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6906700000005

第5章 李斯

李斯(?-前208),秦朝秦始皇时左丞相。战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李斯是个功过、毁誉参半的人物。秦始皇依靠他不论国别、任人唯贤的谋略统一了全国。但他却因贪图富贵而助纣为虐,与赵高合谋篡改诏书,最终又葬送了秦王朝。

从师荀子效力秦国

李斯本是布衣出身,起初只做了个郡中的小吏。然而,他胸怀大志,根本没想过要在这芝麻大的职位上老死终身。有一次,他看见官舍厕所中的老鼠偷食污秽之物,每逢有人和狗过来,立刻惊恐万状,仓皇逃窜;又见粮仓中的大老鼠肆无忌惮地啮食积粟,居住在大房子里,坦然自若。李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一个人才能的有无、本事的大小,就像老鼠一样,全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了。”他决心改变环境,像粮仓中的大老鼠一样,谋求更高更好的地位。

于是,李斯辞去小吏职务,来到了齐国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拜荀况为师,同韩非一齐学习“帝王之术”。荀况是当时的儒学大家,其学术发展了孔孟思想,倾向于法家的某些理论。而他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后来成了法家的理论大家和实践者。李斯学成之后,分析形势,准备寻觅施展才华、攫取荣华富贵的广阔天地。他纵观七国,认为楚王胸无大志,不足为谋,六国日渐衰弱,缺乏建立号令天下奇功的可能;只有秦国已经奠定了雄踞于七国之首的政治、军事、经济基础,可望替代已名存实亡的周室而一统天下。于是,他决定西入强秦。

李斯只身来到秦国,当时秦国的形势是:秦庄襄王驾崩,新主即位,吕不韦独揽朝政大权。李斯看到吕不韦大权在握,于是便投奔到了吕不韦门下。吕不韦听说他是大儒荀子的弟子,于是便与他深谈,知道李斯才华非凡,属奇货可居之人,就收了李斯为门客。李斯参与了《吕氏春秋》这部大型着作的修改与审订。《吕氏春秋》完成的庆功宴会上,李斯向吕不韦表忠心说:“我只愿借助相国的春风,下一场润泽秦国大地的好雨。”吕不韦听后对李斯非常赞赏。

吕不韦向秦王推荐李斯,秦王让李斯当了郎官,专门守护宫门、侍卫秦王。

当上了郎官的李斯终于取得了与秦王接近的机会,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机会千载难逢。秦王政与李斯言谈非常契合,李斯抓住时机,给秦王政写了一道统一天下、吞并六国的奏疏,并亲自将奏疏呈送给了秦王政。秦王政看后非常欣赏李斯的才华,认为与自己想的一样。于是便任命李斯为长史,让他参与朝政决策。

不久,吕不韦想要篡权夺位的面目日益暴露。李斯敏锐地感觉到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可能会有一场殊死的权力之争。李斯权衡了利弊得失之后,决定疏远吕不韦,向秦王政靠近。一次,他向秦王政献计说:“臣私下以为,可以暗中让人持黄金去结交六国的权贵,收买各国的权要,使他们为秦国服务。”秦王政认为此计甚高,便派人依计而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斯因此渐渐获得了秦王政的赏识。秦王政拜李斯为客卿,客卿的位置仅在宰相之下。

在秦王政与吕不韦的权力之争中,李斯始终坚定地站在秦王政这一边,终于将吕不韦等人斗败。吕不韦死后,颇有心机的李斯并没有参加吕不韦的丧事。事后证明这是明智之举。因为秦王政宣布:凡参加吕不韦丧事的吕不韦门客,都要被逐出咸阳。李斯侥幸躲过了这一劫难。但不久又风声乍起,秦国宗室掀起了一场排外运动,认为客卿是变乱之根源。为此,秦王政下了“逐客令”,驱逐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卿。李斯不向命运低头,上书秦王政,列举客卿的功绩,这便是着名的《谏逐客书》。秦王政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将李斯官复原职。李斯的治国思想终于获得了秦王政的认同。

力主变革焚书坑儒

秦国统一六国后,李斯和朝中元老们在行政体制的管理上产生了重大分歧。有人力主分封制,李斯则强力反驳,他痛斥分封制,认为这正是导致江山四分五裂的积弊。李斯力主巩固和完善郡县制。最终李斯的主张得到了秦王政的肯定,于是秦始皇决定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将天下划为三十六郡。不久,李斯被任命为左丞相。至此,李斯终于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到达了一生权力的巅峰。

李斯与秦始皇之间呈现出了一种亲密的合作关系。二人携手合作,秦始皇为了笼络李斯,让李斯的儿子们分别娶了秦始皇的女儿们为妻,李斯的女儿们也都嫁给了秦始皇的各位公子。当时,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到国都咸阳,文武大臣都到李斯家里祝贺,李斯家里宾客如云。李斯不无感慨说:“我只不过是楚国上蔡的一个平民,如今登上了这样的高位,可以说富贵到了极点,物极必反,我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结局啊!”李斯因为受到秦始皇的宠幸,治理国家也更加卖力,辅佐秦始皇更加潜心。在政治上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

