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新教师的忠告
6949000000011

第11章 班主任工作(4)

以表扬为主基调的班级事务会,还可考虑选择在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之后。这类集体活动有义务募捐、志愿者行动等等。班会表彰的“面”要大一些,尤其是“自愿报名参加”的活动,除了表现突出的学生之外,最好能对所有的报名参加者都有符合其自身行为特点的积极评价。

以上两种班会,班主任不要唱独角戏,负责组织活动的班委会成员或团支部成员也应当是总结表彰的发言者。必要时,受到表彰的优秀学生也要作为大家的代表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难忘经历和收获。

以表扬为主基调的班级事务会,不排除对班级日常学习纪律的点评总结,但这些内容可以穿插在上述两种班会中进行。如果确实需要单独召开,会前班主任应将班级各方面情况逐一梳理,从学习成绩、作业、课堂纪律、卫生值日与扫除以及其他应当点评总结的方面列出需要表扬鼓励的学生名单,在班会上一一宣读并结合他们的实际表现进行赞扬。

班里存在的问题可以讲吗?当然可以。表现差的学生可以批评吗?当然也可以。应当注意的是:讲问题批评学生时尽量讲事不点名,但必要时该严厉批评的也不能轻轻带过。讲明班里存在的问题并批评不良现象,不应当成为班会的主要内容,它应当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真正解决问题不在于会上讲的时间多么长语气多么重,而在于班主任为解决这些问题具体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是不是符合教育规律。

像专门为解决班里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召开的班会,批评也应当是短暂的,主要时间应当用来让全体学生明白相关的道理。

比如说有几个学生,只要上数学老师的课就出怪声,接话茬。数学老师向班主任反映了情况。班主任很了解数学老师的性格脾气,知道她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是“凶狠型”教师,缺点是缺乏管理学生的办法。问题很清楚:这几个学生欺负她。

班主任为了让这几个学生以及全班学生都明白“学生与老师应当互相尊重”的道理,经过精心准备,可召开一次以此为主题的班会。

在会上,班主任通过实实在在的不尊重学生的语言动作,让学生明白老师这样做不对。再通过实实在在的不尊重老师的语言动作,让学生明白学生这样做也不对。然后,班主任讲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结合刚才的语言动作让学生明白:自己哪怕犯了错误,也希望老师尊重自己的人格,老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反之,老师也希望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哪怕是自己犯了错误,学生也应当尊重老师的人格。

这个道理明白了,班主任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上数学老师的课出怪声,接话茬”的问题了。班主任首先可以问学生:“数学老师犯错误了吗?”不管学生回答是“犯了”还是“没犯”,班主任都应当按照前面的逻辑说:“学生应当尊重老师的人格。”

接下来的问题是:学生不尊重老师,应当怎么办?

通过讨论,班主任引导学生得出的结论应当是:第一、学生改正;第二、学生向老师道歉;第三、学生写检讨;第四、学生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作检讨;第五、班主任请学生监护人到学校来,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共同帮助学生;第六、报请学校给予学生处分。这六种处理,由轻到重,但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可以同时交叉进行。

也可能有学生会提出:老师不尊重学生,应当怎么办?

班主任可以做简单的回答: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老师应当向学生道歉。如果老师不认错,甚至态度不够好,学生可以向学校反映。学校有对老师的处理权,也有相应的处理办法。

如果学生出现了严重违纪行为,按照班规需要公开处理,需要公开检讨认错,那么班主任就应当把这事拿到班会上来,让违纪学生公开向全体同学及教师做检讨,然后班主任和有关学生做大会发言,对违纪学生进行帮助教育。这种需要公开严肃处理的事情毕竟较为少见,不会构成班级事务会的主流。

§§§第二节对后进生的鼓励

说某些学生“后进”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说他们目前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各方面因素有利,他们会不断前进,甚至进入先进行列;另一层含义则是对他们当前状态的委婉确认,避免在称谓上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打击,不利于他们转化。

所谓“后进生”,不外乎“学习后进”和“品行后进”两种,其中品行后进生更让班主任感到“棘手”“难办”。当然,学习品行“双后进”的学生也自成一类。但从班主任教育的角度看,“双后进”学生最令人头痛的是“品行”,所以可以并入“品行后进”这一类之中。

