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6945700000023

第23章 保持弹性,进退自如(2)

只要你已经站在了别人的屋檐下,就“一定”要厚起脸皮低头,不用旁人来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感觉到疼才低头。这是一种对客观环境的理性认知,没有丝毫勉强,所以根本不要有难为情和拉不下脸的感觉。与生存相比,脸面又值多少钱?在生存与脸面相矛盾时,还是生存第一!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这是很了不起的英雄气概。不过,如果英雄气概用得不是地方,就一文不值。名声和自尊确实很重要,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你不得不抛弃它们,该低头时且低头,以换取自身的安全。

古时候,有一位官员,非常清廉,在百姓中深孚众望。但是,皇上对他似乎很不满意,使他感到很困惑。他的一位幕僚提醒他说:“皇上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您的名气这么大,他会不会怀疑您有野心呢?”官员吃了一惊。他知道,被皇上怀疑有野心,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他故意收受一些贿赂并让外人知道,因而招来了外界的批评。没想到,皇上从此反而对他越来越信任。

还有一个例子:商纣王经常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连日子也弄不清了。一次,他问左右的人:今天是几月几日?大家都说不知道。纣王打发人去问箕子,没想到箕子也说不知道。等使者走后,箕子的弟子好奇地问:“老师真的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箕子叹了一口气,说:“做君王的使全国没有了日月的概念,天下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月日,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就很危险了!”

商朝灭亡后,箕子“义不食周粟”,可见不是什么势利小人,但为什么当初不给纣王进一点忠言,反而随波逐流呢?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倾轧和斗争,一旦定形,已不是某个人能逆转的。它要么是具有活力的,将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要么是死气沉沉的,必将糜烂腐败以至于灭亡。在盛世,多的是忠臣良将,因为组织的价值观欢迎这些人;在末世,多的是乱臣贼子,因为忠臣良将没有生存的环境。所以,当你处在某个组织中,如果不认同它的价值观,就离开它;如果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就只有顺从它的价值观,除此别无他法。

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发生没有道理的事,也免不了有无理可讲的地方。

唐朝武则天专权时,重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迫害反对派至使不少大臣遭冤杀。

一次,来俊臣以谋反罪名,突然将狄仁杰等人逮捕下狱。来俊臣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只要承认谋反就可减刑免死。武则天同意了。

在审讯时,来俊臣宣读了武则天的诏书。狄仁杰立即跪在地上,口称“死罪”,并承认自己确实想谋反。他这种不打自招的举动让来俊臣感到意外,但根据圣旨,只好免他死罪,听候发落。

这时,判官王德寿悄悄劝狄仁杰诬告几个官员以减轻自己的罪过。狄仁杰说:“皇天在上,我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么能害人?”说完,一头向大堂的柱子撞去,顿时鲜血直流。王德寿等人忙把他送到厢房休息。狄仁杰趁无人之际,蘸着身上的血,将冤屈写在手絹上,然后撕开棉衣里子,将手絹藏进去。

过不久,王德寿进来看望狄仁杰。狄仁杰脱下棉祆,请他带出去交给家人洗洗再送来。王德寿不防有诈,如实照办。狄仁杰的家人拆开棉祆,看见血书,忙拿去向武则天上诉。武则天将狄仁杰叫去问:“你既然有冤,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说:“我要是不承认,只怕早死在严刑之下了!”

武则天毕竟是个聪明人,知道狄仁杰说的是真的,就把他放了。如果他当初担心污损忠臣之名,硬扛到底,不但他自己没命,还得连累全家遭殃。其实,在一个没有公理可讲的地方,做忠臣也没什么意思,那又何必为这虚名白白送死呢?无论是面对何种突发场合,做无谓的牺牲都是得不偿失的。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主动“示弱”的艺术

生活中充满了竞争,职场上也不例外。

可以说,几乎每个办公室里都有条“齐头并进”的原则,好像是一份公约,但没有白纸黑字,可一旦某个人冒出来,必然“树大招风”,遭到众人的非议和刁难!

