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新教师的忠告
6949000000017

第17章 人际交往(4)

二、妥善处理任课教师将学生赶出课堂的问题

任课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有强有弱。管理能力强的还好说,有些管理能力差或责任意识差的任课教师就不那么让学校和班主任“省心”了。

管理能力差的任课教师常常在无奈之下,将自己管不了的违纪学生赶出课堂。这在一些学校是常见的事。老实一点的学生还能按教师要求站在教室门口,胆子大的干脆就溜走,找地方玩去了。有些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追究责任,往外赶学生的任课教师“难逃其咎”。

上课的时候,任课教师往外赶违纪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告知班主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是事后得知,或者从附近经过看到了有学生站在教室外面。

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该怎么办呢?不管不问,显然不对——班主任的责任心哪里去了?过去把学生狠训一顿,然后敲门把学生强塞进教室,让他继续听讲,显然也不妥——班主任对任课教师欠尊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由自己来处理,显然考虑不够周全——班主任有“越俎代庖”之嫌。

妥善解决这件事,是班主任先到学生跟前,询问一下是怎么回事,并简单给他讲讲道理。等到下课以后,班主任向任课教师了解一下这个学生上课违纪的情况,然后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是你来处理呢,还是我处理?

如果任课教师希望自己处理,那么等任课教师处理完毕之后,班主任应当主动找任课教师交流一下。在讨论完上面的事情之后,主动和任课教师探讨把学生赶出教室对学生学习这门功课造成的损失。再研究如果不把他赶出去,能不能解决问题,力争达成不把学生赶出去也能解决问题的共识,并且一定要研究出具体解决的办法。

如果任课教师希望班主任来处理这件事,那么班主任处理后也要主动找任课教师交流,告知自己的处理情况。像上面介绍的那样,通过探讨研究,最终使任课教师能正确认识这类问题,学会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

或许有些班主任觉得这样与任课教师“协商探讨”,有些困难。不错,上面的办法确实有理想的成分。很多班主任觉得自己和任课教师都是教师身份,不好意思对人家“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都有同感。

有班主任是这样处理解决“任课教师将学生赶出课堂问题”的:他对任课教师说,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就让班长把违纪学生带到我的办公室里,由我来处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任课教师做得很好。也有个别任课教师把没有必要交到班主任那里的学生,也交来了。不过对交来的学生来说,以后在这个任课教师的课上确实没有再出现违纪问题。还有极个别任课教师竟把十个左右或者十个以上的学生“撵”到班主任这里,让他进行教育。

这时班主任会反省自己,很可能是没有把话说明白,没有特别强调“实在没有办法”这个意思,使其产生了只要是表现不好的学生就都往他那里送的误解。

不管怎么说,用这种办法,确实解决了任课教师将违纪学生赶出教室的问题,避免了可能由此引发的严重事件。

三、认真对待任课教师作业布置超量问题

现在,学生对作业的承受能力不能说不强,但有时仍叫苦不迭,对班主任反映某学科作业平时太多,双休日更是难以完成。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对于其他学科的作业布置问题,班主任不宜过多干涉,但遇到这种情况则应当向有关任课教师反映。反映之前要首先取得学生作业完成时间的第一手材料:优秀学生一般情况下每天用多少时间,作业多的时候每天用多少时间;学习中等和较差的学生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各分别用多少时间。这样,反映问题才有确切依据。

班主任反映问题的时候态度要诚恳,语气宜委婉,免得还没进入实质问题就“谈崩”。谈的时候不妨结合自己过去的教训,从自己曾布置作业考虑不周,曾忽略学生还有其他学科作业说起。涉及到任课教师的时候,首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自己忽略了协调班里各学科的作业布置问题,造成了今天学生各学科作业数量失控的现象。做了这番检讨之后,就算任课教师不怎么通情达理,也不会再拒绝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最终还有可能接受班主任反映的学生意见和班主任的建议。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共事,牵扯的琐碎事情较多,只要处理原则正确,把握好分寸,注意方式方法,一般都能解决好,另外,班主任要多看任课教师的优点长处,多感谢多鼓励,也是团结他们搞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第四节与教研组同事如何共事

教研组是学校里学科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每个教师都在一个教研组内进行自己的日常工作。能做到与教研组内其他教师团结共事、共同发展,应当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也是学校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研组工作较之与学生打交道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简单得多。教师间发生工作关系的共同活动,只有集体备课、听评课和有关教研课题的研究等等。新教师可注意在这些教研活动中避免以下几种做法。

一、不按集体备课的规矩办事,自己另搞一套

集体备课目的在于集中全教研组教师的智慧,把教材分析研究透彻,正确把握重点难点及其解决途径与办法,确定大家共同认可的授课方案等等。统一每课的练习和单元测试内容,也是很多教研组集体备课要涉及的方面。这样做,无非是集思广益,实现优质备课资源共享。

如果某教师敷衍应付集体备课,自己偷偷找资料暗自设计练习和试题,瞒着大家打印使用,就违背了备课规矩,成了自搞一套。只想享用别人的备课成果,却不愿别人分享自己的练习和试题,未免太自私。一旦被发现,会声誉扫地让大家不齿,以后很难在教研组立身。

二、不能虚心征求听课意见

教研组内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是很正常的事。新教师被听课的次数可能会更多一些。现在教师工作繁忙,要参加集体备课、写内容繁杂的教案、批改大量作业和测试题,还要上课、处理学生问题。有的教师听完课之后,可能没有时间和新教师进行听课交流,就回办公室准备下节课的内容或者处理其他问题去了。

