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碑石探幽
6934900000014

第14章 人物篇(2)

美国有三块较为著名的华人碑。一块在哈佛大学老院内图书馆旁,石碑高10英尺,重20吨,是1936年在庆祝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之际,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献给母校的。据资料记载,石碑的揭幕仪式是1936年9月17日在哈佛老院举行的,碑文由当时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长的中国哈佛同学会会长刘瑞恒的秘书许先生用文言文撰写,以刚劲秀丽的楷书镌刻在碑体上,共370字。虽几经风雨,现碑文依然清晰。右首行题为《美国哈佛大学300年纪念记》,末行为“西历1936年9月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全体同仁敬立。”据专家鉴定,这块古碑在1936年时已有300年历史,原是明朝崇祯年I:司的产物。第二块在首都华盛顿市中心,那里有一座高达550英k的纪念碑,是纪念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碑的内壁有世界各国赠送的188块碑石,其中有1块中文碑石,碑长方形,高1.6米,四周是花卉、树木及人物浮雕。碑文书法工整挺秀,全文如下:“钦命福建巡抚部大中丞徐继畲所著《瀛寰志略》曰:‘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胜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偁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留武功,迹迴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魄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美利坚合众国,幅员万里,不设公候之号,不循地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首哉1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耶鲆教信悲立石,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合众国传教士识”。“咸丰三年”为公元1853年。第三块碑在内华达州弗吉尼亚市,建于1964年。碑上刻“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碾筑路,青史名垂”16个大字这是纪念18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工在建筑太平洋铁路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加拿大也有两块纪念修筑太平洋铁路中华工贡献的石碑。一在多伦多市士多巴丹拿大道市立公园入口处,一在耶鲁镇,当时在加拿大修筑铁路的华工达17000名。加拿大首任首相麦当奴曾赞扬说:“如果没有华侨的巨大努力,太平洋铁路则无法完成,加拿大西部资源也无从开发。”这两块“中华铁路工人”纪念碑是中加两国友谊的见证。

古巴首都哈瓦那利内亚街北道有座二丈多高的“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念碑”。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镌刻着古巴独立战争英雄冈萨语将军的题词:“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叛徒。”该碑建于1931年,是为了纪念和表彰古巴华侨在1868—1895年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中立下的不朽功觔。在古巴至今还流传着华侨兰伯金、何丹桂、胡德、谢安、李金刀等烈士的英雄业绩。

马来西亚的打根和菲律宾马尼拉有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分别建于1947年和1979年。前者是为了纪念在抗日中牺牲的中国驻打根领事卓还来烈士,碑文为“卓故领事还来公被害纪念碑”;后者是为了表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150多位华侨烈士。

以上这些海外华人碑,都凝结了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显示了中华民族自珍自重、自爱自信的高尚品质和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气概。

异国使节碑

历史上我国与外国有不少的友好交往。有官方的,如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有民间的,如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外国也有使节来中国。双方通过互派使节,密切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加深了人民之间的感情。不幸的是,有的使节经过万里跋涉,或积劳成疾,或染重病,最后竟客死他乡。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南麓有《淳泥国恭顺王墓碑》。碑为青石质,通高4米,宽1.09米,厚0.3米。碑文系阳刻楷书。淳泥国,现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地处加里曼丹岛北部,是一个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文明古国,与我国的通商交往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双方也有过友好的往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国王马哈漠沙曾几度遣使来南京朝贺。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八月,年仅28岁的麻那惹加那乃国王偕王妃、子女、亲属和臣子150余人远涉重洋,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热情接待。一个月后,国王忽染急症,十月病故。病逝前,麻那惹加那乃国王遗言:“体魄托葬中华。”于是,明成祖银朝三日,以示哀悼,并用隆重礼节葬国王于石子岗,立碑追谥为“恭顺王”。事后,明成祖还派中官步谦护送其妻子回国。

山东德州市北郊有古苏禄国东王墓碑。古苏禄国位于菲律宾苏禄群岛。公元1417年,古苏禄国东王率340人来华,访问27天,10月5日返回,行至德州,患病去世。明永乐皇帝朱棣按中国王制为其营造墓室,并亲撰了碑文。

浙江省兰溪县北郊一里坛岩山乡后地村有琉球国使节舆力向墓碑。琉球国即今日本冲绳县,舆力向为当时首里府人,岙滨地方奉行官。淸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舆力向受天王派遣,来中国进贡。他从福建登陆,进入浙江,循大运河北上,途经兰溪时患病,卒于驿馆。清朝地方官将舆力向礼葬于邑厉坛(一里坛),且立了墓碑为志。