为了促进战后的大政统一、社会安定及农业发展,李斯还向秦王政建议要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天下的文字;二是统一法制;三是统一货币;四是统一度量衡;五是统一朝廷各级官员的服饰。秦始皇完全接受了这些建议。在李斯的策划之下,大秦王朝结束了混乱的状况,天下安定太平。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以庆祝伐匈奴、征南越的胜利。宴会上,博士仆射周青臣阿谀始皇、歌颂郡县制,颇为肉麻,这让秦始皇听得很是舒服。然而,博士淳于越却不识进退,唱起了反调,对殷商以来沿袭一千多年的分封制大加称赞,并且还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对于淳于越的观点,秦王让李斯做决断,李斯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一般人们都喜欢以古贬今,往往引用一些不切实际的、虚浮的文辞来批驳当今的现实。人们又都以为自己所属的学派学术思想是正确的,因此便以之来否定皇帝所施行的政策、法令。现在秦王统一了天下,就应该使人们都来尊崇皇帝一人,如果任凭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各执己见,那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及威望就要受到影响。因此他建议,除《秦记》以外,列国史书皆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私藏《诗》、《书》、百家语的人,限期送郡守、尉处烧毁;谁敢私下议论《诗》、《书》,便在闹市中处以死刑;以古非今者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实情而不举报,治以同罪;如果禁令下达30日还不烧书,便处以黥面的刑罚,罚四年筑城劳役;唯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如果想学法令的人可以以官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意见,下令遵照执行。诸子百家的着述就这样便付之一炬了。

焚书的第二年,方士侯生、卢生,一向怂恿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但后来,他们求药不得,便诡称有恶鬼作怪,劝始皇微行以避恶鬼。接着又私下讥议秦始皇,说他刚愎自用,贪于权势,专任狱吏,而博士不被任用,因此决定不再为秦始皇寻找仙药,然后便逃之天天。

秦始皇大怒,认为诸生妖言耸听,扰乱民心,便派御史严加追查。儒生们在审讯之下,为开脱自己,互相告发,总共牵连到460多人,始皇下令,将他们在咸阳城全都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惨剧。

伪造遗诏腰斩咸阳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出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左丞相李斯与掌符玺及颁发诏令的宦官首领赵高随从。十八子胡亥随侍左右。七月,秦始皇来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时生了病,他便命赵高写遗诏给公子扶苏,命他将兵权交给蒙恬,速到咸阳会齐,但遗诏还未送出,始皇就去世了。遗诏和玺印都在赵高那儿,只有胡亥、李斯等少数人知道皇帝已死。李斯认为:始皇之死会引起举国慌乱,何况又是死在巡游途中,并且生前又未立太子。他唯恐诸子争位,天下生变,于是决计秘不发丧。

赵高扣留了赐给扶苏的玺印与遗诏,就去说服胡亥,请胡亥伪造诏书,假托始皇之命,诛杀扶苏,改立胡亥为太子。胡亥认为此事要和丞相李斯商议才成,赵高便去找李斯。赵高很懂李斯保位谋身的心理,于是抓住要害,对李斯百般威逼利诱。李斯虽然不愿违背秦始皇的遗旨,但却害怕失去已取得的富贵和地位。经过多番权衡、犹豫,他终于同意与胡亥、赵高合谋,共立胡亥为太子。于是假传始皇诏命,赐扶苏、蒙恬死。

胡亥靠着一种偶发事件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却无法靠偶然来统治宇内、驾驭臣下。于是采用了赵高的建议,软硬兼施,一方面用严刑酷法来收拾那些心怀怨望、难以驾驭的皇亲国戚与功臣宿将;一方面则用高官厚禄来收买那些原本地位低下、容易被操纵的人。

对于二世的所作所为,李斯有时随声附和,有时退让默许,有时竟公然赞助,完全丧失了一位政治家应有的谋略与胆识,成了一个保位苟全的庸人。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关东豪杰纷纷响应。李斯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想力挽狂澜,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斯的儿子李由当时任三川郡守,他主管的地方起义军势力很大,秦二世为此意欲追究李斯的责任。李斯害怕了,便上书给皇帝,建议皇帝“独断于上”,对臣下“行督责之术”、“灭仁义之途”、“绝谏说之辩”。

胡亥得到李斯的奏章,大喜,马上实行“督责”之术。政治措施、刑法律令比以前更加苛刻。官吏越能横征暴敛,便愈“贤明”。没过多久,举国上下刑者相伴于路,死者日积于市,杀人愈多者愈得到任用。

秦二世每天不上朝,把朝政全交给赵高处理,自己则在后宫享乐。李斯对此很不满。赵高就鼓动李斯谏阻秦二世的所作所为。

李斯本想劝谏皇帝,苦于没有机会。赵高对李斯应允:“您如果想进谏,我替您注意着,待一有机会,就通知您。”赵高于是便乘二世胡亥与宫女闲居娱乐时,派人通知丞相:“皇帝现在有闲空儿,正可趁机入奏。”李斯听说后马上进宫,请求面见皇帝,这惹得二世很不愉快。像这种情况,连续出现了两三次。二世胡亥非常恼火,以为李斯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赵高见时机可乘,便向皇帝进谗言。他说:“李斯是心存怨气,沙丘废立之谋,李斯参与了,现在,您已经被立为皇帝,丞相却未能有更大的收获。我想,他是要您封他为王,才会满足的。”并且信口雌黄,说李斯的儿子李由与陈胜有往来。胡亥信以为真,便派人追查些事。

李斯知道事情原委之后,才明白赵高的险恶用心,便上书极力诋毁赵高,言词尖锐犀利。二世却将李斯的话全都告诉了赵高。

胡亥受了赵高怂恿,先将李斯免相,降为郎中令,接着又以谋反的罪名逮捕了李斯,交由赵高审理。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受不过,只好屈招。

赵高逼李斯屈招罪过之后,怕他更改口供,于是,派他的死党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等官员,对李斯轮番进行审讯。只要李斯一改口供,马上便严刑拷打。后来,二世皇帝派人调查李斯的事,核对李斯的口供。李斯认为又与前几次一样,只要一说真话就受刑,所以没敢再更改口供,用书面形式,承认了自己犯罪属实。二世皇帝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刑,腰斩于咸阳。父母、兄弟、妻子三族也被夷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