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HR教你拿高薪
7053200000012

第12章 敬业: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1)

小董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在这个人员流动比较大的部门,他已经算是“老资格”了。随着前任部门经理和主管的相继离职,小董不禁喜上眉梢,心想这回轮也该轮到自己升职了,何况自己一直以来的工作表现也都还不错。

可让小董失望的是,公司居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提拔他,而是直接招聘了一个新的主管。这让小董很受打击,不由得把怒火都发泄到新主管身上,处处跟他作对,并且还想拉拢其他人一起“造反”。

不过,其他人却对这个新主管挺满意,不但对小董的笼络毫无兴趣,甚至当面批评他的不是。

小董第一次尝试丢掉有色眼镜去观察主管,才发现确实在很多方面他都是自愧不如。主管不但对业务相当的熟悉,而且还非常的敬业,他做事情总是一丝不苟,不但自己很少出错,还能够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老板提出什么想法,他总能提出很多的备选方案让老板去选择,然后再又快又好地去完成;每当有紧急任务的时候,他总是能鼓起大家的干劲,而不是像前任那样唉声叹气地加班……小董才发现自己以前做的并不好,有太多需要向主管学习的地方了。

每到年终的时候,一些公司的HR会组织员工来做一个年终自我评定,来总结一下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但是公司的年终绩效考核肯定不会完全以员工的自我评定为依据,虽然上级评定下级,或者是员工之间的互评,也经常有不公正、不准确的地方,但是我们都明白,它们肯定会比自我评定的准确性要高。这并不是说,员工在自我评定的时候,就一定会弄虚作假,或者是自吹自擂。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倾向,总觉得自己的工作表现“还不错”,即使出现过问题,原因也不在自己,要么是别人的错,要么是环境的错,要么是自己运气不好。也正是这种心态,会让我们很难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欠缺,因此也很难快速地成长和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从生手到熟手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是要从普通到优秀甚至卓越,就非常的困难了。

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被“还不错”所蒙蔽,不断地提高自我呢?提高自我,并不需要拼命地给自己施加压力,苛求自己,而是让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如何做好工作上来,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敬业精神就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

1.你敬业,人敬你

杰克·韦尔奇曾说:任何一家公司若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让每一位员工都保持敬业。”

说起敬业,我们都不会忘记严谨勤奋的德国人。跟德国人打交道,刚开始可能会受不了他们的刻板较真。可是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机械都是由德国人造出来的。确实,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它的员工都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那么它都会是一个强大的组织。我们以前经常把“敬业”和“奉献”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也是源自这样的视角:敬业应该是一种源自对工作和事业尽心尽力的态度,如果光想着自己能从中获利多少,那也就谈不上敬业了。

不过,我却觉得“敬业”跟“奉献”,其实是两码事。敬业对员工来说,更像是一种获得。

敬业就是发动机,没有它,任何机器都发挥不了它应有的功能。技术可以学习,经验可以积累,但即使在同样的公司,同一个部门,做同样的工作,两个人之间的能力和成就出现巨大差距都是很正常的。这种差距就正是来自态度上的差别。

差不多?差很多

德国人普遍信奉新教。新教伦理,也被人称为“工作伦理”,因为它鼓励信徒克勤克俭,勤奋工作。对他们来说,敬业就跟餐前祷告一样,是每一个教徒应尽的本分。

中国人不信教,植入脑髓、深入血液的是儒家文化。可惜的是,孔子并不是一个实业家,他是一个浪漫的教书先生,传授国人以“道”,却鄙视能够做好工作的“术”。所以中国人在这个老师的影响下,向来都不喜欢较真,差不多就行。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都是非常巧妙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都一团和气。可是这种态度用到工作中,却是百害无一利。我们都清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重大问题上谁都不敢含糊,交给老板的报告绝对不能错误百出,在客户面前不能一问三不知。否则别说升职加薪了,保住自己的这份工作都有困难。但是其他被判定为不重要的小细节,我们就懒得去关注了。殊不知,大事面前人人都知道不能犯错,你怎么样才能做的比别人更好呢?惟一的办法就是事事都不能犯错。

仅是追求不犯错还不行,还要形成一种习惯,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你都要去思考,有没有改进的办法,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样,不管你做什么工作,你肯定都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年轻的洛克菲勒刚进入石油公司工作时,任务是负责检查石油罐盖焊接好没有,实在是枯燥不过了。没干几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厌倦了,但是考虑到自己既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他还是决定静下心来把眼前这份工作做好。

他仔细研究焊接的过程,发现每焊好一个石油罐,就需要39滴焊接剂。为什么是39滴,少一滴行不行呢?经过仔细研究,他才发现这个剂量是跟焊接机有关的,于是他转而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焊接机,每次只需要38滴焊接剂。虽然每个罐盖只节省一滴焊接剂,但是一年下来,竟能够为公司节省5亿美元的开支。

而这个年轻人,就是凭着永远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成为了后来石油大亨。

人人都知道,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让客户满意,老板赞赏,最后能够获得成长跟收益的人肯定是我们自己。可是如何把工作做好呢?我们既很少去细想,更没有养成从小事着眼,处处留心的习惯。

敬业始于情感,止于行动

所谓敬业,首先就是要“敬畏”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看成是事业的一个部分,而并非谋生的工具。

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媒体就热炒“大学生创业”的概念。但是我却始终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急着创业,他们在企业中所学会的敬业精神、做人做事的方法,实际上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将会让他们受益一生。很多企业的HR,尽管管理经验丰富,但是面对现在80后、90后的员工简直就是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受一点委屈就闹着要辞职,还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创业就刚刚好在这个时候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丝新的希望,给自己打工就不用再受委屈了。但是,到底是当员工容易还是当老板容易呢?

