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退朝后对奉御彻里说:“皇帝论到贾似道误国,斥责留梦炎不诤谏。现在桑哥的罪恶甚于贾似道,而我等不上书揭发,以后怎么推辞这个责任呢!但是我是外臣,说了皇帝可能不听,在侍臣中读书知义理、慷慨有大节,又为今上所亲信的,没有人能超过你的了。捐弃一条老命为百姓万众除去残贼,是仁者之事。公应努力为之!”不久彻里到元世祖那里历数桑哥的罪恶,元世祖大怒,命令卫士痛打桑哥的面颊,桑哥当场口鼻流血倒在地上。一会儿又喊醒了他加以查问,桑哥回答的与原来掌握情况属实。这时大臣中也有人相继揭发他,元世祖便罢掉其职,予以诛杀。
《元史·赵孟頫传》
忽必烈以技用人
孙威年少的时候,沉静少言,却有巧妙构思。金朝贞祐年间(1213—1216年),他应募当兵,因为骁勇善战而出名。归附元朝之后,在随军队攻破潞州(今山西长治一带)和凤翔等战役中,常有战功。
孙威擅长造铠甲,曾经把他自己制的蹄筋翎根铠甲上献,元太祖铁木真亲自射击这件铠甲,却没法穿透,太祖非常高兴,就赐给孙威蒙古名也可兀兰,让他佩有金符,授给他顺天、安平、怀都、河南、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的职官。孙威随着元太祖攻打邠、乾等地,总是冒着箭石攻突奋战,一马当先,太祖慰劳他说:“你即使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难道也不为我的铠甲头盔考虑吗?”因而向那些穿着孙威所造甲胄的人问道:“你们知道我最爱的是什么吗?”将军们的回答,都不能令他满意。元太祖就说:“能够保护你们而为我国家杀敌立功的,不就是孙威造的铠甲嘛!而你们都没说到这一点,是为什么呢?”又把自己的锦袍赏赐给了孙威。
有了这层关系,孙威每次跟随元太祖攻伐征战,担心老百姓横遭杀戳,就借口招集造甲胄的工匠为名,让他们都活命。1240年,孙威去世,年58岁。至大二年(1309年),他被迫赠中奉大夫、武备院使、神川郡公等封号,谥号忠惠。
孙威之子孙拱,为监察御史,后来世袭其父职为顺天、安平、怀都、河南等路甲匠都总管。孙拱也像他父亲一样富于巧思,曾经制作进献铠甲280袭。至元十一年(1274年),他又另外制作一种叠值,张开当盾牌使用,合起来则便于携带,元世祖认为古来从未见过,赏给他大量财帛钱币。元丞相伯毅南征时,因为甲胄不够,召集各地的工匠大量制作。孙拱分管顺天、河间一带的工匠,提前完工,并且还在上面画有虎豹等怪兽之形,各各不同,为人所夸。
至元十五年(1278年),孙拱官授保定路治中。那年天下饥荒,孙拱开仓济民,有人说:“应该向朝廷请示。”孙拱说:“救荒的事情不能迟缓,如果得到朝廷的批示再去救灾,那么老百姓就会饿死了。如果被罚罪,我自己承担。”于是发放4500石小米赈济饥民。高阳的土豪占据沙河桥梁来强收过路人的钱财,人们都恨此事,孙拱就把他们抓起来治罪。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官做武备少卿,升大都路军器匠人总管,又升为工部侍郎。
元世祖去世,元成祖时,他又升迁专管供给,做到路总管、都尉运使等职,死在任上,谥号“文庄”。
《元史·方技列传》
元世祖起用卢世荣
