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顶级特工行动档案
7047200000025

第25章 以色列猎犬——惊心动魄的“迷雾计划”(4)

方案出笼时,梅厄·阿米特已经接替哈雷尔出任摩萨德局长。他仔细审阅了上述建议后,选择了第三方案。摩萨德驻美国特工很快物色到了几个策反对象,其中纽梅克公司(核原料及核设备公司,简称NLJME)的总经理扎尔曼·莫德凯·夏皮罗最为理想。因此,夏皮罗很快就被确定为重点策反对象。

夏皮罗1922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坎顿市,父亲是来自立陶宛的一名正统犹太教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德国的很多亲戚在纳粹的大屠杀中丧了命,他在美国也遭到了反犹太分子的侮辱。这一切都造成了他强烈的复仇心理,从此他成为了一名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抱着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建立一个自由的犹太国。1948年,夏皮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约翰·霍金斯大学化学专业,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和“美国技术学会”中的积极成员。“美国技术学会”同以色列海法技术研究所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

1949年,夏皮罗应聘到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工作。他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为美国第一艘、也是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号”研制艇用核反应堆。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工程结束后他从公司老板手中得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奖金。1957年12月,夏皮罗在宾夕法尼亚的阿波罗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核原料和核装备公司”。该公司将为美国日益增多的商业性核反应堆提供氧化钠。不少国家特工找夏皮罗“交易”,自然引起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注意,以致该公司早在1961年就被监督官员视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它在经营这种高度危险的物资时“没有十分严格地遵守”规章。

由于夏皮罗的“复国情结”,纽梅克公司倾向于与以色列打交道,他成立了一个名叫ISORAD的子公司,一半股份掌握在以色列人手中。据该公司的营业报告称,其经营项目是“研究使草莓和柠檬果经辐射处理后利于贮存的设备”。从那以后,在夏皮罗的公司和住宅里,以色列的客人就没间断过,其中有一位名叫巴鲁克·西奈的原子能专家,还有一位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馆负责科技事务的官员,名叫埃夫赖姆·拉哈夫。他们实际上都是摩萨德特工人员。

夏皮罗还根本无视官方的禁令,擅自把根据政府合同存放在公司里的浓缩铀,同其他品种的铀掺在一起,使监督官员们也一时无法判断铀235是否丢失。22磅铀235就足以制造一枚小型原子弹。而22磅铀的体积并不大,只需一个购物袋即可装下。加上摩萨德特别行动处通过其他途径搞到手的浓缩铀一共有400磅,用它制造原子弹,足够18枚核弹头。

正当摩萨德为其行动而感到高兴之时,正如其事先所估计的那样,偷取浓缩铀的行动给“挪用者”带来了麻烦。1965年4月30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一次例行调查中,偶然地获得了重大发现:纽梅克公司的账目表明,威斯汀豪斯公司向纽梅克公司提供的用于“阿波罗”空间计划的134磅浓缩铀,竟然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于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立即对夏皮罗进行了严厉的盘问。

夏皮罗在回答问题时闪烁其词。他声称纽梅克公司在特殊的生产过程中曾经埋掉了一部分报废的铀,而这种做法则属于十分正常的。但检察官却认为这个说法证据不足,坚持要把装有报废铀的容器从地下挖出来才可结案。果然,1965年10月21日的挖掘检查结果表明,埋掉的铀还不到丢失数量的百分之十。

随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调查,结果又有了新的发现:丢失的浓缩铀竞多达391磅,远远超过了原先的估计。检察官在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从未有一家公司丢失过这么多的铀。”夏皮罗却矢口否认自己的公司丢失过铀,他坚持说公司所有的交易都是手续完备的,只是一部分成交凭据在去年“保持工厂清洁”运动中不小心散失了。

在严格的监督下,夏皮罗干不下去了,于是于1966年底关闭了纽梅克公司。可对于以色列来说,制造原子弹需要大量的优质氧化铀,摩萨德通过在国际原子能委员会里的“内线”了解到眼下比利时布鲁塞尔“矿业总公司”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氧化铀矿石。而这批从设在扎伊尔的一家姊妹公司手中接收下来的优质现货,此时正存放在荷兰安特卫普港附近的一个仓库里。不久,一个代号为“高酸铅盐”的行动计划炮制出笼了。

27岁的摩萨德特工丹尼尔·艾贝尔(化名为丹尼尔·埃特),为了寻找实施“高酸铅盐”行动的契机,奉命从特拉维夫总部紧急飞往西德,他将在那里拜会联邦德国威斯巴登州的一家化学公司的老板——赫伯特·舒尔岑。

