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7128700000047

第47章 还都和军事进攻的失败(8)

11月7日晚,张克侠、何基沣率2.3万余人火线起义,国民党军阵脚大乱。11月11日,时机成熟,解放军对碾庄黄百韬兵团发动总攻击,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黄百韬步步后退,已无招架之功,何谈还手之力?

蒋介石在南京如坐针毡,他亲命顾祝同飞抵碾庄上空,鼓励黄百韬向外突围,并带去大批粮食、弹药,撒下大批传单、慰问信和“总统勋章”。黄百韬感激涕零,对着上空的飞机发誓:“总裁,请放心,我们一定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卒!”

确实,黄百韬是够顽固的,率部顽抗到底,直到22日,他见大势已去,才自杀“成仁”,剩下几个残兵游勇也分头散去,各自逃命。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已隐约觉得国民党政权的丧钟敲响了。黄百韬的尸体后被运回南京,由顾祝同报准蒋介石举行公祭和公葬,蒋介石特此下令,说黄百韬“忠勇壮烈,追赠上将。”

消灭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西柏坡,毛泽东美美地睡了一觉;南京城,蒋介石彻夜未眠。

消灭黄百韬兵团后,下一步即轮到解决黄维兵团。黄维兵团在增援黄百韬兵团途中,已被解放军阻击、包围在双堆集地区。蒋介石见黄百韬兵团已无药可救,转而严命徐州的杜聿明,南部的李弥、刘汝明两部增援黄维。结果,旧戏重演,杜聿明被阻击、包围于陈官庄地区,其他各部亦自顾不暇。12月3日,中原野战军开始压缩对黄维包围。15日,黄维被俘,他的12万精兵被消灭,这对蒋介石无疑是釜底抽薪。

黄百韬、黄维兵团被歼后,淮海战场上就剩下最后一个包围圈—陈官庄的杜聿明。当时,几十万之敌被压缩在南北宽5公里、东西长20公里的狭长地带,敌我相距不过几米、十几米。这时,淮海战役总前委决定,暂缓攻击杜聿明,部队转入战场休整,并对包围圈内的敌人实行双管齐下:在军事上以武力包围杜聿明,在政治上展开攻心战,使蒋军成批成批地走向解放军阵地。

蒋介石为使其官兵为他卖命,空投下近百万份的《黄百韬烈士纪念册》,鼓励部下以黄百韬为榜样。无奈,其作用适得其反,有人大骂蒋介石:“老子要饭吃,投这些废物有鸟用,真他妈的混账!”看到死撑下去是自取灭亡,蒋介石只好要求杜聿明突围,并计划空军配合投毒气弹协同突围。

1949年1月6日下午3时,解放军最后总攻杜聿明集团的时刻到了。包围圈四周突然炮吼枪鸣,流弹火花,漫空飞溅,滚滚浓烟,笼罩上空,解放军从四面八方涌进敌人的心脏。杜聿明集团早已到了不击自溃的境地,官兵争相夺路四处逃命。

10日下午4时,战斗结束,杜聿明部被彻底歼灭。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也被生俘。至此,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宣告结束,人民解放军共歼灭、俘获敌人55.5万余人。

淮海战役打开了通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门户,也使世界舆论为之震撼。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预言这是南京政府结束的征兆。

4.平津战场,傅作义起义

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失败的大势已定。华北战场上踞守平津的傅作义部,屡遭人民解放军沉重打击后,又失去了南北两面依托,军心动摇,孤立无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随时都有逃跑的可能。但不管跑到哪里,对迅速实现全国解放都是不利的。中共中央决定抓住战机,将其就地予以歼灭,以加速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总崩溃。因此,毛泽东决定马上发动平津战役,击垮华北傅作义集团。

傅作义集团所辖60万大军,20万是傅的嫡系部队,另40万是蒋介石的中央军。根据当时全国和华北的战争形势,傅作义集团采取“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在华北大地上,东起北宁线的滦县,西到平绥路的柴沟堡,东西约1200多里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新保安为重点,摆成一字长蛇阵,既可守又可逃,以静制动。

针对傅作义集团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约计150万兵力,共同投入平津战役,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负责具体指挥。作战方针上,鉴于国民党军可随时西逃绥远或向东由天津、塘沽从海上南逃,为了防止其跑掉 ,在战术上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法,决定首攻塘沽和新保安,切断敌人逃跑之路。

1948年11月29日,杨成武率领的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开始包围张家口,平津战役开始了。战役的第一阶段,解放军采取隔而不围或围而不打的方针,分东西两集团着手分割、包围傅作义部。到12月25日,傅作义的60万部队已被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地区。敌人的西逃或东逃之路被阻,傅作义集团欲跑不成,欲战不能,由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

