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有心计
7046800000034

第34章 源头严格把关杜绝不良因素(5)

第二年,秦国表示把汉中还给楚国,希望与楚国和解。怀王说:“我不要汉中的地盘了,我只想要张仪一人。”

张仪听说后,对秦王说:“用我张仪一人换取汉中地盘,臣愿意前往楚国。”

张仪到了楚国后,用厚礼买通了楚国的当权大臣靳尚。靳尚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搬弄是非、颠倒黑白,让郑袖深信不疑。后来,怀王听了郑袖的话,将张仪放回了秦国。

这时,屈原刚从齐国回来。他问怀王:“为什么不杀张仪呢?”怀王这才感到后悔,不过已经无法追回张仪了。

后来,诸侯国合力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楚将被斩杀。

秦昭王即位后,打算与楚国通婚,于是邀请怀王到秦国来。怀王本打算前往,屈原说道:“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以轻信,大王不去为好。”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说:“为什么要扫秦王的兴呢?”于是,怀王去了秦国。

怀王入武关后,被秦国伏兵切断了后路。秦国扣留了怀王,要他割让领地。怀王大怒,拒绝了秦国的要求。此后,怀王逃亡到了赵国,赵国并不接纳他,他不得不返回秦国。最后,怀王客死在秦国。

楚怀王的命运是悲惨的,不过,这悲剧却是自己造成的。他先是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疏远既有忠心又有才干的屈原;接着又听信宠妃的谗言,将好不容易抓到的张仪放掉;后来,他又听了小儿子子兰的谗言,踏上了去往秦国的不归路。

管理者一定要杜绝谗言的蛊惑,而要想做到这点,广开言路非常必要。不过,有些管理者虽然提倡广开言路,结果在执行的过程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将广开言路落到实处:

(1)采用可行的建议

尉缭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军事家。尉缭认准秦国必然要一统天下,于是前往秦国施展平生所学,实现抱负。

初次拜见秦王时,尉缭就与秦王探讨国事。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决战的形势对秦极为有利。他说,与秦国的实力比较,其他诸侯国就都如同郡守县令,无法与秦抗衡,但令他担心的是山东六国会再结联盟,合纵击秦。为此,他列举了秦王熟悉的历史事件,向秦王敲响警钟。

秦王非常赞同尉缭的看法,向尉缭询问避免诸侯国联盟的办法。尉缭建议秦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只要做到这些,就能够“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秦王认为尉缭的建议切实可行,在后来的统一过程中付诸实施。许多秦国使者怀揣着金银珍宝前往各国,想尽办法贿赂收买显贵豪臣,离间国家内的君臣关系,更离间六国之间的关系。随后。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将它们各个击破,实现了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

如果管理者能够采用可行的建议,员工就会主动地帮助上司想办法。因为管理者在采纳员工建议的同时,也是对提出此建议的员工的认可。否则,只是表面提倡广开言路,却不愿意采用员工辛苦想出来的建议,员工的积极性自然会消失。

(2)敢于听到不同的声音

艾尔弗雷德·斯隆曾担任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在西方管理学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管理组织的天才”。在任期间,他曾聘请了一位著名的管理人士作为公司的管理顾问。

在交代职责的时候,艾尔弗雷德·斯隆说,他不知道要给管理顾问安排什么工作,因为他并不是很清楚这种工作的性质。他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管理顾问能够明确地写出或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不必考虑和担忧观点不被大家接受。因为要研究什么、要写些什么,都是管理顾问自己的工作。

艾尔弗雷德·斯隆认为,如果管理顾问总想与大家的观点保持一致,就会采用调和或折中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只会按照别人的意见调和或折中的管理顾问,不可能为公司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公司也不需要这样的管理顾问。

从艾尔弗雷德·斯隆给新管理顾问的交代中可以看出,艾尔弗雷德·斯隆很注重不同的观点。正是因为他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自己积累了更多的管理和组织经验。

作为管理者,完全可以学习艾尔弗雷德·斯隆的这种方法,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

不过,要做到这点,还要创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因为这是让员工畅所欲言的重要保证。当享有平等的发言权时,员工不会因各种各样的顾虑而不愿意表达自己全部的心声,他们会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以主人翁的精神将观点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并希望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

