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软实力
7095500000015

第15章 拐点(5)

有一个天真的孩子不知天堂、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于是,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地方,小孩看到,在很大很深的池子旁坐着一群老者,他们在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十分费力地从池子中舀汤喝。尽管空气中飘散着汤的鲜美味道,这些老者却长得瘦骨嶙峋。哲学家告诉孩子,这就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着哲学家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同样阔大的池子,同样的汤,同样长长的勺子,不同的是,这些老者在用长勺给对面的老者舀汤喝的同时,也喝到了对方送过来的汤。小孩子发现这些老者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小孩若有所悟地说:“我知道了,这就是天堂。”

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即使是竞争对手间也需要合作,合作使大家受益,一定程度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为什么现在市场“争”得激烈?我们不妨回顾过去,从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生存斗争学说的问世,到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滚滚大潮下的残酷市场竞争,似乎“争”字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准则。

君不见,国与国之间为了争资源,不惜以尖端武器逆文明潮流野蛮发动中东石油大战;

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争市场,千军万马一拥而上去挤一条道;

地方与地方之间为了争项目,舍本逐末牺牲环境付出惨痛代价;

部门与部门之间为了争业绩,画地为牢急功近利以我为主成为协同链轮上的障碍;

商贩与商贩之间为了争顾客,狭路相逢恶语相向互相诋毁结下永世冤孽;

员工与员工之间为了争岗位,走关系找靠山暗放冷箭落井下石终成陌路之人;

赌徒与赌徒之间为了争横财,东借西挪六亲不认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

偌大一个朗朗世界,因一个“争”字,弄得乌烟瘴气、巧取豪夺、弱肉强食、人心惶惶、充斥血腥。

为什么现在自然界的物种越来越少,濒危动植物越来越多?

为什么现在科技文明、经济文明如此发达,反而贫富悬殊日趋拉大,人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中越来越感受到生存的危机?

为什么现在市场游戏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企业家们反倒觉得环境趋势充满变数、充满风险、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以至于不得不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态应对各种生存挑战,并深深感到“惟惧者生存”?

我以为,这些威胁生存的一切都是由人类根深蒂固的斗争和竞争观念引发而造成的恶果。“争”不但没有对我们的生存带来尊重和保护,反而剥夺了许多物种和企业的生存权利,加重了地球的生存负荷和危机。

表面看来,达尔文倡导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似乎不容置疑地揭开了物种生存发展变异的真谛。其实不然!一般来说,一种学说、思想的提出,其背后总隐藏着某个集团或组织或群体的利益追求。

达尔文进化论尽管看到了物种生存变异的共性现象,也阐述了一些环境变化促使物种进化的机理,但是,最关键的一点,他忽略了或者说是有意不谈,那就是造成生存斗争的根本原因。

达尔文提出的“生存斗争”,站在自然界所有物种生存权利平等公正的立场来看,是有失公允的,称不上法则,只能算一种人类游戏规则。

按我的理解,任何物种的变化包括诞生、变异、减少乃至绝迹,都是由于物种所处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和生态链失衡造成的。物种的遗传和变异,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决不是“进化”二字所能简单评价的。

如果遵循生命运动的时间箭头,凡是能生存到现在的物种,可以称作一种进化;如果由于环境变化而迫使物种丧失生存权利或者不得不以努力改变自己而抗争生存机会,这就是对生存权利的不尊重,是一种生存践踏,是与人类文明进步背道而驰的思想和行为的退化。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物种生存本是自然界一幅最和谐最激动人心的壮丽画卷,因为天地之间运动的“出轨”,曾几何时给地球生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像恐龙、始祖鸟等史前时代的物种,人类只能从仅存的化石中找回地球家园早期的记忆;亘古洪荒、大禹治水、诺亚方舟,人类也几度沉浮几度兴衰。

自有了人类文明以来,人类——这一在大自然面前相当渺小而又在所有生命体中自诩为高级生命的种群,为了抵御自然灾害,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能力,谋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在不断地破坏自己和其他物种共同的生存环境,无休止地向自然界索取生存资源,以牺牲环境和剥夺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为代价,使整个自然界和谐有序的生态链从此走上了为生存而斗争的恶性循环。

表面看来,“生存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实际上是人类向自然界其他物种抢资源,在自然界中则是强物种向弱物种抢资源。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为了求得更大更多的生存利益,发生了血与火的战争和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这种恶性斗争的结果是什么?资源抢来抢去最终集中到少数的几个生存寡头手里,而多数生存物种则由于资源一天天耗尽只好被迫适应斗争环境而走上变种之路,然而变到最后由于整个世界资源的枯竭也只有死路一条。当大多数物种、大量生命体处于消亡的时候,我敢断言,自信“生存斗争”的“生存寡头”们也活不多久了。因此,达尔文的“生存斗争”是误导人类社会进步的欺世谎言,斗争的最终结果是人类自掘坟墓,整个世界都无法生存。

企业软实力讲究“共生”,就是共同生长的力量,这个力量来源于聚合、整合、配合、融合、结合、联合、竞合以及和合,一个“合”字点明了每个利益主体都有“一口”,都能生存得下去,而且共同成长。

我在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中提出了“核心生存力”概念,就是超越所谓“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是应对市场竞争、资源紧缺的阶段性(如环境生存阶段、基本生存阶段)产物,推崇惟我独有、惟我独用、惟我独尊;而核心生存力是超越竞争的,是与企业最高生存境界——核心生存相匹配的,讲究共生共存共赢。核心竞争力主要针对硬实力优势,比如企业特有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资金优势、原料优势以及规模优势,等等;而核心生存力主要针对软实力作用于硬实力形成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当今时代,一个企业拥有行业话语权和市场主导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企业软实力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全球资源整合的关键。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资源整合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经营团队。杰克·韦尔奇有句话发人深省:“什么样的人企业坚决不能用?是有业绩、有能力,但不认同你公司的文化,也就是说和企业的价值观不同,这样的人坚决不能用,坚决不能在企业呆着,更不用说进入高层。”在企业重组、收购、兼并或合资经营中,从某种程度而言,以人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认同、磨合和整合甚为关键。这就是以文化制导力发展整合力,经济竞争,文化制胜;资源整合,文化先行。