被围在新保安的是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军长是傅的心腹干将郭景云,被围在张家口的是孙兰峰的第十兵团,他们均为傅作义的嫡系部队。为了加快战役的进展,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杨得志部、第三兵团杨成武部分别担任攻取新保安、张家口的任务。经过激战,解放军相继拿下了新保安和张家口,新保安守军将领郭景云战败自杀,张家口守军将领孙兰峰被俘,傅作义的老本基本上也打光了。平绥全线获得解放,北平之敌西逃的希望化为泡影。

这时,在军事打击的配合下,中共中央展开了争取傅作义和平起义的工作。经过一系列秘密接触谈判,在多方开导和形势的逼迫之下,傅作义于12月23日就起义事宜亲自给毛泽东发去一份电报,请求和平改编。

毛泽东接电后,对傅作义的态度和目前的处境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新保安、张家口之敌被歼后,傅作义在华北的地位有了明显改变,他对共产党的态度也趋向缓和,但蒋介石一直在对他施加压力,迫其南撤,故傅作义实质上还没最后下决断,处于动摇、犹豫之间。毛泽东从傅作义的处境设想,对他提出几条说明和建议:目前不要发通电,这样做很危险;中共将其列入43人战犯名单,请其谅解;傅氏不应去南京,否则有被扣留的危险;双方应进一步谈判。傅作义听了这些意见后,如释重负,派人与解放军代表继续会谈。

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人民解放军又做好了进攻华北重城天津的准备,从而也争取到了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在谈判中,解放军代表明确要求傅作义在1月24日午夜前就和平起义问题进行答复,否则人民解放军将对天津发起总攻。

这时,蒋介石已察觉傅作义正与解放军秘密谈判,有起义的可能,遂相继派要员到北平察看,拉拢傅作义。蒋介石先派军令部长徐永昌到北平要傅作义将部队由陆、海两路撤向青岛。接着,蒋介石又派国防部次长郑介民到北平,向傅说明其南撤有军统和美军的配合。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也来北平游说,表示美国的支持。傅作义内心斗争激烈,十分矛盾,他一面声言要与北平共存亡,一面对和谈抱有希望。

1月14日午夜,人民解放军限期傅作义答复的时期已到,傅作义仍没有下最后决心,人民解放军耐心督促守卫天津城的总指挥陈长捷投降,但是陈长捷拒不投降。人民解放军仁至义尽,按照预定计划,于14日午夜发动了对天津的总攻。经过29个小时的艰苦作战,到15日15时,天津战役宣告结束,陈长捷被俘。陈长捷炫耀固若金汤、能守三个月的天津是如此不堪一击。

天津战役的胜利,教训了国民党残余力量,也及时警告了傅作义:坚持反抗,只有死路一条,企图拿武力抵抗作为谈判的筹码是枉然的。天津解放从而加速了北平和谈的进程。

形势已不容许傅作义再思考了,他需要做出最后的抉择!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武力压迫和政治攻势之下,傅作义决心以实际行动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经过和谈,双方一致同意签署《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协议》,协议共18条。另有附件一份,共14条。协议大意是:双方休战,并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处理有关军政事务;傅部队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接受整编;城内企业、银行、文化机关、学校、邮电、文物等暂维现状;保护守法的外国官员和外交人员;释放政治犯等等。

就在傅作义接受北平和平解放协议的当天晚上,蒋介石获悉后来电,大意是:相处多年,彼此深知,你现迫于形势,自有主张,无可奈何,我今只要求一件事,于1月17日派飞机到北平运走第十三军少校以上军官和必要的武器,约需一周,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协助。

傅作义给蒋介石回电:遵照办理。同时,他把蒋介石的意图迅速告诉了人民解放军,要求城外解放军在蒋介石飞机飞来时,以祈年殿为目标,炮击天坛临时机场,阻止其着陆。如此四五天,终于粉碎了蒋介石企图用飞机运走他的嫡系部队军官及其装备的梦想。

1949年1月22日,《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正式履行实施,北平宣布和平解放。

无巧不成书。就在这天,南京也传出了一条特大新闻:总统蒋公于昨天的中常会上宣布“引退”。蒋介石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宣布引退,隐居溪口,这实乃被逼无奈之举,形势使然。

自1948年下半年以来,国共两党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战,人民解放军在北起松花江、南抵长江的广大土地上,前后经过142天的连续作战,消灭国民党军队173个师,共154万多人。

三大战役的胜利,给了蒋介石反动统治以毁灭性的打击,其军队主力已被消灭,作战部队仅剩下100多万人,并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资本基本上输完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得到解放,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从根本上瓦解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