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6945700000020

第20章 选择理性,勇于放弃(3)

对善于享受心情愉悦的人来说,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师们所说:人生在世,紧握着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

人生竟是如此的神奇,这神奇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润于美之中,我们当然要紧紧地抓住它。这一切我们是知道的,然而这一点,又常常只是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才为人觉察,而当一旦觉察,那样美好的时光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凋谢了的美,逝去了的爱,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生活的馈赠是珍贵的,只是我们对此留心甚少。人生真谪的要旨之一是:告诫我们不要只是忙忙碌碌,以致错失掉生活的可叹、可敬之处。虔诚地恭候每一个黎明吧!拥抱每一个小时,抓住宝贵的每一分钟!

执着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死,松不开手。人生这枚硬币,其反面正是那悖论的另一要旨: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怎样松开手。

这种教诲的确是不易领受的,尤其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满以为这个世界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满以为我们用全身心投入的所追求的事业都一定会成功。而生活的现实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们的面前,于是,这第二条真理虽是缓慢的,但也是确凿无疑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经受“失去”中逐渐成长,经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只是在失去娘胎的保护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后又要进入一系列的学校学习,离开父母和充满童年回忆的家庭;结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又只能看着他们远走高飞。我们要面临双亲的谢世和配偶的亡故;面对自己精力逐渐的衰退;最后,我们必须面对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们过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但是,我们为何要臣服于生活的这种自相矛盾中呢?明明知道不能将美永久保持,可我们为何还要去造就美好的事物?我们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早已不可企及,可为何还要使自己的心充满爱恋?

要解开这个悖论,必须寻求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透过通往永恒的窗口来审度我们的人生。一旦如此,我们即可醒悟:尽管生命有限,而我们在世界上的“作为”却为之织就了永恒的画卷。

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作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些莫测的变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而生存下来,我们也通过自己的孩子而生存下去。我们所建造的财富将会留存久远,我们自身也将通过他们得以久远的生存。我们所造就的美,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泯灭。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与时俱在,永存而不朽。

不要枉费了你的生命,要少追求物质,多追求理想。因为只有理想才赋予人生以意义,只有理想才使生活具有永恒的价值。

(第三节)有所失必有所得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不自觉地考虑其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是得到的多失去的少呢还是与之相反。

鉴于每个人对生活、对人生、对幸福、对得失等的不同理解,也就会有因人而异的衡量得失的不同尺度,无论大家的衡量标准是如何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得到的最好是能多过失去的。

现在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连刚刚会走路的小孩子也开始上网找寻他们的快乐了。纵观所有的上网者,其中人数最多的也当然是年轻人,而占比例最大的又当然是学生(其中大学生占多数)。

我们常常听到网友们有这样的感叹:上网真的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金钱、精力乃至感情,就连学业也荒废了……在网上也几乎天天都听到有网友在说:“我要离开聊天室,不上网了,上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也有的说:“网络真的很害人,让我吃睡不香,让我干什么都没有心思,一心只想到网上来和朋友们聊天、到各个网站上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那些有过网恋最终又以失恋而告终的人,大部分在抱怨网络令他们付出了太多、失去了太多而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留下的只是一份伤心、失落、痛苦和遗憾的同时,也会发出痛苦的呐喊:“我这一次是真的要戒,网络带给我太多的痛苦和无奈,也浪费了我太多的感情……”

可是,好好想一下,你真的什么也不曾得到吗?聊天时的轻松,见到好友聊得热火朝天时的兴奋,在网上不必伪装尽情放松自己与朋友海阔天空时的欣喜,通过网络跟任何一个在生活中也许永远也不可能相遇的人成为知己时的欣慰,想念某一个网友却真的在某一个可以聊天的地方相见时的那份激动和喜悦……这些难道不是你曾经在网上所拥有的吗?

某电视节目对一个成功商人进行专访,他说:“对于朋友而言,如果太计较个人的得失,他(她)将很难有真正的好朋友或是知己,作为一个商人,如果太计较眼前的金钱或是利益的得失,他(她)就很难真正地、长久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他还说:“我做生意,常常会把一些跟我的生意不相干的业务介绍给我的客户,或是把因为我自己太忙做不完的业务给我的同行去做,这样在别人看来很傻,哪有把自己的生意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做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当我在帮别人时,当我看似失去了我赚更多钱的机会时,我其实是在帮我自己,一旦得到过我帮助的客户有了一笔跟他不相干却对我生意有利的业务时,他就会把这笔生意介绍给我来做;一旦我的同行也有做不完的业务而我却没有业务时,他同样想到我曾经帮过他,这回他也要帮我一把,所以把做不完的业务让给我而不是别人。这就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这看似很平常的一番话却体现出这位商人是多么的有智慧、有个性,他的成功正是在于他懂得怎么样衡量得和失。

其实,得和失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间同时存在,这是一对相对立的关系,也是永远相联系的一对关系,在你认为得到的同时,其实在另外一方面肯定会有一些东西失去的,而在失去的同时也一定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人也是一样。大家有缘相识相交,本来就是一种很难得的缘分了,只要大家合得来,且在一起相处很开心,那么就不必太计较自己是不是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我宁可别人欠我而绝不愿意自己亏欠别人。就算是真的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最起码我心里可以很坦然,况且有许多表面上看起来是得到的,可是说不定也正是失去另外一些东西的前因呢。

