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里一个晴朗的日子,巴兹尔·库柏西博士徒步穿过了协和广场。他中等年纪、学识渊博、深孚众望,是美国人办的贝鲁特大学的教授,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不过,他又是一个恐怖分子。他参加向慕尼黑杀人犯提供武器的活动。一连几天,库柏西博士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在马德莱娜大教堂前,三名赏光的游客悄悄走近了库柏西博士。接着,他们一下子从口袋里拔出无声手枪,对准他扣动扳机。仅仅一秒钟的时间,库柏西就倒在地上,鲜血从他的头部直往外喷。他又最后向后边跳了一下,接着又倒了下去,半个身子斜躺在阴沟里。
在“黑名单”上,另一个叫扎亚德·穆查西被摩萨德特工盯上了。穆查西是“黑九月”派往塞浦路斯的新代表。一名潜伏的摩萨德特工人员获悉了这一情报,并报告了他要乘坐的飞机班次和在尼科西亚旅馆预定的房间号码。其后发生的一切就非常简单了。穆查西走进房间,打开行李,然后点亮了床头灯。就在这一瞬间,一声爆炸把他炸了个粉碎。现在,每一个人都闻到风声。凡是和慕尼黑奥运会上杀害以色列运动员事件有关的每一个人都被“挂上了号”。于是仍然活着的恐怖分子都匆忙龟缩贝鲁特。
1973年4月初,一位名叫吉尔伯特·兰伯特的比利时商人来到贝鲁特机场。他在豪华的桑德旅馆里自己和他那迷人的女秘书莫尼克·布伦租了两个房间。与此同时,一个从罗马出发的工业家迪特尔·冯·阿尔特诺德也下榻到桑德旅馆。第二天,贝鲁特机场又来了三名普通模样的实业家。他们分别来自巴黎和伯明翰。这些游客看上去都不像犹太人。他们的护照全是正式的。他们讲着德语、法语或英语,而且,在贝鲁特逗留期间,他们的行动没有任何越轨的地方。他们各自都租了一辆默赛德斯牌轿车,完全是一副大实业家的派头。然而,夜幕一降临,他们的活动便有点异样了。他们总驾车到两幢楼房前——吉尔伯特·兰伯特和他的女秘书把车停在一座楼房的附近,紧紧地抱在一起,像是一对偷情的男女。不远的地方,另一辆轿车则停在一幢四层楼旁,车里的人仔细地观察大楼的各个地方和防卫体系。
4月10日晚,两艘以色列导弹快艇离开了海法港,驶向茫茫大海。快艇上载有一支伞兵和特遣队员组成的战斗部队。零时57分,导弹快艇到达了黎巴嫩海域,在海滩上和“实业家”们会合了。然后,他们分乘几辆轿车直接向先前打量过的楼房奔驰而去。汽车按预定的时间到达了目的地。伞兵们无声无息地向岗哨摸去。几秒钟后,哨兵就呜呼哀哉了。在大楼附近只发生了20分钟的激烈战斗。被惊醒的恐怖分子,一个个抓起武器对着黑暗放乱枪,企图击退来犯的敌人。
在那幢小楼房里,美丽的女秘书正领着一队伞兵直奔恐怖组织最高领导人的房间。突击队员冲到一套指定的房间前,对着锁孔一阵扫射,接着一脚踢开大门,冲进了卧室。在第一套房间里,他们发现了穆罕默德·优素福·纳贾尔。优素福一丝不挂,正和一个漂亮的女恐怖分子躺在床上。一阵枪响,两人被当场击毙。在第二套房间里,卡迈尔·阿德万被嘈杂声惊醒了;他对准冲进房间的以色列人开了火。然而他连开三枪都没打中目标,自己在一阵短促的扫射中身死。卡迈尔·纳赛尔甚至未来得及拿起自己的武器便横倒在办公桌上,尸体缓慢地滑到了地面。
“诺亚方舟”行动
1962年,驻埃及特工向摩萨德总部发回情报,埃及海军装备了6艘导弹快艇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和海法等人口稠密的大城市,都将置于埃及海军的火力射程之内。
摩萨德老总哈雷尔很快便拿着情报找到了总理本·古里安。来自海上的威胁使得总理本·古里安坐卧不宁,意识到以色列必须拥有自己的先进的作战艇。在此之前,要务必重兵防卫海岸线。
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西蒙·佩雷斯说:“‘蚊子’和‘黄蜂’级导弹舰固然比较先进,但是还有比它们更为先进的舰艇,这就是‘美洲虎’导弹舰。在某种意义上说,‘美洲虎’是‘蚊子’和‘黄蜂’的克星,只要我们拥有了‘美洲虎’,我们的海岸防卫就会力量大增,就可以使漫长的海岸线获得安宁。”
埃及海军装备了六艘导弹快艇,这使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坐卧不宁。
当时“美洲虎”只有德国可以生产。可以色列同德国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是,联邦德国总理已经在公开的场合不止一次地表达过愿意同以色列改善关系,他是一位温和分子,他一直为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到惨无人道的灭绝大屠杀而深感内疚,佩雷斯认为完全可以同他商榷,以他为突破口,打开通向西德军界的大门,那时候,以色列就可以提出购买“美洲虎”的要求,相信德国人绝对不会为这种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的事而拒绝的。
