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跨越障碍:经理人最容易犯的21个错误
7053500000003

第3章 错误一迷失目标于过程之中(2)

当然,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还总结出不同的“游戏规则”:诸如大象永远不要和小老鼠开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成绩中,60%是做出来的,20%是吹出来的、20%是捧出来的……这里特别强调,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某些守则。比如前两年,一本名为《兵法》的小册子很流行,这本小册子教人们用一些小把戏来骗取成绩和个人发展机会。按照它的做法,管理者回避了个人风险,但是会给团队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如果哪个管理者按这些规则去做事,相信他在职场中很快会败下阵来。

part3:在顺从与忍让中出局

在企业里,基层可以按部就班,高层拥有丰厚资源,而生存最为艰难、最需技巧的当属中层经理人。现实生活中上司压制下属,制约其创新,甚至制造“莫须有”的罪名把下属淘汰,这对中层经理人来说更是屡见不鲜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顺从、忍让和以德报怨显然是行不通的。

在企业里,基层可以按部就班,高层拥有丰厚资源,而生存最为艰难、最需技巧的当属中层经理人。他们面临更多的是如何与上司相处、如何取得老板的信任和青睐而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问题。

中国古代各家学说都提倡仁义礼智信、以德报怨、凡事低调的哲学,该哲学一直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思维。他们普遍认为,中层领导者对上司应该服从、迎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层经理人对上司大多是逆来顺受,不分情况地一味顺从。其实,许多现实经验表明,这样做并不都能给他们带来好的前程。

曾经在一篇《请学会淘汰你的上司》的文章中,列举了这样两个事例:

李先生在北京一家民营企业任市场部副经理半年多了,与市场部的经理关系一直不和谐,矛盾越积越深。平日里,这位经理把李先生精心撰写的报告都批得一文不值,随后却又将其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专利。他给李先生完成工作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且愈加吹毛求疵。至于在老板面前旁敲侧击地说李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更是常有之事。李先生很珍惜这个岗位,碰到这种事总是默默承受,希望日久后感化上司,刻薄能减轻一些。其实,他也清楚上司因何不喜欢他。上司常动员下属轮番请他去酒吧喝酒唱歌,或酒后一起小赌几把。但李先生家中条件不好,弟弟妹妹又正上大学,他没那个条件。这样一来上司就慢慢记在心中了!

期间李先生也曾想过同经理的上司营销总监谈谈,因为在他看来总监是一个公正的人,想到有次总监在无意间看到自己的渠道细分报告时表现出的赞赏,他感觉自己还是有机会的。但每当想为自己争取一下时,他总是担心这会引来上司更多的刁难而作罢。在上司的压力下,他就这样苦撑着。

终于有一天李先生被公司以工作不思进取、创新性差等理由解雇。据说市场部经理分别向老板和人力资源部递交了一份很长的关于李先生的评估报告。颇具戏剧性的是,在李先生被解雇不到两个月,该经理也因工作状态差、排斥异己被公司解雇。

由此看来,一味被动服从和曲意合作,最终会导致中层经理人与唯唯诺诺、毫无见解、溜须拍马、循规蹈矩、进取心差、平庸至极等很多负面评价联系在一起,对其成长十分不利。上文中李先生遇到了差劲上司,就成了被动服从的牺牲品。中层经理人的成长需要一个民主、和谐、良性发展的空间。然而他们又绝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英明上司的出现,而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求生本领,这样才能降低重蹈李先生命运的概率。

而另外一个例子结果正好相反。

陈先生在一家大型企业做营销经理,他的上司副总裁是工程师出身,在营销方面的经验自然比在指导机械维修、设备改造方面要少得多。但自陈先生任职以来,副总裁对他的各项工作都要参与,而且似乎每件事情都与陈先生观点不同,企业因此失掉了很多商机。面对老板的批评,陈先生还不好将实情完全说出。因为有次他刚稍做暗示就被老板打断,随之被要求加强沟通。他知道副总裁来公司工作已十多年,是绝对的元老级资深人物,不能轻易碰他。

时间长了陈先生还发现,副总裁是个非常贪婪的人,营销部所有采购都要由他拍板和执行,并且采购价格都偏高,同时还从不忘让陈先生在采购批准报告上签字。在老板不满的询问下,副总裁则成了监督者,常检讨自己没有督察到位,最后目光自然会落到陈先生身上。这类事情让陈先生非常痛苦,但他又不甘心就此退出、败在小人手下,于是他决定背水一战、主动出击。

不久,公司营销部设备招标采购,副总裁一手包办。陈先生以局外人身份摸清了价格与操作内幕。设备采购过来后,设备质量有问题的报告不断出现,同时公司内部很快传出一个消息:副总裁吃回扣近40万元,老板要将他告上法庭。

形势将大变,没等老板责问原因,陈先生把准备了近两年的资料与近来的事件详情都上报给了老板。他与老板进行了6个小时的长谈,压抑许久的话也都吐露出来。经过多方调查与员工举证,副总裁很快被免职,陈先生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新任副总裁。

两个类似的故事,结果却是迥然不同。李先生和陈先生最初的资源和面临的问题是差不多的,但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人命运的不同。

