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给新教师的忠告
6949000000008

第8章 班主任工作(1)

一、班级工作

§§§第一节做好班级管理计划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其行为首先表现出的特点是:有理想,爱学生,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出身心,具有做好自己班级工作的各方面的才能。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采取怎样的符合自身角色的基本行为模式呢?综合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方式及职业性质等特点,我认为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于深入学生的生活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就是按照预定的目的,依据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手段,对班级中的人、事、物进行计划和调控。而有效的计划和调控,必须建立在对班级及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

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实践证明,班主任走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及基本倾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同时,在与学生日常的实际接触中,能及时地把握班级的动态,对班级新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予以具体的引导和控制。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在实施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提出班主任参与学生活动的多种不同的“到位”要求,并以此作为班主任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正在于督促班主任变间接、简单的“遥控式”管理为直接、具体的“走动式”管理,避免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当然,班主任的“走动式”管理决不是“巡警和看守式”的,而是与学生情感交流、对学生循循善诱的过程。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相比,心理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希望班主任和他们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希望能直接得到班主任的多方面指点。

班主任如果能抓住这一契机,深入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那么学生便会对他(她)产生心理认同,“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

二、勤于观察

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

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

全国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从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露出的一丝怪笑,访到了该生与社会后进青年的秘密交往。姚亚平老师从家长为孩子系鞋带的极普通的小事,发现了独生子女教育的严重问题。

可见优秀班主任总是一位优秀的观察家,他们不仅勤于观察,而且目光敏锐,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或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萌芽,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勤于观察有助于班主任从观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对学生质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现不尽相同。

班主任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反复观察学生相同与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长善救失”的教育。

三、勤于捕捉与学生交谈的机会

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交谈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学生过程中的“光环效应”;另一方面,交谈在说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表达、行的引导,往往要借助于语言“媒介”来实现。称职的班主任无不与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

他们或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出敏感的人生问题供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有益的忠告;或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赞赏,对偶发事件进行艺术处理和巧妙的引导……

这些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四、勤于用自己的双手给学生做出示范

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才能产生影响学生的巨大效能。

有一位班主任接了一个差班,学生大多有随手扔纸团、纸片的不良习惯,这位班主任既不批评,也不言语,而是躬身——捡起印有泥迹的废纸,送到教室后面的“卫生角”。

从此后,教室地面开始清洁起来。在以后学校教室卫生随机检查中,该班积分总居榜首。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做到手勤。

比如,清除卫生死角时,首先扒开又烂又臭的陈年垃圾;放学了,随手关上一扇门窗;走进学生宿舍,调整一下衣物用品的位置;主题班(队)会上,主动写几个潇洒的美术字;体育比赛中,及时为学生递上一条毛巾、一杯糖水;天冷了,为学生装上一块档风的窗玻璃;学生发烧了,用手测一下学生的额温……

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而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

§§§第二节制定班级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体系,最能集中体现班主任的治班理念,不管这个体系是形成了书面文字还是在班主任的头脑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平等待人、严格管理的“谦谦君子”,而不是一味迎合学生的“好好先生”或拍桌子瞪眼视学生为得分机器的“凶神恶煞”。

班主任拟定班级规章制度体系,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制度是为尊重和保障每个学生的权利而制定。

具体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和保障每个学生的权利,我任职的班级是一个整体,是由全班“每个学生”组成的集合体。当某个学生的行为侵害了其他学生的权利时,他要为此付出代价。

例如,某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就是侵害了其他学生上课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那么他就要为此付出代价,接受教师的处理,或被批评,或起立反省,直至被请出教室到德育处接受教育,甚至接受更严重的处罚。

班级规章制度应当具有双向制约作用,既制约学生的非理性行为,又制约教师的非理性教育行为。所以说,良好的班规不但处处体现着对每个学生的保护,又体现着教师对违纪学生的理性处理。

例如,具有双向制约作用的班规规定:上课(包括自习课)睡觉虽然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但对睡觉学生来说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家庭和集体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上课睡觉的学生,老师和同学均应善意将他叫醒。“叫醒”,即轻轻拍他几下,或老师示意同学轻轻拍他几下。

这项规定对上课睡觉行为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界定,还规定了教师的处理办法。体现了对学生上课睡觉行为的否定,又禁止了教师讽刺打骂学生等侵权行为,体现了对学生权利的保护。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最好是由班主任先拟定一个书面草案。因为仅凭脑子想,难以使班规做到覆盖全面,容易出现制度漏洞,在执行中出现“规范空白”和“量刑空白”,使班主任工作被动,对违纪学生也难免处理欠当,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草案经慎重考虑多次修改,班主任感到满意之后,再拿到班里和全体学生逐条研究、讨论、表决,最后共同确定下来。

2005—2006学年度,某教师担任新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目的是进行班会制度改革实验。此前经过精心准备,从尊重和保障学生权利出发,草拟制定了一套当时自认为相当系统的班规制度体系。这套班规制度系统,是他们班会制度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接班前征得学校同意,将这套班规印制了多份,学生报到后人手一份,任课教师也是每人一份,目的是让任课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阅读熟悉,以便召开班规制定会时讨论修改。

何时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会议,讨论表决通过班级规章制度为好呢?如果接收暑期后入学的新组建班级,最好是利用学生报到后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因为开学后的事情很多,很难集中时间进行这项工作,弄不好要拖几周才能完成。

