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网上金融帝国的崛起
7096600000011

第11章 有梦想就会有成功(3)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首都金融业已经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咨询等多门类、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制趋于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产品创新能力增强,市场迅速拓展,金融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金融产品日益齐备,各项投资理财产品从无到有、发展迅速,金融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市场建设方面,首都金融功能区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金融街和CBD已经成为重要的金融功能区,国内外金融机构不断集中,凸显了北京金融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北京金融发展的巨大潜力。市政府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已将金融作为一项重点支持的产业。

与快速发展的金融业相比,社会及百姓对金融业还缺乏整体、直观的认识,金融知识、风险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金融法律意识淡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中小企业等社会群体与中国金融网之间的信息沟通还稍有不畅。

2002年3月,已经在西北报界纵横捭阖的何世红携他创办的《新金融》报来到北京,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然而,北京毕竟不同于兰州,它是冠盖云集、精英荟萃的首都。从西北初来北京的何世红确实没能找得着北,《新金融》报的市场非但没有太大起色,他多年的积蓄却几近耗光,最后不得不放弃报纸另谋出路。

一如前面遭受的许多挫折,这次打击也没有让何世红低头。他从当时逐渐复苏的网络经济中隐隐地看到了互联网的春天。作为一个纯粹的门外汉,何世红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进军网络,在几乎是白手起家的境况中他创办了中国金融网。凭借多年经营报业的经验,中国金融网创办3个月后就开始盈利,一年之后,何世红就在亚运村买下了200万元的写字楼。

2003年,“非典”的突袭对绝大多数北京的新生公司而言,大概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何世红同样无法回避。然而,让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却在现实中真切上演了。由于“非典”把一大半上班族都困在了家里,不少人被迫开始居家办公,互联网的访问量飞速飙升,而中国金融网提供的专业行业资讯成为相关职业人士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办上网卡的订单飞速增长。当时的何世红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范进中举”的瘾。

如今,在豪华的办公室里坐拥亿万资产的何世红,回忆创业历程依然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从湛江车站被踹到中国金融网总裁,十多年间,何世红辗转海口、金昌、兰州、西安、北京,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高科技企业的领头人。

北京是一个大舞台,是何世红梦开始的地方,中国金融网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从传媒人到儒商的完美蜕变

1.新闻生涯,打造了自己奇特的人生

无论是对于中国金融网,还是何世红本人而言,新闻都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新闻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这是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千类百汇的事情中,有哪些值得报道出去,成为新闻呢?这是新闻工作者时时刻刻遇到的一个问题。所以,要学做新闻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新闻。光懂得道理还不够,还要不断实践、学习去发现新闻、识别新闻、评价新闻。

在做中国金融网之前,何世红一直是一个媒体工作者,他觉得信息和新闻的用途,就是帮助人们认识事物,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当我们对一件事完全不知情的时候,信息量等于零,不确定程度是无限大,我们会设想出“可能这样”、“大概那样”等各种各样的情形,感到心中无底,不知怎样应对。经过从各方面搜集有关这件事的消息和情况,我们得到的信息量逐渐增大,不确定程度也就逐渐减少。最后,当不确定程度减少到零,我们就能够形成对这件事的准确、完整的认识,讲话、做事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了。这就是信息。如今,我们的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朋友,有了它们,我们仿佛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不能设想,假如没有这些现代化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懂得这些道理,何世红在看新闻和写新闻的时候就有了一把尺子,这就是,新闻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真事,不能说空话、编故事,更不能说假话。因为新闻的用途就是提供信息,帮助人们认识未知的事情,减少不确定性。如果是空话,就没有信息量,浪费时间,没有用处;如果是假话,那就更糟糕,不仅不能帮忙,反而更加添乱了。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金融新闻工作者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在中国金融网,很多记者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不怕艰难险阻,甚至不顾个人安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生活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有一类变化是突然发生的,报道这类变化的叫突发性新闻或者事件性新闻,像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火车相撞、飞机失事等等。

为什么英文把新闻称作News?有两种解释:一说这是由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个字的第一个字母拼起来的;一说是由新(New)这个词的意思引申出来的。综合这两种说法,News就是新的、东南西北发生的事情,这就是新闻。