得和失永远并存的,这是一对永远也不可以分开的亲兄弟,关键是你如何掌握住机会,如何正确看待得和失这一辩证关系,让自己在失去什么的同时得到比失去更多的好东西。

其实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有位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事业成功的女士,请问她成功的秘诀,她的回答是一放弃。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对此作了最具体生动的途释:为了获得事业成功,她放弃了很多很多:优裕的城市生活、舒适的工作环境、数不清的假日、甚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当提议朋友们一起聚会或集体旅游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朋友类似的抱怨:唉,有时间时没钱,有钱时又没有时间。其实,人生是不存在一种很完满的状态的,你只能在目前的情况与条件下做出你自己的决定。选择不能拖欠,当你想着等待更好的条件时,也许你已经错过了选择的机会。

该放弃时一定要放弃,不放下你手中的东西,你又怎么会拿起另外的东西呢?造物主不会让一个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有所得必有所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获得都是以放弃为代价的。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自然就必须放弃越多。不懂得放弃的人往往不幸。曾听朋友说起过他们单位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其人年逾不惑仍待字闺中。不是她不想结婚,也不是她条件不好,错过幸福的原因恰恰在于她想获得太多的幸福,或者说她什么也不肯放弃:对于平平者她不屑一顾,有才无貌者她也看不上眼,等到才貌双全了,

地位低微又使她的自尊心、虚荣心受到极大的刺痛......有没有她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呢?也许有,但我猜想,那一定是在天上而不在人间。

每一次默默的放弃,放弃某个心仪已久却无缘分的朋友;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事;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我们去重新开始,崭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得美丽!

两害相权取其轻

很久以前,一位猎人在丛林里放置了很多的铁钳,专门由于捕捉老虎。有一只老虎运气不佳,它早上一出来就踩着了猎人布下的铁钳,只听咔嗒一声,它的一条后腿被牢牢钳住了。

由于铁钳是专门为捕捉老虎定做的,用的都是上好的铁,非常坚固,这只老虎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挣脱。

“我难道就这么坐等着猎人来捉住我吗?”老虎想。

它当然知道,如果落到猎人的手里,将面对的是被食肉寝皮的下场。

“不行,我必须放弃这条腿,以保住我的生命。”老虎对自己说。

然后,它抬起没有被钳住的那条腿,用力地向大树蹬去。又是咔嗒一声,被钳住的腿挣断了。老虎得以逃脱,虽然没有了一条腿,可毕竟比送命强多了。

几个月后,老虎的伤口愈合了,虽然没有先前威猛,但还是能捕捉到一些弱小的动物。

舍一腿而保全身,这只老虎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其实,自然界中的很多动物都有这样的求生本领,当被某种捕猎工具捕到后,它们会先努力设法挣脱,当这样努力无效时,它们便会弃掉被夹到的那部分肢体以求逃脱。因为它们知道,对它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生命。人类也有“壮士断腕”的类似壮举。

对我们人类来说,当损失不可避免的发生时,也应该权衡利弊,当机立断舍弃小的利益。患得患失不仅无助于损失的挽回,反而只能使自己丢掉更大的利益,这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美国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就是这样做的。

1981年开始,韦尔奇一共投资了5亿美元到工厂自动化系统。在韦尔奇上任约翰斯当权的时代,通用电气就深受自动化之惠。当时,通用电气是美国极少数最早在工厂内使用电脑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企业之一。自动化技术的投入使用使通用电气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从自身的得益经验推至全美及全球的市场,韦尔奇非常看好这是一个大市场。他信心十足地认为,通用电气只需将生产出来的自动化设备直接销售给各个企业的总裁就行了。他甚至乐观地估计,到1990年,自动化设备的市场规模将可达900亿美元。

因此,韦尔奇趁势拍板买下了卡尔马和英特丝尔两家专门制造电脑辅助设计仪器和半导体的工厂,来扩充通用电气自动化的实力。

韦尔奇尤其对卡尔马寄予厚望。韦尔奇于1981年2月买下卡尔马。当时,它在电脑辅助设计方面占有第二大的美国市场,它所提供给零件设计师、线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软件和硬件深受欢迎。

对此,韦尔奇决定锦上添花,进一步扩张市场。不惜降低价格在行销上大量投资。成效显著呈现,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一并大幅度提高。然而好景不长。首先是卡尔马的几名高级经理及身怀绝技的工程师倒戈投入竞争对手的怀抱,使通用电气在管理和技术上出现缺口。接着,通用电气推出的新产品质量也出现问题。因此,到1983年底,自动化业务已陷入困境。1985年,卡尔马丧失了近一半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由原来的第2名降到第11名。韦尔奇总结这个工厂自动化计划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是新产品上市过于仓促。

比如,1983年,通用电气推出一种新产品,是新型的数位化控制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设计颇为先进,机器人的所有动作都可以由电脑荧屏控制,并在发生意外的潜在阶段自动发出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