卢世荣,元朝人。阿合马专政时,卢世荣因贿赂而得高官,任江西榷茶运使,阿合马被处死后朝臣都不再谈论有关财务税利方面的事。后来桑哥推荐卢世荣有理财之术,说他能救钞法、增课额,上可以富国,下不损百姓。元世祖忽必烈就召见了他,卢世荣奏答都合帝意。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一月辛丑,忽必烈召集中书省官员与卢世荣当廷辩论,辩讨当前应做的政事。右丞相和礼霍孙等守正不屈,但被卢世荣强词夺理所胜,于是和礼霍孙与右丞麦术丁、参政张雄飞、温迪罕等都被罢官,重新起用安童为右丞相,任卢世荣为右丞,而左丞史枢、参政不鲁迷失海牙、撒的迷失、参议中书省拜降等人,都由于卢世荣的推荐而得官。
卢世荣被任以高位,便进行财政改革,他整顿钞法,提出铸钱、官营酿酒、官营制造铁器等一系列措施。开始,元世祖比较满意,说:“你先前所说的各种事情都很好,应当迅速实行。这件事也是祖宗们想实行但没有实现的,朕当思之。”卢世荣接着说:“臣办的事很多都受到人们怨恨,以后必定有人进谗言迫害我,臣实在害怕,所以请有言在先。”元世祖说:“你说的都有道理,希望别人不说闲话,那怎么可能呢?你不必担心朕,饮食起居可适当提防自卫。腿脚特快的猎狗,狐狸是不喜欢的,但主人难道不喜欢吗?你实行的这些措施,朕自然欣赏,而奸伪之人就不喜欢了。你的职位名分定下来了,不要只带一二个人走路,也应当对家门谨慎防卫。”于是下诏命丞相安童增加卢世荣的随从人员。卢世荣受元世祖倚重眷信到如此程度。
卢又向皇帝建议罢除各地行御史台,其职权并入各地方按察司,又奏令各地按察司总管各地方的钱谷。忽必烈让他与中央的老臣们进行商议,卢与他们意见不合,皇帝毫不犹豫地听从了卢世荣的意见。卢世荣建议设立规措所,官秩五品,所掌的官吏用善于做生意的人充任。元世祖问:“这是什么职务?”卢世荣答:“这是规划钱谷的。”于是听从了他。卢又上奏说:“天下能规划钱谷的人,过去都在阿合马的门下做过事,现在统统被打上污滥的身份,怎么可以全部废弃不用呢?臣准备选择其中的通才可用之人,可是又怕言官以此为由告罪我。”元世祖说:“何必这样说,可以任用的你尽管任用。”于是把前河间转运使张弘纲、撒都丁、不鲁合散、孙桓等人都重新起用为山东、河间等地的都转运盐使,其他被重新起用的也不少。
卢世荣因专权,怕得罪人太多,便向皇帝上书言九事,如免民间银税三年,免课等措施,元世祖都批准了。三月,卢世荣奏请任命宣德、王好礼一起做浙西道宣慰使,元世祖问:“宣德这个人大家都说他恶劣。”卢世荣称:“他向中书省入状,自称能每年办钞75万锭,所以让他前去。”忽必烈也依从了他。五月,卢世荣奏道:“臣承蒙圣恩,委以重任。臣以为今天的事情就如同几万顷田,过去无人来耕耘,上面长满了草。臣今天首先耕耘了它,有的已经耕犁了,有的还未耕犁,有的才播种,有的苗已长出,然而如果不派人守望,必定会被动物践踏,那就太可惜了。当今的丞相安童,督守臣的议项,就是一个守望者。如果不给守望者助一分力,那么耕田也是徒劳。守望者得到力气帮助,但是如果天不下雨,也终一事无成。所谓天雨,就是陛下为臣添力的方式。臣惟望陛下怜惜臣”。元世祖说:“朕知道了。”下诏令他奏报具体行事的细则,全部可以批准。
卢世荣进中书省才几个月,就自恃有皇帝的专任,肆无忌惮,丞相便成了虚位。
《元史·奸臣列传·卢世荣》
善无善报恶有恶报
秦长卿,元代洛阳人,姿貌奇伟,性格倜傥,并有大志。元世祖忽必烈早闻其才名,即位后招揽时贤,秦长卿以平民的身分被征召至京城。因他崇尚风节,好论时政,便被安排在皇帝身边做宿卫士。
那时候阿合马正任事专政,恣肆贪横,援引奸党郝祯、耿仁等人狼狈为奸,排除异己,大肆搜刮,常常强占民间美宅良田,上蒙蔽世祖,下威示朝臣。朝廷士人相视而已,都不敢论列。秦长卿便愤然上书揭发他的罪行说:“臣虽愚憨,但能认清阿合马的罪恶。他专政以来,擅权滥杀,人人都忌畏他而不敢揭发,但是上下对他的怨毒已经很深了。他禁绝异议,杜塞忠言的恶行,与秦朝的赵高差不多;他贪污私蓄超过公家资财,与历史上汉代的董卓差不多。《春秋》中说不要扶助人臣为恶,请求皇上在阿合马罪恶还未暴发之前诛杀他。”元世祖把此事交给中书省办理。
