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6945700000021

第21章 选择理性,勇于放弃(4)

不幸的是,因为过于仓促,这种机器人上市时,不少电脑程式软件的毛病都还没有消除。因此,顾客怨声载道,通用电气因此声誉大跌,连带导致这种机器人在这一年的销售就跟着大跌20010。这类产品的亏损几乎达到1000万美元。韦尔奇不得不承认这是“管理执行上的失误”。

事己至此,韦尔奇只好升白旗缴械投降。他当机立断,将买进仅4年却让通用电气损失了1亿多美元的卡尔马和英特丝尔两家工厂卖掉。剩下的自动化业务则纳入后来转亏为盈的新的合资业务,合资伙伴则是日本的法努克。

通用电气的经理人谈到这件事,并没有指责韦尔奇。相反,很赞赏韦尔奇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并能果断迅速地撤回错误的投资,使损失尽量减少至最低的做法。他们这么形容韦尔奇:“韦尔奇每天都会检讨自己,他会很愿意说:‘我知道我昨天是要你那样做的,但是我知道我错了。现在我有新的市场讯息,环境在变化,我们需要重新修正方向。’这种认错的态度对公司的影响十分巨大,大多数的企业领袖很难做到这一点。”

杰克,韦尔奇是因为市场的原因忍痛抛掉了卡尔马和英特丝尔两家工厂,而霍英东则是在英美两国的联合“政治迫害”下,为了保全大局,才壮士断臂,赔钱卖掉了地产“星光行”。

星光行(当时的名称是九龙商业大厦)是霍英东集团和另外三个集团合资,组成九龙置地公司,于1962年开始兴建的,其股东除霍英东外,还有何添、关启明、钟明辉等人。整栋大厦共投资3000万港元,这在当时,算是一项非常大的地产项目,其中霍英东个人承担750万,即总投资的1/4,其他三个财团也各占1/4。但当中,九龙置地公司向汇丰银行贷款1000万元,这笔贷款以霍英东的名义担保,即霍英东总共投进1750万元。

当时,霍英东财力雄厚。他说:“在银根上,我是基本没有问题的。当时我承诺过,如果汇丰银行要我们清还1000万元的债项,我亦即时可以拿出来。”

按照霍英东他们的计划,星光行主要用于收租。星光行位于尖沙咀海旁,位置极佳,初时有不少商户租用,其中一个较大的租户就是中艺公司。“中艺”以经营中国工艺品为主,有中资背景。当时,中英关系正处于历史低潮,港府正处处限制中资企业的发展,故霍英东把星光行租予“中艺”,自然被港英视为亲中的表现。

霍英东万万没有想到,把星光行出租给“中艺”竟然会惹祸上身。港英当局向霍英东施压,封杀他的生存空间。历史上,由于朝鲜战争时期的经历,霍英东的公司也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于是,英、美两国从星光行人手,联手向霍英东施予“政治迫害”。

首先,美国驻香港领事将星光行列入“黑名单”,明确宣布所有星光行的租客都不能买卖美国货,就连美国制造的那些收银机也在禁售之列。如此一来,对租用星光行的商户极为不便。

美国领事这一招果然奏效,不少租客或对星光行望而却步,或要求低价租用。霍英东决定将租价大幅度降低。因为他算过,若以这个价钱把整幢星光行出租,只要熬过7年,就可赚回所有投资。

降低租金的决定一做出,果然吸引了不少商户来参观、租用。谁知,这时候香港电话公司给各个有意租用星光行的商户打去电话,“忠告”他们:最好不要租星光行,如果租下来,接通电话可能遥遥无期。

做生意的人哪敢和政府作对?并且,没有电话,生意如何做?结果,有意租用者个个慑于政府的压力,都不敢租用;连那些已经交了按金的商户也纷纷退租,连按金也不要了。偌大的星光行,一时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在商场打滚多年、见惯风浪的霍英东,而对英、美的“政治迫害”,也无计可施了。霍英东和几个股东商量后,决定出售星光行。但当时正是香港地产市道处于历史低潮时期,投资者都因为香港前途不明朗而不敢贸然买楼,因而楼宇有价无市。

事实上,霍英东当时确实曾有意独资买下星光行,因为他仍然看好香港未来的地产市道。至于后来放弃,原因是:他很清楚,若自己独资购下星光行,英、美方面也决不让自己有好日子过。

这时,英资的置地公司窥准机会,找到霍英东,提出以3750万港元收购星光行。置地是香港最大的外资地产公司,其母公司怡和以贩卖鸦片到中国起家,是香港最大的英资公司之一。

在地产市道一片萧条的情况下,3750万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钱。为减少损失,霍英东于是同意以这个价钱卖给置地。其实,以霍英东当时的名望和关系,要找一个买家并非难事。但是,即使把星光行卖给自己选择的买家,霍英东仍然有一个顾虑。原来,霍英东当时有两家设在珠城的戏院,所放映的电影都是向美国的米高梅等8大电影公司购进的;若美国继续向他施压,则戏院的片源就有问题,两间戏院就难以生存,而其他问题也可能接踵而来。

置地买下星光行的不久,香港局势趋于平静,地产市道也逐渐复苏,到了1970年,中区地王竟以2.58亿港元成交,创当时香港和世界地价的最高纪录;而星光行也在短短时间内全部租清。置地乘人之危,大赚一笔,而霍英东却损失惨重,事后还不时扼腕长叹!