于是,本·古里安全权委托佩雷斯去促成这件事。不久,在双方非正式驻外使节的牵头安排下,佩雷斯便飞到了波恩。佩雷斯此行当然是对外严守秘密的,既没有通报媒体,连双方政界也知者寥寥。抵达波恩后,佩雷斯很快便与阿登纳进行了秘密的接触。阿登纳答应全力促成此事,但以对方出售石油为条件。佩雷斯心领神会。很快,德以双方便秘密签订了军火协议,根据协议,德国将向以提供12艘先进的“美洲虎”导弹快艇,6年内全部交付。末了,双方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与合作。
一切都安排得天衣无缝,也似乎进行得相当顺利。然而1964年底,就在西德交付了三艘快艇时,《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新闻打乱了德以合作的节奏。事情是由德方引起的,在西德方面负责建造快舰的技术人员中有一位叫安德烈的,在德国交付了三艘快艇后,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为了写出轰动性的新闻千方百计结识军方技术人员。安德烈与这位记者结识后不久,便在一次约会上侃侃而谈,全然忘了自己的身份和上司的训令,结果泄露了秘密。
很快,德以军火交易的新闻充斥了全球,国际舆论随之大哗,而它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在中东地区更激起了轩然大波,这些国家怀着无以伦比的愤怒质问西德究竟意欲何为,一些激进的中东国家甚至质问西德还要不要石油,另外有的国家扬言要采取行动,抵制西德商品,更有的国家向西德政府发出了强烈的外交照会。德国政府不得不为此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言人在闪烁其辞之间信誓旦旦地保证此类交易是不可能发生的,德国政府并没有要和阿拉伯国家过不去的意思,希望阿拉伯兄弟不要误会,联邦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同阿拉伯各国保持良好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在佩雷斯的努力下,最后德方建议,把建造舰艇的工程移到法国,但绝对不可以再让媒体了解到在法国的这项工程就是原工程的翻版。可是,法国方面会答应承接这一工程吗?佩雷斯只得飞往巴黎。巴黎爱丽舍宫的官员表达了西德政府同样的担心,但最后为佩雷斯坚韧的精神所打动,决定承接“美洲虎”快艇建造工程。
就这样,“美洲虎”导弹快艇建造工程在悄然无声之间来到了法国,而法国政府决定把工程设立在瑟堡港的诺曼底造船厂。导弹快艇建造工程开展得十分顺利,一切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1967年5月,法方已经生产好了4艘快艇。计划的代表,监督快艇制造的摩萨德的高级特工利蒙海军上将深感整个过程之不易,为此专门召开了招待会,以示隆重庆贺。新生产的导弹快艇可迅速补充到以海军国防线。
然而,好景不长。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突然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仅用了6天就占领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同年12月,以色列悍然出动飞机袭击了黎巴嫩的贝鲁特机场,炸毁了13架阿拉伯飞机,这一行动使本已对以色列不满的法国政府更加恼火,戴高乐总统对这一行动大为不满,他迅速地照会以色列驻法代表,表示小小的以色列竟然违背对盟国的承诺,这在外交上是不能容忍的,以色列代表十分耐心地向戴高乐阐明了中东整个局势,认为以色列纯粹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戴高乐总统十分不快地说:发生了的就是发生了的,没有发生的就是没有发生,摩萨德特工的情报往往是捕风捉影,说什么以不发动战争就面临亡国的论调纯粹是杞人忧天。相反,以发动的这场战争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局势,这是对均势地缘政治的一个打击,是对法国的蔑视!
