的宰辅,于是就把裴寂的女儿聘给他的儿子赵王元景。如此一来,裴寂便成了皇亲国戚,身份更加荣耀。

李渊即位后,裴寂任尚书右仆射,成了开国宰相。李渊对裴寂可谓宠爱有加,待之甚厚,全朝文武百官,无出其右。据史书记载:李渊赏赐裴寂珍宝无数,每天赐御膳;裴寂上朝,李渊必引他与自己同坐,进后宫也在卧室促膝长谈;对裴寂的话亦一概听从。

唐武德二年(619)六月,割据势力刘武周派遣其部将黄子英、宋金刚频频进犯太原,唐军屡战屡败,即位仅一年的唐高祖李渊为此忧心如焚。裴寂主动请行,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率军抵御刘武周的军队。行军到介休,扎营于度索原,因水源被切断,便移营去有水的地方。宋金刚趁机纵军来攻,裴寂溃败,几乎全军覆没。经过一天一夜的疾行,裴寂逃至晋州(今山西临汾)。晋州以东的城镇已陷落,宋金刚继续进逼绛州。裴寂上表谢罪,唐高祖李渊慰勉他,让他镇守河东之地(今属山西)。裴寂是靠献物起家,其实能力很有限,不配作将帅,他的举动并没有镇守住驻地,反而使百姓惶恐不安,人心思乱。十月,夏县(今属山西)人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并寻求宋金刚支援,举兵反唐。裴寂率兵前往攻打,被吕崇茂击败而归。唐高祖把裴寂召入朝,责备道:“你的兵力足可以破敌,却一败涂地,不有愧于我吗?”李渊知道他才能有限,所以也没有多加怪罪,依然对他宠爱如初,每次出巡仍让他留守长安。

李渊对裴寂如此恩遇,引起了元勋刘文静的不满。晋阳起兵,是刘文静先定非常之策,再与李世民周密策划部署的结果。为了拉裴寂入伙,刘文静费尽口舌,还让李世民输了数百万钱。太原起兵后,刘文静屡立战功。李渊称帝后,又随李世民出征陇右,攻打要同李渊一较高低的“西秦霸王”薛举。他的职位是用他自己的真本事获得的,而裴寂在起兵后并没有多大的贡献反而如此受宠,自己真是于心不甘。武德二年(619)初,刘文静从镇守地长春宫回京师,看到裴寂势焰无比,一腔怒气便撒在裴寂身上。一天,他和弟弟刘文起一起喝酒,想想自己的遭遇,他再也控制不住了,拔出佩剑砍在堂柱上,狠狠地说:“我要杀了裴寂那小子!”恰巧他的话被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并透露了出来。李渊闻讯,大怒,立即下令逮捕刘文静,并命裴寂和中书令萧瑀审理。

李渊杀气腾腾地对大臣们说:“文静之言,分明是要谋反!”朝中大臣纷纷为刘文静说情,李世民也极力保护刘文静。但在这关键的时刻,曾经是刘文静的好友的裴寂却密奏李渊说:“文静才略过人,但为人阴险,做事不计后果。说的这些话,已暴露了他谋反的心迹。现在天下未定,外有劲敌,若赦免了他,必定后患无穷。”裴寂的话正对了李渊的胃口,所以就下令诛杀刘文静及其弟文起,还将其家人没为官奴,家产充公。李渊究小过而杀元勋,固然与他对刘文静的疑忌有关,但裴寂的巧进谗言,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高祖宠臣太宗免官

武德六年(623)四月,裴寂迁任尚书左仆射,唐高祖赐宴于金章殿。裴寂叩头谢道:“臣跟陛下从太原至今,全仰皇上恩惠。现在四海平定,唯愿赐我还乡一死吧。”唐高祖听后泪下沾襟,道:“我与你要一起变老,你为台司(宰相),我为太上皇,逍遥快乐,岂不美哉!”从此以后,唐高祖每日都要差遣一位尚书员外郎在裴寂府中值班,裴寂真的是位极人臣。

裴寂除掉了刘文静,自认为再也没有人能让他失去所得到的一切。但他错了,因为他得罪了李世民,这为他日后被免官埋下了隐患。李世民与刘文静交往很深,曾极力营救,但却被裴寂一席话打破了希望,他恨透了裴寂。另外,裴寂与父皇狎昵,贵妃经常宿留在裴府,他们君臣二人目无纲纪,又令高祖沉溺于酒色,怎么能不令李世民气恼?再说,李世民当然不会忘记当年以数百万钱才把他拉过来这一老账。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贞观三年(629)正月,有一个沙门法雅,开始受恩宠出入两宫,后来失宠就十分不满,口出妖言。兵部尚书杜如晦审问他时,他却说裴寂知道这一切。于是,裴寂被免去官职,遣回乡里。

回家后不久,有个叫信行的狂妄之徒对裴寂的家僮说:“裴公有天子的名分。”信行死后,家僮又把这话说给了裴寂的家奴恭命,恭命就汇报给裴寂。裴寂听了怕得要死,让恭命去杀那个家僮灭口,恭命不忍,偷偷把那人放跑了。不久,恭命失职被裴寂治罪,恭命便向李世民揭发裴寂那件被传来传去的事。于是,裴寂被流放交州(州治宋平,今越南河内)。后李世民念他老迈,又改流放静州(今属四川)。

裴寂去流放地不久,当地羌人发动叛乱。有人传言说羌人劫走了裴寂,让他当了首领。李世民不信,不久果然传来消息说裴寂率家僮平定了叛乱。李世民想到裴寂的确为唐朝的建立立过功勋,便征他回京师。但在诏书颁达时,裴寂已经病死,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