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有心计
7046800000030

第30章 源头严格把关杜绝不良因素(1)

在管理中,管理者除了从正上面引导人才施展才华外,还要善于从侧面剔除阻碍人才施展才华的不利因素。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阻碍远行的往往不是疲倦,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其实,不利因素正如同一粒粒沙子,会阻碍人才为企业奋斗的脚步。要想将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必须倒掉“沙子”。

1.制度有力,切中要害

制度是用来推行的,而不是摆设。既然企业已经辛辛苦苦地制订出来,就应该让它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什么样的制度才算有力的制度呢?下面的建议或许会对管理者有所启发。

(1)无漏洞

一只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管理员们一致认为,袋鼠之所以能够跑掉,是因为笼子的高度过低。于是,他们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八米加高到十六米。但没想到的是,袋鼠再次跑到外面来了。为此,他们又决定将笼子加高到二十四米。令人气愤和惊讶的是,几天后袋鼠又跑到外面去了。这时候,管理员们变得紧张起来,经过分析讨论后,他们依然认为问题出在笼子上。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五十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闲聊。长颈鹿问道:“你们看,管理员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呢?”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原来袋鼠之所以能够逃出,不是因为笼子过低,而是因为管理员的疏忽。

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保证制度的严密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没有空子钻。

(2)公平

螳螂原本是昆虫界的法官,由于工作突出被调任,成为蜗牛、水螅等生物的法官。然而,没过多久,螳螂的判决就引起了蜗牛家族的不满。

那天,螳螂对一只水螅和一只蜗牛进行审判并作了判决。水螅心狠手辣,为了谋求私利竟残酷地杀害了同胞,罪不可赦,螳螂按照昆虫界的刑法判处它死刑;蜗牛贪吃成性,因管不住嘴巴,偷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螳螂同样按照昆虫界的刑法,将蜗牛的触角切掉,以示警告。

结果,犯了不可饶恕罪过的水螅,在被砍成两半后,却很快生长出被切掉的部分,依然活着;违背了禁令的蜗牛却因为小罪,在行刑后,失去了长在触角上的鼻子和眼睛,因无法觅食而被饿死。

针对不同的生物施用相同的刑法,难免会出现不妥之处。身为法官的螳螂在对水螅和蜗牛的判决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因此,蜗牛家族对螳螂的判决表示抗议,认为螳螂在处决水螅时有徇私舞弊之疑,而在处决蜗牛时又有轻罪重判之嫌。

然而,螳螂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职,它对蜗牛家族的抗议置之不理,仍然按照昆虫界刑法来惩罚现在管辖的生物界。这样一来,水螅中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坏分子更加猖獗,因为它们从不担心被处死;而蜗牛家族的成员则整天提心吊胆的,因为它们的小疏忽都有可能给生命带来危险。

不久,蜗牛家族便向最高法院控诉螳螂失职。高等法院收到蜗牛们的控诉书后,立即着手调查,经核实后立即撤掉了螳螂。

不公平的制度带来的后果与此类似,同样会引起员工的不满。

(3)执行严格

“诬告反坐”是以原告诬陷被告的罪名,对原告进行量刑,使诬告者自食恶果。

“诬告反坐”虽然在秦汉时期就被列为刑律,但从那以后,历代的诬告案件依然层出不穷。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唐律》中也有“诬告反坐”的法律条文,比如,“诸诬告谋反及大逆者斩”。按照这条法律条文,犯有“谋反”与“大逆”罪者,依法当斩;以“谋反”“大逆”罪名诬告他人者,同样依法斩首。

贞观三年,魏征已被唐太宗提拔为秘书监,参与朝政。霍行斌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诬告魏征参与“谋反”,想以此置魏征于死地。由于魏征自玄武门事变归附唐太宗后,屡屡犯颜谏诤,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与信任。所以,唐太宗根本不相信霍行斌的告发。唐太宗直接下令说:“此言大无由绪,不须鞫问,行斌宜附所司定罪。”就这样,霍行斌自食恶果,性命不保。

魏征得知此事后,非常感激。他向唐太宗磕头拜谢,唐太宗对他说:“卿之累仁积行,朕所自知。愚人相谤,岂能由己,不须致谢也。”

贞观九年八月,诬告事件再次发生。当时,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统领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人,前去征讨吐谷浑。高甑生未能按期到达会合地点,被李靖责备,于是怀恨在心。

战后,高甑生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联名告发李靖“谋反”。唐太宗感到非常意外,他虽然不相信李靖会谋反,但考虑到高、唐二人身为高官,又是开国功臣,决定谨慎行事。

