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新教师的忠告
6949000000005

第5章 教学工作(5)

在学生无奈的目光中,某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姓名,或者发下一张印有题目的小型试卷,让学生按要求听写或者做试卷,三、五分钟后将写有听写内容的纸或小试卷收上来,再放学生出教室“休息”。

这时候,距下节课的上课铃响时间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三分钟。有时候,某教师放学生出教室“休息”的时间就是下节课上课铃响起的时间。因为下节课是其他教师上课,所以某教师只能从课间的起始时间“开抢”。

第二种表现:因为距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很多学生在教室外活动。某教师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门口,急火火招呼还在室外活动的学生,将他们赶进教室,进行上面第一种表现中所说的“听写”或“做试卷”。

因为下节课是某教师自己上课,所以他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休息,从课间的后半时“开抢”。

第三种表现:某教师很头疼班里那几个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每每把全班的平均分拉下来,还使班里的及格率降低很多。这几个学生是推一推动一动,不逼不干。找什么时间逼他们学一把呢?放学后,自己还要回家忙那一大堆事,要找只能找课间时间了。于是,某教师在这节课下课前,责令这几个学生下课后到办公室去背诵课文,早背过早回来,背不过就打了上课铃再回来。

不少占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背诵课文、默写或做题的教师,都是打了预备铃或上课铃之后才放学生回教室。

有以上三种表现的教师大多“上进心强”,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争分夺秒抓教学抓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学校信赖的好教师,更是一些学校表彰的对象。但他们这样做并不可取,理由如下:

一、侵犯学生合法休息权

与上课“拖堂”一样,教师强行让学生课间“补课”,也是侵犯学生正当休息权的违法行为。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是活生生的人,是国家公民,享有公民应享有的所有权利,其中就包括休息权。课间休息,就是国家为保障学生正当休息权而建立的制度。不管教师出发点多么崇高,也不管教师牺牲精神多么高尚,都无权破坏这个制度,无权侵犯和剥夺学生休息的正当权利。

说得难听一点,不让学生休息,就是试图用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学生考试成绩可能出现的提高,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尚”可言。

二、不顾学校工作大局,不顾其他学科教学

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和谐体,它应当是有序进行和谐发展的。某个教师强占了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被迫学习自己所教学科的文化知识,势必影响下节课学生学习的精力,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破坏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和谐,实际上起到的是拖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后腿的作用。

另外,始作俑者还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打破了教师间有序竞争的平衡。

如果同年级同学科的其他教师不甘落后,必然纷纷强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加课”、“测试”,或者让学习困难学生来办公室“补课”。其他学科教师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学科的时间被他人“蚕食”,也必然加入到拼抢的行列中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彻底沦为“学奴”,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大乱。

强占课间的始作俑者当初捞到的那点“好处”,这时随着恶风的普及也丧失殆尽。最终,大家都是受害者。

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想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取得令人赞羡的成绩,无可厚非,但这种事万不可去追风,更不能无师自通挑头去尝试。

§§§第三节对学生要鼓励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千真万确的。这句话套用在学校里,就是“好学生是表扬鼓励出来的”。

很多人一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整天吆喝“阶级斗争”,不像现在这么讲究教育艺术,所以一点也不懂要注意表扬学生。后来时间久了才逐渐明白了一些这方面的道理,也注意表扬学生了。教语文的教师,只要遇到有默写测试什么的,或者每次作文讲评,念一下成绩优异的学生名单,也可当作是表扬鼓励。

有一次,我刚念完90分以上学生的名单,忽然有个男生忍不住说:“老师,你怎么不念念我的名字,让我也露露脸啊。我上次考了85分,这次考了89分,就差1分,你念念我的名字,让我也风光一回多好。”

我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也有这种要求。这个学生纪律性很差,经常被他班主任批评,家长也经常被叫到学校来解决处理他的问题。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是当真的。我由此才深切地感觉到,不仅仅是好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被表扬的渴望。

大概至今仍有些教师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处在我早年糊里糊涂的状态,甚至生怕一表扬学生就忘乎所以,结果一味地批评。越批评,越觉得学生浑身都是缺点毛病,使得师生之间关系越冷漠紧张。导致双方经常处于互相埋怨、互相敌视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应当时时处处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常常感到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一个有着许多优点长处的人。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师生才能良性互动。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又不费多少力气,教师何乐而不为?