江苏省淮阴王营镇东南同兴村二组有块高1.U米,宽0.58米的墓碑,这也是纪念琉球国一位使节的。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郑文英率172人来我国朝贡,一行人在福建泉州登陆。因航行途中不适,郑文英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在王营镇病情加剧而亡。去世后,清政府为其竖立了墓碑。碑文上款:“公以乾隆五十八年奉使来贡,十一月十四曰道辛葬正中书“琉球国朝京都通事讳文英郑公之墓”。下款为“此原石半缺,民国二十五年重立。”

异国使节碑在国内虽属罕见,但从以上几例中,可见中国人民对友好国家使者是多么的尊敬和爱护埋入地下的墓碑。

墓碑是立在坟墓外面的。随死者的棺木一起埋入地下的叫墓志。但是,也有埋入土中的墓碑——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腥风血雨的年代里。李大钊烈士的墓碑和毛泽东祖父的墓碑就是如此。

李大钊(1889—1927年),河北乐亭人,字守常。李大钊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1915年初,参加了留日学生反对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21条的斗争;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1919年参加并领导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次年3月,发起成立“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至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对这样一个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敌人早就恨之入骨。因此,奉系军阀张作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于1927年4月6日,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内逮捕了李大钊,并于当月28曰在北京残酷地杀害了他。李大钊的灵柩先存放在北京宣武门外妙光阁浙寺。1933年4月,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李大钊的子女等数百人将其安葬到香山万安公墓。墓前的碑文包括名字、生卒年月、子女姓名等,是当时北大教授刘半农所写。其实,随灵柩一起埋入地下的还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的上首刻有中国共产党党徽图案:五角红星呈凹形,中间凸形是黑色的镰刀斧头。碑正面是“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之墓”11个大字,背面碑文有300多字,高度评价了李大钊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文如下:“李大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忠实最坚决的信徒,曾于一九二一年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的运动,并且实际领导北方工农劳苦群众,为他们本身利益和整个阶级利益而斗争!一九二五年一一九二七年,中国大革命爆发了!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竟无耻地投降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并且在帝国主义直接指挥下,于肆(肆)月六日大举反共运动,勾结张作霖捜查苏联使馆,拘捕李大钊同志等八十多人,在肆月二十八日被绞死于京师地方法院看守所。同难者二十人。这种伟大牺牲的精神,正奠定了中国反帝与土地革命胜利的基础。给无产阶级的战士一个最有力最好的榜样!现在中华苏维埃和红军的巩固与扩大,也正是死难同志们的伟大牺牲的结果!”落款为“一九三三、四月念三,北平市民革命各团体为李大钊同志举行公葬于香山万安公墓”。

这块墓碑埋在地下整整50年。1983年初,党中央决定在万安公墓建李大钊烈士陵时,才挖掘到了这一珍贵的文物。而今高耸于李大钊烈士墓前的石碑碑文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4月1曰所书,一排烫金大字熠熠闪光:“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毛泽东祖父的墓碑也曾埋入地下。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军阀何健派特务去韶山,打算掘毛泽东家的祖坟,进行反革命报复,妄图以此愚蠢举动来扑灭熊熊燃起的革命烈火。当韶山的群众得知这一消息时,大家马上采取了行动,将毛泽东祖父的墓碑埋入滴水洞虎歇坪大石鼓地下,另修了一座假坟以欺骗特务,使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毛泽东祖父叫毛恩普,字寅宾,号翼臣。其墓碑长约1米,宽0.4米,碑文为:“中华民国元年交月吉镌,显考毛公翼臣老大人之墓,内辛山外戍山男贻昌(字顺生,号良弼,毛泽东的父亲),孙泽东泽铭(民)泽淋(軍)敬立”。

凡埋入地下的墓碑,都有其特殊原因,或因白色恐怖,逃避敌人的报复;或因死者基于隐私,不便公开身份,留待后人追认等等。

据传金陵名妓董小宛顺治九年27岁时死于肺痨,被其夫冒辟疆葬于如皋龙游河畔,按冒氏年谱记载,当时虽刻有悼念碑文,却随棺埋于地下。其原因考证有二,一是董小苑入冒家为妾,却因其身份及经历有碍冒府颜面;二是尸体入土有金银首饰陪葬,深怕不得安宁。文史人员一直想寻找董小宛的确实葬点,可惜至今还未如愿。

供奉在家的墓碑

墓碑一般竖于坟墓前,但也有特例,著名女影星王莹的墓碑则是被其家人供奉在家里。

王莹的名字在解放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初被人们誉为“民族之花”。抗战初期,她勇赴前线演出,1939年还随中国剧社赴南洋募捐,支援抗日。1942年又去美国,宣传抗击纳粹的侵略。因受麦卡锡反动势力迫害,于1954年秋回国。就是这样一个思想进步,演技高超的电影演员,她的悲惨的命运却令人扼腕。