舒尔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纳粹德国空军飞行员,战后在威斯巴登与人合办了一家“阿斯马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专门经营消除化学及放射性污染的化学剂。艾贝尔的任务是把舒尔岑拉下水,并负责策划买下铀矿石并最终运回以色列。不久,另一名摩萨德特工——埃里亚胡·萨哈罗夫上校奉命来到了威斯巴登。不过,此时他的公开身份是特拉维夫“塔尔”胶合板厂的老板。经艾贝尔介绍,萨哈罗夫与舒尔岑认识了。起初他对阿斯马拉公司的染色剂发生了很大兴趣,便同那位德国人建立了贸易关系。萨哈罗夫表示很愿意与阿斯马拉公司合作做些生意,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终于谈成了一笔可以使舒尔岑大有赚头的买卖。

舒尔岑在二战中头部负伤,留下了永久性的阵发性头痛病。一次,萨哈罗夫趁他犯病之机,向他建议去以色列进行一段疗养,说那里阳光充沛、气候宜人,还有许多妩媚迷人的欧亚混血姑娘。舒尔岑动心了,在他放荡的半生经历中,惟一遗憾的就是还没有领略过兼有东西方风韵的阿拉伯女郎的滋味。几天后,他便在萨哈罗夫的陪同下,飞往以色列。

萨哈罗夫安排舒尔岑住进了海法港一幢豪华别墅里。一名以色列脑神经专家每周为他做两次治疗,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则由两名姿色秀美、热情风流的女郎轮换陪伴着他尽情嬉戏、游玩。完全沉醉于女色的舒尔岑,不知不觉地落入了摩萨德设下的陷阱,他与妓女们纵欲交欢的种种丑态,被隐蔽在房间暗处的摄像机全部录下。

一天,萨哈罗夫开始向舒尔岑亮出底牌:他是代表以色列政府来请求舒尔岑帮助的,以色列目前最感兴趣的是管制最严格的战略物资——氧化铀。舒尔岑一听,吓了一跳。萨哈罗夫保证,只要舒尔岑肯合作,事成之后他会得到一笔巨额报酬。

最后,舒尔岑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愿意在摩萨德的帮助下铤而走险。1968年3月21日,总部设在联邦德国威斯巴登的阿斯马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比利时布鲁塞尔矿业公司发出了购买200吨氧化铀的订货单。订货单上注明:本公司打算转入石油化工产品的成批生产,亟须铀作为辅助催化剂。不过,铀矿石必须经过一系列“加工”,才能作为“催化剂”。为此,公司打算将货先运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希纳加”公司加工,而后再运回德国。

布鲁塞尔矿业公司接到订单后,对于这桩生意十分重视。按照公司生意上的惯例,他们马上对买主阿斯马拉公司的信誉进行了调查。而在此之前,舒尔岑早已将以色列提供的850万马克存入了瑞士一家银行。布鲁塞尔矿业总公司得到银行担保后,派副总裁德尼·德韦亲自前往威斯巴登,与舒尔岑进行商务洽谈。

会谈中,德韦副总裁对于阿斯马拉公司开出的价格表示满意。两天后,双方即在200吨氧化铀矿石的买卖协议书上签了字。1968年9月,毫不知情的默勒就介绍了汉堡奥古斯特·博尔滕船舶公司的一艘1062吨的货轮——“舍尔斯贝格”号,亚里萨尔也不讨价还价,便以1200万马克巨款买下了这艘长不过78米的船只。

与此同时,摩萨德为“舍尔贝斯格”号专备的船员已先期飞抵该船停泊地。这套船员班子都是清一色的摩萨德特工,他们的护照、海员证等都出自摩萨德证件伪造专家之手。负责审查阿斯马拉公司这宗订货的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官员是费利克斯·奥卜西尔,他是位德国法学专家,因此对原子能及氧化铀的化学用途一窍不通。码头工人在七个小时内,把560个密封大圆桶装上船。圆桶外面还贴上了“高酸铅盐”的剧毒符号,桶内则装有200吨优质铀矿石。在舒尔岑连续几个小时的严密监视下,它们全部被装上了“舍尔斯贝格”号的货舱。

直到1968年12月,欧洲原子能委员会才发现自己受了骗,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得到德国原子能机构关于收到和加工铀矿石的业务报告。于是赶紧追查这批铀的下落,但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世界第一战略物资——200吨铀矿石——神秘地失踪了。

1969年3月,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得到捷报:以色列的原子弹已经处于随时可以起爆状态。从现在起,世界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核国家,这就是以色列!

