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HR教你拿高薪
7053200000021

第21章 认识自我(2)

因此,我们在尝试对自己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设定的目标是:认识得越全面越好,越深入越好。我们看麦克利兰的这个冰山模型,像知识、技能这些素质,是非常容易鉴别的,我们的学历、培训、工作经验以及其他的资质,都可以快速地帮助我们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一点,可能那些HR会做得比我们更好,因为他们不仅有很多的测试工具,而且还“阅人无数”,能够很快知道你的技能是处于什么水平。

但是在水面以下的冰山,却是我们可以比HR做得更好的地方。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HR再怎么有经验,要完全做到读懂人心,还是不容易的。

而我们,只要能够客观并且科学地分析自己,很快就能够对自己的价值观、品质、动机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在HR面前,总是会试图表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来赢得工作机会。但是在我们自己面前,我们显然会诚实得多。

橱窗分析法

说到自我分析,就不能不提“橱窗分析法”,因为它一直都被看成是自我分析的专用工具。

什么是橱窗法呢?心理学家把我们所看到的自己比喻为一个橱窗,这个橱窗可大可小,对自己了解越多,这个橱窗也就越大。但是我们了解的是自己的哪些部分呢?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区分,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分为两个维度——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别人对自己的了解。如图22所示。

在“别人知道”和“自己知道”这两个维度之下,橱窗便被分成了四个象限。分别是:

第1象限——“公开我”

也就是别人知道,自己也知道的部分。比如说我们的学历、工作经验等,这些自己肯定知道,而对我们有一定了解的人,也不难获得这些信息。这些信息,也经常是任职资格中的“硬件”

部分,虽说并不能决定我们是否胜任,但绝对是基本的“门槛”,不可或缺。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满足这些条件,而且还要注意使这些能力素质“公开化”,也就是说,要主动为这些能力素质提供证据,因为并不是每个信息都像学历那样有证可查。工作中的学习和积累,不应该是光留在脑子里的,还应该形成成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广告公司想找一个文笔不错的文案,两个人都说自己能够胜任,但是谁最有说服力呢?肯定是那个平时有作品发表,并且能够拿出来给HR参考的人,尽管那个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的人可能实力比他还强。这就是让信息公开化的好处。

第2象限——“隐私我”

就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比如说我的内在动机,我的个人喜好等,除非我们自己告诉别人,否则别人是很难获悉的。

人都有这样一个倾向,那就是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喜欢把自己的信息过多地暴露出来,否则就会让自己很没有安全感。但是HR为了他的工作需要,就不得不尽量去挖掘应聘者更加深层次的动机、喜好等方面的信息。因为这些要素对做好一份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应聘者不理解这一点,他的安全感受到挑战了,觉得很不舒服,面试回来还要到网上把HR骂一通,尤其是在面试没有通过的时候。当然,也不排除有的HR可能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对应聘者的尊重不够,这是职业操守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有的时候,比如说,HR斗胆采用压力面试或者情境面试等,他就是想试图看到你的“隐私我”。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HR的立场和想法呢?这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你知道了他其实无意冒犯你,而只是想了解更多一点的“隐私我”时,就应该想到,更主动地展示他想要知道的“隐私我”,才是解决的办法。适当地暴露“隐私”,让HR获得他想要知道的信息,也让他觉得你这个人很诚实,很坦率,也能获得很好的印象分。毕竟,不管是面试还是人际交往,适当的自我暴露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在自我暴露和内心安全感之间寻找平衡点。

第3象限——“脊背我”

为什么会被称为“脊背我”呢?因为这一部分跟我们的脊背一样,别人能看到,自己却看不到。既然是自己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可能也很容易忽视对这一部分的了解。

实际上,要了解它并不难,多跟自己的朋友、上司沟通,从他们那里获得对自己的中肯评价,就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但是这要求我们以诚恳的态度与合适的方式,否则,他人要么会出于好心,怕“打击你”,要么是心里不乐意,不愿意如实相告,这样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更多了解的机会了。

第4象限——神秘的“潜在我”

别人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这就类似于弗洛伊德所提到的“潜意识”、“本能”。这一部分我们是很难看到的,而且我们也不是心理学家,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对自己做太深刻的研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个“潜在我”的存在。尊重“潜在我”,并且在它试图“浮出水面”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就能够对自己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