阿合马为人机敏,善于观风使舵,又加上他的贿赂资财丰厚,足以打动查办人员,宫廷内人也竭力为他解救,此事便不了了之。但阿合马从此便记恨秦长卿。不久,就把秦长卿调外任兴知、宣德二地的同知铁冶事,然后竟诬告他亏损课税数万缗(mín),逮捕秦长卿下狱冶罪,没收了他的家产赔偿抵债。阿合马暗中又让狱吏杀死秦长卿。狱吏用湿纸塞住秦长卿的口鼻,闷死了他。不久,王著刺杀了阿合马,阿合马的罪行暴露,元世祖后悔不已,命查办阿合马罪行,开棺戮阿合马尸喂狗,并诛杀了他全家。但秦长卿的冤案始终没有平反。
(《元史·秦长卿传》、《元史·阿合马罪》)
杨景行为民除害
杨景行于元仁宗延祐二年中进士后,长期在他的老家江西任地方官。他最初出任赣州路会昌州判官时,就以除暴安良为己任。当地土豪十人,横行霸道,号称“十虎”,凭借邪恶势力,威胁地方官吏,肆意残害百姓。杨景行到任后,采取坚决手段,一网打尽。初登仕途,就显示了不同寻常的魄力。
后来,升任抚州路总管府推官,由于是专门管理刑狱,更在这方面做出了惊人的成绩。所属金溪县有个豪民叫陶甲,家资富厚,而为人穷凶极恶,不仅欺压百姓,本县长吏被他诬枉而罢官离去的,也有好些个。因此,县里的官吏谁都不敢冒犯他,尽管控告他的辞状接连不断,可没有人敢认真受理。于是,陶甲更加横暴,凶焰遍及一郡。杨景行明白,陶甲不除,金溪不安,他拿出不畏豪强的精神,断然派人将陶甲捉拿归案,依照本朝法律关于“诸豪右权移官府,威行乡井,淫暴贪虐,累犯不悛者,徙远恶之地屯种”的条文,判处他徙500里外,终于为地方除了一害。
金溪还有个更大的恶棍,是一个和尚,叫云住。元代崇尚释教,由于皇帝和上层统治者的袒护,制造了一批怙恶恣睢,气焰熏灼的豪僧。云住就是这样一个披着佛教慈善外衣,尽干伤天害理之事的恶霸和尚。他榨取活人的财物还嫌不够,更不顾广大民众的痛恨,公然盗掘坟墓,掠取殉葬财物。丑事喧传开来后,官府不得不拘禁了他。但云住依仗他强大的财力和上下关系,四下活动,贿买办案官吏,企图让这件沸沸扬扬的案件冷却下来,天长日久,好在他的周密活动下,在群众的渐渐淡漠之中,悄悄地从法网中滑脱过去。
杨景行看破了豪僧的计谋,他知道豪僧的能量不可低估。当年的杨琏真加,被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江南释教总统,是元代僧人盗墓的老祖宗。他盗掘了钱塘、绍兴等地的宋朝皇帝陵墓和大臣坟墓一百余所,窃获殉葬财宝无数,省台诸臣要求处以死刑,最后还是被元世祖宽恕了。杨景行感到,云住尽管比不上杨琏真加的威势,但倘若案子拖下去,也就等于为罪犯上下活动、逃脱法网提供更多的机会,等到各路权贵插手干挠,再想惩办就无能为力了。有见于此,他抓紧时间审讯、取证。云住又想拿钱收买他,被他严词拒绝。云住贿通上官,这些人软语说情,强言威胁,甚至制造流言,企图把他搞倒,釜底抽薪,以挽救奸僧。但这种种手段,都不能动摇他依法办案的坚定态度。最后,他到底还是依法惩治了这个无法无天的恶霸和尚。这个大案办下来后,影响很大,一路的豪猾之徒,不得不收敛行迹,百姓的生存环境有了改善。
凭着这种为民除害的精神,杨景行不管在哪里为官,都能办一些好事,他走后,百姓都为他立碑纪念。
《元史·杨景行传》
林兴祖清除铅山毒瘤