这无疑提供了一个比照,引来人们的思考。面对不平与上司压迫,中层经理人是主动寻求改变还是消极忍让?谋求改变后不被理解,是主动据理力争、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顺其自然积累成质变?是给上司一些压力,比如越级投诉或想办法让上司的上司明白自己的能力,还是继续忍尽天下难忍之事?这都需要经理人做出抉择。其实,做什么样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很难一概而论。但显而易见的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选择,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的主动提升,有种渠道是把上司捧到更高的位置,自己接替其位置。很显然这是最好的办法,因此也更受上司欢迎。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上司压制下属,制约其创新,甚至制造“莫须有”的罪名把下属淘汰,这对中层经理人来说更是屡见不鲜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顺从、忍让和以德报怨显然是行不通的,是迂腐的表现。因此,遇到不合格的上司,与其被气走或被排挤出局,不如果断勇敢出手,让上司出局!

part4:不停辩解为哪般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职业经理人常犯的错误之一。有效的管理者为事情的结果负责。凡事习惯于推卸责任,不但不利于事情的及时解决,更会对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发展、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拒绝承担责任是一种恶习,但是有这种习惯的人却不在少数。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习惯?被质疑后,“我认为”挂在嘴边,找一个人当替罪羊,拉一个人当挡箭牌……这样做后,你可能觉得怡然自得。然而这样的事如果经常发生,试想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职业经理人常犯的错误之一。有效的管理者为事情的结果负责。凡事习惯于推卸责任,不但不利于事情的及时解决,更会对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发展、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片断:

片断一

董事长:许总经理,你注意一下,我们的电信设备销量最近正在下滑。

总经理:对不起,董事长,这是我的错。我马上召集有关人员调整销售策略。

董事长:我们的产品最近在俄罗斯不太好卖,怎么回事儿?

总经理:这也是我的失误,我会尽快找出解决方案。

董事长:还有,许总经理,你注意一下,听说王厂长最近在闹情绪,想辞职。

总经理:……

片断二

董事长:张总经理,你注意一下,我们的电信设备销量最近正在下滑。

总经理:董事长,这是因为英国BT公司最近一直在美国不停地杀价,我也没有办法呀!

董事长:我们的产品最近在俄罗斯不太好卖,怎么回事儿?

总经理:我以前提醒过您不要急于进军俄罗斯市场。

董事长:还有,张总经理,你注意一下,听说王厂长最近在闹情绪,想辞职。

总经理:我听说那个家伙在外面“包二奶”……

无疑,如果你是董事长,你肯定会重用第一种类型的总经理,因为他能勇于承担责任,而第二种人则总在找借口。试想,哪个老板愿意把重任交给一个满嘴借口的人呢?因此,在上级面前,不拿客观事实当挡箭牌、不推卸责任给下属、尽可能地“努力表现”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职业操守,也是其成功的秘诀。

在国内职业经理人中,陈义红就是一个拥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人。由于打工身份,频繁跳槽可以说是经理人职业生涯的一大特征。而陈义红在买下北京动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原隶属李宁公司)前,却能在李宁公司任职长达14年。1991年1月,在李宁力邀之下,陈义红率部众加盟李宁公司,负责组建鞋业部,并出任经理,由此开始了他在李宁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陈义红先后任烟台李宁鞋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和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CEO等职务。

为什么陈义红在职业生涯中能发展如此平稳呢?在回顾那段生活时,陈义红说:“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在工作中有老板心态,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我相信我的决策,也愿意承担一切风险,这可能正是我和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差别。”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不找借口,从不推脱责任”是李宁公司同事对陈义红的一致评价。李宁也曾评价陈义红“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不找理由、人人负责”也是日本企业的做事原则。日本东芝公司泰国区域总经理已经62岁,他每天早晨端着咖啡杯,从三楼喝到一楼,从一楼喝到三楼(因为他的办公室在三楼),然后再看两份报纸,就吃中午饭了。他为什么如此清闲?这都是因为企业里有这样的观念:做事情,要尽量自己先解决,请教上司是无能的表现。如果去敲门请教上司,往往得到这样的回答:“脓包!这事应该这么做……”之后,上司会不屑地说:“拿去吧!我在你这样的年纪,不常常麻烦主管的!”如果为自己辩解会招来更多的不屑。所以,为避免难堪,有什么事员工都会尽量自己解决,不麻烦上司。正是因为人人都能负起责任,所以公司的总经理能够悠闲地喝咖啡。

当然,有些时候,经理人的确会面对一些误解、承担本不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上司是个“暴脾气”还会被责难甚至被臭骂。这时,许多经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澄清。经验表明,这样做往往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其实,有时误解怎么澄清并不重要。你要先搞清楚自己澄清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己好,还是为公司好,或者只是不想让上司冤枉你?许多人只急于沟通,以为自己完成谈话、上司不再责怪或是自己觉得舒服就达到目的了。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得不偿失,失去沟通的真正意义。

一般来说,有些上司骂完你后,就原谅你了,而且有可能有一天他会觉得误会你了,反而更喜欢你。遇到这种领导,你如果和他解释得非常清楚,他反而会很反感你,因为你认为他判断错误。即使到最后他对事实可以接受,但却讨厌你这个人,结果你小赢,但却大输。

当然,这并不等于要人委曲求全,做一个唯唯诺诺的人,你完全有理由为自己“挺身而出”,不过在向领导澄清之前,一定还要确认以下三件事:

1.确认自己真的没有错。有时,单从事情本身看是对的,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但这并不代表从全局上看你做对了。

2.确认上司和你自己的评估落差不是因为层级不同引起的。你应该弄清楚,领导是真的误解你还是因为他的眼界比你高。如果是因为眼界不同,你向他做再多的解释,都如同“鸡同鸭讲”,甚至可能让领导更觉得你不懂事。

3.确认完以上两点后,你还要确认选什么样的时机解释、怎样进退是领导比较容易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