打个比方说,你发现自己跟上司合不来,这看起来不是很大的事情,实际上却有很多人因此辞职。可是为什么合不来呢?你可能也说不清原因。上司还算称职,也从来没有做过欺上瞒下的事情,更没有中伤过你。这个时候,你就要试图去寻找一下是不是那个“潜在我”在起作用了,导致你公私不分,把私人好恶转移到了工作场合上来。这个“潜在我”经常会干扰我们在工作中做理性的选择和分析。

量表测试法每个人都有一种想要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这一点,从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心理测试”就可以体现出来。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而且还是不需要动脑筋的测试,就可以大概了解自己的个性、适合的职业等,确实非常方便。

当然了,我说的“量表测试”,并不是指所有的这些“心理测试”。网上流行的那些心理测试,其实还是以娱乐功能为主的,“仅供参考”而已。准确度有限,指导作用更有限。我在这里提到的这些量表,多是颇受HR欢迎,经过严格验证有效度,并且有详细操作指导的量表。

人格测试

很多人会被“人格”这个专业用语吓到,以为只有精神鉴定的时候才用得着这么慎重的字眼。

其实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品质、性格特点等。不同的人格特点,适合不同的职业,这是肯定的。

一般来说,人格测试往往是建立在一种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的——按照一定的维度,对人格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再搜集每种人格类型的典型行为特征,转变成问卷式的测试题,我们完成这个问卷,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计分规则,弄清楚自己属于何种人格类型。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甚至包括适合何种工作等。人格测试的特点就是应用比较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职业规划,甚至是婚恋指导、自我探索等,都是可以的,毕竟人格对人的工作和生活影响都是广泛而深刻的。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是目前世界上广泛运用的一种心理测验工具。卡氏从许多人行为的“表面特性”中,抽取16项“根源特性”,称为个性因素,包括:

(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影响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变革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16PF共有187道题目,都是有关个人的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问题。16PF不仅能明确描绘16种基本的人格特性,还可以根据实验统计的结果所得的公式,推算出许多可以描绘人格类型的双重因素,如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型、怯懦与果断性等。

这个问卷测试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企业用来测试员工的话,一般注重的是员工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工作稳定性以及情绪的稳定性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了解自己在各个要素上的表现程度,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EPQ同样也是应用非常广的人格测试。艾森克把心理特质分成三个维度:

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EPQ的特点是,它一共由四个量表组成,彼此之间是独立的。即E-外、内倾;N-神经质;P-精神质;L-谎造或自身隐蔽。L量表实际上是起一种修订检验的作用,因为我们在做问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诚实、理解错误或者是认识不足等方面造成的准确度下降。因此,这个测试是把三种人格维度分开来测试的。

对于一般人而言,P-精神质的实用性可能不大,首先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可能在这些特质上表现并不明显,其次,这个量表用于实验室研究的场合比较多,对职业规划的意义也不是很大。我们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外倾性和神经质这两个维度的量表。

职业性向测试

MBTI职业性格测试(MyersBriggsTypeIndicator)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它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每年的使用者多达200多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MBTI将人格分成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一共16种不同的类型,如图23所示。

每种类型的人格,既有对应的基本的特征描述,也有缺点和盲点的分析,同时还有适合的职业类型等。因此,实用性非常强,可以直接用于职业定位或者职业指导。

量表测试法的好处是,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准确度有一定的保证。毕竟这些知名的量表都是经过无数的试验,证明有效才开始投入使用的,而且还会根据时间的变迁来做一些修订。

当然,量表也不是万能的。虽然像16PF那样,已经把人格特征分得很细了,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概括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很多时候可能糅合了不同的类型。

这是我们在利用量表进行自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量表的结果可以用作职业规划的参考,但是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不能说MBTI测试的结果证明我适合当律师,然后我就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为律师了。

附:MBTI样题1.我倾向从何处得到力量:

(E)别人。

(I)我自己的想法。

2.当我参加一个社交聚会时,我倾向使更多的力气:

(E)在夜色很深时,一旦我开始投入,也许就是最晚离开的那一个。

(I)在夜晚开始的时候,我就疲倦了并且想回家。

3.下列哪一种听起来比较吸引人?