一个连员工都做不好的人,想要当一个成功的老板,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更多,如果没有勤勉踏实的态度,更加难以成功。

我们说敬业是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但仅有态度而不见行动,也还不等于敬业。

就像我们很多文艺青年追女孩子一样,整天写诗写信表白自己的赤诚之心,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很让人感动,可是时间一长,你唠叨来唠叨去还是那几句酸溜溜的诗,也不见任何行动,那谁都会怀疑你是不是在忽悠。

真正的敬业,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敬业情感、敬业认知和敬业行为。

情感还只是一种模糊的感受,可是要怎么做才算是敬业呢?如果缺乏敬业认知——连应该怎么做都不知道,就谈不上有行动了。敬业并不是天生的,它不仅是通过学习而来,而且是在工作当中才能学到的。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一种敬业的文化氛围,让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作为员工,为自己选择一个敬业的“导师”尤为关键。他可能是你的老板,或者是你的直接上司,甚至不过是一个同级别的前辈。但是他们的工作永远充满激情,从不抱怨也从不急躁,遇到问题会积极地去解决,没有问题的时候总是想着能够做得更好。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优秀的导师,他们不但能够教会我们什么是敬业的态度,更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去做才是敬业。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这样的一个“导师”,他是不是工作做得比别人好,是不是更让老板欣赏,更受客户欢迎。

因此,敬业它不是口号也不是理念,更应该是一种直接的行动。尽管这行动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既有规则也无规则——工作中有许多基本的职业规范和职业准则,这些就是规则,你不能违反,违反了就算不上敬业。例如,你要遵守企业的制度,要懂得服从和执行。

但是仅仅是被动地遵守还不够,你还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发现改进工作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敬业行为又是无规则可循的。它需要你想尽一切办法,去把工作做得更好。所以敬业精神也能大大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看日本人都是很刻板的,天生的工作狂,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发挥创造精神。日本人的特长就是从细处着手,从方便面到卡拉OK,很多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发明,都是日本人想出来的。

员工敬业度问卷(l)愿意留在公司;(2)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着清晰地认识;(3)心甘情愿地工作;(4)因为工作出色,我经常会受到表扬;(5)公司的战略目标对我的工作有影响;(6)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总是能有不同的收获;(7)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8)遵守更多的承诺;(9)在工作中有机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10)为了工作不断发挥创造力;(11)愿意积极地、正面地对外宣传组织;(12)如果有朋友求职,我会向他推荐自己公司;(13)愿意为了工作付出额外的努力。

2.要敬业,先乐业

米卢的精明在中国,真正称得上是“人人得而诛之”,谁都可以吐几下口水的,恐怕就属中国足球了。

球员不仅球技不高,战绩全无,而且连基本的职业素养都欠缺,打架滋事,频爆丑闻。想要管理好这样的一支团队,绝非易事。所以国家队一会用“洋帅”,一会找“土帅”,主帅跟走马灯似的换,却依然无济于事。

在一长串历任主帅的名单当中,最让中国人怀念的,恐怕就是米卢了。虽然他当年将中国国家队第一次带入世界杯的赛场,也有不少运气的成分。但这个精明的南斯拉夫老头,确实是比他的前任更加深刻地抓住了中国足球的症结所在。球员不听话,不好好踢球?按照我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维,肯定是要对这些严加管教了。可米卢他说不,他提出的是“快乐足球”的理念,球员只有学会享受足球的乐趣,并且将踢球作为一项事业,并且是自己喜欢的事业之时,才会真正地尊重他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之倾尽全力。中国足球的出路,就在于“职业化”。

米卢虽然是外国人,不过他应该比很多人都更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含义。真正敬业的人,他不只是喜欢自己的工作,甚至是“痴迷”于自己的工作。

痴迷胜过任何的天赋和机遇,因为它能够让你专注于所做的工作,如果能做到这样,又有什么工作是做不好的呢?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从工作中找到源源不断地快乐。并非真的只有在新西兰的大堡礁拿着高薪当护岛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心态决定一切。洛克菲勒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当中就这样说到:当我认识了很多爬到高峰的人时,我才知道,他们从来都没有觉得工作是在“付出代价”,而是在享受恩惠。

很多初涉职场的人,总是会觉得,这个公司老板太抠门了,那个公司工作压力太大了,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从来没有将自己的目光放到工作本身上来。以至于几经跳槽之后,发现不但一无所获,失望之余,连最初的激情也没有了,于是发出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感慨之后,决定找一份谋生的工作就好了。报着这样态度工作的人,不但很难获得什么成就,而且过程无比痛苦。

职业倦怠好比疲劳驾驶

跟职场新人比起来,有工作经验的人在敬业度上的表现肯定会更好。因为不管公司是否有提供专门的培训,工作的过程也是受训的过程,工作的态度和方法,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职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