炸毁伊拉克核设施

1977年,以色列新总理贝京对伊拉克发展核武器的计划,决定采取强硬对策。

1975年11月,法国正式同意向伊拉克提供两座核反应堆,其中小的那座用于科研,70兆瓦的那座大反应堆则用于发电。该工程被称为“塔穆兹”。

以色列决定要不惜一切手段,阻止这一核合作的进行。1977年5月,新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对伊拉克的核计划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对策:以色列绝不允许任何阿拉伯国家发展和拥有核力量。贝京召来情报机构的领导人,命令他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弄清“塔穆兹1号”反应堆的全部情况,包括它的建设进度及伊拉克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程度。随后以色列总理又郑重宣布:摧毁伊拉克具有生产核武器潜力的大反应堆,已被列为以色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当时摩萨德的首脑是扎米尔将军,他想出了一个阴险毒辣的行动方案。他对协调、计划行动处处长戴维·比朗说:“按照我的看法,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是否能设法物色到直接参与伊拉克核反应堆发展计划的人为我们服务。这样,我们向军方提供的情报就绝对可靠了!”

比朗处长立即向手下几员干将作了布置,要尽快把在法国巴黎北部萨塞勒核工厂实习的伊拉克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名单搞到手。特拉维夫的摩萨德有关部门经过两天通宵达旦地检索有关伊拉克方面的人事档案资料,毫无所得。于是,比朗处长直接发密电给摩萨德巴黎站站长戴维·阿贝尔,请他帮助办理此事。

阿贝尔是一个能说多国语言的特工人员,他的公开身份是以色列驻法国大使馆外交官,他的实际权力却超越以色列大使。阿贝尔等人控制了进出以色列大使馆的外交邮袋和信函,指挥着在法国的以色列特工和情报关系。与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一样,阿贝尔经常利用生活在法国的犹太人收集所需要的情报,因为在异国他乡的许多犹太人都十分乐意为自己的犹太故国效劳。

一名代号叫雅克·马塞尔的法籍犹太人正巧在萨塞勒核工厂工作,阿贝尔布置马塞尔尽快搞一份在该厂实习的全部伊拉克人名单。马塞尔很能干,几经周折,终于不露任何痕迹地复制了一份伊拉克核实习人员名单,并且在第二个星期前往巴黎与摩萨德特工人员秘密碰头,把冒着生命危险偷到手的名单交到摩萨德特工的手上。

以色列大使馆通过密码系统迅速把这份名单发回特拉维夫,进行电脑分析。名单上的人都是伊拉克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特拉维夫大型计算机储存的危险分子档案材料中没有这些人的名字,而将这一批伊拉克人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比朗处长传达了摩萨德总部的指示:找最容易接近的目标下手,必须万无一失。于是,选定伊拉克科学家布托拉斯·埃木·哈利姆作为进攻对象。

摩萨德为什么确定哈利姆为进攻目标?首先,在得到的那份伊拉克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名单上,只有哈利姆留下了自己的住址。这说明哈利姆的安全防卫意识要比他的伊拉克同伴们差,也可能其他伊拉克人集中居住在萨塞勒核工厂附近的军事营区里。因此,接近哈利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其次,哈利姆年龄42岁,已婚却没有孩子,由此断定他的婚姻并不美满,家庭生活并不称心如意。这样的人更容易上钩。这样,如同人们所传说的,向来行无影去无踪的摩萨德特工再一次展开了诱惑之网。

摩萨德安全事务处的欧洲科下有三个特工小组,特工们开始调查哈利姆是否处在伊拉克或法国安全保卫部门的保护性监视之下。一天,一名娇媚温柔、金褐色短发的年轻女子在哈利姆所住的那幢三层楼房挨家挨户地推销香水,这位自称雅克琳的香水推销员实质上是摩萨德特工小组人员迪娜。哈利姆的妻子萨米拉被迪娜手上价廉物美的香水样品吸引了,她更被迪娜妩媚动听的话语打动了,便请迪娜进屋,滔滔不绝地和对方拉起家常来了。

萨米拉是个没有心计的女人,讲话毫无矫饰。她向迪娜诉说自己出身于富裕家庭,而嫁的丈夫却没有多大出息,因此在巴黎生活得很不如意,几乎连个合适的美发师都找不到。她还告诉迪娜,自己的母亲正要动大手术,她本人两周后就要回伊拉克,准备让丈夫独个儿呆在法国。迪娜与萨米拉的第一次交往很成功。两天以后,迪娜为萨米拉送来了她所要的香水,并告诉萨米拉找到了一位十分出色的美发师,愿意带萨米拉去找这位美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