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7096500000019

第19章 聆听篇(1)

第六深入聆听

让青春期男孩说出自己的苦与乐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要想走进青春期男孩的世界,让他们开口说话,就应该学会深入聆听,聆听他们的烦恼,聆听他们的快乐,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唯有如此,青春期男孩才愿意说出他们的心里话,父母也才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给男孩倾诉的机会

青春期男孩与成人一样,有了什么想法,受到了什么委屈,或者有什么高兴的事情,都会想找人倾诉,而父母应该是他们的第一倾诉对象。父母无论多么忙,都要理解和尊重男孩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用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很多父母不但不听孩子的话语,有了问题,又责怪孩子没有早说。这样,青春期男孩有了委屈无处诉说,有情绪不能宣泄,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积压多了,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问题。到那时父母再意识到要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恢复到以前的健康与快乐,已经非常困难。

有些父母因为忙,没有时间去听孩子的倾诉;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正确,听了也没用,所以觉得听孩子诉说是浪费时间;还有的父母做事情一贯自以为是,喜欢武断地下结论,所以不屑倾听孩子话语,凡此等等。

其实,不管父母是什么样的原因,有什么样的习惯,那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给孩子倾诉的机会,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话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为倾听孩子说话,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认识水平,从而可以对孩子不成熟的认识与看法予以有的放矢地引导,使孩子较快地走出误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倾听孩子说话,可以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父母武断地下结论,减少对孩子无端地批评与指责;倾听孩子说话,还可以满足孩子倾诉的欲望,为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础;倾听孩子说话,可以减少孩子与父母的摩擦,使孩子对父母更加信任与爱戴,在融洽的关系中,孩子更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听从父母的安排。

每位父母都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将来能有一个好的未来,那么,父母就应该放下所有的理由和借口,给孩子倾诉的机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当的亲子行为。

倾诉,能缓解不良情绪,能满足得到关爱的欲望,这对于性格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倾听,对于父母来说,能知道事情的委屈,对男孩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倾诉与倾听缺一不可,父母要给男孩倾听的机会,用心去倾听男孩的心声。

1.倾听时,不要武断地对男孩下结论

孩子有了问题,出现不正常的行为时,父母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吗,了解问题的真相,这样既能找出好的解决办法,又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给男孩一个把话说完的机会

父母面对孩子的谎言,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是不好的行为,而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倾诉过程,认真听孩子讲明原因,然后再仔细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父母的粗心大意以及盲目的判断可能令孩子蒙受冤屈,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心情

小峰是个敏感且自尊心很强的男孩。他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也很自觉地努力学习。初中一年级,班里要抽出五名同学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小峰在班里的成绩在前五名左右,他认为自己应该能被选上,但最后却是落选了。他心里很难受,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向父母交代。

两天过去了,父亲首先问起小峰班里的参赛名额定下来没有,小峰为了不使父亲伤心,也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便向父亲撒谎说自己被选中了,说后又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被父母发现,整天忐忑不安。

最后,小峰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父亲看到别的参赛的同学都去市里参加考试了,而小峰还呆在家里,他知道儿子撒了谎。但开明的父亲并没有当即斥责儿子,而是温和地询问他事情的原因。小峰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想法都给父亲说了,父亲很耐心地听完了儿子的解释,和蔼地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孩子,爸爸理解你!”一句话说得小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孩子出现了异常情况,父母不仅要耐心地去听孩子的倾诉,还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才能与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才不会做出伤害孩子心灵的言行。而父母的理解更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更加有自信勇往直前。

至少让孩子把话说完

生活中,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多时候,总是父母在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当青春期男孩处于某方面的顾虑而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就需要家长耐心地听,以鼓励男孩把话说完。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然而,很多父母都不能做到认真倾听孩子的看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气一点,也的确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上的不足。所以,做父母的至少要让孩子把话说完,这是倾听男孩,让男孩开口说话的第一步。

父母没有耐心听男孩把话说完,在孩子眼中,就会认为是自己的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因此敏感的青春期男孩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这样一来,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一份调查显示:70%的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和家庭有关,特别是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和交流沟通方式不当有关。

其实,很多父母都是凭借着自己的主观经验或印象而打断孩子的说话,认为已经猜透了孩子的内心,再说下去也是无意。其实不然。接着,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一句话让孩子吞下了满肚子的委屈。

一位母亲和她12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母亲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男孩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担心父亲怪罪自己平时没将孩子管教好。

“妈妈……”儿子似乎有话要说,但气愤至极的母亲哪里还容许孩子再说出更不像样的话,于是这位母亲大声喝止孩子,说道:“别叫我妈妈,我没你这样的儿子!妈妈是怎么教你的,长这么大了,还不知道……”

儿子看见妈妈狠狠地瞪着自己,于是将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然而,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外公知道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孙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要咬上一口?”