事情本来很简单,只起因于30年代为争演话剧《赛金花》中的女主角。《赛金花》是留学日本的著名左翼作家夏衍所创作,他选中了漂亮年轻的王莹饰演主角。这大大刺激了当时一个艺名蓝萍(后来的江青)的女演员。蓝萍为了争到这个角色施出种种手段,为此,与王莹结怨。江青一直耿耿于怀,1967年,她以“莫须有”罪名陷王莹于囹圄。1974年,王莹死于狱中。直至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王莹的冤案才得以昭雪。自此,每逢清明节,王莹的爱人谢和赓都要到埋葬王莹的地方去凭吊悼念,寄托哀思。与众不同的是王莹的墓地既无碑又无墓,四周只是荒冢一堆草。而在王莹家中则有一块刻有王莹生卒年及一首小诗的墓碑,那是在1983年王莹生日那一天镌刻的。

碑文全文如下:

王莹同志之墓一九一五——九七四

摘支野山桃花给王姨

严冬刚刚过去,

鸟雀在树上欢鸣。

走近狼见沟的小径,

就想着我们的阿姨王莹。

摘支野山桃花,

送给她呀,

向她先报香山的早春她总是那样亲切欢喜我们呵,

我们也有一颗爱她的赤心。

香山小学五位学生赠于一九八三年春谢和赓谢振群向思赓赵清阁一九八三年三月八曰立。

遗嘱碑

包公名拯,字希仁,谥号“孝肃”,北宋人,官至监察御史,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以清廉刚正而闻名于世。他一生所为,与名、字、谥号相符:“拯”,救助义。如《孟子·梁惠王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希仁”,企慕仁爱,向往仁政。“孝肃”,孝敬忠肃。包公一生所为,刚直不阿,严于律己。临终前还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遗嘱后世子孙任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七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从这份遗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淸官廉吏的高风亮节。这份遗嘱刻在一块高八尺有余的石碑上,现存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公园。

包拯于公元1062年去世,享年63岁。他死后,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用各种方式纪念他,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例如,在河南省开封市包公祠里有一块石碑。石碑上虽然有开封府历届府尹的名字,但那上面只有“包拯”二字被摸出了一片很深的亮光光的凹痕这是人心向背的体现,这是民意好恶的标志。

从年代上讲,包公的遗嘱碑,还远不及三国东吴名将吕岱的遗嘱碑。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如皋人。初任郡县小吏,建安十六年任昭信中郎将。后因平定内乱,开拓南疆,“功超廉颇”,晋升为镇南将军,与陆逊齐名。东汉末,曹操强令滨江郡县徙民.,海陵县遂为隙地。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吕岱奏请获准招抚乡民回归,重建海陵县,“泽被桑梓”。吴主孙亮即位后,封其为大司马,时年92岁。吕岱廉洁奉公,担任交州刺史时,年余未能瞻顾家用,妻儿饥乏。孙权察知后加赐钱米布绢。太平元年)公元256年)病故前立遗嘱:“父之功绩非子孙荣耀门第之本,嘱后辈素衣疏巾,廉洁为旨,善做益事,廉洁为最。”

吕岱葬于高阳荡(今如皋林梓镇北),文革期间民工挑扩通扬运河,曾挖掘一悬棺墓,棺木虽腐朽,仍悬于冢中。发现此碑,方知是古人吕岱。无知愚蠢的造反派,将其碑作为“四旧”而破。

遗嘱碑在我国并不多见,因为遗嘱往往关系到财产隐私,家庭纠纷,不便铭刻于石碑。我们所能见到的都是光羽磊落、干出轰轰烈烈一番事业的人物墓碑。因此,遗嘱碑的碑型、碑文刻字,都显得庄严肃穆,端正不阿。

豫让碑

在山西省太原市南边有一座“豫让桥”,桥旁有一所“豫让祠”,祠里有一块“豫让碑”。

豫让,何许人也?豫让,战国时期晋国人,是当时著名的刺客。起初,他投靠范中行氏,未被重用。后来,他又成为晋卿智瑶(智伯)的家臣,智伯对他十分看重,甚见尊宠。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打败了智伯,并将智伯的头颅骨漆上漆,当作“饮器”智伯一死,豫让即逃入深山野林之中。为报主人知遇之恩,他临走时发下“士为坪己者死”的誓言,决心以死来报答智伯。为此,豫让曾两次谋^赵襄子。他先是改变姓名,充作一名刑人,暗携匕首,准备于宫厕中行刺赵襄子。因赵襄子防备严密,急切中不得下手,这一次暗杀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