任课教师表扬鼓励学生,可涉及所有学生行为领域,包括上课出勤、预习功课、听讲发言、上课发问、课下提出问题、作业完成质量与上交试卷的书写、考试诚实以及考试成绩等等。学生在上述行为领域里表现出色或者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以彰显他们付出的努力,使他们以及其他学生做得更好更出色。

表扬鼓励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私下口头表扬、在全班面前口头表扬鼓励、在壁报栏中张贴优秀作业或优秀试卷、在壁报栏中张贴教师书写的表扬鼓励和感谢、将有关情况反映给班主任让班主任进行表扬、给学生家人写信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在“家长会”上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等等。

多年前,和我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就特别注意表扬鼓励学生。我们都教初中语文。我发现她每次批阅作文以后,都找出优秀习作让学生挂在教室里进行表扬展览。她上自习课批作文,在学生的作文本上专门把好句子好段落圈画出来,对学生大加赞扬,让坐在前面的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而讲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则压低声音,让声音低到只有她和学生两人能听到。

除此之外,她进行作文讲评更是不放过学生的优点。如果某个学习一般化的学生平时表扬不到,哪怕这次作文有一句话写得好,她也要念一下,说一下好在哪里。她教的作文课,学生都愿意听,愿意写。不用说,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高,考试成绩自然更是好得让大家羡慕。

从这里可以看出,表扬鼓励对学生是多么重要。

表扬鼓励虽然为学生所欢迎,但教师也应注意时机与方式,考虑到特殊情况下易产生的负面作用,以免给学生造成伤害。比如某学生考试时偷偷把课本从桌洞里拉出来,教师发现后指了他一下,他马上红了脸,把课本又推了回去,开始认真思考答题,再也没惦记桌洞里的课本。

这种情况,教师就不宜公开表扬他知错就改,可将他叫到办公室,私下表扬他知是非明廉耻,知错改错,希望他以后考试不再出现导致违纪的念头和违纪行为。如果公开表扬,则无异于向全班学生公布他有过作弊的不良表现,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今后的成长。

最后加一点说明:在发达国家,我们常用的“表扬”一词多被“感谢”所取代。这种替换,更透露着出自内心的平等与尊重。

§§§第四节不要对学生发火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和风细雨地耐心帮助他。这是全社会,也是师范类大中专教科书对准教师的一贯要求。即将跨入学校大门的新教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虑:学生犯了错误,我可以发火吗?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无喜无怒无哀无乐,恐怕只有植物人才能做到。教师也是血肉之躯,怒而生火,发之于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说,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可以发火。这一点新教师尽可放心,不必把什么都强压在心底。

不过,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像炸药似的一点就着,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动肝火,那样只能让学生小觑。

记得有个学生是从西北某省转到我们学校来的,他对我说,他的数学老师特好发脾气,见什么都不顺眼。学生迟到,她拍桌子发脾气;学生没交本子,她拍桌子发脾气;学生打架,她也拍桌子发脾气。我问他:“你们怕她吗?”他说:“不怎么怕。”我又问:“为什么?”他想了想说:“不觉得她有多么厉害。”

这个事情很能说明问题,教师经常生气发火,学生反而“没了感觉”,不“怕”她了。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发火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把发火与学生的教育连接在一起,而不能单纯是条件反射式的愤怒反应或愤激情绪的宣泄。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整天笑嘻嘻的。他觉得我脾气不大,对我说的话不怎么放在心上。有一段时间,他上课经常说闲话,尤其是主动偏着头跟旁边的学生说这说那,让人很难容忍。我说过他,他不拿我的话当回事。我批评他,他只是笑嘻嘻地点头,过去之后说话依旧。

有一次,他上地理课说闲话,下课后被地理教师叫到办公室写了一份检讨。我放学后把他独自留在教室里,瞪起眼来大发其火。这次他不笑了,一直低着头,最后临走的时候低声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改。”后来,他确实改掉了上课说闲话的毛病。其实,我本来没有那么大的火气,只是借着这个有利时机放大开来,“风助火势”,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我们的学生不都是生长在谦谦君子家庭里,学生顽劣品行的形成应当与其监护人的过分软弱或过分娇纵有关,也与监护人的暴戾乖张有关。就是一般学生的家庭教育中,也不会缺乏监护人的瞪眼发脾气,甚至“动武”。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监护人“虐待”被监护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具体司法条文,家长打孩子还无法受到严惩。所以,不少在“打骂”中成长起来的中小学生缺乏自尊,也不大懂道理。在如此国情条件下,如果教师控制自己过了头,对学生的“劣行”也一点不生气,还是温文尔雅地讲道理,在学生看来就是老师并不在乎自己的错误。其结果就是“劣行”扩张,教师的自抑无形中变成了纵容。如前所述,如果教师动辄发火,那么教师的发火肯定贬值,学生会认为是这个教师脾气不好。结果,反而把问题的严重性给掩盖,也不利于学生成长。