(3)懂得群策群力

当生产难题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简单地下道命令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呢?过去的众多事实已证明了并不是这么回事。提出问题可能比下命令更容易让人接受,它常常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南非约翰内斯堡有一个专门生产精度机床零件的小制造厂。有一次该厂老板伊安·麦克唐纳抓住机会接受了一笔很大的订货。可是车间的工作早已计划好,而这批订货很急,以致在他看来,无法满足预定的交货日期。

他并没有为此催促人们突击工作,而是把大伙儿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解释一下面临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够按期完成这批订货的话,对公司和他们将意味着什么。

然后他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处理这批订货吗?”

“谁能想出其他的生产办法来完成这笔订货?”

“有没有办法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或人力配备,以便有助于完成这批活儿?”

雇员们情绪高昂,提出了许多建议,要求接下这笔订单。于是,订单不仅被接受了,而且按期交货。

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老板要听听员工的建议,群策群力渡过难关。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积极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发现和解决公司内外的一些问题。

9.积极协调关系,凝结团队力量

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协调员工之间关系、解决矛盾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员工齐心协力地为企业效力。

春秋时期,越国有两个人,他们在同一个地方为官。这两个人的私人感情特别好,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共商政事。

两人中的一人非常有心计,思维缜密,思考问题面面俱到,缺点是做起事来畏首畏尾、优柔寡断;另一人非常有执行力,能够当机立断,有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缺点是疏于思考,做事马虎。他们在商讨政事的时候,有效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政绩。可是,两个人后来因为一些小矛盾断绝了关系。结果,他们的政绩开始大幅度地下滑,因为他们各自的缺点难以得到弥补,从而成了各自政绩的绊脚石。

一位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找到二人,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水母和虾的故事。海中的水母没有眼睛,但动作灵敏,能够很快地猎取食物;虾虽然长有眼睛,却动作笨拙,难以谋生。于是,水母和虾成了一对相互依存的好朋友。虾负责带路,水母负责猎取食物,他们因此拥有快乐的生活。

“寄居蟹和海葵同样是一对好朋友。寄居蟹通常寄居在空空的螺壳里,一旦定居后,它就会到处寻找合适的海葵,然后将它放在螺壳的入口处。海葵是一个尽职的好门卫,每当它感到危险靠近时,便会展开它葵花般的触手,使得敌人不敢靠近。寄居蟹没有忘记海葵为自己作的贡献,每当捕到食物时,总会慷慨地分给海葵一些。它们虽然不是同类,却能够友好相处。

“再给你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从前有两种动物,他们是蟨鼠和卭岖。蟨鼠小巧灵活,擅长寻食,但由于四肢比较短,遇到强大的敌手时很难逃脱;印炬个头高大,四肢发达,擅长奔跑,但由于嘴巴难以接触地面,吃草非常困难。于是,它们配合起来,开始了无忧无虑的生活。蟨鼠帮助卭岠采集各种草料,让印炬不再挨饿。一旦有危险,卭岠则背着蟨鼠在野地里飞奔而去。

“动物之间尚且相互帮助,从对方的身上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听说在遥远的北方有一种‘比肩人’,他们肩并肩,身体连在一起,要么同生,要么同死。如果他们双方发生了矛盾而不愿意调和,就会因自己的行为伤害对方,从而给自己也造成伤害。你们两个人的关系就如同比肩人的关系,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因形体不可分割而必须友好相处,而对于你们来说,是事业将你们连在一起。事实证明,你们离开了对方,面对的只能是失败。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和气呢?”

两人听了老人的一番肺腑之言后,深受感动,从此言归于好。

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企业来说,钩心斗角是管理中的大忌,相处融洽则是管理中的大利,如果员工之间出现了矛盾,管理者一定要像故事中的老人那样,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化解。

武则天同样是这样一位懂得管理的人。武则天在位时,狄仁杰和娄师德两人同在朝中做宰相,共同处理朝中事务。然而,狄仁杰的肚量并不大,他虽然表面上与娄师德和平相处,暗地里却屡屡排挤他。

一天,武则天与狄仁杰聊天时问道:“狄仁杰,你知道我为什么重用你吗?”