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震惊全世界,事发当时,各国媒体纷纷标以“重大突发新闻”立即进行现场的、连续的报道。在年终评选2001年世界十大新闻时,世界各大媒体无一例外地都把这一事件评选上。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不仅关系到美国,而且关系到全世界;不仅关系到现在,而且关系到未来。特别是在中国金融不断改革的今天。

谁都知道,新鲜的活鱼是人们喜爱的,死鱼就少有人要,臭鱼必须赶快扔掉。然而,新闻也一样,何世红一再提醒自己的员工,在中国金融网工作,必须注意时效性,抓就应当抓生活中活蹦乱跳的鱼,它也是有生命的。许多新闻的生命期限甚至很短、稍纵即逝,特别是金融新闻如果当时不抓住它,新闻很快就成了旧闻,失去了新闻的价值。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在不断地变化,新的事物很快就成为常态。新闻的生命期限和社会生活的节奏、科学技术的进步成反比例。就是说,社会生活的节奏越快,科学技术的进步越大,新闻的生命期限就越短,更新的频率就越迅速。

以前的记者生涯使何世红养成敏捷勤快的习惯,不辞辛苦地及时捕捉新闻、报道新闻。在创办中国金融网之后,何世红又凭借这种习惯与精神来打造自己的网上金融帝国。

对于中国金融网的新闻记者来说,他们是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的,哪里有新闻,他就应当出现在哪里。何世红曾经说过有两种记者:一类像鹰,目光敏锐,在天空中不停地盘旋,发现目标就立即冲下,抓住不放;还有一类像鸬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脖佬等”,它们只是站在水里等着鱼游过来,然后伸长脖子去吞。渔人就用绳子把鸬鹚的脖子扎紧,不让它们把鱼吞下去,以此来捕鱼。我们应当学鹰,不要学“长脖佬等”。

如今的何世红虽然已经是中国金融网的总裁,但他还是以一个媒体工作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曾经的在做媒体工作时的经历打造出了他如今的辉煌。

2.几经挫败,练就非凡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一个人一生中不知要遭遇多少考验。天底下能有几个人一生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因此,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十分必要。

挫折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问题只在于你有没有碰上,碰上的挫折大或小。但不论如何,遇到挫折,都应坦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不必哀叹命运的不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应该准备战斗,努力战胜挫折。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成功是从挫折中走出来的。乌云有时会遮住太阳,但乌云无法永远裹住太阳。挫折如乌云,只要你是一个强者,挫折就无法将你包裹。恰恰相反,经过与挫折的拼搏,你会更坚强。没有一个人命里注定要过失败的生活,也没有人注定要过一帆风顺的生活。何世红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畏惧失败而畏缩不前。

生活要求人们增强挫折容忍力,增强自信心,不为一时的挫折所折服。事业和成功这两样,没有百折不挠的性格,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是换取不来的。而这种性格、这种精神、这种信心和勇气,非吃苦不能磨难、非挫折不能铸造。生活要求人们变通进取,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变迁。

挫折是一种情怀,它体现出对信念的坚定或丧失;对灾难的勇往直前或畏惧。挫折之后有绿洲,犹如疲惫之后有惬意。回避挫折的人,不会摆脱挫折;害怕挫折的人不会减少挫折;屈服挫折的人,不能驱赶挫折。只有善待挫折的人,才能使挫折成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成为进军途中的号角。

很多人在中国金融网没干几天后就走了,原因很简单,在他们身上常常可以看到,缺乏挫折耐性的人很容易把生活中的某个断面、某个阶段甚至某件事看做生命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看做生命的永恒。在人生道路上,遇到风和日丽的时候,就满面春风自以为少年得志;一旦遇到一点儿风风雨雨,就以为世界的末日到了,极易做出极端的反应。

挫折是成功途中的考验,在中国金融网,懦弱的人难免在挫折的压力之下被淘汰,只有坚强的人才能走完自己的理想征程。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成正比的。古往今来成大事的英雄,几乎无一不是在挫折中一再奋起,在惊涛骇浪中一再搏击的人。“宝剑锋从砺中来”,正是挫折与艰难的磨炼使他们具备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非凡的才干,从而成就人间伟业。正视挫折,你才能坦荡自如,尽早找到走向奋斗目标的航向。