教师发火应当有个“度”。这个“度”既与恰当的时机有关,又与教师工作的“火候”有关。这样说恐怕太抽象,还是举个较为详尽的例子或许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某学生上课听讲总是心不在焉,不是侧头和右边隔着两个座位的学生甲使眼色打手势,就是用手指轻戳前面的同学乙,向人家借东西或谴责人家以前做过的某件事,再不就是回头和后面的同学丙闲扯些鸡零狗碎之类。

教师一开始只是向他指出要注意听讲,他当作耳旁风。教师只好请他站起来自省一会,见他自省时态度尚可,没有满不在乎,就让他坐下了。第二天上课,他又重演了这一幕。下课后,教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给他分析了他上课行为的危害,指出他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是对周围同学学习权利的侵害,自己不听讲则是自己没有尽学习的义务,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没有尽应尽的责任。老师几次批评,他仍没有真正反省自己,没有改过自新,是很不应该的,希望老师这次谈话之后,他能有可喜的变化。这个学生答应,以后一定改正错误。

不想,第二天上课他又故伎重演。其实这个学生当时并没有什么过火的违纪行为,还是像以前一样前后惹事说闲话罢了,但教师火了,大声喝令他站起来,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讲。他感到很诧异:老师今天怎么啦?怎么这样厉害?

下课后,教师生气地走到他跟前,厉声斥责他言而无信,屡教不改,多次影响周围同学却毫无愧意。一番痛疾之言,训得这个学生低头不语。下午放学后,教师又把他叫到办公室,平心静气地给他分析了他的恶习给自己、同学、班级和家庭造成的恶果,让他回家好好思考一下,明天到学校后交上一份检讨。

经过这次教育,这个学生改掉了以往上课的老毛病,不再影响周围同学。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分寸掌握得很好,尤其是发火的时机和力度都恰到好处。他的发火时机是选在多次和风细雨的教育开导无效之后,再就是火气嗓门虽大却并不开骂,没有人身侮辱和攻击。另外,发火批评之后并没有对学生置之不理,而是又单独跟他讲道理,进行利害分析,使他了解老师的诚心苦心,真正明白有关道理,也是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新教师可参考上面的处理原则“相机行事”,但学生问题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没有一个固定的现成模式是可以任意套用的。希望新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有效处理办法。

§§§第五节给学生道歉要诚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更容易出现教育方式上的失误。是坚持错误,还是掩而盖之;是默默改过,还是诚心向学生道歉。这四种对待错误的态度,我们选择哪一种呢?

教育上的失误,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教师有意而为,而是教师对违纪学生行为产生的非理性过度自然反应。事后能在无他人指引提醒的情况下认识到处理失当的,为数并不多。很多教师是在同事、家长或学校负责人介入后,才从道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凡是有过几年教学生涯教育实践的教师,大概都有这种认识:自己是从不断的失误和教训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是从对教育规律的无知或知之甚少到逐渐认识、掌握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会犯错误,每个教师都会或多或少有进步。但这并不等于说每个教师的进步是等距离的,是同步前进的。总有一些教师进步慢一些,也总有一些教师进步快一些,但“坚持错误”是不可能进步的。除非面子上坚持,而私下里暗暗改正。

一、“坚持错误”、“掩而盖之”和“默默改过”

不久前某初级中学发生了一件事情。

事情并不复杂,起因是一个学生不满某任课教师“说话难听”,和任课教师顶起嘴来。某任课教师属于“凶悍型”教师,从来没有学生敢于对她表示不满,更不用说顶嘴了。她大怒,三步并作两步,过去一把揪住学生的衣领,拖出座位,一直拖到讲台前罚站示众。学生哪里受过这种侮辱,下课后哭着回家不肯再来上学。

事后,学生家长到学校指责教师,又到学校教务处告状。学校因该任课教师是“学校工作骨干”,觉得不好说得太重,怕影响其“工作情绪”,所以两边敷衍都不得罪。任课教师则坚称自己如此教育学生并无不当,学生顶撞老师,自己不能纵容,是正确的。并且与学生家长进行舌战,争吵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