每一场重大技术革命都会给商业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蒸汽机到火车再到发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信息技术,无不如此。早在托马斯·弗里德曼惊呼“世界是平的”之前,世界就以其固有的规律自行不息了,就像人类发现大爆炸之前宇宙就已经在混沌之中演变一样。

世界永远不会是平的。但是,在一个相对空间因技术发展而大大缩小的世界里,企业的“权力”陡然增大——它们可以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本和资源来组织生产,将其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全球范围内的客户。企业软实力谋求的就是全球化趋势下的内部整合和外部竞合。通过加强内部的整合与协作,实现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小化,这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全球化和技术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规则,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能力,并灵活调整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因为除了纯粹的竞争或合作关系外,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正在变成常态。

尽管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但经济大趋势所体现的却是软实力博弈。因此,企业可通过同行业间的横向整合,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改变业内竞争格局和行业内的次位,并可形成价格、采购以及行业经营规则的控制,拥有行业话语权;通过纵向整合,可减少供货方数量,并向供货方提出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避免因供货短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通过多元整合,可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经营团队,为企业实现核心生存提供有利保障。这种整合是由企业软实力来完成的,企业软实力就像黏合剂一样,注入到彼此孤立的内外资源的缝隙之间,使其整合成如同混凝土一样的牢不可破的核心生存力。

“竞合共赢”是全球化状态下所有企业必须信守的核心价值,这体现出员工、股东、企业和合作伙伴、客户、社会的共同进步,也体现了“大团队观”和“大企业观”的结合,前者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发展核心能力,后者则为实现企业广泛联合和企业间的竞合。

世界潮流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济全球化,从地区、国家到企业,各个经济主体虽然在地域上是“分开”的,但在经济上却是“合并”在一起的。资源要整合,文化要融合,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从竞争走向竞合,从分散走向整合,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大潮在这个地球上并非第一次涌动。早在19、20世纪,工业革命引发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整合配置,堪称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潮流。但这波潮流带来的是殖民地、是两次世界大战。

而今天,新一波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否避免你建厂、我倒闭的恶性竞争?能否不再你死我活?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主题应是和平与发展,不能再导致大规模的战争。新经济、新技术使得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一个企业的兴起将带动很多企业的发展,完全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需要、难舍难分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在于合作,没有合作,全球化难以为继。

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整合与合作的时代,企业凭什么进行“合”呢?这应该是影响经济全球化最关键的因素。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经济全球化谋的是资源,是利益,一个主体绝不会平白无故地拉另一个主体来“合”,如果找上门来主动与你合作,理由不外乎两个:要么你对他有合作价值,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要么你很有魅力,能够吸引他自愿和你走到一起。前种理由是出于功利,更多的是逢场作戏,因利益而走到一起,利益没有了合作也就终结了,正如牛根生所言: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后种理由是以综合素养和独特气质影响人,主体的精神、品格、能力、形象和价值等无形要素,就像太阳的光芒辐射到每个角落,使众人心情愉悦地沐浴其中,可以达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游刃效果。后种理由也就是软实力,它是促进整合和合作的黏合剂。

奥运折射的软实力

如果企业之间存在共同的价值理念,自然彼此的整合就有了共识,就有了最大的公约数,就有了求同存异、共创共赢的精神纽带。北京奥运会,这是2008年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中华民族最值得庆幸和骄傲的百年盛事。透过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浪,为什么全世界的人们都能放弃血腥的争斗,自觉聚集到奥林匹克旗帜下,共享欢乐、放飞激情?因为大家处在“同一个世界”,追求着“同一个梦想”,尤其是象征人类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运动,更是展示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软实力平台。这就是全世界人们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国别、不分地区,欣然愿往、共同参与的主要原因。在全球化、扁平化、个性化的驱使下,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全球的力量,而奥林匹克运动就为全球整合提供了一个极为典型的软实力操作思路。

100年前,《天津青年》杂志一句“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的发问,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76年前,刘长春孤身走进洛杉矶奥运会赛场的身影,刺痛了中华民族的神经;15年前,北京申奥以两票之差负于悉尼,曾让无数中国人热泪满襟。

中国人渴望参与奥运、渴望承办人类的这一盛大庆典,不只是为了实现百年企盼,提升民族自信,也是为了更多地汲取人类社会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来,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的憧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日俱增,世界人民在中国人民对奥运的不懈追求中感受着来自东方大国的善意和真诚。经济总量世界排名不断前移,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社会和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开辟了道路。

7年前申奥成功,传承百年的梦想和使命,历史地落在了当代中华儿女肩上。世界对中国的无悔信任,唤起了中国对世界的真诚回报。从那时起到今天,中国政府和人民信守承诺,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尊敬。

中国能成功举办奥运会,除了奥林匹克之光本身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更重要的是中国五千年来所孕育和蓄积的巨大软实力。中华民族历来热爱体育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张的天地人和、世界大同,更与奥林匹克精神异曲同工。为了实现人类共同的梦想,中国不仅率先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而且以积极的、负责任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作为东道主,中国将北京奥运会当成实现自身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谐的一次重要契机。

申奥成功7年来,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在神州大地广泛传播,“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提升着中国人的生态意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