何世红对自己的经历没有抱怨过,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幸运地找到第一个重要客户,幸运地在公司发展的紧要时刻获得关键的投资,幸运地在适当的时候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幸运地在关键时刻从某些方面得到所需要的帮助……

幸运的确会发生,但在创业的过程中最常碰见的却是困难和挫败。何世红之所以能说自己是幸运的,完全是因为他早已将困难和不幸踩在了脚下。

当他满怀信心与梦想来到海南,但仅半年就遭遇了失业的窘境、成了海南街头的流浪汉时,背井离乡、举目无亲,海口人民公园的长椅成了他的寄身之处,每天晚上一身臭汗地同蚊虫搏斗,白天只能买两毛钱一块的大菠萝充饥。当他的文学梦被浇灭时,他只能靠卖苦力来填饱肚子。当他挑着一扁担斗笠准备去卖时,却被踹下了车。当他刚刚看到一丝事业发达的曙光时,却被权力部门和竞争对手逼得一夜间一无所有。当他拿着多年的积蓄准备再次起航时,钱却像一张张白纸打了水漂一去不回……

重重困难之所以都让何世红踩在了脚下,全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与一般人不同,当挫折迎面压来时,他仍旧对自己说“一定能行,”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成、做好;而一般人则正好相反,遇事皆用否定思维,先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不行”、“那不行”、“这不可能”,为自己找好许多条“不行”的理由,一碰到困难也就很自然地想到往回缩,而往往是连试都不去试,因为他们认为那根本就不可能,干吗还去做那些无用功呢?

当时决定进军网络时,何世红也只是一个被失败湮没的媒体工作者,对于网络纯粹是个门外汉,当他大胆地做了那个决策时,他告诉自己“一定行”。在几乎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他创办了中国金融网,凭借多年经营报业的经验,中国金融网在创办3个月后就开始盈利,一年后,他就在亚运村买下了200万元的写字楼。

如今何世红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自信满满地说:“一个人如果真心想什么,只要你心中怀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会得到什么。”假如你对某种东西产生强烈的欲望,你一定千方百计想办法得到它,而“想”一旦化作了力量,几乎没有任何东西阻挡得了。

“挫折”与“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挫折伴随人的一生。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不在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对挫折的错位认识。“善待挫折”是人生之紧要事,“善待挫折”就应有不服输的精神。失败时是暂时的挫折,也是成功之路上的里程碑,是通向成功的一个标志。俄国诗人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看成前进的障碍!信心是勇者的表现,信心能够裂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人不怕困难,只怕失去信心。人也不怕挫折,只怕丢失掉刚强。只要心中的目标没有迷失,意志的脊梁没有折断,人就有希望战胜挫折,超越自我……

人生道路上得失常相伴,喜忧皆应自然。凡是充实的人生必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挫折具有双重性,有人生哀苦的一面,也有能磨炼意志、激发智慧和锻炼能力,使人走向成熟的另一面。对苦难和挫折的一次承担,也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提升。“善待挫折”还必须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减少挫折“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获取成功的路径。善于应变思考另辟蹊径,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所谓“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像何世红一样正视挫折,才能战胜挫折,才能在几经挫败后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才能练就非凡的人生。

3.傲气冲天,华丽转身

如今的中国金融网就像一头雄狮,带动着整个中国的金融业,走向了一个新的未来。何世红喜欢开车,这一点,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的那辆铁骑就像他的情人。在他最劳烦、最冲动的时候,他会开着这辆车去看夜景、看大自然,夏天他会看景色,冬天他会看空旷的原野。气派华丽的铁骑在日光下、在大自然中急驰而过时,那股西北人特有的傲气随着车子的急速前进和中国金融网的飞速发展直冲云霄。

他语出惊人,常常被认为狂傲不羁;他动辄天下民生,被看做是迂腐过时。而狂傲于他而言,则是他的个人魅力所在。他的狂来自于他的远大抱负,他的傲起因他的坚持本我。

“成功”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渴望成功应该是所有人共同的心理趋向。而我们的社会也越来越热衷于宣扬“成功”。到书店里随便看看,就有大堆的“成功学”著作,有本《××决定成败》的书长期雄踞畅销书榜首,而类似的“克隆版”早已铺天盖地。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功”这个概念不知道什么时候竟变成了富人独霸的专利。也许是因为只有从他们身上才可以充分展现华丽这个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