(E)与我的情人到有很多人且社交活动频繁的地方。

(I)待在家中与我的情人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例如说观赏一部有趣的录像带并享用我最爱的外带食物。

4.在约会中,我通常:

(E)整体来说蛮健谈的。

(I)较安静并保留,直到我觉得舒服。

5.过去,我倾向遇见情人大部分时间在:

(E)在宴会中、夜总会、工作上、休闲活动中、会议上或当朋友介绍我给他们的朋友时。

(I)透过私人的方式,例如个人广告、录像约会或是由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介绍。

6.我倾向拥有:

(E)很多认识的人和很亲密的朋友。

(I)一些很亲密的朋友和一些认识的人。

7.过去,我爱的人和情人倾向对我说这些:

(E)你难道不可以安静一点吗?

(I)可以请你从你的世界中出来一下吗?

8.我倾向通过以下方式收集信息:

(N)我对有可能发生之事的想像和期望。

(S)我对目前状况实际认知。

9.我倾向相信:

(N)我的直觉。

(S)我直接的观察和现成的经验。

10.当我置身于一段关系中时,我倾向相信:

(N)永远有进步的空间。

(S)若它没有被破坏,别修补它。

11.当我对一个约会觉得放心时,我倾向谈论:

(N)未来,关于改进或发明事物和生活的种种可能性。例如说,我也许会谈论一个新的科学发明,或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表达我的感受。

(S)实际的,具体的,关于“此时此地”的事物。例如说,我也许会谈论品酒的好方法,或我即将要参加的新奇旅程。

12.我是这种人:

(N)喜欢先看整个大局面。

(S)喜欢先掌握细节。

13.我是这种类型的人:

(N)与其活在现实中,我选择活在我的想像里。

(S)与其活在我的想像里,我选择活在现实中。

14.我通常:

(N)偏向于去想像一大堆关于即将来临之约会的事情。

(S)偏向于拘紧地想像即将来临的约会,只期待让它自然地发生。

15.我倾向如此做决定:

(F)首先依我的心意,然后依我的逻辑。

(T)首先依我的逻辑,然后依我的心意。

16.我倾向比较能够察觉到:

(F)当人们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时。

(T)当人们不合逻辑时。

17.当和某人分手时,(F)我通常让自己的情绪深陷其中,很难抽身而出。

(T)虽然我觉得受伤,但一旦下定决心,我会直截了当地将过去恋人的影子甩开。

18.当与一个人交往时,我倾向评量:

(F)情感上的兼容性:表达爱意和对另一半的需求很敏感。

(T)智能上的兼容性:沟通重要的想法;客观地讨论和辩论事情。

19.当我不同意我情人的想法时:

(F)我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对方的感受;若是会对对方造成伤害的话,我就不会说。

(T)我通常毫无保留地说话,并且对我的情人直言直语,因为对的就是对的。

20.认识我的人倾向形容我为:

(F)热情和敏感。

(T)逻辑和明确。

21.我把大部分和别人的相遇视为:

(F)友善及重要的。

(T)另有目的。

22.若我有时间和金钱,我的朋友邀请我到国外度假,并且在一天前才通知,我会:

(J)必须先检查我的时间表。

(P)立即收拾行装。

23.在第一次约会中,我:

(J)若我所约的人来迟了,我会很不高兴。

(P)一点都不在乎,因为我自己常常迟到。

24.我偏好:

(J)事先知道约会的行程:要去哪里、有谁参加、我会在哪里多久、该如何打扮。

(P)让约会自然地发生,不做先前太多的计划。

25.我选择的生活循环着:

(J)日程表和组织。

(P)自然发生和弹性。

26.哪一项较为常见:

(J)我准时出席而其他人迟到。

(P)其他人都准时出席而我迟到。

27.我是这样……的人:

(J)下定决心并且做出最后肯定的结论。

(P)开放我的选择并且持续收集信息。

28.我是这类型的人:

(J)喜欢在一个时间里专心于一件事情直到完成。

(P)享受同时进行好几件事情。

针对以上七组问题,把答案加总并且把每项选择的数目放入以下适当的横线上。然后把每一组得分较高的数目圈起来。

测试者的性格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