王小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某机关工作,学中文的她特别受}领导器重,加上她精力充沛,工作认真,不论是给领导写经验材料,还是见诸报端的小品文,都那样文采飞扬,语语中的。自己风光,领导对她的工作能力也满意。但没想到麻烦也因此接踵而至。先是有些在机关工作十几年还原地踏步的同事开始讥讽她:“小王,你又来稿费啦。挣这90元可不容易呀,我说你今天怎么眼睛又红了,昨晚熬到几点啊?”年轻的同事心理也不平衡,看到她拿到荣誉证书,就去领导那里告她的状,什么口红抹得太重呀,工作时间通私人电话用很长时间呀等等。事都针眼大,却透过了斗大的风。于是,搞得领导开始找她谈话,说工作有点成绩不要骄傲,小毛病不注意会犯大错误。

王小姐对此自然是非常恼火,复杂的办公室里让她身心疲惫,但她又不愿让心血付之东流。为此,她没有采取以牙还牙,针锋相对的办法,而是采用了较理智的又不失赞美的办法。

那个告她状的人字写得很漂亮,于是王小姐就拿她写过字的纸做临摹。那人看见后说:“这篇字是我乱写的”,王小姐说:“那你能给我好好写一篇吗?我的字太差了,想拜您为师呢。”那人很不好意思,但是看到王小姐很诚恳,就十分认真地给她写了一篇漂亮的钢笔字。她感到了自己有比王小姐强的一面,就不再嫉妒王小姐比她强的一面,关系也就和谐了。

这是一种主动“示弱”的策略。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生活上幸运容易招人嫉妒。这时生气、吵嘴都没有用,而示弱则可以减少不满和嫉妒。再加上针对同事某些专长,加上一些赞美之词,就会平和别人嫉妒心理,时间久了,就会营造出较适合自己发展的客观环境来。

此外,故意表现的迟钝一点,以弱示众,引起别人的恻隐之心而想伸出援手的处世方法,也是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当然,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示弱法,有人以新闻记者的情形为例做了说明。

想让自己真正想写的文章能顺利刊登出来,必须使用一些技巧才行。即故意显露一些一目了然,但和所报导事件的基本构成无关的错误。当总编辑在审稿时,很容易便会发现这些错误,并怀疑对方是否有意如此。但由于不是严重的过错,所以不会指责执笔人。结果因为对那些无伤大雅之误的留意,不但不会将执笔人所主张之一点删除,而且会更细心地欣赏其作品,与留心对方的为人。

又如,某名评论家主持某电视台的时事评论节目,即是这种情形。虽然他说起话来字正腔圆,反应也十分灵活,但就是得不到观众的欢迎。因为和他共同演出的人经观察,都觉得这位评论家精明得可怕。后来改由另一位评论家主持,收视率才逐渐提高。虽然后一位评论家因为粗枝大叶、反应迟钝,而被说:“那个傻蛋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但由于能令观众有安心之感,而广受欢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

因为,头脑太聪明、个性太精明的人,通常都很难应付。由于脑子整天转个不停,不论什么事情都会事先预测好,让人有松懈不得的感觉。同时,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会立即指出来,即使没有当场表明,也会让对方觉得:“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企图!”警戒之心油然而生。所以,如果让这种类型的人物登上领导者的宝座,部下们恐怕再没有好日子可过了。

因为,如果领导者的作风太过敏锐、精明,与之接触的人都会受其指责,如此一来,部下当然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真正想法告诉领导者,并将自发性的活动压抑下来。如果领导者虽没有实际采取指责部下缺点的行动,但平常所表现的行为过于敏锐,部下也会自然畏缩,因为他们的内心会认为:“我何必自找麻烦,以致被上司挑毛病。”

由此可知.领导者的表现如果过于敏锐,便成为使部下充分发挥所能的障碍。如果领导者能稍微掩饰自己的锋芒使部下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是一位魅力十足的成功领导者。例如,被称为“装有电脑的推土机”的田中角荣,即属于这类型的人物。由于他兼备极其精密的计划能力,以及超群绝伦的实行所以才得此称号。

不过,何以田中角荣只被称为“电脑推土机”,而没有被称为“电脑刮胡刀”呢?