男孩看了一眼孩子生气的妈妈:“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外公看着自己的孩子的母亲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有这样懂事的儿子而自豪,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

让孩子把话说完,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只有让人把话讲完,才有可能了解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最为美丽的真相,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细致、严谨、豁达、大度的人生风采。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

1.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

所谓童言无忌,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忌讳。父母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听听男孩怎么说,或许自己也能从中受到启发。

2.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这样的父母属于顽固型,不听孩子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惯沉默,哪怕是面对冤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3.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耐心听孩子说

其实,青春期男孩的思维处于一个高度发展和活跃的时期,同时孩子的思维比大人单纯得多,因此,往往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父母如果不了解这一状况,总是遏制孩子的说话欲望,那么孩子的逻辑思维在无形中,很可能就会受到限制。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孩子也有话语权,他想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表达。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断话头的孩子,慢慢就变得沉默了,他也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交流了。这是因为父母的“禁令”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说了也是白说。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他的成长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总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习惯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会背着很多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重负很可能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父母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种种不良后果。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就可以多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说的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纠正;他看法片面的时候,你予以补充。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父母愿意听,孩子才乐于说

男孩到了青春期,会发现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有的家长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说上半天,结果只换来孩子“嗯”“就那样吧”“知道了”几个简单的词语。家长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道理很简单,谁都不愿意与根本听不进自己说话的人白费口舌,孩子也是一样。

因此,要想让孩子畅快淋漓地说点什么,只要父母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并且能将孩子的话听进去,孩子才会愿意说。更重要的是,家长还要会用言行鼓励孩子去说。除了在他想说话的时候,让他尽情地说,还要在他沉默的时候鼓励他说,因为有的孩子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识或者胆量。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或者委屈,会让他变得善于思考,也会使他的自主意识和表达能力得以增强。

说话是一个人的天性,“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让孩子说,不仅要敢说,会说,还要说好。家长的责任就是解放孩子,完善孩子的个性与人格。因此,让孩子说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培养孩子大声说话要从听孩子说话开始。要知道,与孩子平等交流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一环。

父母要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听和说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有耐心的听众才会有健谈的孩子。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都要表现出认真聆听的样子,让他感觉到家长很喜欢听他说话,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很多时候,父母自己在向别人倾诉心声的时候,在诉说委屈的时候,也不愿意让别人打断自己的话,更不愿不等把话说完,人家就批评指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也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孩子情绪偏激的时候,父母更要耐心听完他想说的所有的话。如果觉得当时难以说服他,不妨先努力找出他的话中有道理的部分,并给予肯定。对没道理的话,父母可以说:“让妈妈再想想。”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了,说不定他就会认识到自己错了;没认识到,父母再怎么谈自己的看法也没用。

要知道,父母若能打开男孩心灵的锁,那么,孩子最愿为之敞开心灵之门的第一人,仍然是父母。另外,在孩子漫无边际的讲述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孩子的辩解中,父母可以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便于说服教育。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父母千万不要只顾自己说话。

很多父母觉得和孩子沟通困难,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与朋友聊天时兴高采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跟父母说话,问一句答一句,问多了还不耐烦。其实,只要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孩子跟朋友说话,对方常能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还会赞同他的意见;而父母却总在听孩子说第一句话时便急不可待地训斥孩子,甚至找出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孩子不对,根本没让孩子把话说完。

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青春期男孩,而在于父母不肯给孩子倾诉的机会。父母总是不愿听孩子讲话,这叫孩子如何开口。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等于拿到了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父母从心底里不愿听孩子说话,就不会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这种行为的后果,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着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一切机会剥夺,孩子的表达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出现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青春期男孩由于身体及心理特质的影响,本身就极其容易陷入自卑,而与父母的难以沟通,就更容易导致男孩缺乏自信。

男孩虽然从年龄上来说,确实还很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应耐心地让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说得有理,应该给予极高的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就不合理之处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疙瘩为止。这样,下一次,不需要父母主动要求,男孩也会率先开口说话,于是,“父母听——孩子说”这样一个良性的沟通循环就产生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男孩也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

倾听男孩的心灵之音

倾听是一种爱。有的时候,要倾听男孩说话,更要倾听他们的心灵之音。其实成年人的偏见是很多的,他们觉得孩子还小,没有什么思维;孩子很简单,不会有什么复杂的想法;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他们的话不可取等。其实未必。没有倾听就难以发现。有的时候,男孩表达的只言片语都是真实的、可贵的信息。父母要学会翻译,学会继续发问。比如,当孩子欲言又止的时候,父母可以温柔地鼓励孩子,小心询问他:“是吗?怎么回事啊?”然后,让孩子用平静的心情把事实断断续续地说出来,这个时候,父母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所以,说倾听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