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未来军事战争的样子
7073500000006

第6章 未来智能战争(1)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是战场的“透明”和“流动”,是情报、决策与作战行动的实时化和智能化。为了能在信息化战争中保持主动和优势地位,尽量减少作战人员直接介入高风险战斗,这种军事需求变革的牵引和高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使得无人作战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特别是发展无人化飞机已成为一种“时尚”。

(第一节)无人化战争

一、认识无人化战争

无人化战场,是指作战双方在交战区域内的侦察、作战、保障等方面的任务由各种无人化的平台及机器人等独立执行、自主完成的一种状态。显然,这种状态的出现,首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能否研制与生产出各类适用的无人化武器装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群的共同推动下,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纷纷加大了在无人化武器装备方面的研发力度,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诸如一些初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飞机、无人水下潜艇、无人驾驶车辆及机器人等,已陆续开始研发并有部分成功,有的甚至开始投人实战使用。

与以往的战场形态相比,无人化战场最为显着的特点就是整个战场要素的全面和高度智能化。相信到时候,战争的主体——人将从现在的前台退到幕后。

战场的各个层面和角落都有智能因素渗透其中,使之具有了真正和完整意义上的智战特性。在过去的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兵器时代,作战能力的发挥,都要有人亲临现场。从运筹帷幄、鸣金击鼓、手停刀止,到舞刀弄棍、攻守进退等,没有人的参与一切都难以实现。在种种暴力冲突中,兵器仅仅是人的体能和技能的延伸’始终都离不开人来赋予活力。但是在无人化战场中,人的智力因素已深深嵌入到了暴力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使其具有了无与伦比的智战特性。

对武器装备而言,随着智能化技术在侦察、监控、作战、保障等方面的极大普及与广泛运用,武器装备越来越具有自我判断、自我学习和自我改进等方方面面的功能。自寻的导弹,可以在导弹发射后,在原有目标参数的基础上,使自身的飞行方向、路径、高度和角度不停改变,达到自动寻找、识别、跟踪、摧毁目标等目的。智能化的坦克、飞机、舰船等会在自己“大脑”的操控下自主行驶,自主作战……所有的这一切使以往死的武器变成了活的武器。

从控制程序方面看,在智能武器出现之前,要想对传统武器装备有所控制,就只能通过肢体与它直接接触。刀枪剑戟,仅仅靠口令是无法让它们完成任务的。即使是火炮、坦克、战舰这些性能优异的庞然大物,也离不开人的直接操控。但在无人化战场上,由于机器中植入了人的思想程序,生硬的装备被人赋予了“耳目”和“大脑”,人可以通过信息控制装备,而不再主要依靠四肢的机械运动来进行驾驭。在这种背景之下,功能各异、形态万千的机器人,或自主地完成人赋予它的任务,或受控于战场之外的控制人员。如此一来,战场上对抗的武器与作战人员就可以使空间上的相对分离得以实现,“机军队”成了进行各种作战任务的有力“臂膀”。

伴随着无人化战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使未来战争的战场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战争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也是史无前例的。不难想象,当无人化战场由梦想变为现实时,它对战争演变的影响将是多么的深远。在现代,无人化战场在萌芽状态时,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以下几点:

(1)战场无人化使人机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武器装备的日渐“成熟”和越来越“独立”,人不再对武器装备具有绝对支配权,而是在物质、能量特别是信息、智能等领域中是优势互补的“朋友”,机器的人工智能与人的大脑智能通过分工合作,从而使人和机器的整体作战效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智能分工中,机器不仅部分代替人脑加工、储存、收集、传递信息,而且还执行辅助人脑进行判断和决策等任务。与此同时,人不再对武器装备的运行和使用全部过问,而是宏观调控,整体安排。通过这些举措来发挥机器的自主性,使之作战技能得以充分发挥。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智能化的武器装备虽然“长大”了,但它永远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孩子”,无论其智能因素多高,自主作战能力多强,也不可能成为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者,不能完全代替人类。