星光行事件之后,霍英东仍然看好地产市道的前景,并没有因为在星光行事件中受挫而堰旗息鼓。他在地产市道仍然疲软时,还是把大量资金押在地产上。1968年,他斥资发展康宁道24号第一期工程;1969年,发展维多利亚大厦、康宁道48—52号第二期工程、铜锣湾道82号工程;1970年,斥资140万买下薄扶林沙宣道33号豪宅,并发展钵仑街124—128号工程。然后,又将资金投放于轩尼诗道、天后庙道一带的物业。

但是,由于港英政府有意“封杀”霍英东的发展空间,所以1967年之后的霍英东,虽然也在地产市场有些投资,但与1967年之前在地产界纵横叱咤的势头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霍英东迫于无奈,已经改变投资策略,以退为攻,步步为营,并逐渐淡出香港的地产市场。

事实上,经过1967年的地产低潮之后,当时在香港,霍英东仍然可以说得上是手头资金最为充裕、实力最为雄厚的地产商之一。也就是说,他从那时起,逐渐淡出地产市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相反,当霍英东逐渐淡出香港地产界之时,香港一些华资地产商却乘势而起。由于一些英资财团对香港前途缺乏信心,没有作长远发展的打算,因而未能充分利用其拥有的庞大土地和雄厚财力自行发展,而是倾向于将土地出售。一些华资商人,如郭得胜、李兆基、李嘉诚、胡应湘、郑裕彤等,乘机大战地产市场,并大有斩获,业绩斐然,财富剧增,成为香港地产行业的中流砥柱;连同原有的华资集团,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华资地产商已强大到足以与英资分庭抗礼。而霍英东,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郭得胜、李嘉诚、李兆基等人,兴建一个又一个屋村,大发其地产财。

不少人因此感叹说:“若不是港英政府与美国政府联手施‘政治迫害’,则当今香港十大地产商之首,极有可能是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执地产业牛耳的霍英东!”

不过,霍英东卖掉星光行的做法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他强硬到底,只会招来英美更大的报复,不但星光行保不住,自己的霍氏集团也将岌岌可危,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拿得起,放得下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敢于放弃,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放弃不是颓废,不是厌世,而是一门学问。人生在世,忙忙碌碌,疲于奔波,我们常常被强烈的愿望所驱赶,不敢停步,不敢懈怠,也不敢轻言放弃。背上包裹越来越多,越来越沉,而我们什么都不愿放弃,因而,当收获越来越多的时候,身心也越来越累。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做了错事,说了错话,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之,有些人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这些心理负担有损于健康和寿命。有的人之所以感觉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这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把自己折腾得疲劳而又苍老。

其实简单地说,让人放不下的通常在于财、情、名这几个方面。想透了想开了,也会看淡了,自然也就会放得下了。

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仓库。这仓库里装满了放射着奇光异彩的宝贝,也不知存放者是谁。仔细看,每个宝贝上都刻着清晰可辨的字纹,分别是:骄傲,正直,快乐,爱‘隋……这些宝贝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迷人,学生见一件爱一件,抓起来就往口袋里装。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发现,装满宝贝的口袋是那么的沉。没走多远,他便感觉到了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脚步再也无法挪动。

老师说:“孩子,我看还是丢掉一些宝贝吧,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学生恋恋不舍得在口袋里翻来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丢掉两件宝贝。但是,宝贝还是太多,口袋还是太沉,年轻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来,一次又一次咬着牙丢掉一两件宝贝。“痛苦”丢掉了,“骄傲”丢掉了,“烦恼’丢掉了……口袋的重量虽然减轻了不少,但年轻人还是感到它很沉很沉,双腿依然像灌了铅一样的重。

“孩子”,老师又一次劝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还可以丢掉些什么。”于是,学生终于把沉重的“名”和“利”丢掉了,只留下“谦虚”、“正直”、快乐”和“爱情”。一下子,他感到说不出的轻松。但是,他们走到离家只有一百米的地方,年轻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他真的再也走不动了。

“孩子,你看还有什么可以丢掉的,现在离家只有一百米了。回到家,等恢复体力还可以回来取。”

学生想了想,拿出“爱情”看了又看,恋恋不舍地放在了路边。他终于走回了家。

可是他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高兴,他在想着那个让他恋恋不舍的“爱情”。老师过来对他说:“爱情虽然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你的负担。等你恢复了体力还可以把它取回,对吗?”

第二天,他恢复了体力,按着来时路拿回了“爱情”。他真是高兴极了,他欢呼雀跃。他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这时,老师走过来触摸着他的头,舒了一口气:“啊,我的孩子,你终于学会了放弃!”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如何放弃,放弃些什么。一个人倘若将一生的所得都背负在身,那么纵使他有一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倒在地。

昨天的辉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过去的成就只能让它过去,只能毫不痛惜地放弃。什么时候学会放弃,什么时候便开始了成熟。我们都要学会放弃,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应放弃。

学会放弃还要对已失去的事物有一种“既然己失去,就让它失去吧”的心态。

有一个收藏家,他酷爱茶壶,收集了无数个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一定亲自前住鉴赏,如果看中意了,而对方愿意割爱,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他最中意的是一只龙头壶。

一曰,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于是他拿出这只茶壶泡茶招待这位朋友。二人开心地畅谈着,朋友对这只茶壶所泡出的茶赞不绝口,因此好奇地将它拿起来把玩,结果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全场陷入一片寂静,在场的每个人都为打碎这巧夺天工的茶壶惋惜不已。

这时这位收藏家站了起来,默默收拾这些碎片,将他交给一旁的家人,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事后,有人就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收藏家说:“事实已经造成,摔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宝贝”,但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在某些时候一定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是肚量,拿得起是可贵,放得下是超脱。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