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自己的一个秘密基地,把口袋放在两根杆子之间,练习拣包的动作,反复训练了几百次。届时,他们的飞机将从基地起飞,按照极其精确的时间表,跟随东方快车。
勒鲁瓦对行动全过程的每一秒钟都进行了研究。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们还在几种车厢的隔板墙上连续进行钻孔试验。
他们的小钻孔机用起来得心应手,打开一节卧铺车厢内各个房间的板门也没什么奥秘可言。现在剩下的只有一个问题:需要配制一种相当厉害的麻醉剂,用以解除苏联人的反射功能和运动中枢的机能,让他们立即陷入持久的酣睡之中。不仅如此,他们需要的麻醉剂还必须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喷射后能立即扩散消失,当他们的特工人员进入苏联人房间时自己不致受它影响。
天才的化验室主任泰斯老头,用一只可怜的猫作试验,在它身上反复试验,终于为勒鲁瓦试制出一种理想的麻醉剂。药剂真是“太好了”,勒鲁瓦自己很快就体验到了这一点。
南上征途,大家十分乐观。因为是首次行动,勒鲁瓦没要飞机跟随他们。他仅仅组织了一个车上行动小组。他亲自在苏联人隔壁的房间里安顿下来,同时还破例地带着一位贵客,这就是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的精神病权威莫拉里博士。
东方快车带着隆隆巨响驶进了预定采取行动的隧道。勒鲁瓦钻透隔板,然后接过助手递过来的注射器,开始喷射麻醉剂。他们等了一小会儿,为的是让药性发挥作用并挥发掉。当然,他手下“管子工”的头儿、精力充沛的阿迈尔也参加了这次“远征”。
结果一切都与勒鲁瓦设计的一样,他很顺利地窃取了苏联外交邮袋中的情报,使苏联情报机构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法国特工厕所打捞好情报
1946年,时任英国首相的邱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讲后,东西方关系骤然紧张,两大阵营之间的情报战也随之升级。
当时的东德首都柏林是东西方势力交界处,各种情报势力都紧盯着这座城市,想从东德的政府机构中搞情报,但东德政府部门纪律严明,对外也比较封闭,西方情报机构花了很长时间都没能得手,东德政府部门也因此被称为“难以打开的坚固堡垒”。
然而,这座坚固的堡垒却被法国秘密行动分局的负责人勒鲁瓦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攻破了。在一次去柏林出差的时候,细心的勒鲁瓦偶然间发掘了一条获取情报的快捷方式:
在与一位德国人的闲聊中,勒鲁瓦了解到,当时东德物资紧缺,不少党政机关、部队和警察局等单位都缺少上厕所用的手纸。因此,很多东德官员都拿各类文件、报告的副本当手纸使用,这些绝密文件用过之后就被水冲到便池坑内。讲故事的人纯粹把此事当成了笑话,但勒鲁瓦听后却没有笑,反而陷入了沉思当中。很快,他的脑袋里冒出了一个主意。回国后,勒鲁瓦立刻命令手下,寻找东德各要害部门厕所的下水管道图,然后派特工小组在下水管道里捞取用过的文件“手纸”。法国人将这些臭气熏天的情报装进特制的口袋,然后运往西方。
正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虽然无法进入警备森严的东德政府机关,法国人却通过下水道搞到了大量绝密情报,让美英等国的同行们大为惊叹。勒鲁瓦将此次行动命名为“垃圾桶”,还真是名副其实。
当时,柏林位于两大阵营的前哨阵地,边界封锁得特别紧。于是,法国人通过一种特殊的飞机来运送这些“臭”情报。这种飞机飞行中几乎没有声音,很难被人发现,而且对降落地点要求不高。一开始,用飞机偷运情报的行动进行得很顺利,但不久后,这种飞机被东德防空部队发现,屡次遭到炮火拦截,由于缺乏可替代的情报运送途径,勒鲁瓦被迫撤回特工人员,冷战期间最“臭”的情报行动随之落幕。
“黑衣人”在行动
法国反恐突击队中的精英分子
法国反恐怖突击队是在国际恐怖主义狂潮下应运而生的。20世纪70年代国际恐怖主义浪潮频频高涨,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的恐怖屠杀,使西欧各国政府震惊。1973年,
沙特阿拉伯驻法国大使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使法国政府感到大失体面。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恐怖分子,法国政府在1974年正式成立了一支专门从事反恐怖的部队: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GIGN)。作为宪兵部队的一部分,直接受法国国防部领导。由于突击队在执行反恐怖作战任务时,总是身着一身黑衣黑腰带,故称“黑衣人”。
“学生班车”营救行动
1976年2月4日早晨8点,在离法国本土6800公里的吉布提附近红海入口处的法军基地,4名手持自动武器的索马里恐怖分子冲上一辆基地子弟学校的学生班车,将30名学生、司机和一名社会福利员一