(2)战场无人化将导致资源密集型战争消耗模式进一步退化、衰落。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到机械化时代,战争中的资源消耗一直持续上升。尤其是在机械化战争中,由于火炮、坦克、飞机、舰艇等在战场的大量使用,战争的资源消耗也是前所未有的。但20世纪以来,随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型,资源密集型战争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衰落,战场无人化的发展,将使这种资源消耗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显露无遗。由于无人化战场资源消耗的重心转向资金、知识、技术等智能附加型资源,钢铁、石油等天然的、附加值低的、无法或难以再生的资源消耗,在战争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小。在这种背景之下,以重工业为支撑的资源密集型的大规模战争,将被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小型战争所取代。

(3)战场无人化将加速战场对抗重心的转移。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战争的一大特点。而战场对抗的无人化,将使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标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战争毁损的内容开始由过去的以人为主转为以物为主。而物与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是:物的再生产和大量补充比人的再生产和大量补充要迅速得多,当然,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战争毁损模式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交战双方将对抗的焦点转向无形的智战领域,通过打信息战、指挥战、控制战和情报战等方式,来达到对敌方整个军事组织瘫痪和削弱的目的。

(4)战场无人化将给现有的战争理论和观念带来极大的改变。对战争进行伦理和法律的约束及制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战场无人化的出现,让一些公认的战争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举例来说,在战场上,具有自主攻击能力的无人化兵器,能够依据原先设定的程序,识别并自主攻击敌方的人员,这种目的,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对主动放下武器或被剥夺武器的敌方人员,如何将对方的真正意图加以识别,并给以相对的回应,这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当然,必须认识到的是,人员的伤亡,一直是制约现代战争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无人化战场上,“死伤”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生命并可以大量再造的“智能机器”。这就会因战争风险的降低而导致武力的任意使用。总而言之,无人化战场的出现,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的战争理论,包括战争观t:如胜负观、控制观等发生深刻变化,鑛要引起重视。

人的决定作用在未来作战中仍不能怀疑,但同时也可以看出,人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方式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之处。在过去的作战中,主要是通过人员的数量、勇猛和顽强等因素表现出人的决定作用的,而在无人化的战场环境中,人的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们事先的行为去实现。也就是说,在武器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人们会事先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融人进去,如已使用于战场的隐身飞机和大量的无人控制系统,都是人们的谋略、知识、经验、智能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无人作战,依旧是人与人之间较量的一种方式。这种斗争不再是面对面的拼杀和格斗,而是由人们生产和制造的武器性能表现出来。这种战争方式与以往的作战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更明确地说,人们在武器研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设计者的知识和智慧、谋略和技术,这样才可能取得未来无人化作战的胜利。

无人化作战并不代表绝对没有人参加,只是在未来战场上,人员的密度将会明显减小。拿破仑战争时期,战场上的人员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千米479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4032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36人,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25人。离现在更近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人员密度更是进一步地减小了。

二、无人战场上的机器人

现代战争是极为残酷的,战场上的变化纷繁复杂,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资源消耗巨大,所以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和恐怖感。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局面,提高战争效率,于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被一些国家运用到战争中了,所以,军用机器人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堂而皇之地走上了战场。

将机器人用于战争最早、最多的是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就曾用机器人代替士兵执行侦察、搜索等任务。这些还比较简单,大都是在搜索平台如坦克、汽车、无人机上安装遥控装置,通过计算机处理程序,执行任务。比如,部署到阿富汗的智能机器人“赫耳墨斯”主要用于探穴钻洞,它安装有两架照相机,能爬进漆黑洞穴,向外发送图片。