唐太宗派人深入调查此事,结果证实高、唐二人纯属诬告。依照法律,高甑生应该被处死。唐太宗考虑到他的功劳,将他流放。这时有人为高甑生求情,请求唐太宗宽大处理。唐太宗说:“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4)不拖泥带水

孟子和宋国大夫戴盈之在谈论国事时,提到了民众的疾苦问题。

孟子认为,民众的疾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期而遇的灾荒,一是过重的苛捐杂税。灾荒是自然现象,无法预料;苛捐杂税则是人为,可以有效控制。因此,要想解除人们的疾苦,首先要做的就是减轻各种赋税。

交谈中,戴盈之对孟子的观点表示认可。他说:“如今,百姓的负担的确很重,减少赋税的征收也很有必要。不过,必须等到明年。”

孟子对戴盈之比较了解,知道他这样说其实是在敷衍。为了让自己的惠民思想得到落实和普及,他给戴盈之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养成了偷鸡的坏习惯,常常去邻居家偷鸡。一次,他正在偷鸡的时候被邻居发现了。邻居告诉他,偷鸡是不道德的,希望他以后不要这样做了。这个人听了邻居的话后,却说道:‘其实我也知道偷鸡是不道德的,但我一时改不了这种习惯。不如这样吧,我以后少偷一点儿,从一天一次减少到一月一次。等到明年的时候,我就不会偷鸡了。’”

对于企业来讲,有了制度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打折回旋的余地。执行制度不能拖泥带水,要快刀斩乱麻,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不良习气,刹住不正之风。

在制度刚刚建立时,也许有些员工不能照章办事。违反制度的员工还会抱怨:“制度刚刚建立,还不适应。”这时候,管理者应该毫不留情地推行制度,否则无法确立规范、扭转不良局面。

2.发现企业弊病,革除员工陋习

员工的陋习不仅影响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会降低企业管理层的办事效率,更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山上住着一户人家,父子二人靠砍柴相依为命。每天早上,父子俩都会将前一天砍好的柴装在车上,套上牛,前往山下的集市卖柴。

由于老父亲的眼神不好,每到拐弯处时,儿子便会提醒赶车的父亲说:“爹,要拐弯工。”然后父亲指挥牛拐弯。

久而久之,牛每次来到拐弯处时都会稍作停顿,听到“爹,要拐弯了”这句话后,才自觉地开始拐弯。

一次,父亲因为身体不适,儿子只好一个人赶着牛车下山卖柴。结果,到了第一个拐弯处时,牛像往常一样站着不动了。儿子很着急,但无论他怎么吆喝、指挥,牛就是不动。他甚至用鞭子抽它,可仍然没有效果。

儿子无可奈何,因为他必须赶快下山把柴卖掉,否则就会耽搁砍柴。在回忆以往每到拐弯处的情景后,他好像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往四处看了看,发现周围没有什么人后,说:“爹,要拐弯了。”奇迹出现了,牛听到了这句话后,又像往常一样动了起来。

动物的习惯是条件反射造成的,很容易纠正。人的习惯却不容易改变,因为是由思维定式造成的。

作为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及时改掉员工正在养成或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否则,这些坏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具体可能有以下几种。

(1)依赖

可怜的乞丐断了一只手臂,这本来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心,然而当他来到一户人家乞讨时,这家的女主人并没有丝毫怜悯,还毫不客气地指着墙角的一堆砖头说:“你帮我把这些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感到很委屈,气愤地说道:“我只有一只手,你怎么忍心叫我搬砖呢?即使你不愿意施舍,也不能捉弄我呀!”

女主人并没有生气,她俯下身去,用一只手搬起了一块砖,然后对乞丐说:“你看,一只手同样能够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愣了一下,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女主人。接着,他俯下身子,用一只手搬起砖来,每次搬两块。两个小时后,乞丐搬完了砖,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这时候,女主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毛巾后慢慢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女主人又递给乞丐五元钱。

乞丐很感激地说:“谢谢您。”

女主人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钱,本来就是你的。”

乞丐看着女主人说:“您给我上了一堂很重要的课,这条毛巾留给我做纪念吧。”说完就上路了。

几年后,乞丐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

乞丐总是过着依赖别人的生活,他们虽然不是有钱人,却拥有“伸手就有饭吃”的待遇。故事中的女主人促使这个乞丐,通过劳动得到了应得的报酬。使他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并为自己不劳而获的行为感到羞辱。最终,他发愤图强,成就了一番事业。