法国特工执行任务非常有头脑,他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能靠智慧完成任务。
起劫持到离索马里边境哨所180米远的地方。学生班车被劫持的消息传到法国,极大地震惊了法国政府,法国政府迅速决定:派遣国家宪兵干预队前去营救。当夜,布鲁托中尉率领一支9人突击小分队乘飞机秘密飞往吉布提。法国调动了海外军团的一支部队,以对付索马里军方的任何军事行动。经过仔细的勘察之后,布鲁托中尉将他的9名狙击手于拂晓前部署在学生班车周围,巧妙的伪装使他们与周围的地形地貌融为一体,恐怖分子没有丝毫察觉。
非洲列日如火焰般的阳光毫无遮掩地照在大地上,整个沙漠被烈日烤得像个蒸笼,突击队员忍着饥渴纹丝不动地潜伏着,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凝神屏气,注视着被劫持的班车,枪上的瞄准镜始终对着目标。经过10个小时难以忍受的潜伏和等待之后,所有恐怖分子都进入了狙击手各自的射击视野中,盼望已久的进攻机会终于来临了。下午3点47分,布鲁托中尉不失时机地下达了开火命令。
布鲁托中尉的话音刚落,狙击手们几乎同时扣动了扳机,出膛的子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射向目标。车上的4名恐怖分子全部被击毙,第5名恐怖分子被击毙在班车旁。突击队员们迅速跃起向班车接近,索马里边防哨兵开始向突击队射击,企图阻止他们靠近班车,法国海外军团的增援部队随即以强大的火力对索马里边防哨所进行压制。突击队趁机冲向班车,并将企图登车的第6名恐怖分子击毙。32名被劫人质全部获救,突击队无一伤亡,出色地完成了人质营救任务。
“空中客车”营救行动
1994年12月24日上午11时左右,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布迈丁国际机场候机大楼旁,法航8969航班的一架“空中客车”300型客机已引导最后一名乘客登上飞机,静候10分钟后起飞。机上共有乘客227名,其中有40余名准备回国过圣诞的法国人,其余大部分是前往法国观光或度假的阿尔及利亚人。
突然,4名身穿地勤人员制服的年轻人以对飞机进行安全检查为名,强行登上法航飞机,随即亮出携带的AK-47自动步枪、手枪和微型冲锋枪,逼迫机长通知塔台。机场当局立即关闭了机场,警察迅速包围了这架充满恐怖的飞机。阿当局组成一个特别小组旋即开始与劫机者进行谈判。与此同时,法国政府立即组成了应急小组,商讨对策,并下令国家宪兵干预队队员取消圣诞休假,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准备出发,翌日凌晨,40余名突击队员乘法航相同型号的一架飞机抵达西班牙离阿尔及尔较近的帕尔马机场待命,随时准备出击。
经多次交涉,劫机犯释放了63名人质。机上的一阿尔及利亚便衣警察和一名越南驻阿尔及利亚使馆参赞被枪杀。25日,劫机者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飞往法国巴黎,遭阿当局拒绝,劫机者枪杀了一名法使馆工作人员。法国总理马拉迪尔立即打电话给阿尔及利亚总统要求阿当局允许法特种部队以武力解救人质,但遭到坚决反对。在阿当局的争取下,被劫持的法航客机载着余下的172名人质于26日凌晨15分飞抵法国南部马赛机场,法国组成谈判组开始与劫机者进行谈判。与此同时,原在西班牙待命的国家宪兵干预队突击队也悄然降落在附近机场。由于劫机者拒不释放人质,并要求给飞机加油和飞往巴黎。法国当局判断:劫机者已孤注一掷,准备以身殉教,在飞往巴黎上空时引爆炸弹。于是决定以武力解决问题,一支突击队进入攻击位置,其他求援人员和车辆也已做好充分准备。
26日13时30分,劫机者无条件释放了两名人质,随后,飞机未经机场当局许可开始向前滑行。14时50分,劫机者截断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系。17时左右劫机者用冲锋枪向塔台扫射。
面对猖狂的劫机犯,法国国家干预队员紧急行动,成功地解救了被劫持的人质。
17时15分,20名突击队员分乘三辆舷梯车趁着夜色的降临,迅速向飞机的前门和后门靠近,一场由法国各大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攻击行动拉开了序幕。一辆舷梯车靠上前门,突击队员闪电般打开舱门鱼贯冲入机舱,第二、三组队员也从后门冲入机舱。经过10分钟的交火,突击队员投掷了多枚强光、强声手榴弹,终于把4名动机者击毙在驾驶舱内。15分钟后,战斗结束,172名人质全部获救,只有17名人质受轻伤,9名突击队员负伤。这次反恐怖行动的胜利使法国政府松了一口气,最终这场持续3天的劫机事件降下了帷幕。第2天,40名法国人质和突击队员一起返回奥利机场。法国总统亲自慰问了每一位参加营救行动的队员。事后,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说:“法国将毫不留情的同恐怖主义作斗争,决不屈服于讹诈。”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称,这次行动是国家宪兵干预队成立20年来遇到的最困难的一次,但这次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