开学前制定完班级规章制度系统,大有好处。它能让学生一开始入学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将面临何种处理,从而使全班迅速稳定下来,将新组建班级的磨合过渡期减少到最短。如果是从其他班主任手里接班,那么在了解前任班主任所立章法的基础上,尽早与学生完成新班级规章的制定。

由于特殊原因,新生在8月30日才到校报到。没有办法,当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和有关任课教师召开班规制定会,已经是开学后第二周的事情了。一直到第九周,整个班规制度系统才讨论表决完毕。尽管如此,由于已经提前发下的缘故,班级总体来说较为稳定,且一直保持了下去。

召开班级规章制度制定会,最好的座位形式是圆圈形。如果班额较大而教室偏小,无法将课桌摆成圆圈形,至少也应该采用学生对半对面而坐。这样做的目的是营造平等的会议氛围。班主任需打消的顾虑是:教师学生平起平坐,学生会不会不好管理教育?回答是“不会”。

有的教师就是因为教室小而学生多,被迫采用了“学生对半对面而坐”的形式。尽管这样,还是能营造出平等的会议氛围。实际上,我们尊重学生,学生反而更知道自尊,更好管理教育。

班规条款宣读讨论后的表决,用举手的方式比无记名投票更好,快捷方便节省时间。一般说来,半数以上与会人员(包括学生和班主任)同意,即该条款表决通过。如果表决时同意与反对的人数较为接近,那么班主任可考虑再委托两个学生统计举手人数,以免有不公平之嫌。

从一些教师做的实验看,没有出现“同意与反对的人数较为接近”这种情况,几乎全部是“一边倒”的同意票,顶多出现一两个弃权的同学。所以,这与制度草案较为合理有关,也与学生还缺乏“民主习惯”有关。

整个班级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后,班主任应当将相关内容部分通知学生监护人和有关教师,口头与书面均可,不过有条件的话最好书面通知。这样做,有利于日后学生监护人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也有利于各任课教师按照班规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处理学生出现的违纪问题。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进行班会制度改革实验,是考虑在一个班级范围内,要尊重和保证学生权利,必须是班主任和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能按照以尊重和保障学生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建立起来的班规行事。班规的制定并不仅是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事,也是全体任课教师的事。所以说班规制定会必须由班主任、全班学生和这个班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

任课教师因不理解实验的意义,参加情况不够理想,学校的支持也有限。所以有的班主任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单枪匹马进行实验,独自向传统挑战,颇有几分悲壮,但也乐在其中。

班级规章制度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具体制度呢?考虑到一些学校没有住校学生,又是城市初级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应当有:《作业布置原则、完成标准以及师生违规的处理办法》,《师生作息制度》,《师生相互尊重人格尊严的规定》,《有关卫生保持、值日和扫除的规定》,《有关课堂违纪行为的界定与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关学生在校其他纪律要求与违纪处理办法的规定》,《师生物品的处置》,《尊重和保护的师生隐私制度》,《学生爱护公物的规定》,《班费的来源、使用与定期公示制度》,《学生表扬制度》等等。

下面的,就是草拟的某班级的两个班规,权且作为刚刚担任班主任的新教师“入道”的参考。如果新教师缺乏这方面思想准备,有关条件又不够成熟,千万不要贸然按照以下的办法进行相应的班级制度的制定。

【例一】

师生作息制度

一、师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

老师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上课下课,学生也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均不得擅自加课,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也包括平时要求学生提前上课和放学后加课(老师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在能自由表达愿望的情况下表示自愿的除外,且加课对象只限于表示自愿的学生。即使这样,加课也不得晚于学校规定的离校时间)。

二、师生上课迟到

1.教师在打了正式上课铃(不论第几节课)之后到达教室为迟到,应当就自己的迟到行为向全体学生致歉,说:“请同学们原谅(或谅解)”。

2.学生上午迟到的界定:除卫生值日的同学之外,晚于第一节课上课时间之前十分钟到校为迟到。

学生下午迟到的界定:除卫生值日的同学之外,晚于第一节课预备铃时间到校为迟到。

其它上课时间迟到的界定:在打了正式上课铃之后到达教室为迟到。学生应当就自己的迟到行为向全体学生和老师致歉,说:“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或谅解)”。

3.班长要及时将同学的迟到情况向班主任通报。

4.班主任在班级考勤表上做学生迟到记录。当天迟到的同学放学后留校,由班主任与之共同探讨杜绝迟到的办法。学生迟到累计达到三次,放学后留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检讨,班主任通知该生监护人,由班主任、迟到学生和学生监护人共同探讨该生如何克服迟到的痼疾。

三、学生早退和老师拖堂

1.学生早退

学生提前离开课堂须有其监护人的病假条或得到老师允许,否则按照早退处理。处理办法与迟到相同。

2.老师拖堂

(1)老师拖堂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第一、侵害了学生的正当休息权;第二、不利于学生恢复体力和精力,不利于学生处理必须处理的事情;第三、影响了下一节课的学习;第四、引起学生反感,不利于这门功课的学习;第五、破坏了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使学生认为学校的制度不过是摆设,可遵守也可不遵守。

(2)因情况特殊,老师征得同学们同意后,下课后顶多可延迟1分钟结束功课。

(3)对于拖堂的老师:第一次出现拖堂的,下课后由班长予以提醒或由班长报告班主任,由班主任予以提醒,并进行记录;第二次的处理办法与第一次相同;第三次由班长或班主任进行第三次提醒的同时,由班长代表全体学生最晚不迟于下一节课课间到教务处反映该教师三次违反规定的拖堂行为。

四、学生课间与考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