在企业中,员工虽然不是乞丐,但难免会产生这种依赖心理。当这种心理慢慢腐蚀员工的心灵后,会使员工形成懒散的坏习惯,在工作中以懈怠、敷衍了事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会蔓延到更多员工,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管理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彻底杜绝员工中存在的依赖心理。为了做到这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第一,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对不劳而获的行为产生羞耻感。

第二,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

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相应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比如,像肯德基公司那样。

为了对各地的分公司进行远程监控,肯德基总公司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监控机制。他们在公司内部培训一批神秘顾客,这些神秘顾客的任务是到各地的肯德基分店进行调查。根据这种监督机制,肯德基总公司定期对各地分公司的业绩、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测评,然后再按照既定的制度给予惩罚或奖励。

这种机制的建立给各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明显的压力,因为任何一位顾客都有可能是神秘顾客。

(2)越级报告

一群绵羊在山坡上吃草,一只牧羊犬机警地在羊群周围奔跑,不时把脱离羊群的小羊赶回队伍。牧羊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牧羊犬与牧人、羊群达成了协议:为了避免走失或遭到野狼的攻击,任何绵羊都不能随意脱离羊群。

羊群中几只贪玩的小羊对牧羊犬的行为产生了反感,它们对牧人说:“主人,牧羊犬太胆小了,总是限制我们的活动范围,弄得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跑和跳,这样我们怎能发育好呢?”

于是,牧人把牧羊犬狠狠训斥了一番,让牧羊犬以后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要过多限制小羊们的自由。

牧羊犬不再像以前那样尽职尽责了,而一些顽皮的小羊也渐渐脱离了羊群,从牧羊犬的视线中消失了。几天以后,小羊的数目变少,牧人在树林里和草坡上不断发现小羊的尸体。

牧羊犬原本是恪尽职守的,在它的管理下,羊群的安全得到绝对的保障。之所以会出现小羊丢失的现象,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小羊片面之词的越级报告;第二点是牧人听信了小羊的越级报告,干预了牧羊犬的职责。

越级报告是企业管理中比较忌讳的一种情况,作为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

越级报告的出现,表明员工对直接管理者产生了不满情绪。

如果这种不满情绪是基于客观现象的真实反映,管理者经调查核实后,可以追究直接管理者的责任。但管理者的这种做法也在变相地鼓励员工们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长此下去,管理者本人必须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相对来说不重要的事情,从而影响了重大事情的处理。

如果员工的不满情绪是对客观现象的歪曲反映,管理者经过一番调查后虽然否掉其越级报告,但也浪费了时间,还会使直接管理者产生严重的不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会影响直接管理者的工作情绪,尤其在工作效率和上下级关系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员工的越级报告不合理的,而管理者又偏信了它,毋庸置疑,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总之,越级报告的危害很大,管理者一定要杜绝员工养成越级报告的坏习惯。

(3)官僚主义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或大或小的危机,分店已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连锁店也不例外。

麦当劳在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严重亏损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危机,它的创始人克罗克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他通过观察发现,公司里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各部门的经理养成懒散的坏习惯,他们总是喜欢躺在椅背上悠闲地抽烟、喝茶或聊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工作时间。为了戒除他们的坏习惯,克罗克锯掉了各个经理办公室中的椅子靠背。

克罗克的做法一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疯子。但在以后的工作中,员工们体会到了克罗克的良苦用心。没有了舒适的椅背,各部门的经理们不愿长久地待在办公室里,他们开始到负责区域检查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和解决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麦当劳顺利走出了危机,继续向前发展。

在企业中,管理者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一旦管理者滋生了惰性,对工作马马虎虎,必然会给员工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

官僚主义不仅表现在懒散上,而且表现在以权压人上。

在一些有关经商的电视或电影中,常常会有这种场面出现:公司在开例会的时候,当职位偏低的人当众指出身居高位的管理者的错误时,这位管理者顿时怒不可遏,以蔑视的口吻说道:“这里轮不到你说话!”

这种以权压人的现象极大挫伤员工的自尊心。面对盛气凌人的上级,员工的直接反应是躲得远远的,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自保就可以。但是这样对企业来说极其不利,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被剥夺,企业上下沟通不畅,加深管理层与普通员工间的隔阂,更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在企业中,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员工。管理者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管理者官僚主

义作风严重或者对工作马马虎虎,那么员工一定也会犯同样的毛病,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3.远离纸上谈兵者,摒弃华而不实者

用人是一门大学问。用人是否得当关系到事业成败。管理者只有灵活运用人才,不闲置浪费人才,才能使企业顺利发展。

晚清名臣曾国藩指出,有两种人不能够用:夸夸其谈的人和轻薄的人。即使要用这两种人,也要将他们的这些缺点和毛病改掉。

(1)夸夸其谈之人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