因为推土机的马力虽然很大,但却不很敏锐,而田中的表现也略微迟钝,正好和推土机的性质相同。田中角荣就任总理大臣之后,倡导“日本列岛改造论”,并加以实行。观其实践方式,便使人产生一种其并不是依赖敏锐头脑而是依靠踏实的作为进而成功的感觉。

但后来的田中角荣,不再坚持过去那种单纯和有些迟钝的形象,而将内面的敏锐确实显露于外。据专家研究,田中角荣后来所表现的敏锐作风多半是由于他依靠财富力量所获得的强大权力引起的。其实,田中角荣本身仍保有相当浓厚的迟钝性格色彩。从他牵强地使用强力压迫有关单位改变洛克西德事件对他的不利裁判,结果反使自己不得不下台的情形”即可充分证实这一点。

大平正芳也是位因未将内心的敏锐显露于外而获得成功的人物。其实,他是个相当聪明且反应灵活的人。由于生性酷爱读书,当他就任池田首相的秘书官时,不论多么忙碌,都会抽空逛逛位于神田的书店街,并买几本中意的书回家品味。

大平正芳一向以说话速度慢条斯理而闻名,其实这可能是他故意隐藏敏锐的真面目,佯装成反应迟钝,而予人安心之感,此乃避免受人攻击的巧妙方法。

如此看来,迟钝不光可以成为点燃下属智慧的火花,而且还可以隐藏锋芒,使自己逃脱众矢,从而成功地保全自己。

要经受的住“委屈”

在成大事者的眼中,任何委屈都不足以让人心灰意冷,相反更能鼓舞士气,激发一定要成功的欲望。要知道,只有能忍一时的委屈,才会有将来的成绩。

比如,作为一个下属,在上司把某些事故的责任推到你身上时,虽然感觉很委屈,但也必须“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司却指责自己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

在某机关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事。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后,要求各省、市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检查。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例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

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让他把东西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班、打电话、催数字,很快地把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整。这样,局长也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却又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为上司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儿损失,挨几句批评,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某公司秘书科的小李在接到一家客户的电报后,立即向经理作了汇报。可就在汇报的时候,经理正在与另一位客人说话,听了小李的汇报后,他只是点点头,说了声:“我知道了。”便继续与客人会谈。

两天以后,经理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为什么不把那家客户打来的电报告诉他,以至于耽误了一大笔交易。莫名其妙的小李本想向经理申辩几句,表示自己已经向他作了及时的汇报,只是当时他在谈话而忘了。可经理连珠炮式的指责简直使他没有插话的机会。而且,站在一旁的经理办公室主任老赵也一个劲地向小李做眼色,暗示她不要申辩。这就更弄得小李糊涂不解了。经理发完火后,便立即叫小李走了。一块出来的老赵告诉小李,如果你当时与经理申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听了老赵的话,小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不清其中的奥秘。

事情过了很久,小李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位经理也知道小李已经向他汇报过了,也的确是他自己由于当时谈话过于兴奋而忘记了此事。但是,他可不能因此而在公司里丢脸,让别人知道他渎职,耽误了公司的生意,而必须找个替罪羊,以此为自己开脱。所以,经理的发怒与其说是针对小李,还不如说是给全公司听的。但是,如果小李不明事理,反而据理力争,这样,不仅不会得到经理的承认,而且很可能因此而被解雇。

那么,是不是在上司错怪了自己之后,都不要去申辩呢?切不可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上述例子,便可以发现,经理之所以如此责怪小李,小李之所以不能申辩,是因为事关经理自己本身。假如事情不是这样,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节)好汉要吃眼前亏

狮子建议九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十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九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十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十只,这样我们就都是十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一点儿智慧。”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当你碰到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时,吃点眼前亏,对你也许不是坏事。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是指聪明人能见机行事,避开暂时的不利势头,以免吃亏受辱。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还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你和别人开车时相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