狄仁杰义正词严地回答道:“我文才出众,品德高尚,所以被朝廷选中并任用,后来凭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到今天。”

听完狄仁杰的这番话后,武则天对他说:“你说得自然有道理,不过有些片面。当初朝廷宣你入朝为官,并不是因为知道你有多大的才能。如果没有娄师德的推荐,朝廷也许不会发现你,你也不会有今天了。”

狄仁杰感到惊奇,他很难相信武则天的话。为了让狄仁杰相信,武则天令人找来数本奏章给他看。狄仁杰才发现这些奏章都是娄师德为推荐自己写给武则天的,顿时感到羞愧。他不能原谅自己的忘恩负义,跪在地上向武则天请罪。武则天并没有治他的罪,只希望他以后好好表现。

就这样,在武则天的轻松调解下,狄仁杰对娄师德的成见消失了。武则天在他们两个人的合力辅佐下,治理朝政得心应手。

管理者要时刻注意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然,必定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0.独木难成林,团结出效益

管理者应该以各种方式向员工说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团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企业需要的不只是英雄和天才,更是众多普普通通、踏实肯干的员工。

一天,主人正在睡觉,嘴巴、鼻子、眼睛和眉毛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首先,嘴巴挑起了话头,它不满地对鼻子说道:“你并不比我强,但你的位置却在我的上面,真是不公平!”

鼻子并不同意嘴巴的看法,它反驳说:“我能够辨别食物的味道,主人在我的引导下才能够选择味道鲜美的食物,然后才用得上你。我的位置比你重要,当然应该摆在你的上面。”

嘴巴不再说话,但它的话激起了鼻子的不满。鼻子认为,眼睛没有什么本事,却处在自己的上面。于是,它质问眼睛。

眼睛毫不示弱,它骄傲地对鼻子说:“我可以帮主人看到他想看的东西,你不能做到这点。而且,只有在我的引导下,主人才会带着你去闻东西。因此,我的位置应该在你之上。”

鼻子转换立场,又和眼睛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它对眼睛说:“处在你的下面,我并不感到委屈。但我们都处在眉毛的下面,你觉得公平吗?”

眼睛正准备对眉毛说些什么,眉毛却先开口了:“我不想与你们谈论我的本事,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你们的上面。但有一点我知道,如果我摆在你们的下面,主人一定不会要我们组成的这张脸。”

脸是一个整体,脸上各个部分的分布自然有其合理性。每个部分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否则就无法形成一张完整的脸,更无法正常生活。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些人还是不懂,比如下面故事中的三个和尚。

三个化缘的和尚同时在一个荒废的庙中相遇,作为和尚,他们都为这座庙香火的断绝感到羞愧。于是,三人展开了激烈讨论。

和尚甲说:“肯定是因为管理这座庙的和尚不虔诚,菩萨不愿意显灵,导致庙里没有了香火。”

和尚乙说:“一定是这座庙的和尚非常懒惰,从来没有想过把破庙整修一下。香客看到如此破烂而缺乏生气的寺庙,自然不愿意再来烧香拜佛。”

和尚丙说:“一定是这座庙的和尚擅离职守,不愿意去外边化缘讲经,以至于没有人知道这里有一座庙。”

三个和尚各持己见,毫不退让。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们三人都留了下来。和尚甲聚精会神、虔心修佛;和尚乙不辞辛劳,将寺庙翻修了一遍,并且将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和尚丙四处奔波,到各家各户去化缘讲经。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香客络绎不绝,庙里的香火越来越旺盛。

此时,三人又开始了争论,都将功劳归于自己的努力。由于都不服输,他们的争论一直持续下去。就这样,寺庙的香火一天天又恢复了惨淡的景象。

其实,寺庙香火的旺盛是三个和尚共同努力的成果。任何一个和尚的不努力都会影响到香火的旺盛,他们是一个共同的团队,因此,功劳应该属于团队所有,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个人。

企业中的所有员工组成了一个可以创造团队效益的团队,企业的效益以团队效益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团队中,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都要做出与报酬相应的工作成果。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成果的综合,才构成了所谓的团队效益。

看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和活力,要看整个团队的精神风貌,而不在于个人的能力。个人只能代表某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团队。只有整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