几年后,到伊拉克战争时,美军将机器人用于战争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针对伊拉克反抗人员和恐怖分子隐藏比较深,大多在城镇中的房屋内的情况,如果由士兵直接攻打,将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2005年,美军开始在伊拉克战场使用名为“利剑”的武装机器人。它神通广大,能轻易通过任何障碍物,不仅装有遥控识别装置,还配备有机枪、突击步枪与火箭弹发射器,能够连续向敌方发射数百发枪弹及火箭弹。这是美军历史上第一批与敌人面对面实战的机器人,在战斗中尤其在街道战、房屋战和拆除爆炸装置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有效地减少了美军士兵的伤亡,所以,这种机器人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被逐步大规模推广。美国陆军无人系统一体化负责人约翰·伯克上校曾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会议上说:“2004年,我们有163个地面机器人;2005年,我们有1800个;2006年,有4000个;2007年,到目前为止有5000个。所以说,无人地面系统的增长速度与无人机的增长速度基本一样。”美国陆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部署的5000多个无人地面系统,为战争的顺利进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与此同时,美军也越来越多地运用无人飞机,也就是空中机器人。还是这位上校说:“我们刚开始进行‘伊拉克自由’行动和‘持久自由’行动时,无人机系统每天只飞几十小时。”“2005年,我们每天飞100小时左右。到2007年,每天飞500小时。”美军建立了一个新的军事专业,专门培训担当无人系统的操控员。目前,美国陆军的空中无人系统除RQ—11“大鸦”、“影子”、“猎人”、I—GNATER无人机外,还在发展远程多用途无人机(ER/MP)。这些无人机除具有侦察、搜索等功能外,还具有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的能力,实战用途有了很大的增强。除美国外,在实战中运用机器人作战比较多的还有以色列和英国。以色列国土小、人口少,与中东国家的战争多,因此惜人如金。为了减少人员伤亡,该国大力应用机器人参战。有一个典型的战例。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与叙利亚在黎巴嫩东部的贝卡谷地的空战中,为了査清叙军导弹阵地的部署和“萨姆—6”导弹跟踪搜索雷达的位置,大量使用一种叫“侦察兵”的飞行机器人。“侦察兵”按照预定指令,飞行于中空,故意让叙军发现,并用类似于二战时期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的自杀行动,向叙军阵地扑去,引起叙军的惊恐,赶紧启动雷达捕捉,发射导弹拦截,“侦察兵”似乎成了叙军“萨姆—6”导弹的靶机,被纷纷击落。当叙军发现被击落的只是无人驾驶的“空中机器人”时,为时已晚。这些导弹发射架和雷达装置的准确位置数据,已经被躲在后面的另一队“侦察兵”——空中飞行机器人所捕捉收集,经处理,发给地中海上的E—2“鹰眼”预警机。不一会儿,以军F—4鬼怪式战斗机起飞,按照接收到的数据,迅速发射“小牛”导弹和“百舌鸟”导弹,先摧毁叙军搜索雷达系统,后又摧毁“萨姆—6”导弹发射系统和阵地。在这场战斗中,以军获得主动权。

以后,以色列的“侦察兵”飞行机器人在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提高了侦察能力。它装有照相和摄影装置,能直接将对方阵地、兵器装备等拍摄并将数据传输回控制室;机身由复合材料制成,可以全部吸收雷达波束;发动机是活塞式,红外信号极弱,不易被雷达发现。在海湾战争中,“侦察兵”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以色列靠近伊拉克边境上空飞行,及时掌握朝以色列打过来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具体方位和发射地点,使地面部队尽快做好防御和反击准备。正是这些空中机器人日夜巡逻侦察,才使得以色列避免遭到更大的损失。针对北爱尔兰共和军武装闹独立的威胁,尤其是秘密施放炸弹进行破坏、扰乱人心、搅乱社会的情况,英国安全部门和军方合作,共同研制数种类型的防爆安全“警察机器人”。一旦发现可疑或确切爆炸物,迅即出动,在安全人员的遥控操作下,可以沿街行走,爬坡上楼,可以翻过平滑的障碍物,还可以拧开门锁,穿堂入室,接近可疑爆炸物,通过头部的“眼睛”,看清可疑爆炸物的位置、形状和外观,伸出手臂取出或卸下爆炸物,层层打开外包装,露出真相,辨别是否是爆炸物,若是真的,就会果断切断电路,使爆炸物失去作用。“警察机器人”在排除可疑爆炸物以及可燃品、剧毒品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英国警方普遍使用,并向其他国家的安全部门、警察部队提供这类排弹排险机器人。

还有一些国家也在试验着将机器人用于军事。如韩国、新加坡,用机器人代替士兵,在合适的地方站岗放哨。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在将机器人引入军事领域,为军事斗争服务。

三、无人战场的卫星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