元代仿南宋纸币“交子”,发行交钞,但印行混乱,伪钞滋多。朝廷尽管规定造伪钞者处死,告发者重赏,可仍未能遏止其势头。江浙行省的铅山州,是伪造交钞的重要地方。当地土豪势要吴友文,生性奸黠悍鸷,是制造假钞的魁首。他制造的假钞,不仅流行江西,甚至远到大都、江淮等地,都在通行。他由此而成了豪富。以他为首的假钞暴发户,结成死党,贿通官府,明目张胆,恣意横行。吴友文更派遣手下恶少四五十人,到州县衙门充当胥吏衙役,为他拉拢官员,传递信息,发现有敢于告发者,马上先行杀戮。许多善良百姓就这样死在他们手里,而且仅吴友文一人就夺人妻女11人为妾。他们就这样横行霸道了十多年,老百姓咬牙切齿,衔冤负屈,不敢上告。
元顺帝初年,林兴祖被升为知铅山州事。上任不久,他就听到了很多吴友文伪钞团伙的罪恶,他无比愤慨地说:“这桩祸害不除,如何对得起铅山州的百姓!”他马上张榜发布文告,严禁伪造交钞,而且悬赏征求揭发。
可是,林兴祖也了解到,要扳倒这个犯罪集团,是十分不容易的,前任各官就有很多教训留下。倘若不精心考虑一些措施,也会重蹈覆辙。榜文发布后,他长时间没有动作。也有几个大胆的百姓前来告发,他简单一问,都以举报不实为理由,将告状者申斥回去了。
如此一来,州里一时的震动又平静下去了。老百姓和吴友文一党,几乎都得到这样的印象:新官和旧官一样,都不敢真的硬碰吴党,所谓榜文、赏格,只不过是官样文章而已。因此,昊友文的惊愕和警觉慢慢消失了,逐渐又恢复了肆无忌惮的常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的准备,林兴祖觉得下手拉网的时机到了。他抓住有人控告旲友文的两个重要党羽的事,坚决地捕捉了这两个恶棍,并在突击搜查中缴获了不少赃物、罪证。接着,又对二人严加审讯。由于截断了内外关系,二人不得不招认了制造假钞和为非作歹的许多情况。
因为耳目众多,吴友文对他的两员干将的被捕和受审,也清楚知道。他是经过不少风浪、洞察世态人情的人,这样一点事还不足以使他惊慌失措。尽管他对捕此二人有些意外,但又觉得,这大约不过是新官给他传送的一个心照不宣的信号而已。十年寒窗的穷酸们,怎能不想在我这个大富豪身上捞些好处?过去不也有过一天乌云,而人情送到立刻云开雾散的事吗?因为这两个人对他太重要了,他必须亲自前往拜会知州。但是刚刚把营救的厚礼献上,知州的笑脸马上收起,喝令左右将奸民拿下,押送大牢听审。
大富豪吴友文被捕的消息,在铅山州及其邻近州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众百姓兴高采烈,争相赞颂州官为民除害的勇敢精神。短短几天之中,前来检举、控告吴友文一伙的,就有一百多人。林兴祖选择吴友文罪大恶极的条款一二项严加审问,由于证据确凿,立刻就定罪结案。他的党羽二百余人,也因触犯刑律,被逮捕判刑。
林兴祖除去了铅山毒瘤,声名大振,随即就升了南阳知府,还未到任,又由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
《元史·林兴祖传》
贡师泰剖决疑案
元朝末年的著名诗人贡师泰,他身居高位,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户部尚书。在从政活动中,他也有不少建树。早年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时,就以剖决疑狱著称于世。
山阴县白洋港有史某等二十来个农民正在海边取卤晒盐,他们看到有一艘大船颠颠簸簸地飘近岸边。可是,好半天了,又不见船上有人活动。史某等几个人好奇地爬进船去看个究竟,船上的确没有活人,但却有两具死尸。他们恐惧了,急忙离开这条船。其中有两三个好占便宜的人,看上了船上的篙橹木质好,又粗又结实,就顺手拿了几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