一、学习后进学生的转化

学生学习吃力且成绩不高,虽然和他们的后天环境、主观努力分不开,但毕竟有较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先天智力条件不足造成的。不能否认,人的智商有高有低,就如人的个头有高有低一样。确实有些学生,智力水平比智障者所高无几,如果班主任要求他们“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鼓励鞭策尚可理解。假如真正对他们施加压力进行逼迫,不仅是不清醒的,而且是不人道的。

这部分后进学生,只要他们能认真学习,不言放弃,就是他们自身获得的成功,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成功。如果他们过去做不到认真学习,经过班主任的帮助现在做到了,就是成功地实现了后进生转化。至于他们成绩的起伏,不应当作为转化与否的标准。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工作的教师能有上述认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更普遍的看法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学习不好是不认真学习的结果。有个省会城市“热点初中”的“校内名师”2006年暑假到上海学习,回校后传达学习收获时就发表了上海“名师”的上述看法。全校教职工听了以后无不颔首称许。

如果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谈,说“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可以“激励”广大教师努力研究学习后进学生的提高问题,努力找出合乎其提高规律的途径和办法。不幸的是,这却成了许多教师简单化地逼迫学习后进学生的理由和借口。

这些教师不妨换位想一想,如果在你读初中的时候,你的老师认为你经过努力可以考出本地中考前五名的高分,而你并没有这种能力,可是老师却天天强迫你完成他给你留出的高难度作业,完不成就“修理”你,你是什么感受?你会不会气愤而又无奈?会不会恨得咬牙切齿?会不会感到绝望?

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学习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因素造成的,而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所致。后天环境主要是学生家庭教育、周围生活环境、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后天环境的影响使这部分学生的志向品行扭曲,直接导致学习水平低下。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品行后进学生的品行特点“重合”,所以把他们的转化放在下面,与“品行后进学生的转化”一起来谈。

二、品行后进学生的转化

促使品行后进学生转化,任课教师责无旁贷,但班主任肩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最大。如果说品行后进学生转化是诸多因素的共同结果,那么其中班主任因素是第一位的,班主任是其他转化因素的催生者与协调者。基于这种认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班主任自身应具备的条件和应做的工作。

1.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与应掌握的教育方法

学生品行不端不是一天形成的,当班主任在自己任教的班里发现有这种顽固性不良行为的学生时,这个学生的某些品质至少已经暂时形成了。也就是说,该学生的前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群如果没有促成这种品质,也至少没有改变它。教育理念正确、教育方法科学的班主任不仅不会促成或巩固学生不良品行,相反会改变它。

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并不神秘,那就是尊重学生及学生成长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知道他们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严格管理、适度批评,注意保护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另外,还要注意尊重他们的监护人和朋友,哪怕是监护不利的监护人和不怎么样的朋友,使他们成为班主任期望的正面影响力量。

2.做好后进学生监护人的工作

学生监护人积极与班主任真心配合,是品行后进学生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监护人,决不能把学生监护人当成自己转手“教训”后进学生的工具。

学生在班里“捣乱”,班主任气得恨不能甩他几个耳光,但考虑到“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就把他的监护人叫到学校,劈头盖脸一顿指责,说他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好。除了把气撒在学生身上之外,还撒在学生监护人身上。

通常,学生监护人只有听着的份,只能劝班主任消气,表示回家一定好好教育孩子。但这句“回家一定好好教育孩子”,却不一定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回家后也不一定会平心静气对待孩子,八成要把自己在学校受的气撒在孩子身上,非打即骂。班主任的气是撒出来了,学生也怕了,但这真的是给班主任帮忙吗?