于是,法国政府立即通报以色列,申明将对以色列实行全面的武器禁运,不仅不会再向以出售军火,连那些已经付款的飞机、弹药,自然也包括还未到手而正在建造之中的五艘“美洲虎”艇,法国也将不再交给以色列。
这时,诺曼底机械制造公司总经理弗利克斯·阿米奥很痛苦,剩下的五艘导弹快艇快接近完工了,不造吧,三分之二的钢铁很有可能就这么浪费了,即使不浪费也会耽误其他建造工程的进行,而且,全公司那么多职员也在靠这五艘导弹快艇吃饭呢。正当公司面临困境时,挪威船舶经纪人、总经理奥莱·马丁·西姆找上门来,说要购买五艘快艇运石油。阿米奥一听快艇,一下子高兴起来。
西姆先生申明自己所需快艇只用于钻探石油,自己并不打算做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因此不需要快艇上的导弹等武器,同时希望在快艇的价格上有所优惠。阿米奥则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价格一事,需要公司召集董事会来具体探讨,西姆先生则希望此事能越快越好。
阿米奥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位给他送来大宗买卖,让他解脱当前公司困境的西姆先生实际上正是摩萨德总部派来的特工。这一切,是法国人所始料不及的。在西姆离开之后,阿米奥当即马上把此笔交易上报巴黎,为了使得此笔交易能获批准,阿米奥甚至在报告中极力鼓吹这家所谓的石油公司是如何的优秀与出色,又是如何的在石油钻探业中具有怎样的影响力,同这家公司的合作不仅将带给本企业以行业威望,而且还会使公司获得难以预期的未来效应。
法国作战物资出口部国际研究委员会收到报告后,部分是基于对此家造船企业的同情,部分是考虑到这5艘快艇在不装配武器后就实际上属于普通船只,这笔交易也就等于是普通的商业贸易,而已经脱离了战备物资的范畴,于是未经详询,便在一次例行的会议上同意了此宗转手贸易。
1969年10月,5艘快艇造好并下水了,就只等着巴拿马石油钻探公司付款了。西姆一接到通知,便马上带了5位助手来到瑟堡。这5位名为助手实际上同西姆一样都是摩萨德特工。西姆说,本来预计好快艇一经造好就付钱提货,可最近公司在财务的规划上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一时不能拿出这么大一笔款子来,这笔巨款全部到位要等到12月26日。
阿米奥只得接受这样的现实,因为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中有为防止意外而相互通融的条款。西姆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决定留下三位助手,以便保持同贵公司在交款之前的日常性业务联系。阿米奥答应了。就这样,三位摩萨德特工留在了瑟堡港,并很快同造船厂的工人们打成了一片,熟悉了瑟堡港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路线走向,而这一切都发生得了无声息。
12月23日这一天,瑟堡港来了20多位客人。这些客人下了飞机之后当即下榻在离瑟堡港口不远的一家宾馆,护照显示他们都来自南美的阿根廷,准备在此地度过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正意义上冬天的圣诞。
12月24日,西姆留下的三位助手接到阿米奥先生的致电,邀请他们与公司员工共度圣诞。三位助手婉拒了阿米奥的邀请,借口是已经接受了瑟堡港一位朋友的约请。圣诞之夜岸边往日留守港口巡逻的人员基本上都回家团聚去了,只留有几个卫兵在看守。午夜即将来临之时,20多条黑影每人手提一个皮箱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港口,这些人并不是什么客人,而是以海军人员,他们在三位摩萨德特工的带领下进行早已谋划好的“诺亚方舟”行动。
五艘快艇一一启动,很快穿过英吉利海峡,绕过伊比利亚半岛,全速驶入地中海,经过2500海里的航行,终于驶进了以色列海域,最后,在以海军战舰的护卫下抵达海法港。所有人员受到了以官方英雄凯旋般的欢迎。随后,以色列官方发表申明,自己已经完好无损地获得了已经定购并付了全部款项的导弹快艇。
戴高乐将军
以色列特工偷走导弹快艇的时候,戴高乐将军正在度假。但是官方很快就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严厉地谴责了以色列梁上君子般的行为,并且宣布对以色列实行更为严格的武器禁运。除此以外,还直接对以色列驻法国大使馆提出了强烈照会。然而,除了这种口头愤怒,法国人实在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对付近乎神话般的摩萨德。
快艇取回来后,欣喜万分的以色列海军立即给它们装上早已研制好的“加布里埃尔”导弹,并迅速编制到海防前沿。随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与陆军节节败退,差点被阿拉伯联军攻破以色列相比,以色列海军在对敌交战中取得了完全的优势,而“美洲虎”更是大显神威,不管是对叙利亚,还是对埃及,都重创对方,取得了辉煌战果,保卫了以色列海岸的宁静。
偷窃核原料
1953年,以色列内阁成立了由8名成员组成的原子能委员会,核委员会主席由厄恩斯特·戴维·伯格曼担任。伯格曼是一位出色的化学家,30年代移居巴勒斯坦。伯格曼在研究癌症和其他课题的同时,还兼任着国防部科学机构的负责人,同时又是发展核武器计划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以色列人最发愁的是制造原子弹的原料——浓缩铀。1958年10月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后,为获得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法国的中东政策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以色列人被昔日的盟友疏远了。1960年5月,戴高乐命令外交部长通知以色列驻法大使:法国将不再向迪莫纳反应堆提供铀。
摩萨德不得不采取办法偷铀了。他们制定了几个不同的方案。第一个方案:闯进美国某个生产浓缩铀的特别实验室行窃。虽然需冒极大的风险,但有可能得手。第二个方案:袭击运铀车辆。行动地点最好在美国,虽因防范极严而风险很大,但有可能成功。第三个方案:对某个特殊实验室主任进行“策反”,劝他为以色列“挪用”部分浓缩铀。此案风险最小,但“挪用者”则须为此承担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