新教师怎么办?听课的教师走了,什么也没说,看样子是没有什么意见。人家怪忙的,咱就别打扰人家了。新教师这样想的话,八成是不会找听课教师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了。在听课的教师看来,新教师不找自己征求意见,是很不虚心的表现,八成是觉得自己没有征求意见的价值。尽管是误解,但对二者今后的工作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其实作为老教师,不能当时给新教师反馈听课意见,也应该给人家打个招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很不妥当。但作为新教师,即使老教师没打招呼就走了,自己也应当主动找时间请教询问,让老教师指点一下:哪些地方有知识错误,那些教学环节处理不好。老教师毕竟经验丰富,新教师谦虚好学,定会从中受益。

虚心好学,把每一个老教师都当成自己的“导师”,诚心求教,取长补短。这样的新教师没有一个不飞快进步的。

三、不能正确对待评课意见

为了尽快使新教师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授课水平,很多学校有专门针对新教师安排的听评课活动。新教师被提前告知讲某课题,于是精心准备一节课,教研组的同事都参加听课,事后还有专门针对这节课的集体评课。评课是正式的教研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师都应当谈一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新教师参加集体评课,要有接受批评指导的思想准备。赞扬少而指正多,是很多这类评课活动的共同特点。

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新教师对自己这节课很满意,但这只是自己的感觉,别人不一定都这样看。评课时,很可能有些教师的看法令新教师无法接受,觉得批评指责没有道理。如果这些教师的语气和用词不够委婉,新教师就更无法接受了。结果,新教师开始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辩解。

从道理上讲,新教师为自己辩解无可非议。他的辩解可以引发争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有些教师见新教师不接受自己的看法,觉得“这人一点都不虚心”,就不再开口。评课活动不欢而散。

新教师如果听到自己无法接受的评课意见,首先不要有辩解的冲动,而应当静下心来想一想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要设定别人比自己高明,设定别人说得对而自己暂时还没明白,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实在想不通,要坦然承认自己脑子转不过弯来,诚心诚意向老教师请教,和别人一起分析探讨。经过研究讨论,问题自然会清楚明白。

也许别的教师提的意见是正确的,也许新教师的课常活动无可指摘。从某种意义上讲,探讨的结果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教师这样对待老教师的评课意见,会赢得所有评课教师的赞扬和尊敬。

§§§第五节如何与上级相处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对教师是实行三级行政管理,校长室-教务处和德育处-教研组或年级组。新教师的“顶头上司”是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规模较大的中学,语数外等教研组内还细分为年级备课组。在年级备课组里,新教师的“直接领导”是备课组组长。

一、服从命令听指挥

在教研组里,大家整天在一起备课办公,闲暇时彼此拉家常开玩笑,时间长了亲密无间,也就没有谁在意什么上下级关系了。

新教师不要见这里“没大没小”,就不把“上级”放在眼里。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交给的工作任务要痛痛快快地领受,认认真真地完成,千万不能因为平常无隔阂而“怠慢”,更不能拒绝。要记住,组长在交给你工作任务的时候是你的“上级”,而不是拉家常说笑话时的“同事”。

学校工作不单纯是教学一个方面,新教师是学校中最朝气蓬勃的力量。学校会让新教师承担较多校内或社会上的活动。可能有些活动并不适合新教师,即便如此,新教师也不宜找借口逃避或敷衍了事。

教研组分配闲杂任务的时候,也往往对新教师较为“青睐”。新教师初来乍到,正是接受考验的时候,痛快领受比不情愿的接受更能使大家有好感。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新教师的付出,会在很多地方得到回报。不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就不会懂得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对新教师来说未来的路或许要比他人更坎坷一些。

二、注意诚心接受批评

因考虑不周或经验不足造成工作失误,谁都难免,新教师可能会出现得更多一些。教研组长也好,主任校长也好,对新教师的批评帮助比起对老教师来可能会更直率更不讲情面,但目的还是为了新教师的进步成长更快一些。

新教师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欺生”。真正欺生的“上级”,是实质性的“欺生”,是不公平地对待新教师。该给予的奖励不给,该给予的荣誉转给别人,这才是“欺生”。与此相比,批评帮助新教师时的语气不那么和蔼,又算得了什么?

新教师一参加工作就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确,知道自己是个“新手”,工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挨批”是不可避免的,是再正常不过的。有了“挨批”的思想准备,就不至于一受到批评就受不了。再就是如上所说新教师不要计较领导批评时的脸色态度,要把注意力放在领导提的意见上。

如果当时想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也应当先虚心接受下来,然后再进一步向领导请教,直至搞明白。不能当时就沉下脸来,更不能和领导争吵。真若如此,新教师的教师生涯大概不会延续到试用期之后。

三、注意沟通,消除误解

上下级之间互有误解是常有的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偏听偏信,错觉等等,都是造成相互误解的原因。

新教师刚刚来校,与“上级”仅有工作关系,没有历史恩怨,“上级”存心与新教师过不去是不可能的。新教师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起码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敌对情绪。确实有些新教师不明白这一点,总觉得“上级”故意找自己的毛病,结果由最初的误解转而变成敌意,最终引发对抗,导致工作不愉快,心情痛苦郁闷。这方面的实例虽然不多,但教训惨痛,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上级误解了自己,新教师既不要产生敌意,也不要闷在心里,应当找个合适的机会与“上级”沟通,把事情讲明白。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书面说明。不过,书面说明显得太“外气”,效果也不怎么好。一般说来,当面交流最好,更值得提倡。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把事情讲开讲明白。既达到了消除误会的目的,又增进了彼此间进一步的了解。对“下级”也好,对新教师也好,都是皆大欢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