受了班主任气的学生监护人,在孩子面前表示对班主任有好感的可能性不大,能不埋怨谩骂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初,班主任在气头上,要借学生监护人之手“教训”后进学生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这些吧。

3.注意让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形成工作合力

学生在班里学习,不可避免地要与担任本班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打交道。任课教师对扰乱课堂秩序的品行后进学生,反应不会完全相同。同一个品行后进学生,上不同任课教师的课,表现也不会完全相同。究其原因,是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所致。品行后进学生往往在教学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的任课教师面前更放肆,因而双方矛盾冲突严重,在接受这类教师“低水平处理”后,后进学生愈发“后进”。

班主任认识到这一点,要注意和学生违纪问题严重的课堂的任课教师多沟通。沟通时绝不袒护违纪学生,但同时也要跟任课教师探讨如何教育学生的问题,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探讨正确处理学生上课违纪行为的处理办法,多方面研究探索怎样做才能避免学生出现这些问题。

班主任把任课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协调好了,大家共同完善教育网链,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会大大降低品行后进学生的违纪几率,使他们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

对因为品行不端而造成的学习后进学生,班主任在耐心帮助指导他们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与任课教师密切合作,求得任课教师对他们品行和学习两方面的关心帮助。这样多管齐下,转化效果会更加明显。

这方面工作成功的具体事例很多,各中小学都不乏注意协调任课教师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优秀班主任。新教师多了解学习身边的成功案例,能学到更适合自己的东西。

§§§第三节如何帮助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制力,虽然自己心里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动,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如何帮助他们呢?

明确了目标,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不等于万事大吉。“知易行难”,对于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学习还是一件繁重的工作,或者至少1~2门功课对于他们来说是繁重的、甚至是痛苦的。

确立目标并开始不懈努力,从心理品质而言坚韧、自律、十分重要,从学习技能来说计划和监控十分重要。学好一门功课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遇到困难、问题是正常的,没有困难反而不正常。

针对中学生而言,这种学习的困难解决的不好就会变成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拦路虎。解决得好就可能成为提高意志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磨刀石。

换而言之,我们是否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困难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帮助学生改变错误观念、端正态度是第一步。

一是,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利用这些困难帮助他们培养自制能力。这也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的一步。

要帮助他们,老师需要做比较细致的工作,一是要了解学生。有些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气质类型的倾向问题,这一点老师可以通过阅读方正测评报告得出一些结论;有些可能是个人生活环境、经历所致;有些学生可能是遇到了暂时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老师只有具体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情况之后,才能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可以从方正测评报告中,确定长远目标,再根据这个长远目标,一步步确定小的阶段性目标。

三是,要时时检查学生实现小目标的情况,并不断提醒学生,培养自我监控的能力,即随时意识到自己的学业进步情况与原计划是否产生了偏离,如果产生了偏离将如何调整。

其中面对困难的坚韧、有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随时监控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是核心的内容。

总的来说,对这样的学生要“目标导向”,而不要“高考导向”,也就是,不要向这些学生总是简单地强调高考的重要性,而要注意挖掘他们内心的愿望,使他们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高考?

§§§第四节如何看待学生成绩

在特定班级,任课教师仅担任一门学科教学,只为一科教学负责,而班主任要为这个班的所有学科负责,二者看问题的角度很不相同。另外,任课教师日常大小测验次数较多,反馈学生成绩的次数也较多,而班主任只向学生反馈期中期末大考的成绩名次,这也是一种不同。尽管二者有若干不同点,但不公布学生成绩名次的原则却应当是相同的。即都要尊重学生隐私权,都要充分维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

班主任对每学期都要经历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名次通知问题,应当采取“三不”的做法,即“不公开宣读,不张贴投影,不集体分发”。

“不公开宣读”,就是班主任不能利用班会、“家长会”和其他集会时间公开宣读全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

“不张贴投影”,就是班主任不把全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表”张贴出来,也不利用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屏幕上投放显示全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

“不集体分发”,就是班主任不把印有全班学生考试成绩名次的纸张分发给每个学生或学生监护人。每个学生需要获知的仅是自己的考试成绩名次,把其他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泄露”给他,是侵犯其他同学隐私权。

“不集体分发”,还包括班主任不要让一个或几个学生集体分发学生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而是由班主任在讲台上点名,被点到名字的学生自己到讲台上领回自己的《考试成绩通知单》。

有些教师进行班会制度改革实验,对“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也做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